長江日報訊(記者潘璐 通訊員杜鳳珍)9月20日,「水生蔬菜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在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國家種質武漢水生蔬菜資源圃舉行。蓮、藕、茭白、芋、菱、荸薺等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和新品種紛紛亮相,水生蔬菜專家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大專院校學生和種植大戶講解各個品種的特性、資源搜集等情況。
在開放日的展示臺上,品種繁多的水生蔬菜一字排開。蓮藕從「鄂蓮5號」一直到「鄂蓮13號」,有的是粉藕,有的是脆藕。有的是常規的九孔藕,而新選育的「鄂蓮13號」則有十孔,煨湯非常粉糯。現場講解專家劉玉平告訴市民,武漢市農科院選育的鄂蓮系列蓮藕品種比傳統地方品種增產30%~50%,在全國的種植覆蓋率達85%以上,通過配套栽培技術可讓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鮮藕供應達到全年12個月不間斷。除了大家熟知的水生蔬菜藕,現場還展示了長度達2米的「白玉簪1號」藕帶、可結40粒蓮子的蓮蓬,還有早熟高產的六月菱、白嫩的茭白、養生微苦的慈姑……
看完了展示,市民張先生說,作為一個從小在「千湖之省」省會生活的人,他都不知道水生蔬菜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和各種知識。來自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專業的大學生白瑞國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我是研究挖藕機的,雖然常去做調研,但今天是第一次這麼集中地看到不同類型的水生蔬菜,對我的研究非常有意義。」
本次活動是2020年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的一部分。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據了解,武漢市農科院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水生蔬菜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工作,1990年掛牌成立國家種質武漢水生蔬菜資源圃。經過40餘年努力,武漢市農科院目前已收集、保存來自國內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10個國家的12種水生蔬菜種質資源2000餘份,成為世界上保存種質資源品種、類型、生態型最豐富的水生蔬菜種質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