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克拉申帶你了解英語聽說能力的核心

2021-02-19 熊貓的英文小屋

首先我們都知道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大量的輸入和輸出,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聽說讀寫這四個版塊,尤其是聽和讀,囊括了語料的輸入,為說和寫打下基礎。而針對輸入和輸出,看語言學家克拉申如何解讀:

克拉申全稱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著名美國語言教育家,他畢生致力於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在其著作中,他認為語言的掌握,無論是第一語言還是第二語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實語句發生(即有效輸入,也就是懂意思的外語)下實現的:都是在放鬆的不反感的條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識地學習,訓練和使用語法知識;它不能一夜速成,開始時會比較慢,說的能力比聽的能力實現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針對以上語言實現的特點來設計。

1.習得和學得(acquisation &learning)

2.自然順序假設(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這一假設認為,無論兒童或成人,語法結構的習得實際上是按照可以預測的一定順序進行的,也就是說,有些語法結構先學會,另一些語法結構後學會。克拉申指出,自然順序假設並不要求人們按照這種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實際上,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獲得某種語言能力的話,那麼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語法順序來教學。

3.監檢假設(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說來,下意識的語言習得是我們說話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語言學習只起監檢或編輯的作用。在口頭交談中,人們往往沒時間去考慮斟酌語法。語法規則如果不是習得而是背出來而用不上。但在事先準備的正式發言和寫作中,語法的使用能提高語言的準確性,為演講或文章增添色彩。

這一條可以說是克拉申對語法知識的用處做出的最大讓步。

4.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

輸入假設也是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於他現有的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對意義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如果你的現有水平為i,那麼就要給你提供i+1水平的輸入。這種i+1的輸入並不需要人們故意去提供,只要習得者能有足夠的理解輸入時,就自動提供了。克拉申認為,理解輸入語言的編碼信息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不可理解的輸入只是一種噪音。按照輸入理論,說話的流利程度是自然達到的,是不能直接教會的。這是我們提高聽說讀寫中輸入的重要的核心。

另外一個就是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這假設裡引入的。克拉申認為,無論成人或者兒童,在掌握說話能力前,都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沉默期,直到聽懂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或自信時,才可以說話。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著上來就想說,說的能力要來得慢,同時它是自然到來的。

5.情感過濾假說,指的是大腦有個情感過濾體系,當處於放鬆,自信的積極精神狀態的時候可理解性輸入能更好地促進語言習得。

6.可理解輸出(the comprehensible output),即在輸出時嘗試做一些高於他們目前水平的練習。因為輸出的過程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尋找合適的形式來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當他們碰到一些不知該如何表達其意思的困難時,就會去努力嘗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自己嘗試總結一些新的規則,從對方的反饋中總結經驗,最終形成比較穩固的體系。

相關焦點

  • 語言學家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對英語啟蒙的重要啟示
    兒童每天使用詞彙的86%~98%都與父母的用詞是一致的,由此可見,語言的輸入量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02輸入假說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其核心是「可理解性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用一個數學公式表達就是: i + 1
  • 孩子不願開口說英語?是因為你還不了解這件事!
    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發現:兒童在習得母語時,要經歷為期大約一年的「聽」的過程(沉默期),然後才開口說出第一個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習得,沉默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一般應該是6個月到一年。而在順利度過沉默期後,有計劃、有步驟的輸出才可以開始進行。
  • 手把手|全年素質英語四個核心能力訓練課程
    素質英語,是在踐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旨在提升英語學科的日常應用能力,跳出「應試埋頭刷題模式」,達成可以和英語母語者有效溝通,解決實際問題。英語要用起來,才能有持續學習的動力。素質英語的核心,在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能力,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語言能力,主要圍繞聽說讀寫,建立英語語言認知,積累語言運用。
  • 爸媽英語「零基礎」,這樣做英語啟蒙,一樣養出英語「牛娃」
    學好英語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專家通過研究發現:孩子3到6歲時是學習某些能力的黃金時期,幼兒期的腦功能可塑性非常大。因此在此時期進行英語啟蒙教育是最為合適的時間段。父母應該在這個時期讓孩子們學習外語,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孩子的未來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 作為父母,在孩子英語啟蒙期間必須要知道的事
    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史蒂芬·克拉生(Stephen Krashen)提出了外語學習的「五大假說」,分別是:克拉申主張不論幼兒或成人都有習得的能力。其二為「學習」(Learning),特徵是有意識的 (conscious) 反覆練習、記憶,例如學校、補習班的文法、單字課。克拉申認為只有「習得」才是學習的正道,因為其著重於語言的實質而不似「學習」常流於形式(form)[2]。又「學習」常涉及大量(如文法、拼字)規正(correction),可能會導致學生的興趣減低。
  • 千萬別盲「刷」閱讀量,想回饋在英語能力上,講究一個「窄」字!
    大量閱讀才能幫助孩子快速熟悉英語語言,了解背景文化,進而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乃至英語思維。這種方法叫做「寬式閱讀」(Broad Reading),讀得好能有效擴充知識面。但只盲目追求「量」,卻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 家庭英語啟蒙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
    在語言學習領域有一個理論非常有名,即「可理解性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它是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他認為,只有在略高於學習者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語言輸入,才能形成語言習得。這其實已經到了語言習得的第三個階段,即理解習得階段。
  • 東莞市高考英語聽說教學研討會
    隨著各個地市開考英語聽說考試,越來越多老師和學生開始思考:怎麼練習英語聽說能力,怎麼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英語聽說教學。學習語法,提高閱讀能力,我們有語法書,那學習聽說有嗎?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與閱讀能力本質上是一樣的,如果學生能具備一個英語聽說的知識結構,同時做一些常態化的作業練習,那麼在英語聽說方面的學習,將會事半功倍。如何掌握英語聽說知識結構?這要從英語聽說考試的評分原理講起,英語聽說考試考察了學生綜合的語用交流能力,每一個能力都有相應的考察點。
  • 為啥孩子英語越來越差了?多半和這幾點有關!尤其最後一點
    5歲至15歲的231名英語兒童進行語音模仿能力的實驗研究。2、兒童與成人之間英語學習的對比1、情緒狀態語言學家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認為: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學習者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充滿自信更建議利用相關英語啟蒙APP的進行一定程度的啟蒙學習,培養孩子理解一定場景的基礎語言知識,這樣會提高後面進入純外語環境學習的效率。問題3:如何避免啞巴英語?啞巴英語是特指學習了幾年的英語,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聽說能力很差或根本不會的情況。
  • 克拉申的理論啟示:輸入是語言習得的首要條件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學習英語,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中國的孩子學習英語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語言環境,難以有運用的空間,而其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語言輸入。 根據克拉申的語言學習理論,輸入是語言學習的首要條件,只有充分的語言輸入,學生才能將其內化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一種可茲利用的語言知識。
  • 你在英語啟蒙中給孩子的「磨耳朵」,為什麼沒效果?
    這大概和過去十幾年中,英語啟蒙一些最新理念和實踐的發展和傳播有很大關係。很多家長朋友們都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了解到了有關輸入的重要性,認為給孩子大量的「聽」,是幫助孩子最終實現「說」的前提——這個理念確實是對的,但是使用的「磨耳朵」的方法是不對的。我們先來說說有關輸入。說到輸入這件事,就一定繞不過一個名字——斯戴芬·克拉申(Stephen D.
  • 有效的英語啟蒙應遵循i+1原則
    2003年美國的語言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一些9個月大美國嬰兒分成兩組,一組讓一個講漢語的母語人士和他們互動說話,一組是對照組,只講英語。經過12次以後,講漢語的那一組嬰兒能夠辨別漢語裡的發音,而對照組則不能。第二期的實驗,他們讓一組嬰兒看漢語的錄像,一組聽漢語錄音,結果兩組孩子對漢語辨音能力無區別。
  • 賴世雄英語從頭學
    在中國,最好的入門自學材料不是新概念英語,更不是你所學習的教材,而是賴世雄英語從頭學。
  • 小孩和大人學英語有什麼不同?孩子英語越學越差,多半和這幾點相關!
    著名語言學家冷尼伯格在語音語調上,語言學家塔赫塔等人對5歲至15歲的231名英語兒童進行語音模仿能力的實驗研究。研究證明,兒童的模仿成績隨著年齡逐年下降。這時當你再產生思維想表達的時候,不是直接從母語區反射出來,而是要繞一圈,繞到記憶區,然後在記憶區提取,然後再說出來。因此,教育學家把兩個關鍵期作為成為語言關鍵期,這一時期習得的語言將成為母語,未來可以靈活運用。
  • 從啞巴英語現象談談學生英語的語言能力和言語能力的平衡發展
    英語學什麼?怎麼學?這些問題其實非常值得探討。關於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已有不少語言學家進行過闡述。王德春教授早在2009年的《全面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言語能力》一文中就提出了有益的意見和建議。王德春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
  • 如何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如何背誦英語單詞更高效?
    對於所有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語言首要的目的就是用來交流的,那麼聽說能力的好壞就顯得尤為突出了。如果學生的聽說能力相當好的話,那麼運用英語交流就是很順暢的事。下面根據個人的英語教學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些如何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學習方法。
  • 應用二語習得學習英語中遇到問題的探討
    依據二語習得學習英語是不是一定要堅持「沉默期」原則。什麼是沉默期?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發現:兒童在習得母語時,要經歷為期大約一年的「聽」的過程(沉默期),然後才開口說出第一個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習得,沉默期的長短因人而異。
  • 上海諾閣英語聽說速寫輔導課程帶你了解一種獨特的英語寫法
    一句話由幾個單詞組成,你寫出一句話,就要寫出很多單詞來,寫出來的是英文,自然你眼睛看到的也是英文,能夠練習閱讀能力,接下來諾閣英語老師告訴你英語聽說速寫課程內容。課程以對優秀高中學生英語能力進一步培優拔高為目標,集「聽說、語法、閱讀、寫作、素質」五項全能為一體,40人以下小班課方式,由諾閣英語優秀教師組成的精英教師團隊,實行授課、輔導、督學、測試、講評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按照學員英語能力和需求,課程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共八個層級,學員報名前有專業測試。
  • 提高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幾點教學建議
    石家莊奧數網 英語應該是有聲有色的。先從聽聽、說說開始,文字符號是講話的記錄。應當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         除對教材的聽說內容訓練外,在選材時儘量選一些與英、美的文化生活習慣有關的內容,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民生活習慣,又能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