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長,有太多的故事和古蹟,可能無法全部了解,但《文化苦旅》的故事,卻不能錯過。它被譽為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
疫情在家期間,閉門不出,翻開書架上一本本書,外表並不顯眼的《文化苦旅》,拿起來,久久放不下。
余光中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餘秋雨1946年生於浙江餘姚,曾被評為大學生最喜歡的中國當代作家,他在動亂年代一心創建了《世界戲劇學》,也曾躲回家鄉破廟閉門讀書。80年代被當選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但讚揚和詆毀一直伴隨他。40歲不惑之年,他毅然辭職23次,放下一切官位,穿一件破襖,去了甘肅高原,孤身一人開始了尋訪中華民族被淹沒的文明歷史。第一站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他把沿途所見所聞寫下數篇散文,就是這本《文化苦旅》。《文化苦旅》全書收錄了牌坊、寺廟、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沙原隱泉、陽關雪、喀什、渤海國沙泉廢井、杭州、黃州、避暑山莊、寧古塔、抱槐山西、風雨天一閣、魚尾山屋、北極寒夜、遙遠的海、謝家門孔、巴金百年、佐臨遺言、尋石之路、天人之路,共計24篇文章。
萬古江河、尋常巷陌、邊陲遺蹟、人文感懷,每一篇都值得細細品味。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旅遊也成了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地方。越來越多的美景和歷史古蹟被大眾熟知,成為節假日遊客爆滿的地方。但這些歷史和文化下面曾經悲涼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願意聽,願意了解它的過去。讀到道士塔和莫高窟這兩篇文章,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公元366年,有一位僧人在敦煌東南鳴沙山,東麓斷崖開鑿石窟,後來成了莫高窟。北魏王室,北周貴族、五代十國曹氏都對莫高窟建造起了重大作用。宋朝時期,西夏蒙古政權,也沒有對他造成破壞,前後十個朝代,畫工雕塑家,一代一代,一批一批,佛號、誦經聲、木魚聲,山風聲、流水聲,駝鈴聲,承載了莫高窟千年文明。
直到1900年,一個叫王圓籙的道士,小個子,當過兵,為了謀生成了道士,幾經輾轉到了莫高窟,當了莫高窟的家,打開了莫高窟裡的藏金洞。當時的王道士不明白,他打開的是一扇轟動世界的門戶,當時的列強都在覬覦中國西北的考古探險,從此無數經卷漂洋過海,遺落他鄉,被收錄在世界一個個博物館內。
請記住三個人的名字:中國道士王圓錄,買辦蔣孝琬,匈牙利人斯坦因。
那些寒冷的沙漠之夜,蔣孝琬用他不淺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替匈牙利人斯坦因計算著文物。就這樣,一場天下最不公平的買賣開始了,斯坦因用極少的錢,僅僅三十英鎊,捲走了中華文明幾個世紀的文物。九千多個經卷、五百多幅繪畫、打包箱子就花了7天,最後一共29個大木箱,原來準備的駱駝都不夠用,那是一個黃昏,車隊啟程了,悽豔的晚霞,一個古老的民族傷口在流血。
1943年,82歲的斯坦因在阿富汗喀布爾去世,那是中國抗日戰爭進行最艱苦的日子,在他去世前一天,倫敦舉行的中國日活動,博物館裡中國敦煌文物又一次引起熱烈關注。斯坦因的墓志銘:
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
印度考古調查局成員
學者、探險家兼作家
通過極為困難的印度、中國新疆、波斯、伊拉克之行、擴展了知識領域。
他生平帶給西方世界最大轟動的甘肅敦煌藏經洞,在墓志銘裡刻意迴避了,不知道他是否愧疚,良心是否收到譴責,但已經不敢提及。
中國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
現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已經成為國家5A級景區,重點保護文物。時光不能倒流,曾經敦煌莫高窟傷心的歷史已經遠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文物,要麼隔著玻璃窗放在他國博物館裡供人參觀,偶爾有被國人高價買回,更多的是留給後人無限的遺憾和深深的悲涼。
曾經積貧積弱,落後就要挨打的東方睡獅子已經甦醒,已經邁著大步走向世界。我們擁有了更高的科技,成為世界製造大國,經濟和軍事都已經成為強國,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卻在消亡,慢慢的成為不入流,甚至失傳,學生家長普遍重視學英語的程度遠遠高於傳統國學文化。現在說「詩」太酸了,說「詞」落伍了。
2016年,董卿主持的一檔《中國詩詞大會》火了,更火了眾多熱愛傳統文化的達人,一個叫雷海的外賣的小哥成為年度總冠軍,雖然每日拼命工作養家餬口,心中卻不能忘記詩與遠方,他後來成為成都一所學校,擔任詩詞的教研老師。這是一個跨時代的草根逆襲,憑藉的是詩詞的力量,這也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值得欣慰的是,詩詞大會已舉辦5年,它也重新喚起了人民對詩詞的熱愛,對文化的傳承。
「平山闌幹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細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了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歐陽修
相傳歐陽修晚年,還經常拿出自己年輕時寫的文章來修改,他的夫人心疼地規勸道:「這麼大歲數了,還費這個心。難道還是小孩子,怕先生罵你嗎?」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生笑。」就是這種文學史意識和認真的態度,成就了一代文學巨匠,也有更多像歐陽修這樣的名家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文化資產。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熱愛這個走過五千年歷史長河,它曾經威震八方,也曾積貧積弱,而如今繁榮富強的國家;珍惜前輩先賢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脈力量;愛護遺留千年而不倒的古蹟遺址,那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留給我們的遺產。
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