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一本爛書是什麼樣的體驗?

2021-02-08 乘桴

本文是我在知乎在「讀一本爛書是什麼體驗?」問題下面的回答。



提到爛書首先想到的是《文化苦旅》,這本書中學階段看看應付高考作文也就算了,不寫作文以後必須戒掉。

有些人似乎不明白為什麼這是爛書,關鍵不在於他愛掉書袋子引一大堆東西,而在於他引的東西根本就是錯的。

在《文化苦旅》中的《西湖夢》一文裡,餘秋雨這麼說:

梅妻鶴子有點煩難,其實也很寬鬆,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兒找不到幾叢花樹、幾隻飛禽呢?在現實社會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個林和靖是最容易不過的。


林和靖「梅妻鶴子」的典故應該是很出名的,《宋史》卷四五七中明明白白寫著:「……逋不娶,無子……」一個本來沒娶妻、沒孩子的人,到了餘秋雨這裡卻成了有妻小,這就很荒謬了。當然,餘秋雨先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認為《宋史》中記載有誤,但是在基本公認林和靖無後的情況下,什麼都不加解釋,毫無根據地就直接宣稱人家有妻小,這總不太好,誤導了不少讀者。

再比如《文化苦旅》中這篇《洞庭一角》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還是一派開放襟懷。它的腹地,有舜的女兒娥皇、女英墳墓,飄忽瑰豔的神話,端出遠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資格,安坐在這裡。


娥皇女英是舜的女兒?這就厲害了,稍讀過書的人都該知道,娥皇女英明明是舜的妻子,在這裡卻成了舜的女兒,細思恐極。不過在後來的版本中,這個錯誤被改正了過來,之後版本中寫成「堯的女兒」。


像這種一字之差,改起來倒還容易,但有些東西餘先生可是很難改掉的。

還是同一篇文章裡:

你看,正這麼想著呢,範仲淹身後就閃出了呂洞賓。……他是唐人,題詩當然比範仲淹早。但是範文一出,把他的行跡掩蓋了,後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這位道家始祖。


這就更厲害了,東漢末年道教就很昌盛了,好端端的唐朝人呂洞賓居然成了道家始祖!而且餘秋雨先生明顯沒搞清道家、道教的區別,寫成道教始祖雖然很牽強,但勉勉強強還能圓回來,寫成道家始祖就徹底圓不會來了,只能算是謬誤。一個唐朝人,不管是和道家始祖還是道教始祖都完全沾不上邊啊。書中這裡就明顯屬於沒話找話了,因為呂洞賓僅僅是唐朝一個道士,但是如果寫成「祭祀這位道士」,似乎就不夠有感染力,寫成「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原型」,似乎顯得迷信不大氣,為了強行找話說,這本書居然給呂洞賓欽定了道家始祖這帽子,呂洞賓可戴不起啊。

很多人喜歡揪著餘秋雨的人品汙點不放,其實關於餘秋雨人品的黑點,無非就是婚外情、詐捐以及文革中做的那些破事,大多似是而非,世事本就曖昧不清,婚外情可以是人家的戀愛自由,文革中那些事可以是大環境趨勢,詐捐可以歸因於社會對名人的道德綁架……反正人品上的黑點,書迷總能洗乾淨的。談論這些事大多似是而非,世事曖昧不清,構不成什麼真正的黑點。更況且因為因人廢言不可取,人品差的人不一定就寫不出好東西。

可是,就算我們咬咬牙,不看作者的人品,去回歸文本,讀讀他的書,也要忍不住感慨這寫得什麼玩意兒。餘秋雨先生似乎反省過自己年輕時寫文章「太愛掉書袋」,這種反省倒像在自誇顯得自己學問淵博,可問題根本不在於掉不掉書袋,而在於掉的東西許多都是錯的啊。他寫的又不是小說,既然帶著「文化」兩個字,好歹對文化多一點點尊重啊。觀乎人文以成化天下,文化這麼重要的東西豈能如此隨便。有本書叫《石破天驚逗秋雨》,考察了餘秋雨書中的文史差錯,竟多達一百多處,沈萬三住進了後人建造的房子裡,莫高窟從山上跑到了沙漠中……如此扯淡未免太隨性了。

其實再退一步說,有錯倒也沒什麼,誰能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寫文章不出錯呢,但是有了錯,並且別人指出來了,好歹回應一下或者修改修改吧,可惜對於大部分問題,餘秋雨視而不見。這麼多年了,許多錯誤依然停留在文章裡,好在我們的讀者比較寬容,而且忍心讀餘秋雨的人未必對這些方面太挑剔。《文化苦旅》這類書頂著一堆文史錯誤打著文化旗號的書居然暢銷那麼久,也是有趣。

寫這種談論「文化」的書,做到材料的信實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吧。可惜餘秋雨先生做不到還不願意改,那麼想必是他的作品內涵很厲害,很有深度,材料正不正確都無所謂。


比如孔融當年對曹操說,武王伐紂後把妲己賜給了周公,曹操疑惑武王這麼操蛋?孔融表示他就隨口一說。這裡孔融扭曲了歷史材料,隨口編了一個典故,這是為了揶揄曹操的行為,我覺得文人在特定時候,扭曲一點歷史材料也不是不可以。但首先,犧牲材料真實性你要達到更深層次更有價值的目的(比如孔融批評曹操),而且最後也要說明白你引的材料不一定對,讓讀者別把這當歷史事實,那這樣你扭曲材料也就算了。

可惜的是,餘秋雨先生從不肯承認自己文章有錯,而且他的絕大部分文章實在膚淺得嚇人,把複雜的歷史或文化現象簡單臉譜化處理,然後用高中生頂尖作文的文筆處理一番,或者單純就是圍繞一個事物把各種材料堆砌上來(其中不少材料還是錯的)。


比如《道士塔》一文中,餘秋雨描繪了王道士這樣一個愚昧無知賤賣國寶的罪人形象,把敦煌國寶的遺失全賴在王道士一人頭上,然後痛心疾首狀感慨一番。這典型的臉譜化寫法,像唱戲一樣塑造一些大忠臣和一些大奸臣,然後拿起筆毫不費力地將塑造的大奸臣形象批判一番,再讚揚一下大忠臣,獲得了不少讀者掌聲,讀者也跟著他樹一個稻草人憤慨攻擊,大家發洩一通,全然不顧歷史事實是否如此。其實餘秋雨對於王道士的許多評價是不太公允的,但是塑造大惡人罵一番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啊。


這種文章火起來代表著很可惜的問題,今天更多人寧願相信虛假、簡單的臉譜,無暇審視也不願意審視真正複雜的歷史。這種大環境下才讓餘秋雨這種人的文章大行其道。


我不太清楚是餘秋雨先生水平是真這麼低,還是考慮了中國讀者水平太低,為了暢銷、為了吸引讀者,故意放低了思想內涵,但無論如何,討論「文化」這麼嚴肅的東西時做簡單甚至謬誤的處理,難免誤導讀者,畢竟十分不妥。

《文化苦旅》之所以爛,是因為它爛得不夠明顯,一開始讀起來還不覺得爛甚至會稱讚這是好書,讓人難以產生防範。沒意識到書的問題,那麼讀者就很容易潛移默化受此影響,可真是糟糕得很了。讀一本爛書真是糟糕的體驗啊。


有人認為就算有錯就算淺薄,可餘秋雨的文章文筆優美,給人享受,有可取之處,就不是爛書。


我覺得好書、爛書都是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的概念,如果以網絡文章、地攤文學為參考,那《文化苦旅》當然不爛,甚至可能算是好書了。但我評價它是爛書的參考系中根本沒有把這些網絡小說地攤文學放進來比啊。就算不拿名家的作品來強壓餘秋雨,他的書跟他自己宣稱的比,也是名不副實的。

比如你寫本《小學生行為守則》,寫得再膚淺我也絕不說它爛,因為它的職責僅僅就是教小學生怎麼做事,但你非要把這本小學生行為守則起名為《人生的意義》,那我就非要罵這是本爛書了,因為這會誤導人們曲解「人生的意義」。


《文化苦旅》也是一樣,如果定位成消遣讀物,別冠以文化之名,別在每一篇文章後加上似是而非的總結思考,別把自己定位成文化宣教者,那我絕不罵它爛。但餘秋雨既然把它叫成文化,誤導讀者還賺取讀者同理心牟取私利,我就必須要罵它爛了。




該回答發出去後,許多餘秋雨的書迷私信罵我,我裝作沒看到,有餘秋雨的學生似乎是想來找我麻煩(名字就打碼好了):


你們開心就好。

相關焦點

  • 文化苦旅:獨到的文化沉澱,苦旅,苦在哪裡?3層含義給出答案
    相信大家都讀過各種各樣的書籍,有小說,史記,散文,詩集等。當代偉大的文豪作家也數不勝數,這篇文章就講一位偉大作家的文學作品《文化苦旅》。這本書初發行時,實在可稱為「洛陽紙貴」,被捧得火熱,引起巨大的反響。一本散文能被眾人追捧,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 上海掃黃抓到小姐,她們包裡有《文化苦旅》,餘秋雨:我很高興
    一次上海的掃黃小組,抓了幾個舞女,在一名小姐的包裡,除了保險套、口紅,竟然還發現了一本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批評餘秋雨的人覺得,說小姐讀《文化苦旅》,一定會讓餘秋雨扎心,可是他們可能想錯了,餘秋雨先生在他的《借我一生》這本回憶性的散文集裡,提到了這件事,他說:我很高興。
  • 餘秋雨《文化苦旅》經典語錄:友情的敗壞,是從互相利用開始的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下的作品 ,是餘秋雨通過對國內外的文化進行考察和思考,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對社會、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而撰寫的系列散文集。這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近30年來,《文化苦旅》深受廣大讀者和出版商青睞,其海內外的巨大銷量難以計數。
  • 【拾文原創】《文化苦旅》書評——天地人文,內在星空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路即是書。」作為知識來源基本只有單一形式的人們,在默讀此書中,逐漸對知識的多元獲取與實踐渠道形成了初級認識。學習為何要從學術榮譽的象牙塔中破囚而出,向廣遠的山河大地尋找歷史的答案。為的是從歷史地理學與人類文化學視野,重新界定中華文化的生存狀態,探索出其在現代的時代內涵與傳承價值。「世間真正的美都熨帖大地,潛伏深谷。」
  • 30名校長薦書 總有一本適合你寒假裡讀一讀
    連日來,石家莊市30名校長先後推出了寒假薦書名錄,供不同學段的學生參考。【小學學段】【推薦人】郝志強(北京師範大學石家莊附屬學校勵耘校區執行校長)【推薦圖書】《蚯蚓的日記》(明天出版社)【推薦閱讀年級】一年級(親子共讀)【推薦語】 這是一本極為有趣的圖畫書,以日記的方式,記錄和表達了小蚯蚓的觀察及思考。
  • 高中語文老師不讓讀課外書,但這本書例外: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最愛
    最近我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在讀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推薦我們讀《文化苦旅》,我妹妹讀高中的時候,她們語文老師還是讓她讀《文化苦旅》,如今侄子明年高考,今年他們語文老師還是讓讀《文化苦旅》。這些老師咋回事,跟餘秋雨槓上了嗎?
  • 《文化苦旅》人生之旅:萬裡蹀躞,以此為歸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先生寫的散文集,在文中,先生用自己的旅途記錄古今中外無數古蹟名勝、文化故事,以自己的行動充分地向人們展示了何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以自己的足跡丈量著歷史與思想的距離。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寫出了歷史的重量。
  • 清華大學歷史教授推薦的一本「妖怪」書:適合給孩子讀,傳承文化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作為家長的你,都給孩子讀過哪些課外書呢?神話故事書、世界經典名著、文學書、詩歌集、百科書等等,這些都是家長常給孩子讀的書。0101 清華大學歷史教授推薦的一本"妖怪"書《中國妖怪故事》,一本專門寫"妖怪"的書。
  • 餘秋雨的書,都是需要到了適當的年紀才能讀進去的書
    《文化苦旅》這本書我真的讀得很苦。而《文化苦旅》整本書我仔細讀了兩遍,仍然不敢動筆寫讀書筆記,直到再讀完了《山居筆記》才終於決定下筆整理自己的思緒,這些文字下面究竟蘊含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讓我的筆為之躑躅,讓我的心靈為之震蕩而深感敬畏?
  • 餘秋雨《文化苦旅》:人活著就要用生命去解釋自己的信仰
    餘秋雨《文化苦旅》之牌坊高中時讀餘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猶如在聽故事,娓娓道來,一物件、一座寺廟都有中華文化的身影。如今三十 歲,再次去品讀。才發現故事還是原來的 故事 ,物件依舊是那件。多了對於文化根上的感悟,感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文化來自於對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曾問自己 信仰到底是什麼,或許在牌坊這篇文章中找到了些許的答案。
  • 重讀《文化苦旅》|赴一場旅途,講一個故事,解一段歷史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長,有太多的故事和古蹟,可能無法全部了解,但《文化苦旅》的故事,卻不能錯過。它被譽為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疫情在家期間,閉門不出,翻開書架上一本本書,外表並不顯眼的《文化苦旅》,拿起來,久久放不下。
  • 讀書日薦書丨讀《跑者之道》,一本初窺日本跑步文化的好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筆者給大家推薦一本剛剛讀完的有關日本跑步文化的書。與跑步相關的圖書大多是關於訓練方面的書籍,這類書屬於工具書,對於筆者來說這種是屬於讀不下去的書那類,一個又一個的方法,前後故事性聯繫弱。而跑步相關的文學作品著實不多,剛剛完結的動漫《強風吹拂》算是讓人們再次認識了同名小說。
  • 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寫得那麼好,可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去貶呢?
    那麼說起當代眾多的作家,餘秋雨可以說是一位了不起的散文家,他的那些散文寫得清新優雅,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可即使是這樣,他也一直是遭受到人們的質疑,認為他的作品,寫得不怎麼樣,而且沒有任何的文學性,根本不值得一讀。
  • 讀了很多書,為什麼作文還是寫不好?
    一、讀的書目不對,語言運用不熟練。中學生讀書,最好先讀古典名著,可以選擇文白參照的版本。因為古典名著,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消長盛衰。例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中國當代文學中,推薦精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
  • 中學生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以《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為例
    這是一本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人文書籍。通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人文書籍,往往具有五個共同特徵。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是雅俗共賞的書。章敬平的《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陽春白雪的人可以讀,下裡巴人也可以讀,學者教授可以讀,中學生也可以讀。
  • 讀書百本,讀一本忘一本?掌握「筆記管理法」,讓你學會有效閱讀
    用「筆記管理法」來有效閱讀一本書很多人喜歡讀書,但是,大家平時的讀書可能是這樣的:「猴子掰包穀」,讀一本忘一本;匆匆讀一遍,片葉不沾身,一點沒記住;一心常多用,一會翻翻微信,一會打電話更高明的辦法是利用碎片時間,拿出便利貼寫寫對正在讀或已經讀完的書的感想,貼在筆記裡。
  • 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情與智的藝術融合,抒情散文原來可以這樣寫
    過去讀過的一些關於風景名勝類的抒情散文,在具體的內容上很多都是對純風景與心情的抒寫,還有一類寫風景的散文,作者會把人文與風景作一個融合,以風景做背景,來抒發作者的人文情感,從而使散文進行一個情感、景觀與文化的交融,這就是我們經常提起的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然而在他文化散文集裡有這樣一篇散文,名字叫《三峽》,我覺得有必要重溫一下這篇散文,對我們寫這類散文有一個很好的借鑑意義。
  • 世界圖書日,你上一本讀的書是什麼?
    那時我爸媽給我買各種上海人美的連環畫,東周列國志,成語故事等等,每一本都畫得好極了。因為喜歡看畫畫就慢慢喜歡閱讀。識字多了就去看文字版的東周列國志、和馮夢龍寫的三言兩拍,很有趣。 3.哪些書影響了你的寫作、翻譯? 太多了說不清。我爸爸媽媽非常喜歡傅雷、草嬰等老一輩翻譯家,我自己是看著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書長大的。
  • 旅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看完這些書再出發吧
    今天,書香君為大家推薦一些名家作品看完這些再出發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體驗餘秋雨《文化苦旅》嚴格上說《文化苦旅》並不是一本遊記,而是由遊記必包涵之「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背後的詩情畫意、人文典故的散文組成。
  • 精讀名著|荒原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1井桐每次讀黑塞,總是覺得會有心靈上的共鳴,這是最出名的一本,卻不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也許是雛鳥效應,黑塞的作品最喜歡的永遠是《德米安》,但拋開主觀因素,這實在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和書中一樣,和荒原狼一樣,我們一樣孤獨,一樣不能愛生活,不能愛人,不能愛自己,不能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對待別人和自己。世上總有幾個這樣的人,他們對生活要求很高,對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