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就獲勝,都希望孩子在未來有出息,至少不要讓自己挨餓,為此,父母為孩子提供一切必要條件,早教班、興趣班、學前班,基本上一個都不掉,想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但其實真正聰明的孩子會有一些和其他人都不同 的特徵,爸爸媽媽早點發現,抓住機會好好培養即可。
假如你家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有這3個舉動,則證明孩子從小右腦發育就特別好,這樣的孩子多半智力和情商都很高,長大之後都會很有出息。
一、寶寶睡覺前喜歡聽故事(包括聽音樂)
很多人在想寶寶睡前聽不聽故事,跟右腦發育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據英國日報報導,從嬰兒期給孩子養成睡前聽故事的好習慣,孩子日後的學習成績會更好。如果6歲前的孩子經常在晚上睡前聽父母講故事,在上學以後的表現就會特別的優異,對幼年期孩子而言,聽和看就是他積累知識最好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美劇,裡面的兒童都是聽著故事睡覺的,據調查:美國一直有30%以上的父母,在晚上睡前會給孩子講故事,越是富裕的家庭,就越堅持這樣的習慣。
「每天晚上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有利於孩子右腦開發,以及腦海中詞彙的積累」由於故事當中的詞彙過多能夠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同時在睡前講故事能夠緩解寶寶的壓力,讓寶寶沉入到故事的幻想當中,從而讓右腦快速開發,總的來說晚上睡前給寶寶聽故事,好處無窮啊。
二、睡著後微笑(包括流口水)
一般來說寶寶在睡著之後,表情上應該沒有什麼太大變化,但是如果寶寶的嘴角上揚微笑或者是流口水,就說明寶寶的右腦發育特別良好,只有孩子睡眠狀態特別好的情況下才會流口水,而微笑更是大腦直接做出的愉悅情緒反應,說明你家寶寶大腦發育得特別好,從小就會是個機靈鬼。
雖然一個微笑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寶寶身體結構複雜,尤其是剛剛出生,大腦發育沒有完全,導致身體各方面感受還不算太完整,所以想要露出微笑其實並不簡單,尤其是在睡著無意識的情況下,全靠寶寶大腦自己發出反應,這還不夠證明寶寶大腦發育好嗎?
三、受到刺激有反應
我們開始睡覺的時候,對外界的刺激其實是沒有任何反應的,就算你去碰寶寶的時候,寶寶也不會有什麼感觸,依舊睡得很香,這說明寶寶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而當你碰寶寶的手,寶寶突然間手動了一下,這就說明寶寶在受到刺激的時候,能夠下意識做出反應,代表大腦發育得特別好。
如何抓住機會開發寶寶的智力?
寶寶發育如何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你家寶寶在睡覺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反應和表現嗎?
假如寶寶先天大腦發育得比較好的話,再搭配後期的一些大腦訓練,那孩子的邏輯思維肯定勝於常人,這對於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生的財富。
那我們應該怎麼抓住機會鍛鍊孩子的思維訓練,提升孩子的智力呢?
孩子在3~6歲的這段時期,大腦正處於高速運轉,孩子一些開發大腦的小遊戲能夠充分的激活調動腦部的細胞,從而開發大腦的智商,從而越來越聰明,綜合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開發寶寶智力有很多種方法,其中寶寶最喜歡的方式就是做遊戲,那我們就順著寶寶來,從小帶著自己的寶寶一起做注意力遊戲,既能夠活躍寶寶的思維,又能開發寶寶的大腦。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鍛鍊大腦思維。
在李玟謹教授的推薦下,我和我身邊很多的爸爸媽媽都在使用專業的訓練書籍——《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冊。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好方法。而且他們還」抱怨「孩子一拿起就不願意放下了。
這套書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書中科學又有趣的設計幫孩子將知識與世界聯結。
全套400道題,夠孩子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數字運算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在皮亞傑理論體系中,幼兒發展的過程是「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說起來蠻複雜的,但這套書很好地將其融入到了遊戲中。
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甚至是更高難度的,在左右、旋轉方向訓練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訓練。
這些練習和遊戲都是以讓·皮亞傑「培養孩子各個方面邏輯性」的理念為核心,豐富又有趣,一點也不枯燥,孩子們完全感覺不到是在做題,卻能很好地提升思維能力。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一共有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
爸爸的一包煙錢,媽媽的一杯奶茶錢都不到,就能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成為大家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有遠見的父母,別錯過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