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於疾病的恐懼大於一切,特別是在聽到某些帶有傳染性質的疾病時,更是會避之不及,甚至連與患者吃一頓飯都充滿恐懼!傳播性疾病有很多,比如病毒性肝炎、愛滋病、性病等。
而在病毒性肝炎中,最為高發的就是「B肝」,目前我國B肝患者已經達到了近9000萬人!
所謂B肝就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誘發的肝臟疾病,而且最讓人恐懼的是B肝不僅會出現炎症,在病情控制不當、反覆發作的情況下,還可能發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我國肝癌患者中,有將近80%都是肝癌患者,又或者是曾經感染B肝的人群!
所以,和B肝患者共同在一起吃飯,對於不了解醫療常識的人來說,的確可能會擔心和害怕!
難道,B肝真的會通過共用餐具傳播嗎?錯!
根據臨床多年來的研究來看,B肝的傳染渠道主要有:體液、血液、母嬰傳播三大類。所謂體液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精液和女性陰道分泌物,也就是大家理解的性傳播。
除此外,在患者血液中也存在B肝病毒,所以在輸入被B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後,又或者是接觸到了含患者血液的製品,也會造成B肝的傳播;
而母嬰傳播所指的就是母親傳染給新生兒,臨床又分為垂直和水平傳播兩種。通常情況下,宮內垂直傳播的機率並不高,佔據了近10%左右。
圍生期、出生後親密接觸,才是母嬰傳播的主要原因。通常,母親體內病毒複製水平越高,孩子感染的機率也就會越大!
所以,從單純的吃飯角度來看,並不符合B型肝炎病毒的傳播條件。因此公用餐具、一起吃飯也不足以感染B型肝炎病毒!
真正可能在吃飯時傳播的疾病,其實是以下幾類:
1、幽門螺桿菌:數據調查表明,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達到了50%以上!這種病原體是迄今為止,唯一發現可以在胃內生存並繁殖的病菌,其傳播渠道主要有口口、糞口、胃口等。
在共同使用餐具、同一餐桌進餐的情況下,就可導致該病菌的傳播。而幽門螺桿菌恰恰又是誘發慢性胃病的一大因素,比如消化道潰瘍、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等,都可它有關;
2、A肝:在病毒性肝炎中,除了B肝、C肝等不會隨著共餐傳染,A肝、戊肝卻都可能在共同進餐的環境下傳播,因為這兩種肝炎的主要傳播渠道就是「消化道」,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發展。
不過,戊肝在注射疫苗後就能降低該疾病的傳染率,但A肝則不相同。如果A肝患者在大便後沒有洗手並沾染了病毒,在用手觸碰食物、水的過程中,就可能誘發交叉感染;
3、肺結核:在臨床上肺結核分為多個種類,所以也不是所有的肺結核都具備傳染性質。但是,肺結核患者咳出的痰液中若具有結核菌,就可能會發生傳染。
所以,在與肺結核患者共餐的過程中存在風險,特別是患者頻繁咳嗽、打噴嚏時,病原體就可能會入侵!
之所以大家會對疾病產生恐懼,主要就源於對疾病的不了解!以上幾種疾病可能會在飯桌間發生傳染,在保護好自己並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同情與空間時,也應有基本的「尊重」。
另外,如果是夫妻中有一方出現B肝,另一方應積極進行檢查,在沒有感染病毒的情況下,可通過注射B肝疫苗來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