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反應自家孩子,明明什麼都懂,但就是不肯開口說話,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孩子不太愛表達,背後是有原因的。家長首先得清楚何為表達力,影響表達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提升。
表達力就是將自身的想法,通過文字或口語等形式表達出來,並使對方能夠理解的能力。
在這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很多人直接將大腦的信息,未經處理就直接抖給對方。如此一來,對方就會覺得混亂。
表達力的內在邏輯: 輸入——輸出
用閱讀去建構表達力,還有一個底層邏輯,就是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概念。
輸入包括口語和書面。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你說的話,孩子或早或晚都會還給你。
孩子的語言風格/詞彙/常用句式,大多都是對主要撫養人的模仿。
所以,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表達力,先從自己做起。
如果你對自己的表達力沒有信心,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閱讀。
大量的閱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庫和句式。
明白了這些,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
1、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1) 平時多問孩子,孩子回答的時候多給孩子點提示
多問「什麼」、「怎麼樣」 「為什麼」這樣能得到長答案的問題,少問「是不是」、「對不對」等是非題。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先從簡短有力的詞句入手,並且不斷重複關鍵詞,例如「小火車出發啦」、「小火車停下啦」,當孩子適應了這個節奏,再繼續增加句子的難度,例如「你最喜歡的小火車是紅色的」等等。這樣做不僅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也能建立起情景記憶,加深印象。
2)別人問孩子的話,讓孩子自己回答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家長一邊責怪孩子不愛表達,而當電梯裡小區裡,有人問孩子「你多大了呀」,媽媽連忙代答「我們三歲啦,快答」。
你都說了,還讓孩子說啥?很多時候,你的「太過周到」,正在扼殺孩子自我表達的權利。
3)多讓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交流和玩耍
在這種語言環境中刺激孩子,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慢慢提升了。
2. 家長多示範,多鼓勵
無論是在小區裡和鄰居打招呼,去超市買東西付錢,鄰居到自己家做客,家長都要意識到,這些都是給孩子示範非常好的場景。另外,在家裡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細節、用詞豐富、表情到位,還可以加上動作。
鼓勵小朋友的時候,很多家長通常只會說「真棒」「你這聰明」,其實,我們自己也需要豐富自己的表達,例如「你用的這個詞可真好!媽媽都沒有想到呢」。「寶貝都會給媽媽講故事了,我好幸福啊」。
有了正確的示範和鼓勵,孩子的表達力自然更容易提升。
3. 增加閱讀量,增加輸入
調查顯示:愛閱讀的孩子,其理解力和表達力是不常閱讀的孩子的2倍以上。
孩子要提升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是基礎。沒有一定量的閱讀積累表達力很難提升。這就是輸入到輸出的過程。
仔細閱讀過一畝寶盒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在這點上做了充分的設計。很多繪本從主題選取到內容創作,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啟發孩子思考、創想和表達,而且充分關注自我和他人,關注社會與自然,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的多變挑戰。
很多繪本,內容本身就是開放性的,給孩子留了很大的思考表達空間,比如這本《當我們面對不同》:
人生而不同,不同膚色、民族、語言、信仰,不同的服飾、口味、禮節、家庭,甚至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如何包容、尊重這些不同?「你知道嗎?我們有多少不同,就有多少相同」,一句話留給孩子無限的思考空間。
我們在書中還有一個針對表達的設計,那就是每本書最後的story map。
家長可以在掃除閱讀障礙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對故事進行二次創作。
具體可根據以下三種邏輯,進行有序化整理信息。
1)按事情的發展順序
講一件事,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練習說清楚一件事。
例如:《幫爺爺找眼鏡》爺爺的眼鏡找不到了——到處找——找到了
2)講一個觀點,按結論先行,然後舉例說明。
《顏色變變變》
你知道嗎?變色龍碰到不同的物品就會變成不同的顏色。有一天,小變色龍出去玩,當……時,它變成了……
3) 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順序
《草莓日記》:草莓種子開始,一直到結出果子
另外,每本書後面都有一個「before reading」和'after reading「的開放式問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這個話題,對於孩子的創新思維延展很有幫助。
比如這本《自行車變形記》,通過「未來自行車還有哪些改進」這樣一個問題,啟發孩子思考和想像,把未來交給孩子。
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持續輸入,再對孩子做一定的輸出引導,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一畝寶盒中還有很多的使用技巧,我們會陸續跟家長們分享,歡迎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