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丹白露宮圓明園流失文物被盜 小偷僅用7分鐘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小偷7分鐘盜走15件寶貝

被竊的金曼扎

中國館藏品

被竊的琺瑯麒麟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就是楓丹白露宮

  小偷盜走無價寶僅用7分鐘

  法國當地時間3月1日,楓丹白露博物館遭遇「驚天大盜」的洗劫。盜賊不到早晨6點前溜進,7分鐘內即逃離現場,而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15件珍貴展品失竊,其中包括「無價之寶」——圓明園核心文物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和金曼扎,這二者堪稱中國館的鎮館之寶。

  法國文化部長佩瑞琳在聲明中譴責這起盜竊,並表示警方和打擊文物販運中央辦公室將竭盡全力,期望迅速尋回失竊寶物。目前法國警方已開始調查案件,調查案交由楓丹白露所在的塞納-馬恩省省會默倫警察局負責偵辦。中國館目前因警方調查暫時關閉。

  楓丹白露館長對此事件表示震驚,而在外界看來,這些盜寶者堪比電影《偷天陷阱》和《驚天魔道團》中的高智商竊賊,行動計劃性極強,他們十分清楚目標是什麼,作案手法更是高超。

  據悉,楓丹白露宮先前最後一次藝術品盜竊案發生於1995年,當時拿破崙館遭竊15件作品,至今找回9件。而在三年前就有人呼籲,楓丹白露中國館應加強安保,以防止文物被盜。

  中國館收藏文物3萬多件

  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楓丹白露的法文原義為「藍色的泉水」,這個中譯名由朱自清先生翻譯,徐志摩將它譯為「芳丹薄羅」。楓丹白露風景綺麗,森林茂盛,古蹟眾多,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楓丹白露宮始建於12世紀,是法國歷代王朝君主的城堡和宮殿。1528年開始,文藝復興就是從這裡被引入法國的。1981年,楓丹白露宮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就是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託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后。為了存放這些寶貝,歐也妮王后楓丹白露宮建造了「中國館」,中國館內收藏文物1000餘件,展出320件,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中國館內所藏文物中只有一小部分是1861年暹羅大使進獻的禮品,而大部分都是1860年法國從圓明園掠去的文物,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200輛汽車也弄不走圓明園裡的好東西

  中國館是按個人收藏及鑑賞習慣布置的,有客廳、展室、桌椅、沙發。在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佛塔,高約2米,與故宮內現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這座塔的各層鑲嵌著綠寶石。據史料記載,圓明園長春園含經堂梵香樓有兩座金佛塔,其中一座與故宮內的金塔相仿。

  而對於孟託邦究竟從中國搶劫了多少東西,有資料稱他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就可值30萬法郎,當時裝滿了好幾輛馬車,在法國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1860:圓明園大劫難》一書中寫道,孟託邦將軍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敘述洗劫圓明園的各種細節。他寫給葛羅男爵的公文,也只對情況做了扼要介紹:「我於昨天晚上到達中國皇帝的夏宮,它已經被放棄,但無數財寶都留在裡面。我們只能拿走其中極少一小部分。即便有兩百輛汽車也弄不走那座宮殿裡的所有好東西。」

  《1860:圓明園大劫難》中還寫到對一座衣料庫的搶劫。那裡面存放的絲綢多得令人難以相信。他解釋說,那都是皇帝為自己和朝廷所用而儲備的。孟託邦說,到了聯軍手裡,這些華麗的絲綢的用場變得很拙劣蹩腳,比如:用來當繩子在營地拴馬,做包袱布用來包紮在宮裡弄到的東西,剩下的就都丟給跟在部隊後邊的中國人。

  失竊藝術品都是「無價珍寶」

  中國館是楓丹白露宮安全措施最嚴密的館,配備了警報系統和監控錄像鏡頭。而竊賊在不到7分鐘的時間可以偷走15件寶貝,作案手段匪夷所思。被偷走的藏品包括一個在19世紀由暹羅國王送給拿破崙三世的暹羅國王王冠複製品、西藏曼陀羅及中國乾隆時期景泰藍麒麟等等。

  景泰藍麒麟是琺瑯器,景泰藍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瑯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景泰藍」這個名字是一般俗稱的名字,學術上的正式名稱是銅胎掐絲琺瑯。琺瑯麒麟屬乾隆時期文物,據記載是歐也妮皇后的心愛之物,曾收入在其杜伊勒利宮的私人套房裡。

  丟失的藏品中還有一件是金曼扎,它是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並鑲有珍珠、綠松石等多種寶石,非常奢華。曼扎和壇城一樣是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為須彌山,四周為婆羅門教的四大部洲。也是原屬圓明園的精品。

  目前對於丟失的15件寶貝名單,官方並未給出具體的名單,也未透露損失價值,大概因為這些藝術品的價值難以估量。

  文/本報記者 張嘉 供圖/ 劉陽

  專家說法

  失竊琺瑯麒麟估價難以具體化

  圓明園學會委員劉陽昨日表示,失竊的琺瑯麒麟屬乾隆時期文物,原陳設在圓明園中,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至於其估價,劉陽稱難以具體化,因為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從未出現過類似藏品,在造型和品質上是獨一無二的,且又出自圓明園,因此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幾年前,劉陽曾經到楓丹白露宮中國館親自考證過此次丟失的麒麟,「這件銅胎掐絲琺瑯麒麟高53釐米,外形四足站立,麒麟張口作嘶吼狀,臀部豐滿高翹,似有躍動之勢,通體填海藍琺瑯為地,掐銅絲作鱗紋,並以寶藍琺瑯點綴,頸部飾以綠鬃,眉毛鬍鬚皆外展鎏金。」劉陽至今印象深刻,他說,麒麟背上有蓋應為後配,作為燃香用具,腹內點燃香料後,香氣可從口內圓孔向外擴散,兼具觀賞及實用雙重功能。

  據劉陽介紹,丟失的麒麟1860年被法國士兵掠走,後來進入拿破崙三世的皇宮,因為是瑞獸,皇后歐也妮特別喜歡,曾珍藏在其杜伊勒利宮的私人套房裡,經常置於枕邊。

  另據北青報記者獲悉,琺瑯麒麟原為一對,除這隻失竊的麒麟外,還有一隻幾乎「一模一樣」的琺瑯麒麟曾於1965年5月31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售出,又於1989年6月14日在倫敦John Sparks古董店轉讓,現在一位臺灣文物收藏家手中。臺灣所藏麒麟還曾在臺北舉辦的「圓明園特展」中展出。 文/本報記者 李天際

  新聞內存

  中國文物頻頻被盜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物市場價格的上漲,例如,2012年4月,一隻有900年歷史的陶瓷碗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出了1700萬英鎊的高價。2010年10月,一隻乾隆時期的花瓶在倫敦郊區一拍賣行拍出了5160萬英鎊的天價,創世界紀錄。也因此,盜賊瞄準了世界各國博物館中的中國精品。

  2004年10月14日英國V&A博物館9件中國文物被盜

  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館失竊15件中國文物

  2012年4月8日英國達勒姆大學東方博物館中的2件中國文物被盜

  2014年4月13日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18件中國藝術品被盜,失竊文物產於中國清、明時期,多是玉器,包括一件14世紀的明代玉杯,估計價值約18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3日下午5點博物館關門後,儘管戒備森嚴,盜賊們還是在晚上約7點30分左右成功闖入這座位於劍橋城中心的建築物內,偷走了18件文物。失竊的珍藏品包括6件明代文物和多件清代文物,其中16世紀明代玉雕水牛被認為是失竊文物中價值最高的,此外一件17世紀的馬雕、一件棕綠色玉象以及一件乾隆時期的插屏也都在被盜文物中。劍橋郡警方表示,他們已經排除了內部人作案的可能性。有專家分析稱,竊賊很可能是在收到遠東地區買家的訂單後才下手作案的,因為目前此類文物在遠東地區非常暢銷。

  2015年3月1日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15件文物失竊

  整理/本報記者 張嘉

相關焦點

  • 圓明園珍貴流失文物在法被盜 小偷7分鐘盜15件展品
    昨天,位於巴黎南部的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15件珍貴展品遭竊,其中包括圓明園核心文物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和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均為「無價之寶」。其中琺瑯麒麟原為一對,另一隻現被臺灣一位文物家收藏。  小偷潛入館7分鐘  丟的都是無價珍寶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報導,盜匪在3月1日清晨6點潛入館內,逗留不足7分鐘後逃去。目前統計共有15件展品遭竊,包括19世紀中由暹羅國王送給拿破崙三世的暹羅國王王冠複製品、西藏曼陀羅及中國乾隆時期景泰藍鑲嵌瓷瓶。
  • 暌別與信仰:2019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事件回顧
    2019年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主要通過雙邊執法合作實現,其次是愛國人士回購捐贈。目前,追索流失文物的國際法依據主要是「1970年公約」和「1995年公約」,即《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以及兩國之間單獨籤訂的雙邊協議或備忘錄。
  • 流失文物 looted relics
    流失文物 looted relics[ 2009-02-27 09:56 ]中國要求取消拍賣流失文物——本周二,中國要求法國停止拍賣中國被掠奪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個銅像,並稱這有悖於國際慣例。流失中國文物各拍出1400萬歐元——兩件備受爭議的中國古代文物於本周三晚被匿名電話競拍者分別以1400萬歐元的高價拍走。在上面的報導中,looted relics就是指「流失文物」,也就是歷史上被掠奪而目前還未追討回來的文物。
  • 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回家! 文物歸家"路在何方"?
    國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後立即開展信息收集、鑑定研究,在基本確認青銅「虎鎣」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後,數次通過多種渠道聯繫英國相關拍賣機構,希望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  4月10日,國家文物局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並譴責該機構執意拍賣流失文物的行為,表示將繼續按照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開展流失文物追索。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來源:海外網部分回歸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小偷年底「衝業績」?海口這些小區頻被盜!有業主嚇得搬家
    楓丹白露小區要刷卡進出。家中存放的黃金首飾和部分現金被盜,這次盜竊導致楊女士損失了3萬多元。奇怪的是,楊女士發現家裡的門窗完好無損,也沒有被撬動的痕跡,小偷是怎麼進來的,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有住戶表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該小區接連有數戶業主遭遇入室盜竊。今年9月底,另一棟16樓的業主趙女士家被盜一塊價值2萬元左右的手錶。據被盜業主反映,案發時家裡的門窗均沒有被撬過的痕跡。
  • 中國文物流失百萬遍撒四十七國
    中新網綜合11日消息: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  據中國國家文物局顧問謝辰生介紹,眾多的中國文物流散海外,歷盡滄桑,大多為舊中國時外流的,主要有三個渠道:   一、因為在當時的侵略戰爭中,列強從中國搶走的;  二、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  三、外國人勾結當時的軍閥,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後偷運出境的。
  • 600件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蘇聯三次返還64冊《永樂大典》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回歸典型案例為呈現重點,以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制度建設為串聯主線,通過回歸文物和文獻影像等輔助展品的展示呼應,勾勒描繪出流失文物70載回家之路的壯麗圖卷。這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回歸工作進行全景式展現。
  • 流失國外的中國文物,圖一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最後是子孫牌
    流失國外的中國文物,圖一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最後是子孫牌文/南極的小熊1、青銅虎鎣據《環球時報》報導,「青銅虎鎣」是中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海軍上校哈裡現收藏於法國楓丹白露宮。圖片來源於網絡3、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英語:Imperial white jade archaistic disc enclosing four seal characters "chang yi zi sun")原乃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圓明園"文物
  • 獨家探秘:古墓被盜文物流失海外,墓葬原址深藏大山人跡罕至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博舉辦的70件流失海外回歸文物展中,有一件雕刻十分精美的古墓甬道彩繪浮雕武士像,文物指向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靈山鎮西燕川村西部山裡的一座古墓。該墓1994年被盜,後經過考古發掘,出土壙志,證實墓主是唐末五代時期河北地區的大軍閥王處直。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
    一場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終於畫上圓滿句號!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有關情況。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港澳辦、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國文物工作小組」,通過執法合作、民事訴訟、協商談判等多種方式展開追索。迫於中方壓力,1998年2月,該案兩名主要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歸還文物協議書,5月3000餘件返還文物運回北京;8月,該案另一名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達成和解,歸還7件文物。
  • 國家文物局:考慮補償中國流失文物善意持有人
    當日下午,美國華裔收藏家範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文物交接儀式在國子監舉行,其捐贈的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均為上世紀90年代非法流失海外。單霽翔說,中國文物流失時間跨度較大,流失原因較為複雜。在文物追索工作中應當區分不同情況、綜合運用外交、法律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方法。國家文物局通過近年來的文物追索實踐,已初步形成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的工作機制。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多年來,文物流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那麼,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現存何處?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 文物被盜「蒙塵」22載 陝西白河警方追回「鎏金菩薩」
    得知被盜文物已被白河公安民警找回時,李佳珍如釋重負地說:「我們這些『老骨頭』終於能了卻這樁心病了!」在對歷年積案進行重新梳理過程中,這起22年前的文物盜竊積案,再次進入了民警的視線。這件被盜的文物「鎏金菩薩」是白河縣有記載的重要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如何打破20多年來的僵局,撬開案件的突破口?白河縣副縣長、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譚簡組織召開案情研判會,將該案作為重點案件,窮盡一切手段開展走訪摸排,確保被盜文物儘快歸位。
  •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強烈譴責
    原標題: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強烈譴責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表示強烈譴責 中國拍協表示將聯合所有文物拍賣企業永不與該拍賣行合作   昨天,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以來源分類,海外藏中國文物至少有以下幾種:武力搶掠文物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是武力搶掠導致文物流失最集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 「1·15」德仲寺文物被盜案被盜文物歸還原寺
    圖為「1·15」德仲寺文物被盜案文物退贓儀式現場。通訊員 洛 克攝  12月17日,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在門巴鄉德仲寺舉行「1·15」德仲寺文物被盜案文物退贓儀式。  據了解,在退贓現場,該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退贓文物共有12尊佛像;經西藏自治區文物鑑定中心對被盜12尊佛像進行文物等級鑑定,鑑定意見為12尊佛像中國家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2件、一般文物8件、當代非文物1件,目前已全部無損送歸原寺。
  • 女子下班回家發現被盜,文盲小偷留紙條求饒,「警」不會寫用拼音
    女子下班回家發現被盜,文盲小偷留紙條求饒,「警」不會寫用拼音還有不到二十天就過年了,不少人都帶著一年的積蓄,走上返鄉的路。除了這些辛苦一年的返鄉人,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這段時間開始活躍起來。近日,一名女子在下班後回家,發現自家被盜,正在想要報警的時候,發現了桌子上有張紙條,上面的內容讓人驚訝。內容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月15日,家住杭州的葉女士下班時間是下午六點左右,到家之後六點半了。當她拿出鑰匙開門時發現不對勁,門一直打不開,以為是鎖壞了的她嘗試多次,最終確認是門被裡面反鎖了。
  • 國家博物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看點+展品
    ,吸引眾多中外藏家、文物商販霧合雲集,大量珍貴文物面臨著進一步流失的危險。  ☛看點3:王處直墓彩繪浮雕兩武士合璧展出  【回歸故事】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陽縣的王處直墓遭盜掘,被盜文物幾經轉賣,流失海外。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
    關強介紹,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經國家文物局組織鑑定,整批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