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只有商業,沒有教育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在線教育無疑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但是不斷爆出的「虛假廣告、卷錢跑路」等新聞也讓人們開始思考教育與商業的關係。當教育過分地與商業捆綁,一切向資本看齊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時,對於消費者來說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當你學習了一天,準備開局王者放鬆一下,打開遊戲卻彈出這樣一個頁面——

不用懷疑,這不是在更新,也不是在內測,只是家人將你的遊戲帳戶禁掉了。

能夠實施這項操作的是一款名為「騰訊家庭守護」的微信小程序,目前主要的用處是對家庭成員進行實時遊戲監管。

綁定成員帳戶後,不僅可以一鍵禁玩該帳戶,同時還允許監管者對成員帳戶進行時段、時長和消費金額的限制。

以上這些監控數據每周會形成遊戲周報,按時通過公眾號「成長守護平臺」發送。

公開資料顯示,「成長守護平臺」是騰訊遊戲響應文化部「網路遊戲家長監護工程」號召推出的一款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健康遊戲習慣的服務產品。

青少年沉迷遊戲這個老大難的問題,最終還是得由遊戲巨頭騰訊親自下場解決。

這是一個讓你生病給你藥的商業閉環。

不能發揮娛樂產業商業模式的時間,完全可以挪給教育行業。以騰訊家庭守護這一小程序為例,看似在幫助家長合理規劃孩子的玩遊戲的時間,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大開在線教育之門。

細觀之下,在線教育的商業模式和租房、賣貨乃至金融,並沒有什麼區別。

為了爭取更多客流,在線教育已經完美習得新興美妝品牌(如完美日記、梵蜜琳)的商業模式。

多一個營銷渠道、流量入口,就可能多n個訂單。

01 流量+教育,然後呢?

打開騰訊家庭守護的小程序,會收到一個彈窗,內容直擊當下親子溝通的重難點。

除此之外,小程序多個板塊的設置也主要圍繞溝通和成長問題,從遊戲管理、學習提升到家庭教育和真實案例。

為了向監護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小程序還接入了騰訊公益公開課等在線教育內容。

投票形式的話題討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程序的社區屬性,一則題為「是否同意孩子多玩10分鐘遊戲」投票,就有7萬多人發表看法。

用戶很難在遊戲帳戶管理之餘不被頁面其他內容吸引,這也就給了在線教育產品相對寬鬆的發揮空間。

一方面小程序能直接接入在線課程,隨時學習,另一方面也能設置多種類型的教育產品廣告位,獲客引流。

自營教育品牌不太像騰訊的風格,它更擅長當中間人或廣告商。目前在這款小程序上暫未發現大面積的在線教育廣告,不過騰訊沒有理由放棄遊戲管理這條絕佳的獲客通道。

各在線教育品牌近兩年開始大打營銷戰,如猿輔導、學而思等APP每年的廣告投入十分驚人,即便是業內認為流量尚可的作業幫,也絲毫沒有停下投廣告的步伐。

以騰訊領投的猿輔導為例,2019年暑假結束之前,猿輔導就為騰訊系和頭條系貢獻了4億多的廣告費,其中投給抖音的約1億。

捨命賺吆喝的動力來自於在線教育市場可觀的營收潛力。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K12全年齡段的學生有2億規模,潛在客戶群體龐大,加上疫情期間的授課形式的被迫轉變,在線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度。

即便如此,在線教育依然很難產生巨頭。

教育本身不同於其他行業,尤其不同於快消品行業,可以通過砸錢營銷迅速膨脹,待到積累了一定的流量和口碑後,再進行品牌塑造。

一般的行業,只要在獲客階段穩住了,後面的盈利階段就會相對容易,但對於在線教育這種旺季集中於寒暑假,盈利存在周期性波動,現金創造主要靠預繳學費的行業,一旦離開營銷就會很快被遺忘。

以前就近選擇輔導班的家長,沒有想到未來有一天會因為手機裡一條廣告就付款預訂在線課程。同理,家長下一次也會因為另一條廣告,預訂競品家的課程。

在騰訊CDC發布的《K12在線教育行業廣告策略用戶調研報告》中,可以看到家長方面,教育培訓類廣告已進入了最易受廣告影響的消費品類TOP5,排在教育培訓前面的都與衣食住行有關,IT數碼和休閒娛樂都在教育培訓之後。

家長在日常媒體內容興趣方面,教育培訓僅次於時政要聞,餐飲美食、醫療健康的關注度都趕不上教育培訓。

廣告對於教育行業的作用,因為在線教育的發展不斷放大。

像新東方這樣的老牌教育機構,也還在和新對手竭力周旋,本就弱項的K12業務,因為行業營銷風盛行存在感稍顯不足。

近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9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報1381港元,成為首隻千元港股。後續,新東方可能著重發力OMO,算是順應教育市場趨勢。

對比之下,更多主打線上教育的公司還陷在營銷的旋渦裡,不知何時到頭。

缺了線上產品的教育機構容易被市場遺忘,同樣,單一的線上教育沒有立足點。目前並沒有任何一家教育機構能夠完美融合線上線下,各家優缺點都很明顯,這也意味著在線教育這場戰爭是場持久戰。

錢總是有燒完的時候,廣告也總有看膩的時候,通過營銷獲得的客流需要想辦法留存下來,僅靠低價課並不能實現長足發展。

其實,上述小程序所提供的遊戲帳戶管理一功能,或許能為在線教育行業提供一些參考,與其考慮流量+,不如思考教育+,哪怕是+遊戲管理。

02 遊戲VS學習,不可解?

遊戲禁玩觸及了親子溝通的痛點,看起來是個十分便利的工具,只是未必能帶來正面效果。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多數阻止孩子玩遊戲的家長最後都失敗了。因為遊戲帶來的樂趣,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不容易體會到的,何況設計遊戲的人初衷就是要讓玩家沉迷。

前不久,《王者榮耀》五周年慶典,除了五款返場皮膚和李小龍定製皮膚外,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官方公布的近一年日活數據,平均1億。

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685.22億元,環比增長3.37%,其中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佔大頭,為508.49億元。遊戲用戶規模持續上升,已達661.14萬。

沒有懸念的,《王者榮耀》《PUBG Mobile》繼續成為全球遊戲營收榜首兩位。

公開的用戶畫像中,《王者榮耀》小學生佔比不足3%,但實際生活中,青少年能接觸到遊戲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問題不在於數字上的3%,而在於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未來。

騰訊家庭守護這款小程序目前接入了多款騰訊遊戲,功能各有側重,所接入的產品數量不盡相同。

72款重點遊戲可以一鍵禁玩,100+款遊戲支持消費查詢、實時推送,微信小遊戲接入最多,達10000+款。72款重點遊戲幾乎容納了王者榮耀、吃雞系列、天天飛車等所有熱門手遊。

功能雖多,對於被監管者來說卻並不是個好消息。監護人要想實現該小程序的許多功能,都需要先綁定被監管者帳號,這時就牽涉到一個溝通問題。

捫心自問,你願意自己每天玩了多少時間遊戲,充值多少都被一雙眼睛看著嗎?當然,成年人與未成年的情況並不能等同,只是當家長越來越依賴這類工具去監管孩子,後果多半是適得其反的。

一位培訓學校的老師對此表示,通過小程序禁止孩子玩遊戲只是方便,卻治標不治本,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引導他從內心去改變,從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入手,否則任何外部手段都只是束縛。

這樣看來,小程序中各類親子課程和學習內容,反倒是豐富了遊戲管理這一功能的人情味。

所謂堵不如疏,說的就是既要進行遊戲監管,又要學習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

然而在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上,不同的家長差別很大,沒有道理對一個重度依賴外部工具束縛孩子的家長抱有太多期待,何況在許多家長眼裡,遊戲和學習就是天生宿敵,幾乎不存在溝通和理解的空間。

哪怕有人要搬出「什麼年代了,電競都成職業了」來說服家長,一切依舊不容樂觀。

因此,騰訊家庭守護這一小程序的推出,正中家長下懷。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個遊戲管理的功能到底能帶來多少益處還不得而知,尤其是當這些益處少於帶來的惡果時,那又是另一個心理學話題了。

開發者未必關心長遠的親子關係,眼前的在線教育業務才是最重要的。

03 賣課 or 廣告,電商嗎?

流量對於任何線上產業來說都很重要,在線教育亦不會例外。

但在線教育如果只做一錘子買賣,將太多的理財心思放到教育事業上,最後破壞的還是整個市場環境。

質疑聲沒有停過,跟誰學在今年就遭5家機構做空12次,猿輔導也頻繁傳出虛假廣告和退款糾紛。

11月5日,優勝創始人陳昊發致歉信,表示資金鍊斷裂,整個團隊願意把所有股份0元贈予願意伸出援手的夥伴,求助對象直指馬雲、馬化騰和張一鳴等人。

網際網路巨頭不太可能接下這樣的盤,何況各自旗下的教育品牌都尚未穩定,還處在營銷上頭的節骨眼。

說著教育不是做電商,不能標準化的在線教育玩家們,為了降低名師成本,無意間落入了同質化的泥淖中。

前腳猿輔導宣布斑馬AI課,後腳字節跳動就上線了AI互動課瓜瓜龍。再有就是新東方的比鄰外教課、中國平安投資的平安好學英語AI互動課……

在線教育不僅想追時興的AI,就連直播帶貨的東風也想借一借。

當瓜瓜龍英語出現在老羅的直播間時,屬於電商和快消品的那股味就來了,鮮少有人心生警惕——教育行業宛如電商附身,真的合適嗎?

諷刺的是,少了教育味的在線教育,卻撬動了資本市場。

據中科院發布的《中國K12在線教育市場調研及用戶消費行為報告2020》,在線教育行業規模預計到2022年超過1,500億。

2014~2020年7年之間K12在線行業總融資金額在600上下,其中頭部品牌融資總金額約為290億,業內頭部品牌無論融資能力還是口碑都優勢明顯。

最近一則關於在線教育融資的新聞是豌豆思維,獲得1.8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

教育行業上市企業如好未來、新東方和中公教育市值已破千億,11月以來,中公教育的市值甚至一度超過好未來。

在線教育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既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可抗力,也受到消費群體認知變化的影響。

騰訊CDC發布的報告顯示,K12線上輔導班重度用戶主要具有高線城市、高收入、高學歷的特徵。同時,用戶對來自朋友圈的廣告關注度要高於公眾號和小程序,這說明熟人推薦依舊是在線教育推銷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總體而言,已經報名體驗過或上過K12在線教育課程的群體會對在線教育的廣告更加敏感,這也驅使各在線教育紛紛壓低價格拉新,9元低價課層出不窮,拉新成本居高不下。

當然對於在線教育來說,成本消耗中不可忽視的還是營銷,最重要的渠道是社交。

每段時間的熱門綜藝,如《中餐廳》《極限挑戰》《媽媽是超人》《王牌對王牌》等等,都能看到在線教育的影子。

猿輔導的格調高一點,當了CCTV《中秋詩會》的獨家冠名合作夥伴,剩下的也仿佛為其他天價贊助費擠破了頭。

這種玩法,虧損是必然的。好未來、跟誰學等在線教育品牌,都在今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虧損,而且這條燒錢道沒有回頭路可走,往前是虧損,往後是懸崖。

可以肯定的是,急於求成的在線教育,不會止於直播間。

04 結語

盤點了諸多在線教育的隱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這在疫情之中有了集中體現。

只是K12教育始終不同於成年人的課外充電,純線上教育是否值得依賴,有時候還需要慎重評判。

10月12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赫克曼與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開展「疫情下的全球教育」對話。除了強調科技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新思路外,赫克曼還提出了教育不平等的議題。

疫情之前,K12教育在在線教育中並不是主流,因為K12年齡段的教育主要還是在學校完成,其餘的手段都只能退而次之,站到輔助的位置上。

陳一丹也承認,因為疫情,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在教育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許多面向教育的公益組織所做的事其實就是幫助欠發達地區進行硬體提升。

硬體提升作為當務之急,近些年已經引起廣泛重視,鄉鎮學校的電子產品、樂器卻從嶄新閒置到壞掉,教育的先進設施還是主要助力了「先進」的人。

在線教育產業的主要客戶正是這群相對「先進」的人,優秀者愈優,落後者繼續落後。

尤其結合家庭教育、環境教育等多種因素來看,科技會容易讓高線家庭更向上,低線家庭更向下。

馬太效應無法避免,越是頭部的企業越容易獲得投資和客源,儘管形成不了巨頭,也不會給其他對手生存機會。

因此,不管是從行業還是消費者,乃至全社會來看,盲目追逐K12線上教育的後果都不容樂觀。

參考資料:

1.TMT觀察網 雙面猿輔導:燒錢宣傳,退費困難,10億還能燒多久?

2.盒飯財經 在線教育是否會燒出下一個ofo?

3.錦鯉財經 從風口到觸底:在線教育困局難破

4.刺蝟公社 平均1億日活並不是《王者榮耀》的終點

5.中科院 中國K12在線教育市場調研及用戶消費行為報告2020

6.騰訊CDC  K12在線教育行業廣告策略用戶調研報告

 

撰文:風千語,編輯:吳不知

本文由 @銀杏財經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建立在線教育生態體系 噠噠英語闡述中國教育商業理念
    前不久,懷揣夢想的她還在2017歐洲教育科技峰會(EdTechXEurope 2017)的演講臺上,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的洞察力,向來自世界的教育界人士展示了中國教育的商業理念。CEO郅慧女士並沒有急於接住這些橄欖枝,而是先向世界的同行們普及中國的基本國情。
  • 跟誰學:一個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
    編輯導語:在線教育在近幾年比較火熱,特別是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基本市面上的教育企業都開展了在線教育業務;在線教育跟傳統教育模式上有什麼不一樣?本文作者解析了「跟誰學」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年二級市場表現最亮眼的在線教育公司,無疑是跟誰學。
  • 【教育前沿】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沒有泡沫——好學網創始人祖騰
    與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鄧弘雙雙離職創業,祖騰將他的創業團隊稱之為「在線教育最豪華陣容」,第三位聯合創始人、也是唯一的女性高管李婷,從小到大都是「人人羨慕的好學生」,曾在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斯坦福商學院等名校就讀,做過管理諮詢、網際網路醫療等多個商業領域。而出生於1982年的祖騰本人,是三位創始人中唯一沒有上過大學的。沒
  • 在線教育迎大考,伴魚以優質教育資源及健康的商業模式建立競爭壁壘
    疫情給在線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專注於少兒英語賽道的企業更是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但是隨著線下機構轉線上以及線上免費課公益戰的打響,在線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競爭格局。而伴魚在這場激戰中,以差異化獲客方式、優質的教育資源及學習效果強勢突圍。
  • 助學 | 新東方在線——讓教育沒有偏遠的角落
    新東方在線,作為新東方旗下專業的在線教育平臺,也持續致力於教育資源的普惠共享,助力推動教育公平,幫助更多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好老師,讓教育沒有偏遠的角落。教育扶貧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在關於公益的掌聲中,新東方在線開始思考,黑板、書本、教材……這些支援就夠了嗎?一次次公益活動中,新東方在線發現,不少學校空有一堆設備,卻沒有相關的專科老師。尤其是英語、藝術和體育老師嚴重缺乏。有的學校,幾個年級只有一個英語老師、體育老師,有的學校直接取消音樂、美術課,用來自習或上其他課程。
  • 行動教育在線EMBA:數位化為傳統教育打開突破口
    行動在線商學院,是行動教育旗下的企業家在線EMBA學習平臺。立足行動教育優質資源,聚焦當下與未來商業競爭環境中管理者亟需的技能,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在線EMBA課程。數字時代充滿著動蕩性、複雜性和模糊性,現在和未來之間可能存在巨大鴻溝,斷點、突變、不確定性意味著所有行業都將被重新定義。中小民營企業只有不斷學習,學習系統經營管理知識,才能確保自身發展,商場如戰場,不進則退。
  • 沒有教育內容的數碼化,何來長遠的在線教育?
    沒有教育內容的數碼化,何來長遠的在線教育?,何來長遠的在線教育?如果一節課按照45分鐘算,學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只有15分鐘,這是所謂的「有效時間」。最好的方法是佔有有效時間,延長或者提高它的耐受力。第二,將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和教學設置相結合,環環相扣。小學生很少有學習目標,就愛參與遊戲、動畫片、電影等一些交流類活動。這些都屬於有吸引力的內容,要將這些內容和教學結合形成全新的數碼化教育體系,或者說給孩子們一種遊戲化的闖關感覺。
  • 新東方在線COO潘欣:對在線教育6種商業模式的思考
    在線教育其實一直致力於提升學員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性問題,可以說現在越來越互動。但這種互動,也要區分的去看。大家都說,直播未來是趨勢,我也並不否認,但是純直播模式,是否適合所有年齡層學生的需要,或者說它更適合某一類或者某幾類學生的需要。錄播課是不是沒有了它存在的價值?我覺得沒有那麼絕對。
  • 中學數學在線教育平臺
    雖然當前在線教育發展勢頭良好,但是數學學科的在線教育領域,仍多採用傳統的互動式、啟蒙式、進階式等在線教育方法。從而讓缺乏科學教育方法的在線教育成為大數據、AI人工智慧技術名詞泛濫的重災區。而我們的項目是以自身多年研發的現代中學數學在線教育科學方法與大數據、AI人工智慧的深度應用為目標,真正形成國內中學數學 「網際網路+教育」的行業創新。
  • 資本挾持下的在線教育:教育不在線,「授課」變「售課」?
    未來學習型社會在線教育應主要為成年人、在職人員提供便捷的終身學習機會,而不是像當下以中小學在校生補習備考為重點。 當前,很多在線教育機構融資紅火,並不代表教培行業出現革命性創新模式,他們聘用的教師池還是那麼大,名師資源還是那麼多,充其量通過高薪提高稀缺資源集中度,但是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並沒有相應得到提高。期待頭部教培機構開發核心技術、創新教育模式、創造教育奇蹟,可能並不現實。
  • 「補位」出道的在線教育
    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病毒,在讓整個人類社會的商業、經濟和娛樂全面停擺的同時,被限制在家的廣大學生族群,不得不接受以在線教育——這種以往被邊緣化的教育形式——的方式繼續自己的課業。即使新東方的在線系統並未就緒,且大多數老師沒有在線授課的經驗,同時家長學生是否願意接受線上授課也是未知數……但是,所有這些都無法阻礙新東方轉變授課模式的決心。否則接近三十年的新東方,也許會山崩地裂。
  • 科技賦能教育 景牛在線教育商城發布上線
    中新網11月30日電 11月27日,景牛在線教育商城發布會暨「科技賦能教育」行業論壇在北京舉行。發布會現場當下我國教育市場正處於變革階段,只有整合優質資源,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推動我國教育行業向前發展;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等技術「武裝」教育行業,才能提升教育行業的發展,讓更多人受益,提升整個國家的人才競爭力。景牛在線教育商城在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內構建教育全產業鏈。
  • 伯樂視角 | 在線教育,不能變成資本的遊戲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在線教育企業的營銷其實是被迫無奈,因為在線教育沒有線下教育的實體點,也就沒有了精準銷售的場景,線下機構依託周邊人群、掃樓式的發傳單其實是比較高效的獲客方式,而在線教育機構必須依賴廣告和線上的銷售。另外,由於在同等條件下,在線教育的體驗和效果要弱於線下,課單價較低就成為了在線教育搶佔線下市場的代價。
  • 教育APP過多過濫、平臺壟斷…在線教育治理須「在線」
    人民日報2019年10月9日訊 接收通知、完成作業、在線學習、按時打卡……如今,不少家長和學生的手機裡,都裝著若干教育APP。然而,隨著這類應用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過多過濫、平臺壟斷、有害信息傳播等問題。
  • 在線教育冒出D2C商業模式,創新背後如何為行業賦能?
    來源 |  美股研究社在線教育打破時空限制,能提供更加優質教育資源的特徵,正好能夠彌補教育資源在下沉市場中的緊缺或者質量要求。基於下沉市場需求,這也成為在線教育頭部玩家挖掘增量市場的重要領域。從這幾個趨勢來看,未來在線教育有望從教學形式、技術賦能、增量市場等領域會有更多發展。如果站在商業模式創新的角度,在線教育還能孵化出什麼樣的模式?
  • 在線教育:教育+網際網路,直播+AI
    對於在線教育提供者來說,即使通過在線平臺的形式可以對多種資源進行整合,但是同一個團隊沒有精力在多個垂直領域內進行深耕,多而不精的策略將無法與專注的競爭對手進行匹敵。由於不同年齡段的客戶需求差異很大,在線教育市場被分割成了多個領域,每個領域的市場規模有限,且重度區隔,無法憑藉規模優勢獲取跨年齡段的利潤。同時,學習行為通常不具備重複性,在線教育企業通常只有一次提供服務的機會。
  • 一起教育,和在線教育一起「流血」
    時至今日,在線教育行業仍然沒有走出拼增速和規模的野蠻生長。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行業再次陷入巨虧和高額投放的惡性循環中。據第三方估計,在線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8月的暑期市場投放量就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行業洗牌、市場出清,市場進一步向頭部聚攏,二三梯隊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在新一輪的比拼中,資金實力和經營效率決定著平臺的生命力。
  • 在線教育沉浮錄 (在線教育的2014-2019)
    畫畫的在線化,和英語、K12的線上化相比,有著相同的驅動因子,即成本結構的改變。在創業初期的時候,李偉坦言自己「做了20多個城市近2000名家長的調研」,之後打磨出了在線美術的產品雛形,並接受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塔長」沈文博的早期投資。在授課形式上,採用的是一對六、一對八的「小班課」模式,調優了一對一的經濟模型。在營銷手段上採用了微信群獲客,成本較低。
  • 在線教育的困境
    在線教育,熱熱鬧鬧,大都會在自己的宣傳頁上說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來自某個名師,輝煌的學歷,並有個更加有名的名師,然後又分類說這個很多的思維方法,看完概念,再一看內容,不過爾爾了了,到底原因是啥,為何我們的教育就不能來個顛覆式創新,不能來個給孩子少花功夫,有效學習的在線教育?今天蘇格拉低就給你分析一下,目前在線教育不能做到顛覆式創新的原因。
  • 在線教育5種模式案例比較
    在線教育目前就像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外人分明看見它的紅火,只有真正接觸它的人才會感覺到被灼傷;對於想新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來說,接或者不接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但在這條路上總有開路的先行者,此後也必將有更多的同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