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有部分的家長群又變得熱鬧起來,原因是教師節要到了,家委會的「領導」們在「出謀劃策」怎麼給老師送禮物。
有表示沉默不語的,也有很多表示無可奈何的,「是不是可以不送,畢竟送禮物後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能夠真真得到有效提高嗎?」
但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條通知發布,每個家庭繳納多少錢,準備給某某些老師購買禮品,根本就不給家長考慮的時間和反駁的機會。
家委會,它的全稱叫做「學校家長委員會」。對於有孩子開始上學的家長朋友們來講,其實並不陌生。
就是這樣一個家委會,有部分人可謂是搞的怨聲載道。本來大家自發的組織成立家委會,是為了更好地協助班級老師搞好「教學後勤工作」,讓學生、學校、老師及家長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
但現在有很多家委會開始變味了,偏離了最開始的初衷和本意,成為了少部分家長溜須拍馬老師的「有效途徑」,更有甚者還搞起了「斂財」營生。
就拿最近本人在一個微信群裡面看到發出來的家委會通知,要求每個家庭繳納300元,200元作為班級任課老師購買禮物之所需,另外100元充當班費。可以不繳納200元,但是班費是必須要繳納的。
一個班級按照60人計算,每人200元,就是12000元。現在每個班級的任課老師最多不超過10個吧,並且還都是幾個班級輪流上課。
如果每個班級都這樣搞,每位老師至少也有一兩份禮物,然後一個班級用12000元來購買禮物,平均到每個老師身上就是1200元。
我就想問兩句,家委會的領導你們是怎麼考慮的,準備買什麼禮物需要花費人均1200元。學校的老師們,一個班級就是1200元的禮物,如果任課兩到三個班級,豈不是三四千元的禮物了,你們真的敢收嗎?
巴渝點評
不管是家委會的領導,還是部分家長們這樣做,無非就是想跟老師打好關係,讓其多多「關照」自己的孩子。
與其這樣賣力的去討好老師,真的還不如多留出一些時間陪陪孩子,操心下他們的學習情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即是靠他自身的努力、也要靠老師的辛勤教學,更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關心。
家委會是學校、老師、學生及家長之間的一座溝通橋梁,應該更多的是發揮到「橋梁」的溝通作用和共同的相互「監督」作用,而不是「投機取巧」般的搞些瞎名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