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2020-07-30 山海異聞史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2003年9月,北京大學於八寶山為一名才女舉行了追悼會,菊屋內外盈滿了前來送行的師生,自北大建校以來,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而這位學生的名字,叫張培祥——一位嘗遍生活之疾苦,卻常有微笑的青年俊才。

炎涼少年時,不屈風雨中

1979年,張培祥出生於醴陵市轉步鄉筱溪村老屋組,彼時,她的父母並不知道這個女嬰的天賦是何等傲人,未來成就何許,不知道在她短短24年的人生中有七成時間是在苦難中度過,更不會知道她以生命的深度丈量世界,在24年的人生中創造了別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由於家境貧寒,張培祥在六歲那年才剛剛獲得上學讀書的機會,因此,她也比其他同齡人更懂得機會的來之不易,在學業上保持勤奮使得她在一眾學生中格外亮眼。儘管珍惜如此,然而她父母也僅僅有能力供她4年的學習,在張培祥10歲那年,就不得不面臨輟學的選擇。

張培祥的父親張元賢常年體弱,母親也身患小兒麻痺,除了曾經做過乳腺切除手術外,一隻手還近乎癱瘓,家庭收入微薄。根據張培祥生前回憶,自己能夠順利進入初中繼續學習,全依賴自己姑父姑母的好心幫助,而姑父姑母也十分喜愛這個懂事刻苦的女孩,在見到張培祥成績如此優異後更是下定決心,再苦也要供她讀書。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而張培祥也沒有辜負姑父姑母的期望,儘管生活多舛,卻從未低頭妥協,初中時期的她依然秉持了小學時期對學習的熱愛和勤奮認真的態度,1991年,張培祥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被當地最好的高中錄取。所謂「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大抵如此。

一天資,一刻苦,終入清華園

然而,學業上的更進一步意味著這個風雨飄搖要承擔更重的擔子,高一時期,儘管張培祥已經極力縮減生活費,但還是缺少買書的錢,因此,她只能通過去去書店讀書的方式彌補,蹭書蹭得多了,還時常被工作人員掃地出門。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高二時期,家裡再也拿不出一分錢供她讀書,儘管張培祥知道自己有多努力才走到這一步,也知道現在輟學意味著什麼,但是為了這個家,她還是選擇放棄學業,選擇南下打工以補貼家用。那份對深愛之事失而復得又得而復失的悲慟,又有幾人能感同身受。

就在張培祥的生命軌跡即將進入另一個方向時,她人生中的貴人——時任高中校長的羅定中先生,羅定中曾表示,張培祥是他任教這麼多以來見到過的最有天賦的一位學生其天資堪稱「雖百年而無一人」。

因為惜才,羅定中先生決定支持張培祥的高中學業,為她擔下了最重的負擔,甚至有意供張培祥繼續大學的學業。像三年前一樣,張培祥依然沒有辜負那些好心人的幫助,1997年,張培祥一舉奪魁,株洲地區文科桂冠被她攬入囊中,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病疾纏身無多時,惜取光陰未有惰

進入中國最高等學府的張培祥白天打工,晚上自主學習,翻譯外語文獻,進行創作。儘管生活比起其他同學還是要遜色太多,但對她而言,已經再舒適不過。本科四年的時間裡,她不斷地借書還書,文字的土壤總能孕育出瑰麗溢目的花朵。

在100名人中龍鳳中,她以優異的綜合成績位列第9,取得北大法學學士學位前,還曾數次獲得獎學金。本科畢業後,張培祥又選擇了繼續深造,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期間,作為北大BBS上鼎鼎大名的「飛花」,張培祥通過一篇《賣米》在北大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中拔得頭籌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難,正當張培祥的人生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之際,命運卻再次跟她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

張培祥慢慢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異樣,起先只是皮膚上出現一些紅點,後來就是頭暈,乏力,然而時值非典,張培祥又醉心於《大話紅樓》創作,並無多想。當所有人都在為張培祥感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時,卻不知何謂「天妒英才」。

隨著病情逐漸加劇,張培祥不得不進入醫院檢查,這一查就是白血病,也就是血癌。生病期間張培祥積極配合治療,院方全力進行醫療工作,就連北京電視臺與請她翻譯外國作品的部門也表示願意花費巨資留住張培祥的生命。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儘管如此,張培祥也一直以笑臉面對所有人,病重時期也筆耕不輟,繼續著她《大話紅樓》的寫作,然而,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縱使所有人都已盡了全力,張培祥最終還是離開了,她的《大話紅樓》也在第三十一回戛然而止,此時,她才24歲

在她離開這個世界後的一年裡,也就是2004年,文學雜誌《當代》也以「飛花」為署名作者發表了這篇《賣米》,後被《讀者》、《新華文摘》等雜誌轉載,一時間引起轟動

長安昨夜風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這位才女生前創造了太多奇蹟,取得了許多人窮盡一生都未必能獲得的成就,從出身寒門到攻讀碩士,從質樸的《賣米》到《大話紅樓》以及諸多譯著,洋洋灑灑百萬字。重病纏身之際,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仍然作詩發於網上,告慰那些關注她的人們。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其中便有一句「長安昨夜風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盡顯張培祥之灑脫。17年前她去世時,北京大學在八寶山為張培祥舉行了悼念儀式,這也是北京大學第一次為學生舉辦追悼會

沒人組織師生,然而菊廳內外卻擠滿了前來悼念的人。時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撒貝寧,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與張培祥的前班主任分别致悼詞,北大終於送走了這位英傑,在那個埋葬英雄的地方。生命的意義從來都不用長度來衡量,而是深度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推薦:

汶川地震22歲美女被大叔所救,為報恩以身相許,直言:他不懂浪漫

餘秋雨的仇人名單:簡稱淺芳麗沙,這四個被他警告的人是指誰?

他是華人「第一狂」,虧8萬換來4000多億,還娶自己學生做老婆

相關焦點

  •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早逝,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辦葬禮
    這是選自北大才女張培祥的《賣米》一文,非常樸實的一篇文章。但可惜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張培祥在她24歲那你就已經英年早逝了。張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一個偏遠山村,父親常年身體不好僅靠著種地為生,母親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痺,她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生活比較困難。
  •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薄命的北大才女,24歲早逝,撒貝寧致悼詞
    而同樣用奮鬥去譜寫絕地反擊故事的還有另一位才華橫溢的寒門貴女,她更早的讓人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卻在24歲英年早逝,北大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成為迄今為止北大唯一在八寶山辦葬禮弔唁的學生,她究竟是誰呢?1991年以第一的成績考入最好初中,1997年考入北大法學系。她的命運從此改寫,經受住命運摧殘和洗禮的人,都有堅強的內心和強大的靈魂,張培祥的靈魂不只堅強還充滿靈性。
  • 北大為她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永遠停在24歲
    當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張培祥開始憧憬未來的模樣,那時的她並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6年時間了。2003年,年僅24歲的張培祥,突然去世,一代寒門才女就此隕落。北大建校以來,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央視主持人撒貝寧親念悼詞,全校師生潸然淚下,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女孩,能夠引起如此大的轟動,讓眾人如此感動呢?
  • 17年前,北大法學院一女生去世,為何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88天後,女生因病去世,永遠閉上了自己的眼睛,為了紀念她,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辦了葬禮1979年10月6日,一個女嬰在湖南省醴陵市轉步鄉筱溪村老屋組呱呱墜地,父母為她取名為張培祥。她的降臨,本應該讓一家人感到喜悅,但因為家中實在貧困,本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父親又常年多病需要買藥,母親則自幼患小兒麻痺症,一隻手幾乎癱瘓,故而張培祥的到來,無疑加重了整個家的負擔。
  • 她18歲進北大,24歲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她的文章《賣米》獲得北大校園原創文學一等獎,,其立意深刻,文筆流暢,被譽為是「可以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佳作。2003年9月2日,北京大學以學校的名義為她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還破裂將她葬在了八寶山。葬禮當天,昔日學長撒貝寧到現場為她致追悼詞,在場的同學、老師、網友們無一部落淚,為一代才女的早逝感到深深的惋惜。
  • 北大才女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卻為何破例在八寶山辦葬禮
    同時,又因為《紅樓夢》的特殊筆法,也為這部文學巨著增添了神秘感,引得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痴狂,甚至還因此誕生出了「紅學」,古代有袁枚,近代有胡適,他們都對《紅樓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而在21世紀的今天,也有這麼一位沉醉於研究《紅樓夢》的女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她就是張培祥。
  • 白髮人送黑髮人,一代才女的傳奇故事,北大破例首開追悼會
    也有的學生因分數不夠,沒能如願以償。還特意為她開了追悼會,請來了著名主持人撒貝寧悼詞,她就是同學們心中的學霸張培祥,同時也是《賣米》的原創作者。這篇文章一出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關注,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不知不覺熱淚盈眶,心裡說不出的心酸,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完之後心裡流過淚,最後這篇文章被譽為北大才女一等獎作文。
  • 北大破例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故事止步24歲
    這次我們就說說這位來自北大的寒門才女……出身寒門沒錯,張培祥出生在寒門,而且家境要比一般的貧困戶還要貧困,從小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小鄉村中,對外面的世界非常的憧憬。6歲那年張培祥走進了小學的校園,第一次對書本中的東西產生了興趣,也嚮往著老師說的那句「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 北大才女張培祥去世,學校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對於莘莘學子來說,能考進清華,北大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它們是我國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的教育方式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優秀,能順利從北大畢業的人,一定會有好的出路。但學校只有那麼大,能進入北大的學生一定是人中龍鳳,學霸中的學霸;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北大的一個才女,
  • 她18歲考進北大,24歲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辦葬禮
    八寶山舉辦葬禮學生,她就是張培祥。高中校長在得知張培祥的家庭情況後,減免了她所有的費用,只為能讓她安心學習,張培祥更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她知道只有她擁有了更好的未來,才能報答這些幫助她養育她的家人們、老師們。而張培祥也並沒有讓大家失望,通過她不懈的努力,在1997年高考時,以全省第五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學系。
  • 北大才女張培祥逝世,學校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高考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所以很多人努力苦讀十幾年只是為了能夠上一個好的大學。而能夠進入到北大的學子,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不知道大家對張培祥這個名字是否還有記憶?或許大家對這位北大才女不是很熟悉,那麼她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家一定有看過。
  • 寒門才女張培祥:生命止於24歲,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去世之後,不僅有北大為其辦追悼會,更有撒貝寧致悼詞。 張培祥1979年出生於醴陵市一個偏遠的山村裡面。出生之時,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就格外的拮据,父親因為身體狀況不好,以藥為生。母親因為小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痺,落下了病根,幾近癱瘓毫無勞作能力。 面對家庭的困頓,小時候的張培祥格外懂事,她很小的時候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肩挑起。
  • 她18歲考入北大,24歲因病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能夠考上北大、清華、211的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能夠踏入這樣的學校,人生就已經站在了成功的起跑線上了。後來張培祥在北大就成了神一般的人物,在2001年, 張培祥還獲得了法律學士學位,並且在北大法學部攻讀碩士學位。
  • 她的生命定格在24歲,北大破例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她是誰
    以上這段文字,出自於一個24歲女孩兒的手,她的名字叫做張培祥,在她身上有很多光環,作家,才女,北大高材生,主持人,還有一個令人悲傷的標籤——白血病人。
  • 18歲上北大24歲早逝的張培祥,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行葬禮
    所以很多人擠破腦袋也要考上北大和清華。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從考上北大的「學霸」。當成績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為張培祥歡呼雀躍,因為她是全縣第一,被北大錄取了!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在大學依舊獲得多款獎學金,在北大這樣優秀人才聚集地照樣能獲得獎學金,證明她是真的很優秀了。
  • 北大才女張培祥離世:北大破例為其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念詞
    要問起學生心中的理想學堂,想必10個人中就有9個人的理想是北京大學。當時在大學讀書的她,老師得知了她的情況,立即為她申請了各項特殊補助,不僅如此為了能夠不用父母操心。在網絡剛剛出現的年代中,她卻成為了人盡皆知的作者,而北大報刊中的《賣米》也是她創作的。
  • 天之嬌女紅顏薄命,北大破例為其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念詞
    這個年輕的生命沒能從病魔中脫險,她的名字是張培祥,出生於1979年的她,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24歲的年紀。在她離世的時候,她是我國最高學府之一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學校甚至破例在八寶山為她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
  • 撒貝寧為她致悼念詞,北大破例在八寶山辦葬禮,天之嬌女紅顏薄命
    這年輕的生命無法擺脫病魔的侵襲,她叫張培祥,生於1979年,一生只留在24歲的年紀。臨終時,她還是我國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最高學府之一,學校甚至破例在八寶山為她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紀念儀式。除了她的同學和玩伴,還有一位學校領導,以及央視《今日說法》的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出席了這次追悼會,為她表示哀悼。
  • 北大破例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在24歲終結
    北京大學是無數學子都嚮往的一流大學,在這所學校內,每一位學生都是全國頂尖級優秀學生,其中,也不乏很多因為貧困而奮發向上,試圖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的人。2013年5月,就在張培祥跟男朋友滿懷期待地為未來做規劃時,她被查出了患有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