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大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北京大學是很多莘莘學子都十分嚮往的大學,這所大學也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一所大學。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進入到一個好的大學,一個好的平臺。高考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所以很多人努力苦讀十幾年只是為了能夠上一個好的大學。
而能夠進入到北大的學子,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不知道大家對張培祥這個名字是否還有記憶?
或許大家對這位北大才女不是很熟悉,那麼她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家一定有看過。張培祥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賣米》,《賣米》曾經獲得北京大學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
這篇短篇小說經過權威文學刊物《當代》雜誌發表後,引起了很大了轟動。《賣米》這篇短篇小說更是被當時的讀者評為「可入選語文教材」的佳作。
張培祥還是北大未名bbs資深站友,她的網名也被大家譯成飛花。由她創作的《大話紅樓》曾風靡全國高校bbs紅版。除此之外還寫過很多或長或短的文集。
在2003年,湖南衛視開闢《新青年》專欄。張培祥協助精心策劃了前三期,而且還親自擔任了嘉賓主持,這檔節目在播出後,引起了很不錯的反響。
但不幸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孩,在2003年8月因患有白血病去世,年僅24歲。
張培祥於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的一個十分貧困的小山村裡。她的父親因為常年勞作。身子骨早就垮了,經常生病,母親曾在年幼的時候患有小兒麻痺症,一隻手幾乎癱瘓,又做過乳腺切除手術。
因為家庭十分的貧困,張培祥六歲上小學,十歲就面臨著輟學。但張培祥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秀,張培祥的姑母不忍心這樣的一個聰慧的女孩就這樣淪為平庸,於是把張培祥帶到自己所在的地方讀書。
1991年,張培祥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醴陵一中,1997年,張培祥不負所望考入了北京大學的法學院。
在本科四年的時間裡,張培祥一如既往的優秀,在一百多名的同學中成績排在第九,而且還多次獲得了獎學金。
2001年,張培祥憑著自己優秀的成績獲得了法律學士學位,然後繼續在北京大學法學院繼續讀研。
2003年註定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張培祥熬過了非典卻沒能熬過病痛。在醫院接受檢查後,醫生告訴張培祥患有白血病,並且已經是晚期了。張培祥並沒有為此感到絕望,反而是很平靜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在張培祥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她說:「把自己的骨灰分成兩份,分別安放在北京和家鄉。這樣做也許是因為心中還有很多的不舍:在北京,她放不下的朋友、同學、自己的人生夢想、以及令她感到驕傲的母校;在家鄉,她放不下自己深愛的父母,以及年紀尚小的弟弟。」
2003年8月27日,張培祥因病去世,2003年9月2日,北京大學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菊廳為張培祥舉行了一場哀悼會。大廳內外擠滿了前來悼念的師生,央視主持人撒貝寧也來為張培祥致詞悼念。
張培祥的離世讓我們感到惋惜,這樣一代才女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只希望來生張培祥能夠長命百歲,不必再受到病痛的折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