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上北大24歲早逝的張培祥,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行葬禮

2020-08-29 正經扒掛圈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最高的學府,如果誰家能出一個北大的孩子或者清華的孩子,全家都跟著光榮。

我們中國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嚴格的,高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場考試了。

高考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在我們固有的思維裡面,只要能上一個好大學,以後的出路也不會很差。

所以很多人擠破腦袋也要考上北大和清華。

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從考上北大的「學霸」。

幼時

張培祥出生在湖南一個小村莊裡面,村子裡面的人都並不是很有錢。

那個年代大家都還不是很注重教育,尤其是在張培祥這樣貧困的家庭裡面。

張培祥的父親很早就生病了,而她的母親從小就有小兒麻痺症,所以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很少很少。

就算在這個貧困的山莊之中,她的家庭條件都算是貧困戶。

不過張培祥很是幸運,她生來健康,並沒有遺傳什麼不良基因。

並且這個小姑娘還非常的懂事,從小就知道幫助自己的家裡面幹活。

因為家裡面太窮,張培祥一開始根本就沒錢上學,還是在她10歲的時候姑父姑姑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出錢讓她上學。

那個時候,剛上學的張培祥就被姑姑姑父發現是一個難得的「學習天才」。

就這樣,一直到張培祥上完初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裡面最好的高中。

張培祥高中班主任

1997年,18歲的張培祥要參加高考,她知道,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考試。

當成績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為張培祥歡呼雀躍,因為她是全縣第一,被北大錄取了

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

張培祥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現在都開始回報她了,順利考上北大法學的她依舊不放鬆,認真學習。

在大學依舊獲得多款獎學金,在北大這樣優秀人才聚集地照樣能獲得獎學金,證明她是真的很優秀了。

畢業

2001年張培祥畢業了,她選擇和大多數的北大學子一樣,繼續考研究生讀研。

是的,大學生的工作好找,但是研究生的學歷是難得的,所以她決定繼續學習。

不光如此,她為了能補貼家用,在課餘時間還寫一些文學創作。

她寫的很多東西都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很多人都希望能一睹真容。

當然,這種寫作為她增加了不少的收入,這也激勵著她繼續創作。

後來的張培祥不再局限於寫作,她還開始翻譯書籍。

曾經她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賣米》。

這篇文章一直在北大的校園裡面流傳,還有的老師說誇獎說:

「可以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文章」。

後來的張培祥靠著自己的名氣成功的被湖南衛視聘請為《新青年》的策劃。

當時的張培祥自己策劃了三期節目,自己策劃,自己當主持人,一經播出就受到了萬人的追捧。

事業越來越好的她開始全心全力的工作。

可是這個時候,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了這個家庭。

不幸

在一次工作中,張培祥突然昏倒,同事趕緊就把她送到了醫院。

檢查之後,噩耗來了,張培祥患上了白血病。

當時很多人都在想這樣的結果該怎麼告訴這個積極向上的女孩子呢?

所以在張培祥詢問的時候所有人都默不作聲了。

當然,後來她自己還是知道了這件事情。

她沒有過度的悲傷,而是淡然的笑著來面對這個世界,面對周邊的人。

2003年,張培祥因為搶救無效離開了這個世界,那個時候,她才24歲。

當時她去世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歌廚,畢竟靠著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回首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很精彩,也不枉她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北京大學得知這件事情之後,破例為她舉辦了一場葬禮,就在八寶山的山菊廳裡面

曾經從北大畢業的撒貝寧也為這個姑娘題詞。

這個姑娘也永遠的去了。

最後,用魯迅的一句話結語。

結語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

——END——

碼字不易,請多多點讚轉發哦!好人一生平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早逝,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辦葬禮
    但可惜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張培祥在她24歲那你就已經英年早逝了。張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一個偏遠山村,父親常年身體不好僅靠著種地為生,母親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痺,她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生活比較困難。因為經濟原因,她上學要比正常孩子晚,但上到10歲那年還是因為實在交不上學費差點被迫停學了。還是姑姑姑父幫了她一把,讓她繼續讀書。
  • 她18歲考入北大,24歲因病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能夠考上北大、清華、211的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能夠踏入這樣的學校,人生就已經站在了成功的起跑線上了。她懂事的讓人心疼, 可是父母都幫不上忙,只能看著孩子受苦,已經10歲的她還沒有上學,最後還是村裡的好心人資助,才有資格上學。
  • 她18歲考進北大,24歲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辦葬禮
    曾經也有這樣的一個花樣年華少女,在她18歲的9月裡,懷揣著夢想,也帶著全村人的希望,步入另無數人羨慕的北京大學,就在她24歲歲,剛要開始輝煌人生時,卻不幸黯然「凋謝」,成為了北大為第一位在八寶山舉辦葬禮學生,她就是張培祥。
  • 她18歲考入北大,24歲因病去世,北大為她破例在八寶山辦葬禮
    就像是張培祥一樣,經歷了眾多磨難,終於踏入了夢想中北大的校門,成為了法學院的一名高材生。儘管人生經歷了這樣的高光時刻,但在這背後是二十多年的辛酸與努力。學校的校長知道張培祥的情況後,不忍心這樣的好苗子可惜了,便提出會負擔她的學費,讓她放下心,好好考,被耽誤了前程。就這樣,一路靠著好心人的資助,張培祥才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 她18歲進北大,24歲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在自己24歲的時候就凋謝,不僅讓人嘆息!後來,她的姑姑姑父看著孩子可憐,便主動出錢,張培祥才重新走進了校園。張培祥知道進入學校的機會來之不易,她不能辜負家人的付出,學習非常的努力,成績總是班上的第一。可她上的重點中學離家非常遠,需要住校,姑姑姑父也是普通的農民,上學的費用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高中的時候,即將再次輟學的張培祥得到校長的幫助,減免了她的一切費用,她才能安心參加高考。
  • 北大才女張培祥去世,學校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張培祥,她本有著大好人生,卻不幸在24歲那年去世了。,從小就患上了小兒麻痺症。1997年,張培祥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高考,18歲的她能否改變命運,全在這次的成績上;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以全縣第一2003年8月27日,年僅24歲的北大才女張培祥因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 一位24歲北大女學霸病逝後,葬禮為何在八寶山舉行?她到底是誰?
    八寶山是一個埋葬革命烈士的重要地方,在17年前有一位北大的24歲女學生,她因病逝世後葬禮就在八寶山舉行,這是為何,她是誰?怎麼會有資格在八寶山舉行葬禮的,這個令人有些痛心的女子,名叫張培祥,出生於1979年11月,她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湖南女孩兒,其姑父原本在校工會工作。
  • 北大才女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卻為何破例在八寶山辦葬禮
    同時,又因為《紅樓夢》的特殊筆法,也為這部文學巨著增添了神秘感,引得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痴狂,甚至還因此誕生出了「紅學」,古代有袁枚,近代有胡適,他們都對《紅樓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而在21世紀的今天,也有這麼一位沉醉於研究《紅樓夢》的女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她就是張培祥。
  • 她的生命定格在24歲,北大破例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她是誰
    以上這段文字,出自於一個24歲女孩兒的手,她的名字叫做張培祥,在她身上有很多光環,作家,才女,北大高材生,主持人,還有一個令人悲傷的標籤——白血病人。
  •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薄命的北大才女,24歲早逝,撒貝寧致悼詞
    而同樣用奮鬥去譜寫絕地反擊故事的還有另一位才華橫溢的寒門貴女,她更早的讓人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卻在24歲英年早逝,北大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成為迄今為止北大唯一在八寶山辦葬禮弔唁的學生,她究竟是誰呢?作者筆名飛花,真名張培祥,1979年出生湖南醴陵一家貧窮的農戶,父親常年臥病,母親患有小兒麻痺,且做過乳腺切除手術,身體體弱多病。賣米曾是整個主要的經濟來源,幼年的真實經歷,才有後續刊登在實力雜誌《時代》上的經典文章《賣米》。10歲那年,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她和弟弟的學費,險些輟學,後被好心的姑姑和姑父帶走繼續完成學業。
  • 17年前,北大法學院一女生去世,為何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為了紀念她,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辦了葬禮,撒貝寧親自致悼詞,她是誰?1979年10月6日,一個女嬰在湖南省醴陵市轉步鄉筱溪村老屋組呱呱墜地,父母為她取名為張培祥。她的降臨,本應該讓一家人感到喜悅,但因為家中實在貧困,本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父親又常年多病需要買藥,母親則自幼患小兒麻痺症,一隻手幾乎癱瘓,故而張培祥的到來,無疑加重了整個家的負擔。
  • 北大才女張培祥逝世,學校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高考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所以很多人努力苦讀十幾年只是為了能夠上一個好的大學。而能夠進入到北大的學子,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不知道大家對張培祥這個名字是否還有記憶?張培祥還是北大未名bbs資深站友,她的網名也被大家譯成飛花。
  • 撒貝寧為她致悼念詞,北大破例在八寶山辦葬禮,天之嬌女紅顏薄命
    這年輕的生命無法擺脫病魔的侵襲,她叫張培祥,生於1979年,一生只留在24歲的年紀。臨終時,她還是我國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最高學府之一,學校甚至破例在八寶山為她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紀念儀式。除了她的同學和玩伴,還有一位學校領導,以及央視《今日說法》的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出席了這次追悼會,為她表示哀悼。
  • 北大才女張培祥離世:北大破例為其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念詞
    在網絡剛剛出現的年代中,她卻成為了人盡皆知的作者,而北大報刊中的《賣米》也是她創作的。在她24歲那年,她身上突然出現了很多的白點,原先的她並沒有主意一直以為是什麼蚊蟲叮咬或者過敏直到後來她的身體越來越差,經常會渾身無力,終於在疼痛難忍之下她來到了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白血病。
  • 寒門才女張培祥:24歲猝然離世,北大為她舉行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王勃一臉傲氣,一旁的大人們根本不敢相信,這如此華麗的駢文竟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人手裡。他們知道眼前的是大唐未來的文壇巨星,假以時日,他的名字必然千古流芳。然而王勃26歲那年卻橫遭不幸,無垠的海水吞沒了這個位天縱之才,他的死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悲劇。 一千三百年後,在如今的新中國也有一位天子卓絕的北大才女,同樣也在最美好的年紀不幸去世。
  • 天之嬌女紅顏薄命,北大破例為其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念詞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是一位在非典時期患上白血病去世的年輕女大學生。這個年輕的生命沒能從病魔中脫險,她的名字是張培祥,出生於1979年的她,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24歲的年紀。在她離世的時候,她是我國最高學府之一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學校甚至破例在八寶山為她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在這場追悼會裡,除了有她曾經的同學與玩伴,還有學校領導、央視「今日說法」的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到場,為她哀悼。
  • 湖南女狀元張培祥:生命止於24歲,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這句詩是北大研究生導師曲三強為寒門才女張培祥所寫,或許很多人都不熟悉張培祥這個名字,但她確實有著傳奇的一生,她出生貧寒,幾次都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但最後卻在貴人的幫助下考上了北大,但畢業沒兩年,就在所有人都盛讚她是寒門才女的時候,她卻因病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她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2003年9月,北京大學於八寶山為一名才女舉行了追悼會,菊屋內外盈滿了前來送行的師生,自北大建校以來,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而這位學生的名字,叫張培祥——一位嘗遍生活之疾苦,卻常有微笑的青年俊才。
  • 寒門才女張培祥:生命止於24歲,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本以為,她的人生在魚躍龍門之後,會過得順暢一點。卻不曾想一場噩耗來襲,24歲患病去世。去世之後,不僅有北大為其辦追悼會,更有撒貝寧致悼詞。 張培祥1979年出生於醴陵市一個偏遠的山村裡面。出生之時,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就格外的拮据,父親因為身體狀況不好,以藥為生。母親因為小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痺,落下了病根,幾近癱瘓毫無勞作能力。 面對家庭的困頓,小時候的張培祥格外懂事,她很小的時候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肩挑起。
  • 北大為她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永遠停在24歲
    前言1997年,18歲的張培祥,以株洲市文科狀元,湖南省文科第五名的好成績,被莘莘學子嚮往的北京大學錄取。一時間她所在的村子都沸騰了。甚至稱讚張培祥是文曲星下凡。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張培祥卻是寒門裡走出來的孩子,她用的自己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