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為她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永遠停在24歲

2020-08-22 官家小姐姐

前言

1997年,18歲的張培祥,以株洲市文科狀元,湖南省文科第五名的好成績,被莘莘學子嚮往的北京大學錄取。一時間她所在的村子都沸騰了。甚至稱讚張培祥是文曲星下凡。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張培祥卻是寒門裡走出來的孩子,她用的自己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張培祥開始憧憬未來的模樣,那時的她並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6年時間了。

2003年,年僅24歲的張培祥,突然去世,一代寒門才女就此隕落。北大建校以來,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央視主持人撒貝寧親念悼詞,全校師生潸然淚下,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女孩,能夠引起如此大的轟動,讓眾人如此感動呢?

01

1979年,張培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貧困家庭,她的家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貧困,已經到了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地步了。家裡甚至連個完整的勞動力都沒有,父親張元賢常年臥病在床,做不了重活。母親曾再雲更是從小落下小兒麻痺症。

這樣的家庭環境,註定張培祥和別的孩子,擁有完全不一樣的童年別的孩子成群結隊在田裡玩泥巴時,她掂在板凳上幫媽媽洗菜做飯。別的女孩在小賣部爭先恐後買漂亮髮帶時,她琢磨著怎麼能縫好破了洞的鞋子。

但是這些,張培祥從來不抱怨,她小小的年紀已經格外成熟懂事。但是這樣懂事的「小大人」卻格外讓人心疼。

02

1985年,已經6歲的張培祥,早就到了上學的年齡了。但是對於揭不開鍋的家庭,學費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張培祥看著母親終日愁容滿面,體貼的說自己覺得在家裡也挺好,不用去學校的。張培祥母親聽到張培祥的話瞬間淚崩了,下定決心再苦也不能苦著孩子。

於是張培祥母親拉下臉決定去借錢,這些年因為家裡生病借錢,很多親戚早就被借怕了。張培祥母親多番奔波,才借來了張培祥上學的錢。

張培祥深知這次機會來之不易,學習非常努力。

而她也很快發現自己學習比同齡人似乎都要快些,有種莫名的「天賦」。對於看過的大部分文字甚至能過目不忘,再加上她自身的學習習慣非常好。於是成為年級成績榜裡常駐的第一名。

可是張培祥的人生,似乎就是被設置了很多苦難的關卡。她10歲那年,父親再次舊病復發,家裡為了籌集醫療費,實在拿不出張培祥上學的錢了,小小年級的張培祥不得不輟學。

03

張培祥輟學這件事被她姑姑知道了,姑姑不忍心,雖然自己家條件也並不是很好,但是仍舊願意拿出僅存的積蓄供張培祥讀書,並主動提出願意撫養張培祥。

就這樣顛簸的張培祥,總算是過了一段比較安穩的日子。一直到高中,她大部分時間一直生活在姑姑家,學費也都是姑姑交的。這段時間對張培祥一生的影響都極為重要,姑姑家有個大書房,這讓張培祥仿佛看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有時間就泡在書房裡,這為她後來成為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但是好景不長,高二那年,姑姑家因為做生意出了些問題,債臺高築,無力再幫張培祥交學費。

04

張培祥母親為了籌集張培祥學費,扛著家裡的大米,一瘸一拐地去往城裡。為了賣個好價錢。張培祥母親不惜多走數公裡,在各個集市間相互比較。但是最終賣的價格也是杯水車薪。

那種無力感和絕望,使得整個家庭都陷入了沉默。最終張培祥毅然決然輟學去打工。她想要成為這個家庭的脊梁,而不是拖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小到大張培祥的成績一直是第一名,這樣的尖子生在每個學校,都是眾人皆知的存在。張培祥高中校長羅定中,聽說這樣的一個好苗子要去打工。立即趕到張培祥家中,表示願意減免她所有的學費,支持她讀書。

校長如此的幫助,讓張培祥十分感動。回到校園後更加努力了,成績也恢復了之前的水平。1997年高考後,張培祥以湖南省文科第五名,株洲市第一名的成績被北大法學院錄取。

05

上了大學的張培祥,不僅沒向家裡要一分錢,還經常往家裡寄錢。儘管到了人才雲集的北大,但是她的成績依舊拔尖,長期獲得獎學金,再加上她自己做的兼職,生活條件漸漸有了改善。

而張培祥的天分,在北大的環境裡得到了最大範圍的發揮。她的《賣米》一文,在北大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中拔得頭籌。被譽為堪稱教科書的經典之作。

之後的《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七種樂器》更是風靡全國各大高校。

後來她又翻譯了《所向披靡》等多部國外名著,總翻譯量足有百萬字,深受讀者喜愛。

因為優秀,張培祥多次獲得去電視臺組織策劃節目的機會,儘管生活十分繁忙,但是學業她絲毫沒有落下,2001年,張培祥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法學院的博士學位,她可是北大唯一一名考上本商法碩士的學生。一時間成為學校頭號風雲人物。

在校園的期間,張培祥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正當她和男友憧憬著畢業後結婚的事情時,噩夢降臨了。

2003年5月,年僅24歲的張培祥忽感身體不適,她去醫院檢查身體,整個人崩塌了,腦袋嗡嗡響,一直迴蕩著鑑定的結果:晚期白血病。張培祥並沒有告訴家裡,只說自己是貧血。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善良的她還在為家裡人著想。

8月27日,張培祥在寫下一封長達幾千字的「信」後,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結語

張培祥死後,所有人既悲痛又惋惜。北京大學特地在八寶山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撒貝寧親自念悼詞。一代寒門才女,生命永遠停留在了她的24歲。張培祥在遺囑中表示,希望將她的骨灰一半留在了北京,一半被帶回了老家。可見她對北京未完成的夢,有太多的眷戀和不舍。願她在天堂再無苦難。大家對於張培祥坎坷的一生有何看法?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北大破例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故事止步24歲
    這次我們就說說這位來自北大的寒門才女……出身寒門沒錯,張培祥出生在寒門,而且家境要比一般的貧困戶還要貧困,從小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小鄉村中,對外面的世界非常的憧憬。寒門才女的傳奇故事還是止步24歲那年……止步2003年,席捲全國的非典出現,很多人因為非典失去了生命,可張培祥被上天眷顧躲過一劫。
  • 寒門才女張培祥:生命止於24歲,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本以為,她的人生在魚躍龍門之後,會過得順暢一點。卻不曾想一場噩耗來襲,24歲患病去世。去世之後,不僅有北大為其辦追悼會,更有撒貝寧致悼詞。 於大家而言,她是從寒門走出的才女,是現代青年的表率。 但在大家為張培祥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才華才華嘖嘖讚嘆之時 。命運之神再次跟她開了個玩笑。
  • 寒門才女張培祥:24歲猝然離世,北大為她舉行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王勃一臉傲氣,一旁的大人們根本不敢相信,這如此華麗的駢文竟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人手裡。他們知道眼前的是大唐未來的文壇巨星,假以時日,他的名字必然千古流芳。然而王勃26歲那年卻橫遭不幸,無垠的海水吞沒了這個位天縱之才,他的死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悲劇。 一千三百年後,在如今的新中國也有一位天子卓絕的北大才女,同樣也在最美好的年紀不幸去世。
  • 北大破例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詞,寒門才女的傳奇在24歲終結
    但是由於是特殊的事情,學校已經全面禁封了,她為了不麻煩大家,就沒將自己的身體當回事。2013年5月,就在張培祥跟男朋友滿懷期待地為未來做規劃時,她被查出了患有白血病。在住院期間,她堅持把《大話紅樓》帶到醫院繼續編寫,無論面對醫生還是同學,永遠露出未被病痛打倒的笑容,但病魔並沒有一次對她網開一面
  • 她的生命定格在24歲,北大破例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她是誰
    以上這段文字,出自於一個24歲女孩兒的手,她的名字叫做張培祥,在她身上有很多光環,作家,才女,北大高材生,主持人,還有一個令人悲傷的標籤——白血病人。
  • 湖南女狀元張培祥:生命止於24歲,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這句詩是北大研究生導師曲三強為寒門才女張培祥所寫,或許很多人都不熟悉張培祥這個名字,但她確實有著傳奇的一生,她出生貧寒,幾次都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但最後卻在貴人的幫助下考上了北大,但畢業沒兩年,就在所有人都盛讚她是寒門才女的時候,她卻因病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她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賣米》背後的張培祥:薄命的北大才女,24歲早逝,撒貝寧致悼詞
    而同樣用奮鬥去譜寫絕地反擊故事的還有另一位才華橫溢的寒門貴女,她更早的讓人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卻在24歲英年早逝,北大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成為迄今為止北大唯一在八寶山辦葬禮弔唁的學生,她究竟是誰呢?10歲那年,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她和弟弟的學費,險些輟學,後被好心的姑姑和姑父帶走繼續完成學業。1991年以第一的成績考入最好初中,1997年考入北大法學系。她的命運從此改寫,經受住命運摧殘和洗禮的人,都有堅強的內心和強大的靈魂,張培祥的靈魂不只堅強還充滿靈性。
  • 17年前,北大才女英年早逝,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辦追悼會
    2003年9月,北京大學於八寶山為一名才女舉行了追悼會,菊屋內外盈滿了前來送行的師生,自北大建校以來,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而這位學生的名字,叫張培祥——一位嘗遍生活之疾苦,卻常有微笑的青年俊才。
  • 白髮人送黑髮人,一代才女的傳奇故事,北大破例首開追悼會
    但她是同學們眼中非常優秀的學霸,今年41歲的她,就被無情的病魔奪走了生命,白髮人送黑髮人真是令人痛心。還特意為她開了追悼會,請來了著名主持人撒貝寧悼詞,她就是同學們心中的學霸張培祥,同時也是《賣米》的原創作者。
  • 北大才女張培祥離世:北大破例為其辦追悼會,撒貝寧致悼念詞
    但是也有很多貧困人家的孩子考取到了學校中,他們面對學費卻無能為力,這個時候北大就開始了幫扶這些寒門弟子。但曾經有這個一個女孩,雖然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學,生命卻永遠的停留在了24歲的年紀。年僅24歲的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在臨終前她曾說過:「將自己的骨灰一半留在北京,一半送回老家。」
  • 北大才女張培祥去世,學校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但學校只有那麼大,能進入北大的學生一定是人中龍鳳,學霸中的學霸;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北大的一個才女,張培祥,她本有著大好人生,卻不幸在24歲那年去世了。成績出來的時候,全村人都為她鼓掌歡呼,沒想到貧窮的小山村竟然出了一個北大生,實在
  •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早逝,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辦葬禮
    這是選自北大才女張培祥的《賣米》一文,非常樸實的一篇文章。但可惜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張培祥在她24歲那你就已經英年早逝了。張培祥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一個偏遠山村,父親常年身體不好僅靠著種地為生,母親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痺,她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生活比較困難。
  • 北大才女張培祥逝世,學校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或許大家對這位北大才女不是很熟悉,那麼她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家一定有看過。張培祥還是北大未名bbs資深站友,她的網名也被大家譯成飛花。但不幸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孩,在2003年8月因患有白血病去世,年僅24歲。
  • 她18歲考入北大,24歲因病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張培祥是北大是不多見的品學兼優的才女,是學校領導非常看好的作家苗子。眼看著人生已經走上正軌的張培祥,在24歲這年被查出白血病。沒過幾個月,張培祥就去世了,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4歲,對於她的去世,所有的人都傷心不已,北大鑑於她對文學的貢獻
  • 她18歲進北大,24歲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在自己24歲的時候就凋謝,不僅讓人嘆息!她成績突出,多次拿到了獎學金,課餘時間她用筆名「飛花」開始創作文學作品,來賺取一些生活費。她的文章《賣米》獲得北大校園原創文學一等獎,,其立意深刻,文筆流暢,被譽為是「可以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佳作。
  • 17年前,北大法學院一女生去世,為何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為了紀念她,北大第一次為學生在八寶山舉辦了葬禮,撒貝寧親自致悼詞,她是誰?1979年10月6日,一個女嬰在湖南省醴陵市轉步鄉筱溪村老屋組呱呱墜地,父母為她取名為張培祥。她的降臨,本應該讓一家人感到喜悅,但因為家中實在貧困,本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父親又常年多病需要買藥,母親則自幼患小兒麻痺症,一隻手幾乎癱瘓,故而張培祥的到來,無疑加重了整個家的負擔。
  • 她18歲考進北大,24歲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辦葬禮
    曾經也有這樣的一個花樣年華少女,在她18歲的9月裡,懷揣著夢想,也帶著全村人的希望,步入另無數人羨慕的北京大學,就在她24歲歲,剛要開始輝煌人生時,卻不幸黯然「凋謝」,成為了北大為第一位在上了大學的張培祥也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她不僅成績優異多次榮獲了獎學金,還在閒暇時間寫起了文章,一時間「飛花」這個筆名傳遍了北大校園,張培祥更是大家眼中的才女,她的作品也多次被刊登甚至獲獎
  • 天之嬌女紅顏薄命,北大破例為其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念詞
    這個年輕的生命沒能從病魔中脫險,她的名字是張培祥,出生於1979年的她,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24歲的年紀。在她離世的時候,她是我國最高學府之一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學校甚至破例在八寶山為她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
  • 撒貝寧為她致悼念詞,北大破例在八寶山辦葬禮,天之嬌女紅顏薄命
    這年輕的生命無法擺脫病魔的侵襲,她叫張培祥,生於1979年,一生只留在24歲的年紀。臨終時,她還是我國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最高學府之一,學校甚至破例在八寶山為她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紀念儀式。除了她的同學和玩伴,還有一位學校領導,以及央視《今日說法》的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出席了這次追悼會,為她表示哀悼。
  • 陳毅追悼會上周總理致悼詞:不足六百字卻兩度哽咽失語
    周恩來重新為陳毅拉平床單,動作輕緩、小心,床單蓋好後,又往裡掖了掖。  立在旁邊的張茜(註:陳毅夫人)嗚咽出聲,她握住周恩來伸來的右手,抽泣著說:「周總理,您要多保重身體啊!大姐也為您擔心。」  朱德總司令來了。他發著高燒,由人攙扶著走到陳毅遺體前,他老淚縱橫,嗚咽出聲,顫巍巍地將右手舉至帽簷,為一同舉紅旗上井岡的老戰友送行。到了病房,他仍然流著淚,沉痛地說:「陳毅同志好啊,他死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