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某軟體,就看到了一個新聞標題「辛巴被職業打假人盯上」,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語的時候。
在2016年的時候,入職了一家新公司,這家公司是做水果零售和批發的,那麼「職業打假人」也是在這個時候聽說過的,因為我們公司有零售這個業務,在整個重慶都有門市,當時有一個法務給我說到這個詞語,我自己都不知道,居然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當然對於我們那個時候,職業打假人,其實就是想訛錢的,因為有時候,你的產品只要出現過期,或者說與你宣傳的品牌不一致,那麼你可能就會被訛上了。要麼你賠錢,要麼你就吃官司,很多時候都是直接私了的,誰叫你自己沒有注意呢?
那麼職業打假人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先要從職業打假人的產生說起,職業打假人從字面意思,就可以明白,就是打擊假冒偽劣的商家,而這些呢,普通民眾可能沒有辦法識別或者說即使識別了,可能沒有辦法地去通過法律途徑去維護自己的權益,許多民眾通過自身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主動打擊市場流通的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消費環境起到淨化作用。
職業打假人是一種職業嗎?
首先,從定義上講,職業打假人不是一種職業,隨著國家行政機關對假冒偽劣的行為打擊的力度加大以及普通民眾對相關法律的認識加深,更多的商家是越來越重視這塊,儘量會做到不讓職業打假人抓到任何把柄。如果抓不到把柄,意味著這種行為就不會存在的。
其次,目前沒有公司招聘這一塊的,職業打假人其實就是一種自發的民事行為,一般來講不會形成公司行為的。
職業打假人的存在是好還是壞呢?
我認為職業打假人的存在是好事兒,這樣能夠讓各大商家因為對產品的重視,不能將一些國產的當做進口的,過期了的產品就要下架,壞了的產品就應該銷毀,他對我們的市場有一種淨化的作用。
職業打假人會有收益嗎?收益來源於哪裡?
肯定會有收益的,如果沒有收益,那麼可能就不會去做這個事情了。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講,我們肯能買到一些過期的產品或者假冒偽劣的產品,我們一般也只是去責備一下商家,如果沒有造成經濟損失,很少會去舉報或者告至法院的。
職業打假人卻不一樣,職業打假人他們專門有時間,來收集證據,證明你這個門店是有一定問題的,當他拿著這些證據就會去跟商家談賠償的問題。商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在合理的範圍內,是會妥協,直接給錢的。因為一旦被舉報,可能整個門店都不能經營了,甚至嚴重者,可能會有一筆非常大的賠償款,所以是得不償失,還不如給點錢,消災呢
職業打假人是怎麼分類的呢?
一般來講職業打假人,分為兩類,一種是「吃貨」,是指申請退款,但是不退貨,一種是「賠償」,是指你一旦有假貨,就會舉報,以此來獲取賠償。
職業打假人會有惡意的舉報嗎?
肯定會有的,因為這個不需要你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獲取一定的報酬,正常地來講,這種做法呢,應該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獲取了利益的同時,淨化了市場。但是因為利益的誘惑,有很多職業打假人,就開始惡意地舉報,甚至有些會形成一個團隊,對你所有的門店,都會進行的投訴,以此來獲取高額的非法利益,這種的話,我們應該需要抵制。
職業打假人一般會出現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其實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經歷的和我想到的應該會出現超市、食品店、乾貨店、淘寶店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