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絕大多數人是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居民收入構成不僅包含工資,還包含勞務報酬、稿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
2019年1月1日起,新個人所得稅法開始正式實行,居民所有收入在年底統一計算納稅,由於我國絕大多數人還是以工資作為主要收入,為了減輕稅務機關年底一次性計算所有居民全年納稅的壓力,工資收入單獨出來實行按月預扣預繳方式,年底再次統一計算納稅的方式。
工資到底該怎麼交稅?下面就以一個小例子來看。
假設小明月工資9000元,無獎金,無績效(如果有獎金績效加班費等工資收入小夥伴自行加上計算即可)。那麼2020年1月該如何交稅呢?
交稅大法第一步:
生計費,國家認為一個人要養活自己,一個月需要5000元。每月扣除5000元不用交稅。
小明一個月工資9000元,首先將5000元剔除,那剩下4000元需要交稅。
交稅大法第二步:
專項扣除,指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三險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失業保險,「一金」指公積金。公司一般會為員工買五險一金,五險中的三險是個人和公司共同承擔的,公積金也是個人和公司各承擔一部分。
小夥伴們只需要拿著工資條對下,自己每個月到底出了多少錢繳納三險一金。
假設小明每個月自己繳納的「三險一金」是800元。
那麼第一步剩下的4000元,再減去800元,就剩下3200元需要交稅。
接下來看交稅大法第三步:
專項附加扣除,包含以下幾項,這幾項有點複雜,小夥伴不一定要每個都了解清楚,對號入座即可:
(1)住房貸款利息支出
貸款買房子而且是首套,每月可以扣除1000元,最長扣除不能超過240個月,也就是20年。小明未購房此項不能抵扣。
繼續往下->
(2)住房租金
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沒有住房是租房居住,看工作地點劃定允許抵扣的額度:
a 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以及國務院特別規定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每月可以扣除1500
b 在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每月可以扣除1100
c 在人口小於100萬的城市工作每月扣除800
小明在深圳工作無房租房居住,屬於國務院特別規定的城市可以抵扣1500,第二步剩下3200元,減去1500,需要交稅的工資收入就只剩下1700了。
繼續往下->
(3)子女教育支出
子女年滿3歲,在上學的,每個小孩可以扣除1000,偷偷告訴你,生7個可以扣7000。
小明沒有小孩,這一項就抵扣不了。
繼續往下->
(4)贍養老人,父母超過60歲
a 對於獨生子女,允許每月扣除2000元,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分別扣除雙方贍養老人支出;
b 對於非獨生子女, 可以由父母指定扣除,也可以協商扣除,但是每個子女扣除的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假設有三兄弟,父母偏心給老三每月扣1500,這是不行的。
小明父母未滿60歲,這一項同樣也扣除不了。
繼續往下->
(5)大病醫療
生病住院經過醫保報銷後,自己付費超過15000的部分允許抵扣,每年抵扣不得超過80000。
小明沒有生過大病,此項不能扣除。
繼續往下->
(6)繼續教育
a.學歷教育
扣除標準:每月400元
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48個月
b.職業教育
扣除標準: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等),一次性扣除3600
小明未接受學歷教育,也未進行職業教育,不得扣除
最後算下來小明需要交稅的收入就只有1700塊了,如何交這1700塊錢的稅,這裡有張表,小夥伴們自行對照下
1700對應不超過36000,稅率為3%,2020年1月需交稅:
1700*3% - 速算扣除數(0) = 51元,1月份小明最後需要交稅51塊,新稅法的推行為月收入不超過1萬4的人群減少納稅額達70%。
對速算扣除數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百度或之後專門出一篇文章講解下。
以上是列舉了第一個月扣稅的方法,那接下來的第二個月,第三個月如何交稅呢
答案是要用工資「總收入」減去「總扣除」,這樣算出來就是應納稅的部分,還是舉上面的小明的例子,在2月份,
工資「總收入」:9000*2=18000
總扣除:
①生計費:5000*2=10000
②專項扣除:800*2=1600
③租房:1500*2=3000
累計應納稅額 = 總收入-總扣除
18000-10000-1600-3000=3400元
截止到2月份總的納稅額為3400,查表知道稅率為3%,應納稅額為3400*3%,102元,由於1月份已交稅費51元,最後2月份應交稅費為102-51為51元。
到這裡有的小夥伴肯定會有疑問,1月、2月是一樣,那是不是3月4月以及到12月是不是都一樣呢?
答案是很有可能,一個月1700需要交稅,到12月,納稅總額也不超過第一檔36000,稅率一直為3%,所以每月交稅就是固定為51塊。
但如果收入比較高,假設10月份總計的應納稅額為50000元,此時的適用稅率為10%,那交稅就比以往月份增多。
以上就是我們個人工資收入怎麼交稅的計算方法,小夥伴們學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