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現在已經被大部分父母所熟知,並且很多父母經常甚至每天和孩子一起讀書,正因為現代父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才會把親子閱讀納入繁忙的生活中。雖然大部分父母已經知道閱讀很重要,也知道親子閱讀對孩子好,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深刻的認識,絕大部分父母應該是停留在知道階段,而不是了解,深層次的了解更談不上。其實親子閱讀沒有多麼高深,只要做到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和堅信閱讀的力量就可以了。
我家倆娃的親子閱讀概括
我和大寶從他8個月開始進行親子閱讀,每天雷打不動的堅持著,也許叫堅持不太合適,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大人和孩子都很喜歡做這個事情,和大寶的親子閱讀進行了快6年。現在有了二寶,從他3個月開始進行親子閱讀,大部分時間是餵奶之後躺在床上讀兒歌,抱著哄睡時讀唐詩,4個月開始用識字卡代替黑白卡片認字。觀察到二寶都很喜歡。
01
為什麼親子閱讀越早越好
養過娃的人都知道,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讓幾個月大的寶寶讀書是件容易的事,而讓一個從來沒有閱讀習慣的6歲孩子讀書就需要多方面引導下功夫。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引入親子閱讀幾乎不用費多少心力,只要知道基本的選書方法和親子閱讀方法,再加上堅持行動就可以了,孩子自然而然的會養成閱讀習慣。
心理學和教育學經典書籍普遍提到人的童年經歷對整個人生產生模式化影響。什麼叫模式化影響呢?就是生命最開始養成的各種習慣模式,將來不容易改變,對一生都有深遠影響。親子閱讀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愛上閱讀,有一天可以獨立閱讀,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在生命早期養成較容易,並且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產生積極影響,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發達。
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甚至還不會用手拿東西還不會做,這時候給寶寶讀書聽可以充實寶寶的生活。不像大一些的孩子空閒時間有限,被作業、動畫片和手機遊戲佔用大部分時間。給小寶寶讀書聽,寶寶們會表現的很歡喜,認為是大人在和自己玩。所以,親子閱讀應儘早開始。
02
親子閱讀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如果您對親子閱讀還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是新手父母,可以試試簡單原則。心中只牢記三件事,親子閱讀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其他的的方法和技巧先放一放。這三件事是堅持(約等於每天)、家中藏書、以身作則。
牢記三件「大事」,其他的技巧先不管
這是對新手父母講的,還對親子閱讀感到陌生,不太了解,看了幾篇文章,學了很多技巧,還是一頭霧水,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做減法,把重要的三件事做好,其他的技巧放一放。把三件「大事」做好,親子閱讀將會很大機率一帆風順,孩子會愛上閱讀。
①堅持
陪孩子讀書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很多方法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也不必強求自己按照別人家的模式照搬。如果非要找出親子閱讀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麼我認為堅持是最重要的。沒有堅持就不會有複利效應,不堅持一切都是蜻蜓點水,不會對孩子產生多大影響。
堅持是所有好習慣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唯有堅持才可成事。巴菲特最推崇的複利效應,是堅持的結果。每天為孩子讀書會產生複利效應,每天做相同的簡單的事,某一天會突然發現孩子已經讀到大部頭的長篇小說,在將來的某一天發現孩子學習如此輕鬆,高考時實力盡顯,這就是每天讀書產生的複利效應。每天拿出時間給孩子讀書,將來會出其不意的給父母和孩子一個驚喜。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過,閱讀的孩子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總之,堅持才會出現奇蹟。
②家中藏書
家中藏書是給孩子創造一種環境。孩子身處某種環境時會自動獲取成長的材料,可以理解為生命有一種內在的動力,這種內在動力是孩子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原動力,只要外部環境有可取之處,孩子就會自己獲取環境中的有用材料,用作自身的成長。
家中藏書是創造了一個智慧的環境,孩子身處其中,很大機率會從書中獲取養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只待某個時間點孩子因為某個事情或者某種心情驅使下,愛上閱讀愛上獲取智慧的快速方法。如果家中有父母引導和榜樣,孩子愛上閱讀的時間點會來的更快。
家中藏書的量一定不能少,這個沒有真理性的標準,我們可以大約判斷家中藏多少本書會對孩子產生較大影響。國外有研究表明,家中藏書500本以上的孩子成績明顯好一個檔次。我自己的經驗是,買1000本書孩子會熟讀700本左右,買100本書孩子會讀70本左右。我家大寶讀書情況基本是這樣,我給大寶買了1100本繪本和其他童書,75%都讀過了,有50%的繪本反覆讀了100多遍,有15%讀過好幾遍,10%只讀過一遍。由此可見,家中藏書越多孩子會讀更多的書。假如我家只有50本書,孩子再怎麼多讀也不會太多。(我家大寶的讀書是親子閱讀,我讀孩子聽)
③以身作則
孩子的習慣和行為是父母習慣和行為的克隆版。再多的說教都不如榜樣的力量。父母雙方或一方有閱讀習慣,只要稍加引導,孩子多半會繼承父母這種閱讀習慣。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只要小時候給孩子讀書,父母自己經常看書,就成功了一多半。
以身作則還有一個好處,父母自己有閱讀習慣,一定比沒有閱讀習慣的父母更會給孩子選書,更有能力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探索。
觀察幾個月大的小嬰兒發現,他(她)們時刻都在模仿,模仿大人伸舌頭、動手指、擺動身體等等。稍大些的孩子模仿大人行為不再這麼明顯,其實模仿時刻都在進行。家長經常手捧一本書,孩子很可能有模有樣的學起來。
03
親子閱讀如何選書
①給0-1歲寶寶選書
給剛出生的小寶寶選擇閱讀材料有一個大致的順序,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按照這個順序來,新手父母就不用再絞盡腦汁了。這個順序是黑白卡→撕不爛響紙書(布書)→簡單的大畫面彩色繪本。
黑白卡可以鍛鍊寶寶的視覺。除了用黑白卡,還可以用黑白識字卡。漢字「一」、「二」、「水」、「大」、「中」、「人」等,這些簡單的漢字可以當做黑白卡給寶寶讀。既可以豐富圖形內容,又可以做識字啟蒙。寶寶不會說話時也可以識字,等將來「一點即通」,這些經歷都會有印象。白居易6個月開始識字,對智慧有促進作用。所以可以大膽的給小嬰兒看識字黑白卡,一切是在寶寶感覺歡喜的情況下進行的。
②給1-2歲寶寶選書
如果寶寶1歲前沒有看過黑白卡,不必「補課」。適齡的書籍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給1-2歲的寶寶選擇閱讀材料可以是兒歌畫報和大畫面繪本,同時有古詩詞的朗讀和識字卡。說明一下,給小寶寶看識字卡不是為了識字而識字,而是豐富閱讀材料和為了將來能喜愛漢字,一切都是為了獨立閱讀做鋪墊,識字的作用是為了閱讀。千萬不要功利性的逼迫寶寶識字,那樣很可能會抹殺學習興趣。
兒歌、古詩詞朗朗上口,多數寶寶喜歡聽爸爸媽媽讀。繪本選擇經典的得過獎的最好,儘量不要從地攤和超市買那種5元2本之類的書,因為這些地方基本沒有經典繪本,內容質量不高。花同樣的時間,不如選擇內容有智慧的書籍。得過大獎的兒童繪本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內容邏輯性強,這類繪本相當於幼兒版的名著。
③給2-3歲寶寶選書
以中英文繪本為主,再加入一些唐詩宋詞的朗讀即可。如果家長不能讀英文繪本,那就只讀讀中文的吧,英文的啟蒙只能用電子產品了,也是不錯的,不必追求完美。給2-3歲寶寶的繪本最好是選擇得過獎的經典繪本,畫面不需要太精細,鮮豔的大圖片是這個年齡的寶寶所喜愛的。
這個年齡的男寶寶很可能喜歡與車和機械有關的繪本,女寶寶很可能喜歡與人物有關的繪本。男女寶寶都可能會喜歡與動物、吃喝拉撒等有關的繪本。總之,這個年齡的寶寶喜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繪本,因為理解力有限,閱讀生活中經歷過的事物更符合此階段的寶寶心理。
④給3-6歲的孩子選書
此階段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也已經對各種電子產品很熟悉,電子產品在生活中佔用了孩子不少時間。給此階段還沒有親子閱讀習慣的孩子選書,不能只考慮是不是得過獎的經典圖書了,而要投其所好。孩子越大越得投其所好,比如寶寶這段時間喜歡恐龍,那麼買與恐龍有關的繪本更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如果孩子喜歡玩電子遊戲,買套遊戲攻略書,孩子可能會讀上幾十遍。已經有固定閱讀習慣的孩子,可能不買遊戲攻略書更好一些,不然遊戲興趣更濃。結合自己家具體的情況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給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幼兒園大班孩子選書,不要用「學習」類的圖書開始親子閱讀,比如學識字、拼音、數學或者說教好習慣類圖書,這類書孩子喜歡的話當然可以讀,如果孩子反感,儘量不用這類書培養閱讀習慣。家長可以放心,從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經過幾年的習慣養成,在書堆裡「摸爬滾打」幾年,自然會讀到經典有營養的好書,閱讀者最後都會讀有深度有營養的好書,只是時間問題,慢慢等待即可。
04
親子閱讀是「講」還是「讀」
「講」的意思是不按照書面語,而是由家長用大白話講出來或者叫翻譯出來。比如怕幼小的孩子聽不懂「猶豫不決」,而說「很長時間不能做出決定」,這就是講。
「讀」的意思是照著書一字不改的讀出來。
「講」還是「讀」沒有標準答案,我講一點自己的觀點和經驗供大家參考。我一直認為讀更好,並且從孩子8個月開始給他讀書,一直到現在快6歲,全部是照著書一字不改的讀出來。為什麼要這樣呢?我認為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並且不會講好幾次都講的不一樣,而且照著書讀更簡單,只要認識字的父母都能做到,而講就不是所有人能講到好處了。講書很累,需要動腦筋,不是懶而不願意動腦,而是親子閱讀需要長年累月的進行,「工程量」浩大,給孩子讀書最少3年,最多可能6-8年,也可能更久,必須找一種簡單能持續的方法進行親子閱讀,所以我選擇了給孩子讀書而不是講書。
照著書讀還有一個好處,不會把書講「跑調」,很多書有隱喻,不太好恰到好處的用大白話講出來。用書面語讀出來,孩子和大人都明白,亂講一通是畫蛇添足。總之,照書面語讀出來最好。
05
每天哪段時間陪孩子讀書好?
答案是哪段時間都好。如果非要比較,那麼家長有時間,孩子有有興趣的時間最好。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1歲多的寶寶沒有安靜坐著的時候,總在活動,那麼仔細觀察哪段時間寶寶可以固定在座位或者床上,就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寶寶對書的興趣。我的觀察是寶寶在餐椅、床上躺著、蹲馬桶時最安靜。
06
每天親子閱讀的時間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中統計了父母為孩子讀書的實際時間,真實情況有可能比書中統計的時間更少,也就是說大部分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的時間少於半小時。如果您能把親子閱讀的時間延長到半小時就超過了80%的進行親子閱讀的父母。作者本人每天給孩子讀書的時間大約是2個多小時(學齡前)。
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時間不一定長,15~30分鐘就足夠了,但一定要堅持。
《嚇跑大灰狼》是一本兒童繪本,主要講述了把大灰狼嚇跑的多種辦法,引導孩子面對看似強大對手時可以變得勇敢,可以有很多辦法解決問題。書的最後兩頁是寫給父母的幾條親子閱讀建議,其中提到每天陪孩子讀書15~30分鐘即可。
我自己的經驗是給幼小的寶寶讀繪本15分鐘還可以,給4歲以上的孩子讀繪本15分鐘經常不夠用,最好是20分鐘以上,最多無上限。我家大寶3歲以前每天平均1.5-2小時的親子閱讀時間,3-6歲平均每天1小時左右的親子閱讀時間。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時間,大約是20分鐘以上比較好。
07
怎樣容易堅持親子閱讀?
父母只要對閱讀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就更容易堅持下去。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講到「大量閱讀的孩子是被魔仗點中的孩子」。巴菲特的搭檔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曾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增加自己的認識深度,可以看看《朗讀手冊》和名人傳記,都能找到給孩子堅持讀書的動力。
掌握親子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後,剩下的事只有堅持了,堅持給孩子讀書,等待成果的收穫,也許十年八年才能看到成果,請耐心等待,為孩子讀書一定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對孩子成長大有好處。
08
總結
本文說明了親子閱讀已經非常普及,指出親子閱讀越早越好,可以從寶寶3個月開始。親子閱讀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堅持、家中藏書和以身作則。分別列出了給不同年齡段寶寶的選書方法,大致是給幼小的寶寶選擇經典繪本,給還沒有閱讀習慣的3歲以上孩子選擇感興趣的主題繪本。親子閱讀是一項「浩瀚工程」,照著書讀更簡單更適合長年累月進行。還說明了每天哪段時間讀書都很好,並且每天讀20分鐘以上最好。掌握這些注意事項和方法後,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靜待花開,支持自己堅持下去主要靠對親子閱讀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二寶現在剛三個月,現在純母乳餵養,我的經驗和以往的學習,可能有供新手父母參考的價值,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如有不合適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出,咱們一同探討,在育兒的道路上一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