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悽慘人生:道士和寡婦的私生子,抽鴉片逛青樓,晚年很悽涼

2020-12-24 文蹤旅跡

《二泉映月》這首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二胡名曲,無數人為之垂淚,為之靈魂顫抖。眾人皆知《二泉映月》和瞎子阿炳,阿炳將自己的一生寫進這首曲子裡,嘔心瀝血,傾盡了自己所有的情感。這首曲子時而沉靜,時而躁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沉靜深沉時似有人在耳邊低聲絮語,將自己的一生娓娓道來,躁動激昂時有如杜鵑泣血,有如在向上天喋喋不休地質問命運的不公。

眾人知阿炳的命運悽慘,大多是通過《二泉映月》這首曲子,阿炳的命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他為何會雙目失明?又究竟是經歷了些什麼,阿炳才能寫出這樣擁有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的曲子呢?在大家都固有認知中,阿炳似乎一直是以嫉惡如仇的民間藝術家的形象出現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藝術的表象下,實際上藏著一個浪蕩子的蕭索的一生。

(一)阿炳的身世之謎

阿炳,原名華彥鈞,是江蘇無錫人,出生在光緒十九年(1893)。自出生開始,他的人生似乎就已經隱隱顯出悲慘的前兆,因為他是個私生子。

阿炳的生母名叫吳阿芬,在青春年紀,她與自己的丈夫結婚了,但不到半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吳阿芬就這麼年紀輕輕守了活寡。在她丈夫的葬禮上,請了當地雷尊殿的殿主,也就是道士華清和來做法事。當時的道士華清和,也正是花樣年華,儀表堂堂,舉止大方。由於做法事的緣故,吳阿芬和華清和接觸較多,日久生情,瞞著所有人在暗地裡互相交往。

兩人都是情難自禁,乾柴烈火,就這樣吳阿芬珠胎暗結,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如果說在現代,寡婦再嫁,無可厚非。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樣的行徑卻是不守婦道,在鄉下是要被浸豬籠的。吳阿芬自然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命運,頂著所有人的冷眼和嘲諷,吳阿芬將阿炳撫養到三歲,就投井自盡了。

而當時的道士華清和,畏懼社會的輿論,始終不敢出來與這對母子相認。吳阿芬死後,華清和託人將年僅三歲的阿炳送到鄉下撫養,但始終不敢與阿炳有過多的接觸,生怕引起人們的懷疑。直到阿炳八歲時,他才將阿炳接到自己身邊,以師徒相稱,但一直未與他相認。

也許是出於愧疚吧,華清和對阿炳幾乎是有求必應,阿炳本就生性頑皮,這樣一來就更加為所欲為,逐漸養成了恣意不羈的性格。華清和道士精通音律,擅長於各種樂器的研究,於是他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教給阿炳許多樂器的演奏方法。阿炳也不負所望,擁有很高的演奏天賦。

阿炳21歲那年,華清和身患重病,臨終前將阿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份和盤託出。突然間聽到這個消息,阿炳仿佛遭遇一記重錘,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真相:疼愛自己的師傅,竟然是自己的父親,也是間接害死自己母親的兇手。

(二)《二泉映月》的誕生

阿炳陷入了混亂和茫然之中,他的精神遭到重創,原本腳下所站立的堅實的土地轟然崩塌,阿炳找不到一個站立的支點,周遭一切似乎都是虛假的,於是他墮落了。拿著道觀的香火錢,他開始沾染上鴉片,賭博,甚至整天流連於煙花之地,縱情於酒色之中。

生活上的放縱讓阿炳染上了嚴重的花柳病,梅毒毒瞎了他的雙眼。雙目失明後,道觀的弟子們聯合將他趕了出去。自此,阿炳只能重新拿起二胡,以街頭賣藝為生。

也正因此,阿炳的二胡技藝才突飛猛進。二胡不僅成為了他謀生的手段,也逐漸成為了他情感的寄託和心理安慰。不久,阿炳和一個寡婦董催弟結為了夫妻,阿炳賣藝,催弟收錢,生活並不算如意。正是在這樣大家境況下,阿炳創作出了這首為後世眾人熟知的《二泉映月》,他將自己所有的憤懣和悲苦寄寓在這首曲子當中,似乎是在質問命運的不公。

後來,這首曲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50年,楊蔭瀏教授為保存民間音樂,親自來到無錫,錄製下了這首曲子,並取名為《二泉映月》。然而阿炳沒有等到這首曲子的發揚光大,在幾個月後就去世了。

《二泉映月》是阿炳悲泣的一生,是他內心的掙扎與煎熬。阿炳的故事已經沉沒於歷史長河之中,然而,穿透歷史風塵,撥開歷史迷霧,窺探歷史的本來面目,還原一個真實的阿炳,我們才能更深地理解《二泉映月》的本身內涵。阿炳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但卻也是奇蹟的一生,他將自己的感情留在人海,無數後來者來到這裡拾取貝殼,傾聽一個人的一生。

相關焦點

  • 阿炳另一面:好賭好抽,眼睛被花柳病害瞎,晚景悽涼絕望上吊
    阿炳另一面:好賭好抽,眼睛被花柳病害瞎,晚景悽涼絕望上吊阿炳,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是我國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這支曲子曾感動過無數人。阿炳不僅喜歡賭博,而且染上了鴉片,經常出入煙花之地,敗光了祖上留下來的基業。他雙目失明,也是因為在煙花柳巷染上了花柳病,最終害瞎了雙眼。阿炳晚年十分落魄,居無定所,最終在越來越多的絕望之中,選擇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阿炳並不是他真實的名字,他其實叫做華彥鈞,華彥鈞的父親曾經在雷尊殿當道士,整個雷尊殿都歸他所有。
  • 阿炳:這鍋我不背
    01、生世坎坷:道士與寡婦的私生子無錫"天韻社"的樂師闞獻之先生曾與阿炳為鄰。據他所說,阿炳原名叫華均彥,因命中五運缺火,取小名叫"阿炳"。阿炳是"雷尊殿"當家道士華清和與無錫名門秦家小姐(守寡)的私生子,為當時森嚴的封建禮教所不容。幸好丫鬟把剛出生的阿炳偷出來,送到華清和鄉下的親戚家撫養長大。阿炳1歲時,他寡居的母親忍受不了婆家的虐待,離開人世。
  • 歷史上的瞎子阿炳到底是怎麼個人?撕開遮羞布,只剩下不堪
    提起阿炳,大家應該就想起了著名的課文《二泉映月》。課本濃縮簡略了瞎子阿炳慘痛的一生,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位藝術天賦極高的創作者,只是可惜目盲,也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從小就被父母丟棄,所幸他的師父撿到了他,並且帶著他讓他接觸到了樂器。而在晚年,他也能靠著手裡的這一把二胡,彈奏濃縮了他一生的二泉映月。
  • 從富二代到街頭賣藝乞討為生,真實的瞎子阿炳,或許會讓你很失望
    說到華彥鈞,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誰,不過要是說起瞎子阿炳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一曲《二泉映月》,宛轉悠揚的旋律和哀怨悽涼的意境,瞎子阿炳將它詮釋得恰到好處。聽完曲子,仿佛眼前浮現出一個頑強的盲人民間藝術家與二泉為友,在命途多舛的一生中不斷掙扎的寞落形象。沒錯,瞎子阿炳原名就叫華彥鈞。
  • 阿炳一賣唱的,為何能譜出《二泉映月》這種,被認為需跪聽的樂曲
    父親是無錫洞虛官道觀偏殿雷尊殿的一位道長,名叫華清和,號雪梅。他通曉音律,能演奏大部分中國民族樂器,精通正一道梵音、鑼鼓的演奏,笛、笙、胡琴、三弦、鼓,順手拈來都能演奏。尤其擅長二胡和琵琶,在教內享有「鐵手琵琶」的美稱。阿炳的母親吳氏,原是秦姓寡婦。後與華清和同居在一起,生下了阿炳。
  • 《二泉映月》登臺大劇院 王宏偉化身阿炳對天而歌
    《二泉映月》悽涼的旋律拉開了歌劇的大幕,眼盲的阿炳拄著拐杖走上臺,把人的思緒帶回到上世紀。5月22日晚,由無錫市歌舞劇院帶來的歌劇《二泉》亮相國家大劇院,王宏偉、龔爽、張海慶等歌唱家唱響民族音樂家阿炳飽嘗苦難的生命之音。
  • 瞎子阿炳:因縱慾失明,卻藏著一個有趣的靈魂,死前念叨想去北京
    阿炳原本是個道士,算是「子承父業」,他的父親華清和是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的主持。阿炳還是一個「私生子」,是父親和一個秦家寡婦所生的,但按照規矩,華清和不能娶妻,所以阿炳剛出生就被送到了鄉下,直到8歲時才回到父親身邊,而母親也在生下他第二年去世了。
  • 35歲「不婚族」,真的會晚年悽涼嗎?聽三位不婚女人的真實故事
    我現在不婚主義,在朋友圈裡傳得沸沸揚揚的,經常有人說閒話,他們說不婚將來會孤獨終老,晚年悽慘。我不怕孤獨終老,因為比孤獨終老更可怕的是「隨便找一個人結婚,然後你們一起孤獨終老」。其實我並不懼怕晚年一個人,我將來可以領養一個孩子,把他好好養育成人,老來有個牽掛和寄託就可以了。
  • 晚唐李商隱最悽涼的唐詩,題目2個字是他悲劇人生的真實寫照
    相對於他在文學史上的名氣,他在自己的人生經歷當中,卻有著悲苦的人生。一輩子懷才不遇,一輩子的人生境遇都很差差。到晚年的時候更是經歷妻子的早早去世,讓他失去了最後的精神支柱。早年間的李商隱還是有幾分豪情的。渴望能夠建功立業,渴望能夠扶大廈於將傾。他親眼看得到唐王朝的日薄西山,也渴望用儘自己的最後一點心力,幫助王朝起死回生,可惜這王朝的發展卻就是看不上他。
  • 戚繼光晚年有多悽慘?原因是什麼?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身為一位明朝中後期「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的傳奇名將,大明戰神戚繼光人生的悽慘落幕,是從萬曆十一年(1583)開始。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距戚繼光的「老上級」張居正去世剛過半年,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活劇正在「醞釀」。
  • 婉容皇后絕世照:鴉片致牙齒爛光,雙腿不能動彈;私生子被扔火爐
    太妃還在時候的婉容和溥儀。此時溥儀也不顧什麼家法,任由婉容玩耍,甚至經常親自給婉容點菸。此時婉容開始吸食鴉片,用鴉片彌補溥儀生理不足,溥儀也任由她吸。甚至婉容的父親榮源,也認為吸食鴉片沒有什麼,當時吸鴉片的人太多。
  • 她從出身貴族到窮困潦倒:出軌嫁徐志摩抽鴉片,人生好牌打得稀爛
    自己做盡了蠢事或壞事後帶來的不良後果,自己必然需要去承擔,最終只會落得一個咎由自取,自食惡果的悽慘下場罷了。更何況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無比落得個悲慘結尾的人生,更是死不足惜,本文所介紹的陸小曼就是這麼個自作自受的例子。富家出生的名媛小姐陸小曼,1903年11月7日出生於上海市孔家弄。
  • 「虎門銷煙」讓林則徐名留青史,晚年為何卻提倡種植鴉片?
    世人都知道林則徐禁菸有功,可是林則徐在晚年的時候卻幹了一件和之前禁菸背道而馳的事情,竟然大力提倡種植鴉片,到底是為何呢?英國此前一直想打開中國貿易的大門,殊不知當時清政府並不想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清朝的早中期國富民強,周邊都是一些小國家,而且與外界的聯繫很少,並沒有和其他國家通商的想法。
  • 強勢的老人晚年生活更悽涼?兒女說了大實話,讓人心寒
    但是,到了晚年,她日子過得相當悽涼。三個子女,沒一個願意接她同住,雖然也都給她很多生活費,但卻很少回來看她。周圍的人就感慨:強勢的人晚年悽涼啊。那麼,果真是強勢的老人晚年生活更悽涼嗎?兒女們說了大實話,讓人心寒。
  • 悽慘的不止是晚年
    不結婚,不生孩子,人生一定是悲劇嗎?不一定是悲劇,但是一個人的晚年感悟會讓你知道答案。有人會說:人老了,行將就木,往往是人這一生最豁達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想不開的呢?人到了晚年,不能含飴弄孫實為缺憾,但稱不上悲慘。
  • 古代男子可以合法擁有「三妻四妾」,為何還鍾情於「逛青樓」
    而且,根據《清稗類鈔》、《板橋雜記》等歷史文獻的記載,「逛青樓」的價格並不低,甚至遠比直接購買一個妾室要高很多。如此前提下,古代男子還鍾情於「逛青樓」的原因何在呢?因為「逛青樓」的男人們,想要的並非這些!
  • 晚清鴉片對國人毒害有多大?男子瘦如柴,女子行為荒誕任人踐踏
    可見鴉片成癮可怕。 當時的普通民眾一年收入大概40兩白銀,而這一年的收入僅僅只能買六斤鴉片,轉而之間就吸食完了。就算是價格低廉的國產鴉片,也是能抽的人傾家蕩產的。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悽慘,敗在了哪?
    下面就和大家談談李隆基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的。因為其奶奶武則天,把李氏唐朝拿走了,其父親李旦被武則天隨意拿捏,李隆基小的時候自然沒有什麼地位(畢竟自己老子都那麼菜)。還被逼過繼給自己的一個叔叔,小的時候,沒事幹了,就研究研究音律啥的,可以說還是一個很有情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