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另一面:好賭好抽,眼睛被花柳病害瞎,晚景悽涼絕望上吊
阿炳,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是我國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這支曲子曾感動過無數人。二胡是我國的傳統樂器,本身音色就偏向悽婉,在這部作品之中,二胡的悽婉被體現的淋漓盡致。《二泉映月》曾獲得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瞎子阿炳也因此成名,成為了所有學習二胡之人崇拜的對象。阿炳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出如此經典的傳統作品,經歷十分勵志,鼓舞了很多人。
很多人都覺得,阿炳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好男兒,畢竟一個瞎子老人能有如此成就,實在令人感嘆。但是很多人都並不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阿炳,他的一生可以稱之為,荒唐的一生。阿炳不僅喜歡賭博,而且染上了鴉片,經常出入煙花之地,敗光了祖上留下來的基業。他雙目失明,也是因為在煙花柳巷染上了花柳病,最終害瞎了雙眼。阿炳晚年十分落魄,居無定所,最終在越來越多的絕望之中,選擇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炳並不是他真實的名字,他其實叫做華彥鈞,華彥鈞的父親曾經在雷尊殿當道士,整個雷尊殿都歸他所有。除了每天香客來進香的收入,阿炳的父親還經常被人邀請外出做法事,所以阿炳本來的生活是衣食不愁的。阿炳的父親精通各種道教常用樂器,在父親的影響下,阿炳多多少少也學會了一點。
阿炳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因為父親的職業身份,阿炳不能養在道觀中,因此他的童年,一直是在親戚家度過的。逐漸長大之後,阿炳回到了父親身邊,跟隨父親一起做道士。阿炳去學堂待過一段時間,不過實在沒有興趣,再加上成績也一般,就不了了之了。阿炳跟在父親身邊,努力學習做一個稱職的道士,了解了很多道教知識。
雖然在學習方面沒有什麼天分,但是阿炳在道教樂器方面,卻展示出了不凡的天賦,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掌握了多種樂器的演奏,其中最出色的就是二胡。2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阿炳也就接管了道觀,道觀香火絡繹不絕,阿炳手中積蓄也不少,在狐朋狗友的帶領下,阿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鴉片、賭博、煙花之地,所有不好的習慣阿炳全部染上了,道觀香客越來越少他也不管,只出不進就算是金山也耗不起。阿炳的雙眼就是經常出入煙花之地害瞎的,因為生活潦倒,阿炳晚年只能出去拉二胡賣藝為生。從巔峰跌倒低谷,阿炳這樣的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生活基礎,《二泉映月》也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生悽涼,在受盡了磨難之後,創作出傳世名作,這就是阿炳的另一面。
本文由講歷史原創,內容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