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積極心學:優勢認知,發掘積極品格與美德,你就是傳奇
積極心學開拓者:劉漢洪
積極自我的品格優勢與美德,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培養出來的。我們將為大家介紹的世界積極心理學家研究總結出來的二十四項品格優勢、六大美德,實踐證明,它是跨越文化種族、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過我們的實修實證,就可以培養我們的品格優勢和美德。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修煉品格優勢與美德呢?
思維工具是:優勢,積極自我的品格與美德;
行為工具是:優勢認知。
我們先來了解思維工具:優勢,積極自我的品格與美德。
掌握這個思維工具,我們必須懂得:
第1,自我到底是什麼?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彭凱平教授主編的《清華積極教育課程彙編四到六年級》,是這樣為我們介紹的:
自我的探討,從遠古時期哲學家們就已經開始了。19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之父詹姆斯開始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自我。從那個時候起到今天,心理學中的眾多分支,諸如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與諮詢心理學,都有關於對自我的研究,甚至形成了自我心理學這個分支。
心理學不同的分支領域,對於自我有不同的解釋和研究側重。例如人格心理學關注自我的客觀體驗,即人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社會心理學關注自我的內容和結構,以何種方式影響社會判斷和行為;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將自我看作是衡量一個人心理發展水平的重要維度之一;自我心理學才更關注自我的主觀體驗,即人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自我的本質,是一種掌控、整合、理解生命體驗的努力。隨著自我發展水平的提高,個體認知框架也隨之變得複雜。這裡,我們從詹姆斯心理學原理中的自我理論對自我的概念進行一些了解。
1、自我。詹姆斯把自我分為主我和賓我。哲學家們更多的是在探討主我,心理學家們更多的是研究賓我。詹姆斯把賓我分為三個部分:
(1)物質的我。指個人的身體及其屬性,例如,我身高165公分,我六歲了;等等。
(2)社會的我。指個體對自己在一定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面的認識。例如,我是個班長,我是數學課代表,我是初一學生;等等。
(3)精神的我。指個體所覺知的內部心理特徵。比如,我很敏感,我很自覺,我有點憂鬱;等等。
2、自我發展水平。指的是一個人對自身及世界體驗的複雜程度。自我發展水平越高,越能整合併接納人生當中許多看似複雜矛盾的事物和體驗,領悟更複雜的人生智慧,也越能夠明白許多重大的生命問題往往有多種合理的答案。
那麼,人們為何要認識自我呢?
(1)自我提升的需要。通過認識自我,我們得以逐漸形成一種穩定的自尊,從而在未來不斷提升自己,以便維持對自我的良好感覺,保持自尊水平。
(2)準確性需要。可以減少對自我的不確定性,知道我們真實的樣子,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其他目的,比如生存,準確地認識自我,有助於最大限度地體驗到自尊。
(3)一致性需要。心理是一個完整的、有組織的思維系統,所有屬於該系統的思想都必須相互一致,而自我是心理系統的核心,如果出現了內在衝突的想法,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不斷的對自我進行驗證,可以避免某些心理功能的紊亂。
第2,積極自我從哪裡來?清華大學曾光、趙昱鯤等著的《幸福的科學》是這樣為我們介紹的:
積極自我的修煉,致力於培養人們形成積極的自我,使其擁有穩定的自尊、充足的自我效能感與持久的自愛能力。自我感指的是個體對自身的綜合性、整體性、集合性的評價。積極自我指個體對自身整體性的評價,更傾向於正面的、積極的。賈奇等學者進一步將自我感延伸為核心自我評價。即個體對自我以及其在外部世界中發揮的價值功能的基礎假設。核心的自我評價與人格特質相關,如自尊、自我效能感、掌控感等。自尊作為自我感的核心要素,是指一個人對自身價值的總體判斷,反映個體的自我接納、自我喜愛與自我尊重的程度。自尊水平對於學生而言,影響重大。由於低自尊的人會過分誇大失敗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他們在經歷了挫敗之後,學業表現會變差。高自尊的學生,在經歷了同樣的挫敗以後,學業表現卻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對於學生來說,尤其是他們在面對挫敗時,自尊與學業表現成高度的相關性。積極自我的另一要素是自我效能感,它類似於我們常說的自信心,即人們對自身運用技能完成任務的自信程度。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學習考試的表現、堅持不懈的毅力、面對挫折的韌性、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律自控的能力息息相關。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求成功,從而也更有機會獲得成就與社會讚許,而成功的體驗與社會讚許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增強其自我效能感,由此形成正向循環。
第3,幸福來自於優勢與美德。世界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在他的著作《真實的幸福》當中是這樣說的,他說:
假設你可以裝一個「經驗體驗性機器」,一生中只要你喜歡時,它就可以刺激你的大腦帶給你幸福感。我問過很多人,他們是否想使用這種機器。他們的回答是,他們都寧可不要這種幸福機器,因為我們要的不是暫時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須來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類卻發明了許多捷徑去獲得暫時的感官愉悅:例如毒品、巧克力、肉慾、購物、手淫以及電視等等。但這並不是說,你應該戒掉所有的捷徑。我們誤以為自己可以通過這些捷徑活的幸福愉悅、舒適狂喜,但實際上,這些捷徑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所以許多人雖然坐擁億萬家財,但心裡一片空虛。沒有意義的尋歡,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更多的虛偽,使你沮喪,當你老時才意識到自己虛度了一生。幸福感來自自己的優勢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另據介紹,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對人的弱點的研究遠遠多於對人的優點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最集中地體現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這個手冊分類較為精確、詳細,目前已經出版到第五版,是最常用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根據這本書的指導,從業人員可以較為準確地為患者做出診斷。但是畢竟只有少數人患有這種要進行診斷的精神疾病,大部分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弱點,比如懶散、虛榮,或者一些輕微的心理問題,比如容易緊張、負面思維,但還用不著醫生用這個標準來進行分析。相反每個人都有優點,大多數普通人固然有很多優點,那些有嚴重心理問題乃至精神疾病的少數人,其實也都有著閃光點,但心理學界缺乏對人的優點的系統研究。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負面的局面:心理學家對我們可能有什麼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能夠流利地侃侃而談,相對準確地做出判斷,並且給岀或多或少的有效的治療方案或者建議。但對於我們可能有什麼優點和品格,卻無法形成科學、系統、有效的意見。
正是由於品格優勢和美德如此重要,塞利格曼在發起現代積極心理學運動之後,爭取到買耶森基金會的支持,開展了一項研究,對人類的品格優勢和美德進行了分類。他借鑑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成功的先例,即精確的定義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如果一個病人來到一個診所,而醫生無法確定他患的是什麼病,那麼治療就會很困難。同樣的,如果我們想挖掘一個人的潛力,就必須先找到它的優勢是什麼,才能夠幫他更好地發揮。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對人類的一個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要研究品格優勢與美德,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發掘和培養它。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行為工具:優勢認知。
也就是通過哪些方法和工具來真正了解和認知優勢。這裡,我為大家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閱讀經典著作。關於優勢,古往今來的古聖先賢、傑出人物,有過汗牛充棟的數不清的論述。我們不妨先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口之一」的陽明心學中來吸取智慧。自然,這都是哲學層面的。當然,我們還要從當今的科學成果中來學習和掌握具有特定含義的優勢與美德的內容。根據本人多年學習應用的體會,推薦大家重點閱讀和學習世界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的有關專著,如《真實的幸福》《持續的幸福》等等,這些專業書籍對獲得幸福的六種美德、24項優勢,了解人類的突出優勢,測量、培養我們獨特的品格優勢和美德等等,都有詳盡的介紹,且指導性、操作性都比較強。再就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有關成果與讀物,也同樣值得我們認真研讀,主要有彭凱平教授的專著《吾心可鑑一一澎湃的福流》,曾光、趙昱鯤等著的《幸福的科學》,彭凱平主編的《清華大學積極教育課程彙編》等等。當然,本人出版的暢銷書《快樂改變命運》、我與兒子合著的《兜售快樂一一快樂人生6+1》,也可以用來學習借鑑。
二是線上學以致用。現在有許多線上學習平臺,包括APP和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有關經典著作和專業讀物,在這些平臺上大多能夠找到相應的學習音頻、視頻。例如北京致良知四合院的學習APP、微信公眾號和微信服務號。這裡既有視頻直播、頭條文章,還有許多學習應用案例,借鑑性、操作性都比較強。特別是對經典著作、聖賢智慧的講解、導讀比較詳盡、通俗。還有一些民間公益組織,也有一些線上微信學習群,包含有優勢美德方面的學習。
三是互相交流賦能。線下集體交流會,形成強大的能量場,尤其積極情緒、優勢美德等正能量,會在現場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互相之間愛的傳遞、集體賦能,常常讓人茅塞頓開、心靈震撼,能量數十倍、上百倍的提升,收穫意想不到的成功與幸福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