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新規保障死刑犯權益:可會見未成年子女 錄音錄像留遺言

2021-01-08 騰訊網

死刑犯「會見權」將得到進一步保障。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相關司法解釋,明確除會見近親屬外,死刑犯還可申請會見近親屬以外的親友及未成年子女。有律師表示,上述規定是最高法院收回死刑覆核權十多年來的經驗總結,也是司法人性化的體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刑覆核及執行程序中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若干規定》(下稱《規定》)將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完善死刑犯會見權呼籲多年

此前,「長沙中院對死刑犯曾成傑執行死刑未通知家屬」事件曾引發爭議,完善死刑犯刑會見權的呼聲也從未停止。

據媒體報導,因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非法集資總額34.52億餘元,造成集資戶經濟損失共6.2億元,湖南商人曾成傑2013年7月12日被執行死刑。其女兒稱,法院從未通知其見父親最後一面。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回應,法官告知其有權會見親屬,但曾成傑並沒有提出此要求。

200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下放長達27年之久的死刑覆核權,死刑制度改革也由此揭開。

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關於適用的解釋》中明確規定:「第一審人民法院在執行死刑前,應當告知罪犯有權會見其近親屬。罪犯申請會見並提供具體聯繫方式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近親屬。罪犯近親屬申請會見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並及時安排會見。」

這是首次明確將死刑行刑前的家屬會見權寫進刑訴法解釋,會見範圍僅限於「近親屬」。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在這之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基本上絕大多數的法院都安排了家屬會見。

經監護人同意可會見未成年子女

值得關注的是,《規定》對死刑犯「會見權」作出進一步完善。其中明確「罪犯近親屬申請會見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並在執行死刑前及時安排,但罪犯拒絕會見的除外。罪犯拒絕會見的情況,應當記錄在案並及時告知其近親屬,必要時應當進行錄音錄像。」

同時還規定,「罪犯提出會見近親屬以外的親友,經人民法院審查,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在確保會見安全的情況下予以準許。」

北京君樹律師事務所主任謝通祥長期辦理死刑覆核案件。他表示,按照以前規定,死刑犯不允許會見近親屬之外的親友的,《規定》在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方面是個進步,是最高法院收回死刑覆核權十多年來的經驗總結。

此外,謝通祥還關注到,《規定》還對死刑犯會見未成年子女作出明確:罪犯申請會見未成年子女的,應當經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同意;會見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視頻通話等適當方式安排會見,且監護人應當在場。

「以前會見未成年子女沒有規定,各地執行不一樣,有的可以會見有的地方不能會見,《規定》統一了司法實踐爭議。」謝通祥說。

可通過錄音錄像方式留遺言

北京莫少平律師事務所主任莫少平關注到,《規定》還明確死刑犯可以通過錄音錄像方式留下遺言。

2013年實施的刑訴法解釋規定,執行死刑後,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對罪犯的遺書、遺言筆錄,應當及時審查;涉及財產繼承、債務清償、家事囑託等內容的,將遺書、遺言筆錄交給家屬,同時複製附卷備查;涉及案件線索等問題的,抄送有關機。但對「遺書、遺言」的具體形式並未明確。

莫少平告訴記者,此前執行機關會提前告知死刑犯可以留下遺書、遺言,一般是通過書面形式。

《規定》則明確,罪犯申請會見並提供具體聯繫方式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近親屬。對經查找確實無法與罪犯近親屬取得聯繫的,或者其近親屬拒絕會見的,應當告知罪犯。罪犯提出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留下遺言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

採寫:南都記者 劉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淺析離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保護
    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頒布實施之後,我國已基本形成了調整和規範婚姻家庭關係的法律體系,為合法、正確和及時有效地解決婚姻家庭糾紛,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供了依據。此外,還有諸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子女撫養問題意見》)等一些針對未成年子女權益保護的具體問題的司法解釋。
  • 最高法 | "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正當來源大額存款可執行...
    法院可執行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正當來源大額存款典型案例向上滑動閱覽張某訴北京某混凝土公司(以下簡稱混凝土公司)、趙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法院於2012年6月20日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被告混凝土公司、趙某償還原告張某借款318萬元及逾期利息。
  • 死刑犯是怎麼死的?法院接到死刑執行令,死刑犯還能活多久?
    二,執行死刑的方法是槍決、注射或者其他事先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的方法。雖是將死之人,但法律賦予你做人的基本尊嚴,對執行死刑的方式進行嚴格限制。三、執行場所。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不要和電視劇中的情節聯繫,什麼菜市口,午時三刻行刑。四、權益保障。執行死刑前,法院應當告知罪犯可以申請會見近親屬。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明年起「新規」有變,子女爭也沒用
    但新規首次引入「代位繼承」概念,擴大了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即當第一順位、第二順位繼承人都已經去世的情況下,作為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可享有法定繼承權。這意味著,子女不再是唯一的法定繼承人。打個比方,小王的親生父母爺奶都已經去世,他幼時是跟著自己的獨身叔叔生活長大的,雖然自己早已成家,但一直都對自己的叔叔如親生父母,照顧有加。叔叔後來因病去世後,但其留下了2套房產。
  • 2021年新繼承法新規 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
    民法典遺產繼承新規定  1、《民法典》出臺之後,新增加的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一共有七種遺囑形式。  2、立有數份遺囑,應統一以最後的遺囑為準,體現對遺囑人意願的尊重。  3、兄弟姐妹子女的代位繼承權。  4、增加了遺產管理人制度。遺產管理人有報酬。
  • 錄音錄像作為證據,應符合這些標準
    4.錄音錄像存在違法違法,獲取的手段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5.單獨的錄音錄像如果不能直接看出與案件的關聯性則不能作為證據使用。6.其他法律要求的,不能作為證據採用的情形。二.作為證據,必須「不忘初心」錄音錄像想作為證據使用,首先就是要不忘初心。也就是說,證據要保證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
  • 明年起,繼承父母的老房子,統統按「新規」處理!子女爭也沒用【圖文】
    更不得不說的是,房子還是婚姻的前提,是良好教育的保障,是養老的安全感。一句話,有了房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有了房才能安安穩穩分享城市發展的巨大紅利。此前有新聞報導,因為繼承糾紛,上海的5個子女為爭奪父母留下的2套房產,竟然打官司近10年,因為房子5個兄弟姐妹從親人變仇人。明年起,繼承父母的老房子,統統按「新規」處理!子女爭也沒用過去之所以各類爭奪父母房產的糾紛不斷,歸根結底還是規則的不嚴謹和缺失,尤其是父母立遺囑這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重要信號:全部按4大「新規」處置
    不過大家不必擔心,1月1日起實行的《民典法》釋放重要信號,2021年從《民典法》實行開始,父母的房子將全部按照4大「新規」處置,正在面臨這個問題的子女們,一定要關注起來,一起來看看吧。01「財產繼承男女平等」新規規定在財產繼承中女兒跟兒子繼承權是平等的。
  • 將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抵押,能否以損害未成年利益為由排除執行?
    作生意的父母,出於家財保護與傳承的目的,早早地為未成年子女購置房產等。在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父母往往最易「將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抵押貸款」,一旦生意失敗,所抵押的房產可能成為「父母的責任財產」面臨被執行的可能,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以「自己的抵押行為損害了未成年子女利益」為由,主張抵押合同無效,此類案件爭議較多,本次分享最高院對此問題的觀點。
  • 死刑犯最後一餐吃的是什麼?
    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法律充分保障死刑犯的合法權益。一般被判處死刑的犯罪,擁有要求赦免權、減刑以及會見親屬等合法權益。保障死刑犯的權益,既是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也是我國加入《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改善國家形象的需要。死刑犯的最後一餐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與溫情。
  • 《新刑訴法解釋》全文發布:監察調查人員出庭,監察訊問錄音錄像的審查規則!
    最高法有史以來條文數量最多的司法解釋,全文來源自最高人民法院網站速讀根據《監察法》和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新刑訴法解釋》完善審判程序與監察調查的銜接機制,細化完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和缺席審判程序的規定,為新時代反腐敗鬥爭和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一是明確監察調查證據的使用規則。
  • 《婦女權益保障法》40問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宗旨是什麼? 答: (1)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2)促進男女平等;(3)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2、《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 民法典遺產繼承新規,你了解多少?
    小德普法繼承新規錄像形式的遺囑是不是有效遺囑?答:原《繼承法》規定的遺囑形式僅有五種,分別為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 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2若存在多份遺囑,應當以哪份遺囑為準?
  • 未成年子女能否得到拆遷補償
    但房屋翻建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房屋翻建後出生的未成年子女難道就不能得到拆遷補償嗎?結論當然是可以得到補償拆遷補償的計算方式有多種,可以按照戶口中的人數進行補償,也可以按照房屋的面積進行補償,還可以兩種方式相結合進行補償。不管是選擇何種補償方式,我們都要先確定房屋徵收拆遷中的補償對象。根據最高法的判例可知,徵地拆遷公告發布之日便是拆遷補償對象的確定之日。
  • 「實證紀法」嚴格全程錄音錄像確保取證規範
    在查處張某等人案件過程中,這一點得到了充分體現,既是對重要取證工作的嚴格規範,也是管控風險點、對審查調查人員的有力監督約束,更是對被審查調查人權益的保護。出臺相關制度,細化明確要求。監察法第四十一條、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涉嫌嚴重違紀或者職務違法、職務犯罪問題的審查調查談話、訊問、搜查、查封、扣押(暫扣、封存)涉案財物等重要取證工作應當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列明了需要全過程錄音錄像的情形和措施。為便於實踐操作,黃驊市紀委監委根據監察法、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出臺相關規定,對重要取證工作進行全過程錄音錄像提出具體要求。
  • 《新刑訴法解釋》全文發布:明確監察調查人員出庭,監察訊問錄音錄像的審查規則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利益。《新刑訴法解釋》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強化訴權保障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通過具體制度設計,依法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充分保障辯護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切實維護被害人合法權益,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一是進一步強化辯護權保障。辯護權是訴訟權利的核心。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明年起,全按「新規」辦,子女要留意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還有7天時間,也就是2021年1月1日起,將要正式實施的《民法典》新規,對於子女繼承父母房產有了全新的改變。從明年起,子女繼承父母房產,全按「新規」辦。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新規顛覆了很多人的傳統認知,明確規定,父母可以自主選擇房產繼承人,也就是說,子女可能「不再繼承」父母的房產。
  • 2021年的遺產繼承新規你了解了嗎?
    小合普法繼承新規錄像形式的遺囑是不是有效遺囑?答:原《繼承法》規定的遺囑形式僅有五種,分別為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 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2若存在多份遺囑,應當以哪份遺囑為準?
  • 最高法司法改革:錄音錄像將取代書記員記錄 建領城達
    9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女兒也有繼承權,從2021年起,父母的房子一律按「新規」繼承
    針對這類問題,《民法典》新規將於2021年開始施行,其中繼承法部分對一些法條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將繼承問題說明的更加清晰明了。新規的相關規定,給了「不孝」子女們一個寬恕的機會,如果後期盡到了贍養的責任,並得到了父母的原諒,他們是可以重新獲得繼承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