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明年起「新規」有變,子女爭也沒用

2021-01-08 騰訊網

絕大多數國人都把房子看得非常重,我們認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一方面,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房子被賦予的東西越來越多:不再只是居住的場所,還是家庭財富的象徵,更是子女教育、年輕人結婚、老人養老的重要載體。

另一方面,房子是價格昂貴的「大件」,很多人一輩子可能只能購買一套房子。以當前的房價水平來看,一二線城市一套房子動輒市場價值已經達到了300-400萬,多數人靠工資一輩子都可能掙不來的。事實上,隨著我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數值越來越高,遠遠超過國際合理區間,這也導致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想靠工資收入買房已經不可能了。

潘石屹說,國人對房屋產權的宗教般狂熱是高房價的根本原因。這話有一定道理。產權就意味著財富,大家都去追逐,想靠此發財,那麼自然會導致市場「供不應求」,更何況在中國持有房產幾乎是零成本,這也加劇了市場的扭曲——有錢人坐擁幾套甚至幾十套房子,真正需要房子的普通剛需,卻一套都買不起。

不過,90後及00後這些新生代,似乎並不擔心高房價、買房難問題。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壓根不需要考慮這些事情,上一代已經給他們打好了基礎——馬雲曾經說過,未來房地產或將高位解體,根本原因是房子已經嚴重過剩。他認為,未來一對年輕夫妻可能至少要管理5套房子。對於90後、00後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真正要擔心的不應該是買房問題,而是房子的繼承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房產權繼承很簡單,父母的房產自然是傳給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下一代。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這分很多情況:對於獨生子女,父母的房產最終都是自己的,但我國很多70後、80後兄弟姐妹比較多,而且隨著二胎政策放開,未來很多家庭都不止一個孩子,所以房屋的繼承問題就會更加複雜。尤其是還涉及子女是否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有沒有虐待父母、父母是否願意把遺產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女。尤其是涉及房子這個「大件」的繼承分配,現實問題往往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但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從明年起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對房產繼承的各類問題都有新的更為明確的規定。換言之,房產權「繼承」新規明年有變,父母的房子明年起不用再爭了,統統按「新規」辦。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規下,如果子女盡不到自己該盡的義務,父母有權利不把房子留給子女,換言之子女將「不再繼承」父母的房產。

第一、首次引入「代位繼承」。

以往的法定繼承人僅限於第一順位(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定繼承人。如果第一、二順位繼承人都已經去世,遺產一般都是收歸國有。但新規首次引入「代位繼承」概念,擴大了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即當第一順位、第二順位繼承人都已經去世的情況下,作為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可享有法定繼承權。這意味著,子女不再是唯一的法定繼承人。

打個比方,小王的親生父母爺奶都已經去世,他幼時是跟著自己的獨身叔叔生活長大的,雖然自己早已成家,但一直都對自己的叔叔如親生父母,照顧有加。叔叔後來因病去世後,但其留下了2套房產。按照新規,這2套房產的法定繼承人就是小王。

不僅如此,新規還明確規定,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結合上面提到的,引入「代位繼承」,擴大法定繼承人範圍,也就是說,未來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父母的房子完全可以不給自己的子女。尤其是那些生前未能盡到自己的贍養義務的子女,父母完全有權利通過立遺囑的方式把房產贈與毫無血緣關係的自己認同的陌生人。

前段時間上海老人把名下300萬房產贈與樓下水果店店主的事,按照明年施行的新規,老人是完全可以這麼做的。就算他真的這麼做了,他的子女不同意,來爭也沒有用。

第二、取消公證遺囑優先權,增設了錄音錄像、列印立遺囑方式,並首次引入「寬恕」制度。

現行的規定中,公證遺囑是具有最高優先效應的,比如老人雖然設立多份遺囑,但最後以公證遺囑為準分配遺產。明年起施行的新規,不僅刪除了「公證遺囑優先」的規定,還同時增加了列印遺囑和錄音錄像遺囑兩種遺囑形式,為防止被脅迫,要求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打個比方,老人生前可以設立列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和公證遺囑,但哪個遺囑是最新時間設立的,其效力就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新規還明確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比如急病、重傷等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但新規也明確: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不僅如此,新規還首次針對被剝奪繼承人的人引入了「寬恕」制度。比如,老張的大兒子曾經以為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比較嚴重被剝奪繼承權,但後來他誠心悔過,對父母盡到了贍養義務,且超過其他任何子女,老張看在眼中,深受感動。這種情況下,只要其有悔改表現,且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換言之,只要老張寬恕大兒子,大兒子就再次獲得繼承老張遺產的權利。

第三、繼承權男女平等。

新規規定,不管繼承人身份是男是女,都擁有平等繼承權。這對女性繼承來說,更公平了。現實社會中很多父母都是把家裡的房產、存款等傳給兒子,對於女兒封建思想認為是「潑出去的水」。前段時間,有網友就曝光了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哥哥移民海外,照顧父母的重擔一直都壓在自己這個女兒身上,但父母卻把拆遷分得的兩套房子和300萬現金都給了哥哥,自己一分錢也沒有分到。

按照新規,該網友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遺產分配的多少,取決於繼承人都做了些什麼。按照公平公正原則,老人名下的財產理應兒女平分,尤其是像房子、車子、存款這類大宗資產,更應該公平分配,不論男女。

第四、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俗話說得好,得財不易,守住錢財更難。尤其是繼承人是未成年人或者特殊人群等情況下,父母雖然有萬貫家資,但也擔心子女無法好好管理。這種情況下,新規提倡父母提前設立遺囑信託。

遺囑信託是指通過遺囑這種法律行為而設立的信託,也叫死後信託。即父母可以預先以立遺囑方式,將財產的規劃內容,包括交付信託後遺產的管理、分配、運用及給付等,詳訂於遺囑中。遺囑信託的使用對象是三類人:欲立遺囑,但卻不知如何規劃的人;對遺產管理及配置有專業需求的人;欲避免家族爭產,妥善照顧遺族的人。尤其是第三類,在很多電影中,我們其實都看到過類似的橋段。

總結來說,明年新規施行後,父母們把家產傳承給子女的方式也更為多樣,倘若父母生前就能通過合法渠道合理且按照自己的意願分配好財產,那么子女們就不用再為爭奪家產而不合,甚至是對簿公堂了。事實上一旦父母決定通過遺囑分配家產,子女爭也沒用。新規引入代位繼承、可以贈與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意味著明年起,父母完全可以「拒絕」子女繼承房產,即子女也相應「不再繼承」父母的房產。以此來看,新規大有減少甚至是避免家庭內部因爭奪遺產而產生矛盾的功效。換言之,新規更利於家庭財產的傳承,和骨肉親情的維繫。

相關焦點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明年起,全按「新規」辦,子女要留意
    事實上,過去這些年,我們通過新聞報導,也確實見識了很多子女為了爭奪房產而鬧得對簿公堂,更有甚者因此斷絕了血緣關係,從此親人變仇人。有人可能覺得,繼承父母的房產沒有什麼可說的,肯定是兒子優先,如果是一個兒子就全部給他,如果是多個兒子就平均分配。而且很多人還沉寂在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裡,女兒是「潑出去的水」無權繼承父母的遺產。
  • 明年起,繼承父母的老房子,統統按「新規」處理!子女爭也沒用【圖文】
    尤其是現在的70、80後,兄弟姐妹普遍較多,有的甚至多達十個以上,繼承的時候難免不會發生利益衝突。尤其是關係到房子這類「大件」家產,往往會成為矛盾產生的源頭。特別是那些老人在世時未妥善安排好的財產繼承事情,因為爭奪房產而對簿公堂的不在少數。此前有新聞報導,因為繼承糾紛,上海的5個子女為爭奪父母留下的2套房產,竟然打官司近10年,因為房子5個兄弟姐妹從親人變仇人。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起,「新規」有變,子女要知曉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詫異,子女繼承父母房產天經地義,怎麼會有「不順利」的情況?不管是傳統思想還是法律法規規定,我國一直以來都是父業子承的:父母的房產、積蓄未來只能給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從2021年起,如果你還是這樣認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起,新規有變,子女要知曉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詫異,子女繼承父母房產天經地義,怎麼會有「不順利」的情況?不管是傳統思想還是法律法規規定,我國一直以來都是父業子承的:父母的房產、積蓄未來只能給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起,「新規」有變爭也沒用
    現在我就來告訴你,從明年起,子女繼承父母的房產,都要按「新規」來辦理——從2021年1月1日起,五年內編纂,共七部,二百六十條,共計十萬多字的新《民法典》,已開始正式實施。新的民法典在子女繼承父母財產方面的規定上有了全新的變化。這些變化中有一項值得孩子們關注:新規明確規定,2021年起,父母可以自主選擇房產繼承人(可以是任何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也可以對自己的房子設定「居住權」。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新規下,2021年起這樣辦,子女不用爭
    所以說,父母們積累了這麼多的房子,將來如何分配給子女?這將越來越成為擺在檯面上的一個大問題。一套房子價值100萬-500萬元,誰能多擁有一套就能少奮鬥30年,所以子女們為了爭父母房產,對簿公堂的情況也數見不鮮。這一點,在2020年1月1日開始的新《民法典》有規定,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新規下,2021年起父母房子一律這樣辦,子女不用再爭。
  • 明年起,繼承父母的房子,全按4大「新規」辦!子女不接受也沒用...
    比如,父母終前立了兩份遺囑,公證遺囑(在前)和文字遺囑(在後),但父母的最後真實心願是想按照文字遺囑分配存款和房產,但原有的法規明確表示,公證遺囑優先。不過,從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國家《民法典》新規規定,從明年起,繼承父母的老房子,將全部按4大「新規」辦。我們了解到「新規」對房產繼承的各類問題都做出了修正,尤其是優化了遺囑繼承條款和擴大了繼承人範圍。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注意了,2021年起,房產繼承有新規
    看到這裡,相信有人就會說,房產權繼承很簡單,只要是父母的東西,理所應當傳給有血緣關係的下一代。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其中,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民法典》,對父母的房產如何通過繼承的方式轉讓給子女們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 子女們無需再爭房產權了!明年起,父母的老房子,統統按這樣繼承
    尤其像現在的房價漲得這麼快,房產也就帶有了投資的性質。所以,在家長的眼中,房子不再僅僅是自己的住所,也還是一項固定資產,以後還可以讓自己的子女繼承。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以實物為主,佔到了8成,其中74.2%為住房資產,戶均為187.8萬元。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必須要自己的子女繼承嗎?2021年新規有變,子女不再是唯一的繼承人選。 但老爺子在住院前就立了遺囑,自己的房產、存款都捐給希望小學。 這個決定讓4個子女很是生氣。一個個找理由不再來醫院,不再去病床前守候。
  • 明年起,繼承父母房子統統按「新規」辦!子女不必再爭了!
    毋庸置疑,房價收入比是最能體現房地產健康狀況的指標,截止到去年底,我國房價收入比平均值超過9,是國際公認健康值(4-5)的兩倍,拋開宏觀方向,購房難度較大是顯而易見的房地產現狀,對於年輕人而言,買房不再是唯一獲取方式,正如馬雲之言,未來房價如蔥,房地產從供給端轉變為需求端,超過4成城鎮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兩個城鎮家庭的結合,夫妻倆至少能夠繼承來自雙方父母的
  • 不用再爭了,父母老房繼承新規,今年正式執行,子女不同意也沒用
    如今房價貴,並非是所有人都能在城鎮買得起房。所以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是通過繼承父母房產生活。即便是自己買了房,他們也會惦記繼承父母房產。早些年,因為父母老房繼承問題,很多親生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甚至是鬧上法庭老死不相往來。「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比不上一套幾十萬的房子,何其可笑。不過,隨著國家對新生人口的控制程度加嚴,關於房產繼承的問題少了很多。
  • 父母有房的注意了,從明年起,房產過戶統統按新規處理 再爭也沒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把這樣一筆巨大的資產最大限度地、順利地傳給子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著父母的離去,許多家庭因房產繼承和分割而產生矛盾,甚至最終「對簿公堂」。
  • 繼承父母房產有「新規」!從2021年起開始執行,子女再鬧也沒用
    不管是結婚嫁娶,還是老人去世後,房產的繼承都直接影響著一大家子人。尤其是人們對於房產的繼承權更是當今社會最熱議的一大問題。多年來,不斷有兄弟爭吵和訴訟案件以爭奪房地產的消息。其實自古以來,房產繼承一直是一項「難以結局的問題」。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除了人類道德之外,現有法律的不完善的一大因素。一說到房產的繼承。
  • 父母有房的注意了,未來房產繼承統統按新規處理,再爭也沒用
    因此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一定要了解如何繼承父母留下的財產,避免未來有不必要的麻煩。父母有房的注意了,未來房產繼承統統按新規處理,再爭也沒用。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買房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是想要將房子留給自己的孩子。
  • 房產繼承「新規」來了!2021年起,子女繼承父母房產一律這樣辦理
    子女如何繼承父母房產,終於有了新規! 去年年底,有一條「2020年起獨生子女將無法繼承父母房產」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按照現在的《繼承法》,配偶、子女、父母都是第一順位的法定繼承人,獨生子女可以繼承父母的房產,但在沒有遺囑卻有其他繼承人的情況下,獨生子女很可能只能繼承到父母部分的房產...... 那麼,父母的房產如何通過繼承的方式全部轉讓給獨生子女呢?
  • 家庭子女注意了:新規下,4種情況不能繼承房產,再爭也沒用!
    41.5%,平均每個家庭擁有1.5套房,從住房存量來看,基本滿足了當代人的居住需求,人生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到頭來父母的房子都會由子女繼承,然而,隨著我國的《繼承法》逐漸由《民法典》取代,子女也存在著不能繼承父母房產的情況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哪些情況下不能繼承房產:一、房產權是多人共有產權舉個例子:老王夫妻有兩一兒一女,夫妻倆在結婚後共同購買一套房子,房產證上面只寫了老王一個人的名字
  • 明年起,繼承父母的老房子,統統按「新規」執行,子女爭也沒用
    對於遺產的繼承問題,我國也是有相關規定的,尤其是將在明年開始實施的《民典法》當中,有著明確規定。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房產的繼承問題該如何解決。增加了被繼承人的範圍首先對於被繼承人來說,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子女了。
  • 繼承父母房產出新規,明年起統統這樣處理,再爭房產也沒用!
    此外,超過96%的城市居民擁有自己的住房,其中一套住房佔比最大(58.4%),31%的人擁有兩套住房,超過10%的人擁有三套或三套以上住房,這意味著大多數家庭的子女將來至少要繼承一套住房。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1月1日起,「遺產新規」將出臺
    年齡越來越大了,老人對親戚朋友們失去了希望,想讓好心的水果攤主為自己養老送終,於是去公證訂立了「贈送房產」的遺囑,合法合理也符合新時代遺囑訂立。2021年1月1日起,「遺產新規」將出臺,子女們不用再爭了在遺產公證處,像那位88歲老人一樣的還有很多,多數都是無兒無女,或者跟子女斷絕來往,趁還清醒的時候將遺產做好規劃,也為今後養老留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