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誼不分國界和種族
看過一則這樣的故事:有一隻貓它非常難過,於是它就去找海豚安慰它。貓咪把頭靠近海豚,不停的低吟。而海豚也非常耐心的聽著貓咪訴說它的故事,並且還不斷擺動身體,想要逗貓咪開心。這是關於海豚和貓咪跨越種族的友情,看了讓人非常暖心。
克倫威爾說:友誼之光像磷火,當四周漆黑之際最為顯露。
電影《觸手可及》講述了全身都癱瘓只有腦袋有知覺的白人菲利普與坐過六個月牢房的黑人菲利普的不同階層不同種族的友誼故事。菲利普是個富豪,想要找一個全職陪護,很多經驗豐富的專業陪護來應聘都被拒絕了,卻錄用了粗暴真實且毫無經驗的德利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只有他沒有把我當成是個殘疾,看夠了別人眼裡面的同情,我要的就是這種平等和尊重。」在後來的相處過程中,德利斯也用真心和尊重贏得了菲利普的信任和友誼。並讓菲利普開始感受愛情,能夠重新去生活並且享受這個世界。
獲得友誼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用真心,即使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膚色不同,家庭條件不同,性格不同,一樣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只要用心體會,差異都可以被理解,誤會都能夠被解除。
繪本《花園裡外》便是這樣一本講述一段打破種族與社會隔離牆的永恆友誼,一個沒有語言和國界之分的無聲聚會。繪本中男孩巴利安翻越高高的圍牆,在花園裡遇見女孩基婭拉,他們一個來自花園外,一個身在花園裡,花園外戰火連連,花園裡平和安靜。男孩的闖入給花園裡帶來了不平靜,女孩弟弟選擇遠離巴利安,怕他帶來危險,而基婭拉卻伸出手與巴利安握手,選擇相信和付之真心,最終也獲得了友誼。
作者基婭拉·梅扎拉瑪是義大利作家、翻譯家和心理治療師。作為外交官的女兒,她的大部分童年時光都在國外度過,《花園裡外》是她的第二部文學作品,講述的便是一段在異國度過的時光和收穫的一段際遇。
繪本獲得法國青少年文學獎「女巫獎」作品。絲網印刷的版畫風格,懷舊復古畫風,雙線「交叉——融合」敘事,裡與外的對比,綠色與紅色的對比,情感變化的對比,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故事的多層含義。
2、聽從內心的聲音,獲得珍貴友誼
英國繪本大師託尼·羅斯這樣說過:人類所有的戰役,都和它們無關,可是它們卻在每一場跟他們無關的戰爭中都曾出現、受傷、家園被摧毀、甚至丟掉性命。
世界並不是和平的,處處都有戰爭、暴力和衝突,外面的世界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安逸平靜。
繪本中,男孩巴利安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圍牆」,選擇翻越它,女孩基婭拉也沒有因為「差異之牆」,而錯失珍貴的友誼, 更沒有因為外界的聲音,影響了自己內心真實的判斷。
在弟弟的指責和威脅下選擇相信巴利安,最後收到了巴利安回贈的禮物。這份禮物也在以後的生活中給了基婭拉勇氣和力量。
生活中,處處都有「圍牆」,偏見、歧視、社會輿論時刻都會影響你真正的判斷。要記得聽從內心的聲音,也要有跨越「圍牆」的勇氣。
3、結言:兒童看到友誼、成年人看到孤獨
《花園裡外》作為繪本,兒童看到的是友誼,而成年人也許看到的是戰爭年代缺少快樂和朋友的孤獨,亦或是失去朋友陪伴之後的空虛感。
有些人和事的出現,是為了在我們的世界裡打開一扇門,照亮一條通道。讓你知道,曾經在一個幽閉的空間裡沒有光亮地漫無目的尋覓,是多麼辛勞。
門被打開,通道被呈現,生命因此獲得新的提示,得以前行。可是,為之付出的代價,是你嘗到生命中的甘甜之後,需一個人走完剩餘的路,不再有人為你披荊斬棘,負重前行,但從中汲取的力量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