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港股開盤交易,其交易價格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較之前認購每股38.5港元的認購價上漲100%,公司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
從實際控制人王寧大約持有一半的股權來計算,這位33歲的老闆身家來到500億港元。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一頭金黃色的捲髮,一雙大大的湖綠色眼睛,再配上傲嬌的小標籤,這個叫做Molly的小女孩,不知掏空了多少年輕人的錢包。
01
成年人的玩具有多賺錢?
在上市之前,資本市場曾給出40億-50億美元的估值,然而在認購階段356倍的超額認購,直接把泡泡瑪特的市值抬到了70億美元。
看來多數人還是低估了「盲盒第一股」的受歡迎程度。泡泡瑪特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啊!
當然也有人表示擔憂,作為潮流文化公司,並不能保證能設計出來的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畢竟泡泡瑪特的其他84個IP加起來,都不夠Molly的零頭。
有著超強吸金能力的同時,過於依賴單一IP已經成為著泡泡瑪特的隱憂。業內對其未來能否撐得起這麼高的市值存在質疑。
自從2014年,天貓母嬰玩具行業專家邵運傑發現,以樂高為代表的帶有承認屬性的玩具市場份額在不斷增加,於是把成年人玩具單獨拆分出來成為一個部門。成年人對玩具的需求也開始逐漸被重視起來。
這些看似沒啥用的小玩具,實際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成年人尋求精神寄託的需求。而隨著95後成為消費的主力軍,新的消費趨勢也正在形成。模玩手辦的出圈,正是小眾商品走向大眾化的一個過程。
2017-2019年,是盲盒產業的高速發展時期。而身處行業頭部的泡泡瑪特,在這兩年內的淨利潤增長都是高達300倍,吸金能力堪比印鈔機!特別是其遠高於同行的毛利率,從2017年的47.6%,漲到了2019年的64.8%,堪稱暴利。
就目前而言,中國的潮流玩具零售市場仍處於初期競爭階段,遠遠沒有達到飽和。上市後的泡泡瑪特,或許將進一步打開國內的潮流玩就市場。
02
「反常識」的潮玩IP
泡泡瑪特的線上渠道主要包括京東旗艦店、天貓旗艦店、潮玩愛好者在線社群「葩趣」App以及「泡泡抽盒機」微信小程序。2019年,泡泡瑪特的線上收入為5.39億元,營收佔比增長到32%。
不過,多位玩家表示,購買盲盒時第一選擇仍然是有體驗感的線下門店。從搖盲盒估算聲音和重量,到購買和拆盲盒的這段過程,其實都是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情感交流。
所以,儘管線上流量增長迅速,但更多只是發揮部分增量以及引流的作用,盲盒最主要的增長空間是線下,線下門店依然是泡泡瑪特的基本盤。
潮玩不是玩具,更像是擺件。消費者會對噘嘴的Molly產生情感連結,是因為獨生子女很容易對著一個玩偶進行腦補,而不需要任何背景故事。
「如果要買龍珠的手辦,我可能還需要看動漫才能和別的手辦收集者交流,但我買Molly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我買個玩偶僅僅是因為我覺得可愛。」
「可愛」的確是泡泡瑪特粉絲對其最多的評價。在翻看淘寶的買家評論時,我們能發現,「可愛」出現在評論裡的頻次最高。
而這也能從側面粗略勾勒出盲盒類潮玩的消費者畫像。據華金證券的研究報告,潮玩處理的消費者的分布:18-34歲的用戶佔比約78%,女性用戶佔比75%。
儘管潮玩IP沒有任何文化基礎和內容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其成為一種文化。對玩家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有效的社交貨幣,更能夠在線上社區交流和線下展會中加強身份認同感。
可以說,盲盒的整個產業鏈都是圍繞IP展開的。
當然,無論盲盒把潮玩下沉到什麼程度,設計感好的IP才是潮玩運營的一切基礎。
03
越「盲」銷量越高
高歌猛進的泡泡瑪特,一路收到資本青睞,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潮玩品牌。快速增長的背後,泡泡瑪特靠的究竟是什麼?
今年,泡泡瑪特月均上線盲盒5.8款,每月4次上新,每次上新1-3款不等。泡其上新速度之快,正是能夠持續吸引消費者進店購買的重要原因。
盲盒不僅是一種銷售形勢。對潮玩來說,更像是一種銷量放大器。
依靠不確定性和驚喜感,精準捕捉消費心理。當代青年精神壓力大,需要得到心情的釋放,而盲盒既新奇,又有驚喜感,同時還帶有賭博的刺激感玩法,恰好擊中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以泡泡瑪特現有的盲盒為例,一整箱裡有12個整盒,一個整盒裡有12個不同款的潮玩手辦,而一整箱中只有一個隱藏款。也就是說,抽到盲盒隱藏款的概率是1/144。
不過,越「盲」銷量反而越好。以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為例,一款「泡泡瑪特天貓抽盒機適用59元盲盒手辦」月銷量達10萬+,但Molly美食排隊系列的公仔月銷量僅有4907件。
有些用戶為了獲得稀有的隱藏款,甚至會整箱購買,以確保能抽到,但代價也十分高昂。
儘管盲盒的售賣形式並不是泡泡瑪特發明的,但這種抽獎類型的銷售模式,正是國內潮流玩具市場急速擴大的重要原因。
04
新玩家陸續入場
潮玩是一種亞文化,而亞文化的誕生,是源於年輕人對主流文化的叛逆。當潮玩漸漸走向主流,不再潮了,泡泡瑪特就必須得接受主流市場的競爭考驗。
泡泡瑪特在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是65.2%,其中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高達71.1%。在如此高的利潤誘惑下,必然會有競爭對手出現。
畢竟用盲盒做潮玩的商業模式,看起來複製性就很強。而且目前消費者沒有確定的忠誠度,導致行業內的玩家相當分散。
目前,國內做潮玩的公司此起彼伏地開始冒頭,先後出現了十二棟文化、尋找獨角獸等潮玩公司,就連剛剛上市的名創優品都下場做起了潮玩。
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僅從今年初至11月30日,就新增了260多家潮玩相關企業。
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不論是研究機構還是資本市場,都認為中國潮流玩具市場很大,預計其規模將於2024年達到763億元。
而泡泡瑪特作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第一的參與者,招股書中顯示其所佔市場份額也僅僅只有8.5%而已。
05
爭議中的盲盒
在出圈的同時,目前盲盒經濟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儘管發展迅速,但難以避免無序混亂,行業的亂象也迅速滋生出來。
隨著玩家們的需求增加,以及潮玩社區的發展壯大,改娃、二手交易等衍生服務業逐漸興起,同時還出現了「黃牛」黨刻意囤積,人為製造稀缺款等市場亂象。
過去一年,Molly盲盒的成交量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而原價59元的Molly胡桃夾子,其隱藏款在閒魚上被拍到了1350元;原價59元的潘神,其隱藏款更是賣到了2350元。
在線上,大量黃牛黨徽掌握限量款盲盒的發售時間,並大量囤積,最後再以高價賣出。「盲盒最初帶來的驚喜感逐漸變味了。」不少玩家都感慨萬分。
而在線下門店,黃牛們也會通過搖盒、感受盒子重量等方式來判斷盲盒,買走隱藏款或熱門款娃娃,再拿到二手市場進行倒賣,售假一般都高於零售價。
炒盲盒實際上也是一種賭博心理,黃牛和運營商互相勾結,借隱藏款和稀有款炒作,價格越炒越高,盲盒也越來越火。
但當炒作終有結束的一天,到時剩下的可能是一地雞毛。
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較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錢購買盲盒,或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高價購買盲盒玩偶坐等升值,最終可能只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