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也在討論,學霸人設的朱朝陽到底是怎樣一步步黑化的。其中有一個網友就指出,中國式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於一切都以學習為中心,除了學習,學霸世界裡的其他東西你都不懂!
其實,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爸爸媽媽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攀登人生巔峰的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好,都過多過少的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過分的看重孩子的學習,把孩子的學習當成教育的唯一的目標,確實就有一些不合理了。
在爸爸媽媽們這種心理的作祟下,越來越多的高分低能的孩子被「批量生產」出來了。就像之前成功考上清華大學的王猛,雖然成績優秀,但是連雞蛋皮都不會剝。鄰居的女兒上大學了還要把髒衣服郵寄給她的爸爸媽媽,原因是自己不會洗,送到洗衣店又太貴,還是郵寄回家比較划算。
曾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漫畫上是一個課堂,老師正在把書本放進攪拌機中,攪拌機的另外一頭連著班裡每個孩子的大腦。這幅漫畫可謂是當今教育的寫照了,一切向分數看齊,一切以學習為主。
工業思維下,我們強調的是批量化生產產品,這種思維遷移到教育中就是批量化生產學生。學生就像是流水線上的產品,只知道學習而缺乏很多核心素養。
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教育下,孩子們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像人了,開始變得像機器。
很多爸爸媽媽都認為學習是育兒邏輯的起點,但是著名的學者宋明妮曾經在《育兒的邏輯》這本書中嚴厲的批判了這種觀點。
宋明妮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她多年來從事兒童成長發育的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寫下了《育兒的邏輯》這本書。書中開篇就指出,育兒的邏輯起點絕對不應該是學習!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然然去參加一項比賽,要求孩子即興表達,一分半故事創作,另一半時間則用英文表達。離複賽一個月的時候,然然都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每天堅持看三本繪本,就算出去玩也會時時刻刻惦記著看書。最後成功晉級。但是,初賽的時候,然然卻被嚇哭了,原因是自己很緊張。
不過,他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媽媽。媽媽鼓勵他:冠軍雖然拿不到,但是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呢?之後媽媽並不是像其他家長一樣給孩子寫稿背誦,而是鼓勵然然自己創作。為了激發他的主動性,媽媽允許然然用自己的電腦寫。然然激動的不得了,開始上演起來了「一指禪」。之後,為了打磨稿子,然然堅持每天看書,因此在複賽中的表現也十分優秀,也能更加勇敢的站在臺上演講了。
這個故事中有兩個亮點,第一點是媽媽沒有越俎代庖替孩子寫文章,而是激發孩子的主動性。第二個亮點就是比賽也不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更多地是鍛鍊孩子,讓孩子享受比賽的過程。
但是認為育兒的中心是學習的家長可能不會這樣做,他們可能會幫助孩子寫文章,也可能為了比賽給孩子報各種各樣鍛鍊口才的輔導班。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參加比賽的唯一作用就是在考試中加分,讓孩子升入更好的學校。
宋明妮說: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做一朵人見人愛的小紅花。
她解釋道:內心缺乏被滿足的安全感的人是最難得到快樂的。比如最常見的家庭矛盾是因為家庭成員沒有賺到足夠的錢來買更好的用品。各種情感和物質缺失都可能導致人不快樂。物質上的滿足容易,那情感上到底應該怎樣才能被滿足?
其實,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需求體現在社交層面上就是被很多人喜歡,被欣賞和尊重。
當一個人具備了人見人愛的小紅花的特質,他的內心就不再空虛,精神需求也被滿足,因此他是快樂的。但是那些成績優秀,考入名牌大學的「別人家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優秀,他們過分的重視成績重視學習,精神的需求很少被滿足。
就像是《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雖然是學霸人設,但是爸爸媽媽離婚,班裡同學向他的水杯中丟橡皮屑。其實,沒辦法受到同學甚至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喜愛和歡迎,這才是朱朝陽黑化的最主要原因。
《育兒的邏輯》這本書中宋明妮也提出了很多讓孩子受歡迎的方法。
首先,學習好是必要的。宋明妮告訴自己的孩子,你在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時候你也是重新溫習和回顧了一遍知識,成績自然會提高。成績提高,成就感增加,並且你幫助到了同學會受到同學的歡迎,何樂而不為呢?宋明妮反對把學習當做育兒的最終目的,但是並不代表她否認學習的作用。學習好是非常必要的,在學校中同學們更喜歡和學習好但是更善於幫助同學解疑答惑的人。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但是更要引導孩子運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別的同學解決學習上困難。
其次,重視孩子的獨立能力的培養。沒有獨立意識的人在家裡會過分的依靠自己的父母,步入職場中也會成為「職場巨嬰」這種孩子是沒辦法受到被人歡迎的。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包括獨立整理臥室,獨立完成作業等等。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獨立能力就是「漁」,可以讓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主動的提升自我而不是過分的依賴別人。
最後,爸爸媽媽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受歡迎的人不是經常迎合別人而失去自我的人,而是我有不同意見但是仍然可以和別人平等溝通交流的人。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爸爸媽媽尊重孩子,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民主的家庭氛圍才能培養出民主的孩子。下次,當孩子有不同的意見時,爸爸媽媽不妨認真聆聽一下。
就像是作者所說,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是沒有標準的答案可以參考的。所以,育兒的邏輯起點到底是不是讓孩子受人歡迎,仍然需要我們去在實踐中檢驗。那麼,大家從自己的育兒經驗來看,是否認同宋明妮教授的觀點呢?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