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幼兒園禁止「小學化」這個幼兒園辦學一來,一直都禁止的,只不過今年又非常正式、重視的提出來了。
因為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家長再讓孩子過早接受小學的知識。
家長之所以會選擇讓孩子學小學的知識,其實無非就是看到周圍小朋友都學了,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小學老師講課的進程,怕孩子被同齡小朋友給比下去了。
但是過早讓孩子接觸小學的知識,看似在一二年級可以讓孩子孩子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實際上孩子的思維都沒有沒有打下牢固基礎,就相當於地基都還沒有打好,孩子越往高年級走,越會發現在這棟大樓是搖搖欲墜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規定:幼兒的成長要以培養思維為主,讓孩子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當孩子的思維得到充分培養,孩子往後的學習更加的紮實。那麼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可以著重培養孩子這2項思維能力。
數學這一門學科有多重要,相信我不用過多敘述,家長們都了解。那麼有些孩子特別用功才只能達到及格分數,但是有些孩子輕輕鬆鬆就可以獲得將近滿分的成績,這其中的差別,其實就是在於孩子有沒有數學思維。
而孩子有沒有數學思維,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幼兒園這個階段,家長如何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的。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不是帶著孩子數123,也不是讓孩子一天做多少道加減法,而是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抽象思維:提取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邏輯推理:推導、思考因果、判斷觀點
解決問題:多角度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比如帶著孩子分物品,5個杯子,給爸爸2個,自己還剩幾個?給爸爸分1個,自己還剩幾個?
把抽象的數字給具體化,讓孩子真實的理解「減法」是什麼意思。
帶著孩子用尺子量玩具的身高,讓孩子不通過公式去理解釐米、毫米之間的區別,以及和家長一起做烘焙,理解毫升、體積這是怎麼一回事。
還有歸納、總結、比較、聯繫這些數學都是能夠從生活中讓孩子了解的,就不要讓孩子「紙上談兵」,生硬地背誦公式。
不僅僅是藝術生才需要創造力。
創造力就是思考並做出反應的過程,是把想像的事情變為現實的能力,是用獨特的方式建築或者改造現實世界的能力。
所以說創造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是孩子重要的潛能之一。
其實每個孩子在幼兒時期,都有用創造力。因為孩子的思維還沒有收到後天環境的影響,而且孩子還沒有接受那麼多的條條框框的舒束縛,所以可以天馬行空地想。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很強的想像力,並且也用勇氣付諸實踐,也就形成了創造。
只不過孩子的這個「創造」對大人來說是給收拾家務造成了困難的,或者是造成了一些破壞的,或者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所以家長就會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了」,「你應該這樣做」。
孩子越長大接收到這樣的消息就越多,孩子的創造力也就逐漸淡化了。
在孩子還有很強的創造能力的時候,家長不妨多讚賞他的想法,即使家長知道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當孩子搞了一些破壞之後,家長不妨給孩子專門設置一個空間讓孩子去探索,舍小保大。
其實究其根本就是尊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