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格林童話本是黑暗童話 驚!這到底怎麼回事?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3月11日訊,我們都聽著童話長大,嚮往著王子與公主的美好故事,不過,你聽說過「黑童話」嗎?

先聽我講兩個故事吧。

王子在海邊邂逅了童話裡的美人魚,第一眼就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姑娘,很快,他就迎娶了女孩,這位美人魚王子妃溫柔美麗,讓王子如痴如醉。迎娶她三個月後,宮中開始不斷有人失蹤,氣氛格外緊張,突然有一天,連王子的貼身侍衛都失蹤了,王子驚慌失措,他擔心自己柔弱美好的妻子也慘遭毒手,他急忙趕到王子妃的寢宮,看見美人魚對他打著手語——

「你看,星空下的大海多美,我好懷念還是一條小鯊魚的時候。」

美人魚毫不遮掩向王子微笑,王子看見她嘴裡滿是尖刀般的牙齒。

簡直毀童年對不對?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我們再聽下一個故事。

阿拉丁與他的夥伴們靠著他們的友誼與默契,在社會底層掙扎求活著,他們曾約定要一直生活在一起,直至衰老死亡。有天傍晚,阿拉丁說出門散散步,卻再也沒有回來,夥伴們瘋了般找他,可依舊毫無下落。

一個月後,集市上,一群侍衛護送著一位騎著白色駿馬的年輕人走向王宮。夥伴們知道這是如今的駙馬,他們這才發現,這位年輕人竟是阿拉丁!隊伍走得太快,他們只看到阿拉丁遠去的背影,但阿拉丁看到了他們,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三天後,貼身侍衛來找到駙馬阿拉丁,低聲說:「殿下,都辦好了。」而此時一個黑暗的角落裡,夥伴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在地上,死不瞑目。

這兩則黑童話,自然不是原童話,是出自後人的改編。黑童話,並不等同於黑暗童話,黑暗童話可以讓人們通過直視社會的黑暗與現實來思考,而黑童話來自後人改編,直接改變童話故事的美好結局,顛覆奮鬥過程,是三觀不正的現代產物。

但,除了後人改編的黑童話外,那些「後來公主與王子過上了美好生活」的童話,從最開始真的就如此美好嗎?或許你從未真正閱讀過格林童話,但也一定知道《白雪公主》和《小紅帽》、《睡美人》、《灰姑娘》這些童話,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早已對它們爛熟於心。

《兒童文學的樂趣》的作者佩裡·諾德曼、梅維絲·雷默如此評價《格林童話》:「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上面的幾個童話故事,熟悉到忘記了他們是如何知道這些故事的,忘記了他們第一次是在哪裡聽到這些故事的,仿佛他們生來就知道這些故事。」

今天沒有人會懷疑格林童話不是兒童文學。可是,之前卻冒出來一本名叫《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的書,讓我們看看這本價值觀扭曲的書裡寫了些什麼——

「白雪公主和生母爭風吃醋﹔灰姑娘沒有了魔法仙子的幫助﹔長髮公主是巫婆報復男人的工具﹔睡美人和王子結婚後發現丈夫有了外遇……」

無良書商在這本書封面上署名格林兄弟,但實際上,它是由桐生操(日本兩位女作家的共同筆名)所著,除了《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外,還有續篇《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Ⅱ》。這是她們假借格林童話之名所創作的成人童話,當然,這三觀極其不正的書籍已經被禁。

格林童話並無成人版,但並代表它沒有原版,原版黑暗程度並不亞於後人們的改編。比如原版《白雪公主》裡,一次次不擇手段要殺死白雪公主的,不是她壞心腸的繼母,而是她的親生母親,最後救了白雪公主的也不是年輕英俊的王子,而是她從國外徵戰歸來的父親。

格林童話的原版是格林兄弟親手記錄的原始手稿。不過,格林兄弟還在人世時,這份手稿就已遺失,沒人會想到,1920年,這份像睡美人般沉睡了百年的手稿竟會在一座人跡罕至的修道院裡被人發現。

這座修道院名叫厄倫堡,所以這份手稿又叫「厄倫堡手稿」,即原版格林童話,問世於二百年前的1812年和1815年。從原版開始,格林兄弟便一直不斷地對童話集進行增刪與潤色,特別是弟弟威廉·格林,花費大半生,一版接一版,精雕細刻改到1857年的第七版,其時間跨度竟達45年之久,我們今天讀到的格林童話,便是第七版。

以《白雪公主》為例,威廉·格林在後期做了巨大改動,把殺害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改成了繼母,他是出於母親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過於殘酷的憂慮所作出的修改。冷血的母親形象,實在與孩子們所熟悉的的母親形象相距太大。

正如瑪麗亞·塔塔爾在《格林童話的客觀事實》中所說:「隨著《格林童話集》的一版再版,威廉·格林一定是深刻地感覺到,這本童話集不是為了娛樂大人,而是要成為孩子們就寢時間的一座民間故事的寶庫。」威廉·格林自然意識到了,沒有母親願意在孩子臨睡前,為他們朗讀一個母親殺死自己女兒的故事,所以,格林童話在作者本人的意願下一改再改,最終變為如今的模樣。多數人評價格林童話,總會說它人物善惡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其實並沒有如此簡單,裡面的人物多為灰色,像白雪公主,身上也有惡的一面。

格林童話初版的「黑色風格」與「黑童話」不同,後人所改編的黑童話拜金、崇尚權力、通篇負能量、傳達咒怨,將原著童話中理想、奮鬥的積極因素徹底破壞。

不論格林童話的初版有多黑暗,也無法掩蓋原作者善良的本心。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作者:簡淺

相關焦點

  • 原版《格林童話》為何被稱為黑暗童話
    童話是為滿足孩子對世界的美好想像而設計出來的脫離實際的故事。在常見的童話故事《格林童話》中,王子和公主令人豔羨的愛情故事是貫穿整本書的主線,善惡有報也是每個故事最後的結局。但在最初完稿的《格林童話》中,皇后嫉妒白雪公主是因為其與親生父親的禁忌愛情,而小紅帽因為大灰狼文質彬彬的樣子被騙,最終成為了盤中餐。《格林童話》從定稿至今共刪改了45年,之所以被修改如此長的時間,原因與其故事本身的主題思想是分不開的。
  • 《格林兄弟》:德國的《格林童話》,原版竟然是十八禁成人童話?
    從片名來看,這部電影天真可愛又帶有濃厚的童話氣息,但事實上,《格林童話》本身就有著許多黑暗的情節和結局,而正好《格林兄弟》將這些情節給還原! 德國的《格林童話》,原版竟然是十八禁成人童話? 無意間,小編竟然發現了這種說法,什麼?格林童話竟然還有原版?
  • 232年前的今天《格林童話》的收集者出生 這是一本黑暗童話?
    它出自《格林童話》,232年前的今天,《格林童話》的「收集者」之一——威廉·格林出生了。威廉·格林和哥哥雅科布·格林都是德國民間文學搜集整編者。1808年起,格林兄弟開始搜集德國民間傳說。1812年,這些故事結集成《兒童和家庭童話集》的第一卷,於聖誕節前夕在柏林問世。此後,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斷補充故事並一再修訂,共推出7個版本。第7版後來成了我們熟知的《格林童話》。
  • 砍腳、挖眼、戀童癖……原版的《格林童話》居然這麼黑暗!
    砍腳、挖眼、戀童癖……原版的《格林童話》居然這麼黑暗!,×××××××××××××××××××××××××××一集不夠看?你還可以看看這些:雷雷有話說很多小夥伴肯定很好奇,另一部經典《安徒生童話》,是不是也有暗黑的版本呢?
  • 還《格林童話》一個清白,評價善惡的標尺,怎麼就成了黑暗小說?
    同時格林兄弟的大名也因此被我們熟知,和其他的童話作者相比,格林兄弟更像是德國民間文學的搬運者。現在流傳極為廣泛的一種說法,我們所聽到的和看到的《格林童話》其實是被改編過的,原版的格林童話充滿的黑暗的色彩。這其實只是個博人眼球的謠傳而已,下文會提到,真正的格林童話就是美好的,同時也是我們重要的兒時回憶之一。
  • 最初的格林童話簡直毀童年?
    夥伴們知道這是如今的駙馬,他們這才發現,這位年輕人竟是阿拉丁!隊伍走得太快,他們只看到阿拉丁遠去的背影,但阿拉丁看到了他們,眼中閃過一絲笑意。三天後,貼身侍衛來找到駙馬阿拉丁,低聲說:「殿下,都辦好了。」而此時一個黑暗的角落裡,夥伴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在地上,死不瞑目。這兩則黑童話,自然不是原童話,是出自後人的改編。
  • 小時候看的《格林童話》與《安徒生童話》,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你所看的格林童話是哪一版的,看過黑暗版的格林童話沒,我從小喜歡看格林童話,那時候家裡有兩本算是「古董」的格林童話,裡面的內容和我現在看到的真的完全不一樣,我那本格林童話,裡面的男人物永遠離不開漢斯這個名字,那時候的青蛙王子不是被吻好的而是被摔到牆上變回原形的,那時候的繼母永遠對繼女很殘忍,那時候的所有動物都會說話。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原版《格林童話》可能會顛覆你對世界的想像!
    這就是她的答案。當我們以為《醜小鴨》是在說不要以貌取人,內在美比較重要時,她就認為故事的教訓是「養育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顧好自己的孩子就夠」;我們以為《小美人魚》的故事,是在歌頌至死不渝的愛情時,徐睿知卻表示那是在說「覬覦有婚約在身的男人,必遭天譴」。
  • 《格林童話》是成人童話!大尺度原版令人乍舌,堪比恐怖小說
    其實格林童話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本書則是經過了45年,無數次的修改後,見到的樣子。《睡美人》其實《睡美人》原本叫做《太陽月亮塔利亞》。故事前半段和現代版的差不多。還有格林童話中最經典的《白雪公主》。改編後,是繼母嫉妒白雪公主,從而有了殺掉公主的念頭。而在原版裡,則是因為白雪公主和國王有私情,白雪公主為什麼能免費住進七個小矮人的屋裡?那是因為白雪公主交了」房租「的。《灰姑娘》,改編後是王子邀請了所有的女孩參加舞會,然後留下了一對水晶鞋,誰穿得上誰就和他跳一支舞。
  • 原版《格林童話》結局不童話,小紅帽最後死了,灰姑娘也殺死繼母
    小時候,我們最熟悉的童話書籍,莫過於《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了,其中《格林童話》是格林兄弟將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進行加工、修改而成的一本故事集,可見,《格林童話》有很多故事並不是原版,經後人發現很多童話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美好,而是有點殘酷的。
  • 原版格林童話:內容敏感暴力,作者曾改動大量殘忍劇情
    最為典型的就是家喻戶曉的《格林童話》,其中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在人群中流傳,然而它最初的誕生卻也是源自"深淵",原版的格林童,原本內容很敏感很暴力,是一部寫給大人們的"童話",歷經一代代作者改編與刪除了大量情節後,才逐漸變成了如今的給孩子看的童話。1.
  • 詳解格林童話,內容細思極恐!這幾則童話故事,不適合學齡兒童!
    蒲松齡寫聊齋也是通過道聽途說得來的故事,格林童話大多也是這麼來的,只過不我們的蒲松齡老爺子比格林的文筆功底強上那麼一點(至少中國人都是這麼認為的),而且聊齋的受眾也都是成年人,所以這才導致現在很少有人,會將《格林童話》和《聊齋》放在一塊說事。
  • 《安徒生童話》與《格林童話》的7大不同之處
    1806年格林兄弟開始搜集、記錄和整理德國乃至歐洲民間世代流傳的童話,先後出版了《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共三卷。這些童話被後人統稱為《格林童話》。由於他們的傑出貢獻,文學史上將他們稱為&34;。《安徒生童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自己創作的童話集,是專門寫給兒童的故事,多描寫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揭示社會黑暗。
  • 格林童話,毀童年?
    灰姑娘與王子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白雪公主的神話世界讓人嚮往,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或多或少和《格林童話》有關,小紅帽、美人魚、青蛙王子,這些活靈活現的經典童話人物,陪伴了不少人度過一個個快樂的童年。不過,《格林童話》這本看似美好而浪漫的童話故事集,卻一直遭受非議。
  • 格林童話:200年的黑暗之心?
    在格林童話的誕生地德國,從紀念日開啟的這波慶祝浪潮將蔓延2013年全年。事實上,學術界關於格林童話的非議一直不斷。暴力意識、性別歧視、男權思想、反猶主義等似乎和童話相距十萬八千裡的詞彙紛紛射向格林童話這一靶心。更有評論者稱:採集於德國民間的格林童話是一筆「黑暗遺產」,它深刻反映並塑造了德國人民族性格中的陰暗一面。童話裡隱藏納粹主義根源?
  • 《格林童話》原來是成年人看的!童年記憶,原來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在格林兄弟推出《格林童話》出版時,收到了許多讀者的憤怒聲討,真實的故事並非我們從小所見那樣最早期的格林童話,其實是一本徹頭徹尾的成人童話故事,妖怪類的小說是專門給成年人看的。01白雪公主童話裡原本為我們講述的真相是,白雪公主被身為女巫的繼母所殺害,這是從小就聽到大的睡前故事
  • 親悅讀丨原版格林童話「很黃很暴力」?其實是盜版日本小說惹得禍
    比如《鵝媽媽童謠》和《格林童話》中的一些童謠和故事。但是,這幾年,社會上流傳原版《格林童話》不僅恐怖血腥還涉黃 ,「很黃很暴力」。這是真的嗎?上期我們分析過,《鵝媽媽童謠》當中很多是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內容,顯得比較血腥恐怖。因為它是一本童謠,翻譯過來後原有的押韻和遊戲性很難體現,失去了作為童謠的語言特色,因此這本書在國內並沒有多少孩子會去讀。
  • 格林童話是「黑暗遺產」 隱藏納粹主義根源?
    在格林童話的誕生地德國,從紀念日開啟的這波慶祝浪潮將蔓延2013年全年。事實上,學術界關於格林童話的非議一直不斷。暴力意識、性別歧視、男權思想、反猶主義等似乎和童話相距十萬八千裡的詞彙紛紛射向格林童話這一靶心。更有評論者稱:採集於德國民間的格林童話是一筆「黑暗遺產」,它深刻反映並塑造了德國人民族性格中的陰暗一面。童話裡隱藏納粹主義根源?
  • 《格林童話》最初版本色情又暴力,竟跟格林兄弟的童年有關?
    提起《格林童話》,說其在全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絕不為過。不分年齡、性別、國籍,世人幾乎都能把《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等著名故事倒背如流。但這當中又有多少人了解格林兄弟倆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呢?又有誰知道,他們畢生的成就與對後世的影響,其實遠超過發行的童話故事集呢?
  • 黃色故事,別亂打《格林童話》的旗號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本報報導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格林童話全譯本譯者楊武能教授向惡搞《格林童話》者宣戰、網友追緝惡搞者等消息,引起了各網站及廣大讀者的強烈反響,幾大網站紛紛刪去惡搞的帖子。此外,讀者還反映曾在租書店看到過帶有黃色、兇殺情節的「白雪公主」等故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版本的童話故事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