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散推手中摔法類常用技法例解

2021-02-12 華武功夫

       在武術中針對人體動作常用到一個字--"招",同"著",是比喻手段、計策、辦法的意思,又從不同角度叫作著數或招數、招法、招勢等。習武者在交手中根據對手的變化而作出不同的動作,有的成功取得勝利,有的導致失敗,經過一代代習武者地選擇和提煉,逐步總結、傳承下來許多相對實用、高效、符合技擊規律的動作或動作組合,這就成為習武中常用到的招勢。人們根據對招勢本身質量水平的感覺,有的還稱為高招、妙招。

  拳有固定招勢,在練習時按固定招勢練,是為了循序漸進、登堂入室;而用時則要求有變化、要活用,變化無定勢而又不失招勢,既可以守又可以攻。操作之時有虛有實,似驚而實取,似取而實驚,虛實之用,妙在於操作之人。招勢並非固定不變的死用,肢體各部位的整合及精準操作,皆含有攻守的功能,隨對手而變化,在交手時招勢須有變化,才不會為招勢所困。招勢透過技擊的實踐而體悟出,由最具效用的動作而組成,包含了用法、手法、身法、步法、眼法等運動關係,以致在使用時具備有守有攻的效果,對敵時才得以致勝。

  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習武者在實際交手比賽中,經常的會使用某一個動作、同一個招勢而連連奏效。一種技術動作在各種複雜的情況下,都能發揮得當、運用自如,使對手防不勝防,人們往往會連連讚嘆不已,於是就把發揮這種技能效果的動作叫做"絕招"。絕招是怎樣掌握的呢?它不是簡單的用語言文字能夠傳授,單純的模仿技術動作所能掌握的;而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身體素質情況,通過反覆不斷的刻苦練習和實踐,逐漸提高發揮技術技能表現出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習慣、動力定型,從而練就自己獨特的絕招。其實從技術角度來看,不存在破不了的絕招;而從實踐現實看,一個高超習武者練就的某一招勢,實際上作到了在一定範圍內(如長江以北)、一定時間內(如此人活在世上之時),沒有人能破得了,形成了人們所說絕招的存在。

  中國武術交手技擊,本來是"手無定型,腳無定位,身無定勢,法無定法,因敵變化,相機而動",這是指有一定造詣之後、高水平而言。初學時則必須處處有法,要"明規矩而守規矩,守規矩而合規矩",努力逐步達到"合規矩而脫規矩,脫規矩而神規矩"的層次,這就是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的"無法"到處處講規矩的"有法",再從有法到不執著於成法,達到得心應手的技擊境地,最後達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無法勝有法"的上乘技擊之法。所以"拳本無法"不是說胡推亂打、沒有規矩,恰恰應該是有招法、有規律的,只不過是無有那種固定不變的、到處可以去直接套用的成法。初學者必須循序漸進,從規矩開始,到高層階段後才能隨心所欲而不逾規。

  合理有效的運用各種招勢的能力,是交手取得勝利的重要決定因素。每個招勢技術動作在實際應用時,根據對方變化就有可能有多種形式的變化,實戰交手沒有固定的模式,所選用的招勢動作只能根據當時的情況隨機應變,所以"某招破某招、某勢破某勢"要辨證地看待。招勢的運用在中、低水平的交手中,作用是很明顯的,如果用高水平交手中的"拳本無法"來否定招法的作用,顯然是用錯了層次;若以為運用固定招勢就可以戰勝高手,顯然太幼稚了。高水平交手不是事先想好招勢,也不是脫離招勢,而是恰到好處、靈活變化地隨機運用招勢,達到了"一動就是招、一用就合法"的層次。

  在具體練習散推手摔法時,各種招法皆可運用,可以做主動進攻的招法,也可以做積極防守的招法,同時還可以相互轉化,只是在步法上、虛實上相應稍加變動,以適應交手當時的具體情況,要避免形成"按譜對弈"。思想上不可死板,形式上不可拘泥,否則只能停留在單純的死招死法階段,或形成以招破招"對號入座"的層次。散推手摔法真髓,精而明之在於習學者悟化。拳友甲在跆拳道訓練中一向是剛猛快速腿法、"實打實"的進攻。在一次交手切磋中用橫踢向對方肋部攻擊;拳友乙十字手接腿,順著甲腿橫擊路線轉身化解,同時伸腳插入甲的支撐腿之腳跟後,一個弓步轉腰,甲便翻滾而倒。甲在連使幾個橫踢自己倒幾個的情況下,又改用十分厲害的"下劈腿",起腳就向乙頭部劈擊;就在甲腿起到最高點的剎那,乙迎面一個斜閃上步,瞬間甲的小腿肚處便劈砸在乙肩上,甲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彈起離地、仰面躺在地上。後來甲知道了乙雖然手上沒做任何動作,也根本沒有發力反擊,而是自己的腿向下劈擊之力在砸到乙的肩部後,產生了同樣大小的反作用力將自己彈起騰空摔倒,屬於是自己使勁摔自己。這樣的摔法通過散推手練習可以找到身上。

  人體完成的一切動作都是大腦神經活動通過肌肉收縮引起的外部表現形式,這是自然之道。我們可以把散推手摔法看做由兩方面基本構成的,從外看表現為有形的技術動作,也就是常說的招法;從內感覺,其內在的是勁力。學習散推手摔法一般先從外形招法入手,由於招法多到不可計數,窮畢生精力也學練不完,況且每一固定招數都是在特定的時機、地點、雙方的空間姿勢等多種因素都具備時才有應用的可能,因此就出現了"招非招,法非法"的變化。在有了一定招法基礎後,以內在勁力為切入點修煉上進,則為多數拳家所循升堂入室的方便之門。招法的內在靈魂是勁力衍變,無法不含勁,無勁不見法,形變是勁變的表現,勁變是形變的動力。雙方交手在勁力運用上,有單一勁、有複合勁、有連環勁,變中有變一氣呵成。一向多勁,一線多變,複合用勁,呈連續之勢,在瞬間衍變而成。有子母勁,母勁生子勁,子勁附母勁,母子勁相融,相生相變自然、組合必然、水到渠成。有跟補勁,招法有異,勁力有別,交手彼來我往各展其技,散推手摔法的諸多變化,即是勁力繁衍生變,迥然不同的招法變化就是勁力的跟補變換。

  人體技巧的肢體運作很難用語言文字精確表達,所謂"書不能盡其言,言不能盡其意"。有心人可以透過簡約的文字與圖,通過實際的練習來掌握技藝。本文介紹的散推手摔法招勢,不應看作是固定的成法,不必拘泥執著,應該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拳家講的"拳無法,有法也空",是認為不必把定法當成是法,辯證地看"法、非法、非非法"之說,意即不是定法的法才是真正的法。武術界常說,各種拳法都不是神拳、玄拳,亦非無敵之拳。拳無優劣、技有高低,入化皆精,出神都妙。招多雖好,而自己常用來戰勝對手的招不在多而在精,招在熟、在巧、在變、在運化,一變十、十化百方是勝招。純熟巧妙自可成絕,別人之絕非己之絕,只有自己的絕才是真實的絕。練習散推手不應有一成不變的招法,而應逐步培養、訓練出隨機應變的習慣和應感而生的良能。

  這裡所舉摔法例子,是在散推手時隨機拍錄的,選擇了使用機率較多的20個作為例招,謹供拳友參考、探討。(圖解中著深色衣服者為甲,著淺色衣服者為乙,後同)

  1、左閃進外接側踹腿摔法

  甲方墊步起右腿,快速向乙胸肋部踹去;乙方不撤,轉腰斜閃同時右腳蹬地,左腿繞上步(圖1、2),左腳落在甲的支撐腿後跟兒,暗中起著擋絆功能,右腳跟進。左手放在甲的肩臂上,可使自己頭部避免打擊,右手臂放在腰間,待隨轉腰左閃進讓過甲的右腳時,乙右手臂接住甲腿略上託,步型約為反弓步,重心偏後(圖3),連續不停,全身放鬆,乙通過左臂和身軀擠靠之勢,將自己身體重力松沉到甲方支撐腿偏後方向上,右手臂協調配合,致使甲摔倒在地(圖4)。外接側踹腿摔法比裡接側踹腿摔法相對安全,對方不易打擊。

  2、右閃進裡接側踹腿摔法

  甲方墊步起右腿,快速向乙頭或胸部踹去;乙方左腳蹬地,轉腰斜閃同時右腿繞上步(圖5、6),右腳落在甲的支撐腿後跟兒,暗中起到擋絆功能,左腳跟進。右手臂攔擋甲拳,防範自己頭部避免打擊,右手臂落放在乙的肩胸部,左手臂垂放在腰間,待隨轉腰右閃進讓過甲的右腳時,左手臂接住甲腿略上託動搖甲的平衡,步型重心偏後(圖7),連續不停,通過右臂和身軀擠靠之勢,全身放鬆,將自己身體重力松沉到甲方支撐腿偏後方向上(圖8),步型約為弓步,左手臂協調配合,低頭隨機讓過甲的摟頭,致使甲摔倒在地(圖9)。裡接側踹腿摔法與外接側踹腿摔法比較來看,相對容易受到對方拳法打擊,但是同樣也可以打擊對方頭面部。在散推手摔法練習中採用本摔法,比起閃身上步直接擊甲方頭面部,既能做到不傷對方、反覆練功;在比賽中摔倒對方還可獲得比擊打多得分的效果;實際上這樣互不傷害地練功,已經練成了在敵我性質交手時直接擊傷敵人、摧毀敵人戰鬥力的能力。

  3、正接邊腿轉腰摔法

  甲方疾步右邊腿向乙肋部踢擊;乙方左轉腰緩衝,同時左肘下垂護肋、右前臂抄抱,雙臂十字手接腿(圖10、11),右腳上步擋絆甲支撐腿,手臂隨轉腰牽拉甲方重心(圖12),繼續轉腰、牽拉、低頭,步型約成反弓步,在頭部避免打擊同時將甲方摔倒(圖13)。練習時乙方要注意使長勁、柔勁,身軀與甲方腿部接觸時要軟接觸,做到既不傷對方,又可獲得摔倒甲方的效果。

  4、左閃進外接正彈腿摔法

  甲方墊步進身,快速起右腿向乙腹部正彈(或蹬)去;乙方在甲腿到之前,轉腰斜閃右腳蹬地、左腿繞上步(圖14、15),左腳落在甲的支撐腿後擋絆,右腳跟進。同時左手從甲的右臂內上穿、手放在甲的左拳上,保護自己頭部避免打擊(圖16),右手臂在隨轉腰左閃進讓過甲的右腳時接住甲腿略上託(圖17),連續不停,全身放鬆,乙通過左臂和身軀擠靠之勢,重心前移、步型約成弓步,將自己身體重力松沉到甲方支撐腿偏後方向上,右手臂協調配合,致使甲摔倒在地(圖18)。

  5、正接正蹬腿摔法

  甲方快速換步進身,起右腳向乙腹部正蹬;乙方在甲腿到之前,隨著甲方的速度撤步,同時雙手從下接甲右腳(圖19、20、21),隨著甲的右腳前蹬之勢,接住甲腳邊讓邊沿弧線向上託舉(圖22),連續不停,通過雙臂和身軀前擁,重心前移、步型約成弓步(圖23),雙手臂協調配合向下,將自己身體重力松沉到甲支撐腿偏後一點,致使甲方後倒在地(圖24)。

  6、夾頸裹脖破裡合腿、高邊腿摔法

  甲方逼進到合適距離,快速起右裡合腿(或高邊腿)向乙頭部踢擊;乙方在甲腿將到之時重心略後移,同時轉腰左手順勢裡撥讓過甲腳(圖25、26),右腳蹬地、左腿上步,左腳落在甲的身後,右腳跟進,此時右拳可從甲的面前直接擊打頭部,練習中為了避免傷害,右手臂讓過甲的面部採用裹脖夾頸(圖27、28),連續不停,乙通過右腳上步重心前移,步型約成弓步,將甲全身控制,放手即可使甲後倒在地(圖29)。

  7、前撲推臉破外擺腿摔法

  甲方進逼,在合適距離起右腿向乙頭部擺擊;乙方在甲腿外擺到高點之時重心略後移,同時左手順勢外撥讓過甲腳(圖30、31、32),瞬間右腳上步落在甲的中門佔其位,左腳跟進,此時雙手從甲的面前直接託住甲頭部、拇指放在甲咽喉部(圖33),連續不停,乙拇指上推甲下巴,雙手沿弧線使甲頭部、身軀仰翻,通過右腳上半步重心前移到甲身後,步型約成弓步,將甲身體控制,全身松沉放手,致甲仰翻在地(圖34、35)。

  8、繞步外擄衝拳扒肩摔法

  甲方上步進逼,右衝拳進攻乙頭部(圖36、37),;乙方左腳斜橫開進步閃讓,右轉腰同時右手外接擄甲右手腕(圖38),乙右腳上步落於甲腿後側,連續不停,左腳再跟上半步繞到甲身後, 雙手落於甲雙肩上,沿圓弧線向下拉按,使甲身軀仰翻,將甲身體控制,撤步放手致甲仰翻在地(圖39)。

  9、外接衝拳搓臉摔法

  甲方上步右衝拳進攻乙頭部;乙方左腳斜橫開進步閃讓,右轉腰同時右手由外向右後掛削甲右前臂至手腕略下壓(圖40、41),右手瞬間直接向甲面部搓推,右腿可上步落於甲腿身後絆擋(圖42),連續不停, 乙右前臂繼續推按下摔,使甲身軀後仰翻倒在地(圖43)。在訓練中運用搓臉技法而不用直拳重擊,可以較有把握不傷對方而戰勝對方;在比賽中摔倒對方比擊打對方可多得分。

  10、裡接衝拳推下巴絆摔法

  甲右順步衝拳進攻乙頭部;乙左腳繞步閃身,左手順勢裡接外擰回帶(圖44),右手隨轉腰、轉身之勢推按甲胸部,也可以推按頭面部或喉部,同時右腳隨轉腰向甲右腿後側上步管絆(圖45),乙右手繼續推按下摔,使甲身軀後仰翻倒在地,也可掐拿咽喉(圖46)。

  11、左閃進外接衝拳推肋摔法

  甲順步右衝拳進攻乙上部(圖47);乙左閃轉腰上右步,同時右手外接擄抓甲手腕部順勢牽引(圖48),左腳上在甲身後合適位置,左手按在甲肋或胯根部(圖49),用長勁向斜下方切推,右手合上甲方後坐之勢隨送,致使甲方倒地(圖50、51)。

  12、閃身外接拗步衝拳推拌摔法

  甲拗步進逼,右直拳攻擊乙頭部(圖52);乙左閃進同時右手外接擄甲手腕(圖53),握其手腕順勢牽拉引進,同時左手扶按在甲上臂部,左腳上到甲前腿外(圖54),轉腰向斜下方拉推甲右臂,使其蹩倒在地(圖55)。

  13、閃身穿掌破拗步右衝拳推按摔法

  甲上左步右衝拳直擊乙頭部(圖56);乙縮身下潛,適機右臂向斜上穿滾扌朋架甲右上臂,同時上右步管其左腿(圖57、58),後腿發力重心前移,使甲失去重心而倒地(圖59)。

  14、直進破摜拳推拌摔法

  甲由散打右預備勢順步進攻,右摜拳向乙頭部擺擊(圖60),乙在甲拳走到中途、已不易改換之機,不退直進,後腳蹬地上左步到甲腿後,頭貼近在甲下巴或胸前(圖61),在甲拳繞過腦後同時,右手上推甲的下巴,左手下點甲腿後彎委中(圖62),在甲頭後仰超過平衡邊緣時放鬆收手,致甲躺倒在地(圖63)。

  15、破後摟腰、雙臂俯腰蹶臀摔法

  在散推手中雙方攻守進退,甲迂迴閃轉到乙身後,適機進身雙臂摟控其腰和雙臂,準備抱摔(圖64、65);乙在甲前趨摟抱之機,順勢俯腰屈膝降低重心,雙手抓扣甲手臂,使其雙臂逃脫不出(圖66),同時繼續彎腰、瞪膝、撅臀將甲背摔過去,以摔破摔(圖67)。

  16、左閃進託接右衝拳推按摔法

  甲由散打右預備勢右順步進身,右拳向乙頭部直擊(圖68),乙適機轉腰閃身,左腳上到甲的側後,用前臂託接在甲方右胳膊下部,雙臂略上抬,驚起對方微仰(圖69),在甲下壓或回抽之機,雙掌向側下按推甲方軟肋、胯根部(或胯根、膝蓋部)(圖70),連續不停地將己之體重運行之勢松沉至對方,致甲失去重心後坐倒地(圖71)。

  17、繞步擄腕接衝拳貼身靠摔法

  甲向前逼近,以順步右衝拳擊打乙頭部;乙繞步轉身側閃,右手外接擄抓甲右手腕部牽引(圖72),上左步落於甲身體右後側管制其腿,同時左臂穿靠貼於甲腋下(圖73),左轉腰肩背臂部向左後旋靠甲上體,使甲身體後仰歪斜(圖74),右腳蹬地,身體重心前移松沉,過渡成弓步奪其位,右手順勢隨送,致甲失去重心倒地,亦可進一步拿制(圖75、76)。

  18、掖臂進身背摔法

  甲上步進逼,順步右衝拳直擊乙頭部;乙左手順勢內接抓腕控其右臂(圖77),甲繼續出左拳直擊乙面部;乙右手適機內接外分順勢擄抓甲左腕引進(圖78),同時左手帶送甲右手至其左腋下(圖79),右轉身進左步用背貼靠,使其右臂擠在中間抽脫不出(圖80),雙手向前下方牽拉其左臂(圖81),同時彎腰撅臀將甲從背上摔翻過去(圖82)。在散推手練習時,乙要在甲從背上翻過去、未著地之前,向上提拉甲手臂,防止出現受傷。

  19、十字手接拳分掌推按摔法

  甲左順步進逼,衝左拳擊打乙頭(圖83);乙重心後移(可退步亦可上步,視雙方距離、時機而定)十字手上接甲左前臂(圖84);甲續出右直拳第二次連擊乙頭部;乙右手抓擄甲左腕部,分出左手由內順勢撥抓甲右前臂(圖85);雙手翻腕握其前臂向外向下旋壓(圖86);當甲勢背欲回時,乙雙手控其雙臂扶按前推至甲腹肋部(圖87、88),連綿不斷將自己整體松沉之勢敷蓋下憋到甲身軀重心部位,使甲後坐仰倒在地(圖89)。整個過程中速度運用適應需要而定,剛柔勁力視雙方交手性質而定。

  20、內接順步衝拳倒口袋摔法

  甲墊步進逼,左拳直擊乙頭部(圖90),乙適機右腳外擺、向左側略閃身,右手內接甲的左腕引拉,使其打空(圖91);出左腿下僕插於甲襠下,頭部藏於甲腋下,同時左手臂向下前穿進,上挑其襠部(圖92);連續不斷的右牽左挑,兩手協調配合,將甲翻倒(圖93)。在散推手練習時,甲要在從乙背上翻過去、未著地之時,低頭團身前滾,防止因倒地自身保護不到位而出現受傷。

免責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學就會的散打快摔實戰技法:壓、絆、轉、涮四絕招
    作者:鄧許庚「遠踢、近打、貼身摔」,這是與敵搏鬥、武術散打技法運用的經驗總結。在擂臺上的比賽,將對手摔倒,按有關的規則得分為最高。在正當防衛與見義勇為的過程中,能巧妙地將敵摔倒,這於敵手就是一種最好的警示。
  • 為什麼傳統武術打不過自由搏擊?
    ,他是其他民族武術所不具備的文化屬性,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讓現代的人們,可以看到古戰場時期的武術技法(雖然花法多,但總體上也是有所保留)。中國的武術伴隨的理論性也有很多,隨著和平時代的到來,傳統武術已然成為了人們強身健體的運動之法。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都在忙著生計,有誰會去想著武術的傳承呢?在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中,中國傳統武術的這麼多技法也在這股發展中被拋棄。
  • 傳統武術基本功法,第一節常用手型,圖文詳解!
    傳統武術基本功法古人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起於毫末。中國 武術亦然如此。無論是傳統技擊還是現代格鬥術都非常注重 對基本功法的掌握。故此本章則以基本功法闡述於下第一節常用手型我國傳統武術流派繁多,技法各具特色。故各門派所強 調的手型種類也分呈不一,然而在技擊實用中的常見通用手 型大致可分如下七種 1.拳型:在傳統武術中由於技擊時的需要不同,故常用拳型有如下三種。
  • 【廣州俠客行武術文化教育中心】2017宣傳篇
    中華武術、跆拳道專業訓練中心中國傳統國學文化推廣中心廣州市武術協會會員單位廣州首家將中華傳統國學文化《武德訓》、《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與中華武術相結合教學的專業武術文化教育培訓機構!雙節棍班:培訓課程:雙節棍基本技法、防身實戰運用、表演套路等。
  • 高中語文文言虛詞能力考點例解
    (《五人墓碑記》)[例解] 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3.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左傳•僖公十四年》)4.沛公安在?(《鴻門宴》)[例解] 用作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哪裡」。
  •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太極拳的推手是向散手實戰過渡的教學練習方式,太極推手運動有的表現為比較的激烈爆猛,也有的相對地表現為文雅溫和,但無論是剛猛還是柔和,都是交戰雙方鬥智鬥勇的對抗運動 。這種競爭競賽意識,是推動武術發展的巨大動力,也是提高個人技藝水平的動力 。只是從目前來看, 因為從健身角度為了自身的安全係數等等,人們越來越減弱太極推手的高強度武力抗爭,而漸趨採取相對柔和的運動方式,更加注重對抗的藝術及人的智慧謀略 。我們今天便要討論這種「外交戰略」 。
  •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在推手中特別要貫徹重意不重力,心靜體松,巧妙地調整力學結構,科學應用力學原理。下面就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探討。一、合力原理應用合力也叫疊加力。它的原理也就是避開對方攻擊,順著對方的力,加上我的力,兩力作用於對方身上,是合力的應用。在推手中就是以小力打大力,以顯示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 傳統武術的技擊性?_武術_東方體育新聞
    傳統武術的技擊性自從散打運動出現以後一直飽受質疑,一些人甚至認為傳統武術的技擊本身就是虛構的「神話」,在真正的擂臺上是不堪一擊的。還有些人懷疑民國時期的「國考」,認為那些所謂的高手也是在散打面前要俯首稱臣的。我們作為武術的國度,完全沒有必要厚此薄彼,以為僅僅有30年頭的散打是世界上最強的格鬥術,而對繁衍了數千年的傳統武術猜疑和恥笑。傳統武術是中國武術的精髓,體現了中國人對格鬥的獨到理解和詮釋。
  • 武術步法: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
    武術步法,自古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的說法,步是一身之根基,發力之起始,拳法之主體。傳統的武術步法花樣繁多,各門各派都有特色,但是能夠施展的步法,已經很少能看到了。很多都是蒙蔽式的技巧,放在對抗中便不好使了。
  • 十大常用的水彩畫構圖技法
    十大常用的水彩畫構圖技法,分別是電光形構、垂直並行線、倒置三角形、斜線平行、三角形、十字形、菱形、對角線、橢圓形、X字形;更多水彩畫入門教程內容,請點擊水彩畫入門教程:調控水分技巧。斜線平行構圖法——此種水彩畫技法具有強烈動態感,但對初學者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垂直並行線構圖法——水彩畫的畫面呈現穩重感,且具有幽靜典雅之美。
  • 不要讓推手毀了你的太極情操
    推手,是太極拳功夫重要的訓練手段,主要表現為二人徒手訓練形式,相互在推手中聽勁、懂勁、找勁,靈活多變。因為推手具有一定的對抗性,所以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推手成了當今有些太極愛好者 「炫技」乃至「斂財」的一種手段。
  • 太極基本技法:不丟不頂與沾連粘隨
    太極拳在競技中,主張首先要想方設法和對方接觸並粘在一起,粘後便不使它脫離開,既不主動丟開對方,也不讓對方逃脫,直至競技結束為止。所以不丟是太極打手的前提,它是適應推法的需要提出的重要法則。聽勁(利用觸覺以了解敵情)是從不丟開始的,所有攻、防、爭勢的技法,都是在不丟中施展的;推手是這樣,散手、發放手也是這樣。從這個意義上說,離開了「不丟」就沒有太極拳的技擊法。
  • 【專題講學】台州路橋舉辦推手擲放培訓,不容錯過!
    其具體教學內容以田金龍博士創編的「三搖三擺」中的前後擺為主體功法,以楊式太極拳的攬雀尾,形意拳的五行拳,八卦掌的迎門送客,大成拳的勾挫試力,八極拳的兩儀頂,傳統武術中的大槍,現代戰爭中的刺殺等技術的精華為主要載體,設計了一個技術(如封似閉)貫通整個體系(功法-套路-推手擲放-散手擲打-器械槍刺-歸元),涵蓋武術的全息技術,練即為用,體用合一的武學技術體系。
  • 工筆畫中常用的7種渲染技法
    因此,用色也是花鳥畫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下面拿魚的渲染為例介紹7種常用的工筆畫染法。1.分染在雙勾好的基礎上,先調墨沿著鱗片的邊緣染墨色,趁墨色沒幹的時候快速拿著水的筆暈染開,可以在邊緣留出一點水線,突出鱗片的層次感。不斷反覆地分染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 水彩畫的基本技法及其常用特殊技法介紹
    三、乾濕結合畫法:在水彩畫的作畫過程中,無論是幹畫法還是溼畫法,都有其表現上的優勢以及各自的局限與弊端。在實際操作中,兩種方法既可單獨運用,又常結合在一起運用。一般情況下,遠處的、朦朧效果的背景以及大面積渲染多採用溼畫法;而近處的、受光部位以及主體物象的細節刻畫多用幹畫法來進行深入刻畫。
  • 中國首位武術博導詳解「傳武」變遷史
    這是繼「天山論劍」、「閆芳事件」、「中泰對決」、「詠春之爭」之後,近年來又一位傳統武術大師在擂臺上的「失手」。那麼,中國傳統武術到底有無實戰能力?紫牛新聞記者專門採訪了中國武術九段、上海體院博導邱丕相教授。邱丕相「武術」源於保命,在軍旅中發展武術從何而來?
  • 【專題講學】歸元武學講師吳言寧波推手擲放培訓,不容錯過!
    應寧波市武術愛好者邀請,歸元武學講師吳言在寧波市西店鎮朱行橋舉辦太極拳培訓,主講推手擲放課程,歡迎寧波周邊的拳友前往學習!
  • 收藏於民間的幾近失傳的武林秘籍,武術和拳法秘籍150本
    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的地方就是他的技術系統性和包容性和廣闊性。這是世界人尊重中國武術的地方,並不是說能練出幾個李小龍出來。從兵器的多樣性複雜性,跟拳種的複雜性就可以看出中國武術的博大。甚至連各種諸如地趟拳,醉拳等一些特殊體質的人士訓練技法都有,格鬥部位從頭到腳到手指都開發出來了,技法從踢打摔拿到摔跤柔術都包含了,冷兵器從長到短從硬到軟都涵蓋了。
  • 優秀武術文化挖掘與傳承之「武在山西」
    二、主要武術拳種流派簡介(一)戴氏心意拳。亦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是優秀的內家拳法之一,幾百年來,此拳在山西祁縣戴氏家族中秘不外傳,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將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論熔於一爐,是一門科學的內外兼修之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