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中山大學,是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學校,是莘莘學子嚮往的地方。現在中山大學分幾個校區,在廣州有南校區、北校區、東校區,還有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但在中山大學1924年初成立時,前身叫廣東大學,校址是在廣州越秀區文明路215號,即現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周邊。
中山大學原址,最初是廣東貢院的所在地,在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後,就在廣東貢院的舊址上創建廣東優級師範學堂。1924年,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在內的幾所學校被整合為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鐘樓成了中山大學的辦公樓和禮堂,如今,這裡只留下了原中山大學本部的辦公大樓,即標誌性的建築:鐘樓。
鐘樓,佔地面積4375平方米,鐘樓前有一個面積有17460平方米廣場,鐘樓的設計非常有特色,是一座仿羅馬古典式磚木結構建築,正門是拱形圓柱廊,樓的前半部分為兩層,後半部分為一層。整座樓為磚木結構,正面的平面看上去像「山」字造型。正中高聳的樓頂四面安裝了時鐘,所以命名為鐘樓。
現在,鐘樓成為了魯迅紀念館,這是因為1927年1月,作為中國文學巨匠魯迅離開廈門抵達了廣州,在中山大學擔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魯迅不但在這裡教學,還是他到達廣州的最初落腳地,在這裡居住了一段時間。魯迅到達廣州之後,原本準備教書和從事文藝寫作工作的,但住在中山大學鐘樓時訪客太多,讓魯迅不能靜下心來從事研究和寫作。於是,他決定搬出鐘樓,另覓他處居住,即在廣州東濠湧一側的「白雲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魯迅曾住在廣州「最後護城河」旁這幢民居,是與許廣平愛情見證地》)。
現在的鐘樓,一樓有一個主題為《在鐘樓上——魯迅與廣東》的陳列,詳細介紹了魯迅在廣州的短暫時光,二樓將當年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復原陳列,並對外開放。
一樓的展示廳除了有魯迅生平介紹,還有其在中山大學教學工作的介紹,而讓人印象最深的展示,是魯迅在廣州時,外出演講、郊遊、購物、就餐、喝茶、看電影,留下了很多廣州感言和廣州記憶,他記錄下來,成為廣州時光的珍貴資料記載,也反映了魯迅在廣州的真實市井生活。
二樓是當年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這是一個不算太大的房間,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在一邊擺了一張非常簡陋的床,床邊的書桌很精緻,魯迅先生就是在這裡,從事著自己最喜歡的寫作工作。這裡也成了他到廣州的第一個落腳地,在這裡,許多人會來慕名來拜訪他,當人越來越多的時候,魯迅先生就無法專心從事工作了,於是在不久之後,就搬離了這裡。
魯迅在廣州生活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是這位「文學巨匠」創作的一個黃金時段,他白寫下43篇雜文,180封書信,10篇譯文,寫下《小雜感》、《扣絲雜感》、《談「激烈」》、《略談香港》、《野草·題詞》等作品,整理以前的譯作《小約翰》,整理舊作《野草》《朝花夕拾》,校錄《唐宋傳奇集》上下兩冊。
那麼,你了解過中山大學嗎?你知道中山大學最初地址嗎?你是否看過中山大學舊址上唯一保存的鐘樓?你是否知道「文學巨匠」曾在這裡短暫的居住?如果有機會,你是否會來這裡走走?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