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這個冬天,流感疫苗局部短缺 我們發現情況有些複雜
吳綿強
進入2020年1月,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已過半。但第一財經1℃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華南地區,用於預防流感的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稱「四價流感疫苗」)供應出現短缺。
接種流感疫苗被認為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目前,流感疫苗在國內屬於二類自費疫苗,接種三價流感疫苗需花費百元上下,加上公眾對流感危害及流感疫苗效果知曉率低,即使部分省市針對特定人群有免費接種項目,國內流感疫苗接種率也僅為2%左右。
1℃記者還發現,接種率低、病毒多變以及疫情不可預估等因素,也使得生產廠商持一種相對保守的策略,從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需失衡。
區域性短缺
「現在很多社區接種中心都說沒苗了,我找了好多地方通過預約才打到。」日前,饒女士向1℃記者吐槽流感疫苗接種難的情況。
饒女士家住廣州市海珠區,由於之前一直比較忙碌,沒來得及帶5歲的孩子去接種。最近,她聯繫了該區幾家接種點,社區工作人員卻明確告知,「已經沒苗了。」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嚴重併發症的最有效手段。按照疫苗所含組分,流感疫苗包括三價和四價,由於後者增加了乙型Yamagata系,在臨床上被指預防效果更好。
廣東是流感防控以及監測的重點地區。據1℃記者在廣州市多家預防接種門診實地調查發現,有的中心門診確實存在流感疫苗短缺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有些社區中心甚至進行「限外」,即優先給轄區居民接種,而限制供應區外人員接種。廣州越秀區的一家疫苗接種點對諮詢流感疫苗接種的1℃記者表示,目前四價疫苗緊缺,且遠未被滿足,除非有戶口本或者身份證以及居住證,證明接種對象是本轄區人員,才可進行接種。
廣東省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7日,全省已採購3774900劑次,實際到貨2777831劑次。根據國家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統計,2019年9月以來廣東省流感疫苗接種量開始逐漸上升,目前已進入接種高峰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累計報告接種流感疫苗約200萬劑次,約佔估計總需求量(380萬劑次)的52.63%。
廣東某地市的衛健委系統相關人士對1℃記者表示,目前疫苗庫存充足,但還是存在疫苗區域性短缺的問題,可能導致當地接種點的疫苗一時之間供應比較緊張,後續會陸續補齊。「我們在根據各地接種點周邊的常住人口來科學地分布疫苗數量,但是不可能做到每個點都很充裕。」
並非只有廣東出現短缺。
官方數據顯示,2019~2020年流感季的疫苗供應比往年充裕。2019年10月底,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顯示,2019~2020年流行季,全國流感疫苗計劃供應約2800萬劑次,是前一年供應的兩倍。
不過,據1℃記者觀察,從全國流感疫苗的批籤發情況來看,雖然今年流行季的流感疫苗充裕,但大多是三價流感疫苗,四價流感疫苗供應相對較少。
接種率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曾表示,目前每年供應市場的流感疫苗有2600萬左右,實際接種只有2000多萬。這組數字,看起來似乎是供大於求,與區域性短缺相矛盾,但背後的實質是流感疫苗接種率低的現實。
目前,公眾對流感危害及流感疫苗效果知曉率低,即使部分省市針對特定人群有免費接種項目,但國內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2%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超過40%的接種率。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顯示,重症流感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年幼兒童、肥胖、孕產婦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發生在一般人群。
據《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9-2020)》(下稱《流感疫苗接種指南》),推薦6個月~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醫務人員、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為優先接種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許多醫院連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的全覆蓋都未實現。
中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和醫生專業教育平臺丁香園所作的調研顯示,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期間,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率比例較高達65.15%,但是實際流感疫苗的接種率僅在8.53%~11.57%之間。
此外,據1℃記者調查,目前國內孕婦接種流感疫苗還比較尷尬,孕婦既是《流感疫苗接種指南》中推薦的優先接種人群,卻又是多款疫苗說明書裡的禁忌人群。接種點的醫護人員也不敢輕易對孕婦接種。1℃記者前往華南多家疫苗接種點詢問,孕婦是否可接種流感疫苗,得到的答覆則是「不可以」或者「可以接種,但需要籤署相關同意文件」。
除此之外,學生人群接種率較低,這主要與家長的態度有關。2019年,北京市平谷區疾控中心的一篇論文顯示,家長對流感知識缺乏,學生是否為推薦人群,安全性的擔憂和疫苗有效性的質疑,是影響疫苗接種意願的主要原因。
上述論文指出,消除公眾對流感疫苗安全性的擔憂和有效性的質疑,多渠道宣傳流感及預防知識,將有助於提高流感疫苗接種意願。
廠商的保守策略
一方面部分區域供應不足,一方面又是普遍低下的接種率,面對這種局面,最為頭疼的是生產廠商。這也是流感疫苗供需失衡的一個重要內因。
在國內,流感疫苗屬於二類疫苗,除少數地區由財政買單,其他屬於自願、自費接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馮召錄此前表示,二類疫苗的市場需求一般由生產企業自行計算,自費人群很難預測其接種意願和行為,因此市場需求「不好把握」。
在流感疫苗採購環節,疫苗藥廠需要經過省級招標平臺獲得準入資格,繼而各地疾控中心「按需採購」。
據2016年版《預防接種工作規範》規定,接種單位應根據預防接種工作的需要,制訂購買計劃,向縣(區)級疾控機構報告。縣(區)級疾控機構匯總後,逐級提交至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疾控機構,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集中採購。縣(區)級疾控機構再將採購的疫苗供應給本行政區域內的接種單位。
「疫苗存在有效期,一旦在有效期內無法接種完,也會造成浪費。」上述衛健委系統人士明確對1℃記者表示。據了解,流感疫苗的有效期不足一年。
面對此種市場狀況,疫苗廠商不得不採取較為保守和穩妥的策略。
目前,我國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價滅活疫苗(IIV3)和四價滅活疫苗(IIV4)。根據國家藥監局網站和疫苗批籤發信息,2019~2020年流感流行季共計有7家企業可以生產供應流感疫苗,即供三價疫苗生產企業深圳賽諾菲巴斯德、長春生物、北京科興、國光生物、中逸安科和華蘭生物,以及四價疫苗生產企業華蘭生物和江蘇金迪克生物。
據1℃記者調查,華蘭生物系國內流感疫苗生產巨頭,2018年的流感疫苗產量佔據國內市場超過50%,但其並未完全釋放產能。
截至2019年11月18日,華蘭生物批籤發800多萬支流感疫苗,「公司的生產量基本上也是這麼多,因為疫苗生產出來需要批籤發。」華蘭生物證券部相關人士稱,公司的理論產能在3000萬支,但有生產線並未投入使用,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類型不一樣,肯定會有這方面的考慮,不會全部生產。
華蘭生物負責流感疫苗銷售的人士對1℃記者表示,該公司每年的流感疫苗生產量,會根據上一年的市場需求量以及原料來決定,「同時也會考慮後續接種不完浪費的情況,畢竟疫苗只有一年的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