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頓都吃一大碗,一月後反而消瘦不少,醫生:別餵「糊弄飯」

2020-09-27 媛媽育兒日記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少家長都吐槽孩子的吃飯問題,不愛吃飯不是事兒,吃了不少還很瘦,個頭長得也慢,這才是最頭疼的。

關鍵平時大魚大肉「伺候」著,一查孩子居然是營養不良!

其實會出現這種情況,罪魁禍首就在於中國式的「糊弄飯」,其中奧義就是:吃飽就行。

事實上,吃飽不一定代表吃好,家長們往往忽略了後者,認為吃飽了就萬事大吉,可最大的危害就潛伏在這種意識裡,營養密度低吃多少也不夠。

一頓一大碗飯,孩子反而越吃越瘦

昨天聽同事吐槽,由於要換幼兒園,前段時間讓孩子先不去上學了,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由於夫妻倆都工作忙,就送到路程不到二十分鐘的孩子姥姥家,早上送去,晚上下班再接回家。

她聽媽媽說孩子吃飯挺香的,每頓都能吃一大碗。誰知一個月後,發現孩子反而消瘦不少,臉色也不太好看,而且越來越不愛吃飯。

帶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出現了輕度的營養不良狀況。

在醫生的詢問下得知,原來孩子不太適應姥姥做的菜,更愛吃米飯泡菜湯,姥姥覺得這樣也挺好,為了讓孩子吃飽,還總是換著樣做湯,可沒想到會導致如此後果。

明明是為孩子好,結果卻很糟,最後醫生直言道:別餵「糊弄飯」了,湯泡飯確實味道不錯,但長期吃對身體不好。

「糊弄飯」看起來吃得好,其實營養密度很低

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面的,像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蛋白質、維生素等等。

有些食物雖然讓孩子吃飽了,但其實只是熱量和糖分夠了,其他營養成分都沒能得到滿足,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這樣能吃飽卻營養很少的食物,就屬於低營養密度,也是「糊弄飯」的基本特質。

這幾種「糊弄飯」,你還在給孩子吃嗎?

1、你認為營養豐富的湯泡飯

不少人認為湯是菜的靈魂和精髓,菜的營養都煮到湯裡了,用菜湯泡飯更有營養。

事實並非如此,菜湯、骨頭湯之類的湯湯水水,營養少之又少。加之泡了湯水的飯,孩子不愛咀嚼,消化不好,二者一起發力,你的孩子只會越來越瘦。

2、「早餐標配」白米粥+鹹菜

省時省力,也是中國早餐的標配!

容易飽,但也很快就餓了,對長身體的孩子來說營養太單一,也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鹹菜是醃製品,經常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

3、剩菜剩飯

為了節省時間也不想浪費,很多家長都會把剩菜剩飯直接加熱給孩子吃掉,尤其是第二天早晨。這樣看起來貌似挺豐盛,但對孩子來說壞處多多。

研究表明,隔夜飯菜會滋生很多細菌,易引起腹痛、腹瀉等。

說到底,不「糊弄」的原則就是營養均衡全面

想讓營養均衡,蔬菜、魚、肉、蛋、奶、水果等都要合理搭配。

比如主食吧,不能只吃大米、麵食,還要適當搭配些粗糧;肉類多數小朋友都喜歡,但也一定要有節制,在烹飪方面儘量和素菜搭配,口味清淡,少放調料更健康。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但不要以為多吃就好,也要適量。像含糖量高或容易上火的水果,都不能一次吃太多。

要讓孩子愛上吃飯,每餐菜式最好多一些,不要每天總是那幾樣,多些新鮮感,能帶動起孩子吃飯的興趣。

家長們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口味,不要強迫他跟大人的喜好一致。

營造一個愉快的進餐環境也很重要,不要在餐桌上討論有壓力的問題,比如質問孩子學習之類的,否則孩子還沒吃就已經沒胃口了。

而且吃飯這個事兒,也是循序漸進的,不能「一口氣吃個胖子」,這樣暴飲暴食並不好。因此,不要剛開始就逼孩子吃很多,他自己感覺吃好了就行。

要不咋說做父母太難了呢?為了能讓孩子每天能量滿滿,都只能活成超人!

各位「超人爸媽」對如何搭配餐食,讓孩子愛上吃飯,有何獨到見解,歡迎分享哦~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每頓都能吃一大碗,反而消瘦不少,醫生:別餵「糊弄飯」
    不少家長都吐槽孩子的吃飯問題,不愛吃飯不是事兒,吃了不少還很瘦,個頭長得也慢,這才是最頭疼的。關鍵平時大魚大肉「伺候」著,一查孩子居然是營養不良!其實會出現這種情況,罪魁禍首就在於中國式的「糊弄飯」,其中奧義就是:吃飽就行。事實上,吃飽不一定代表吃好,家長們往往忽略了後者,認為吃飽了就萬事大吉,可最大的危害就潛伏在這種意識裡,營養密度低吃多少也不夠。
  • 9歲兒子每頓吃兩大碗,卻日漸消瘦,母親偷偷跟蹤後氣哭
    9歲的兒子最近每頓都吃兩大碗飯,可奇怪的是,他卻日漸消瘦。王芬實在想不明白。後來偷偷跟蹤兒子之後才知道真相,瞬間就被這個孩子給氣哭了。王芬是個勤勞的農村婦女,每天早起貪黑的,就是想著能多賺點錢,讓冬冬上個好的初中,過上好的日子。
  • 孩子每頓都吃得很好,為何卻越吃越瘦?3個誤區要避開
    但最讓爸爸媽媽鬧心的還是,孩子每頓都吃得很好,但卻越吃越瘦,每次體檢都在標準值的下限。打個比方,一日三餐給孩子餵米湯,孩子吃得很開心,也吃進去很多,但孩子是吃飽了,營養攝入卻不達標;而如果一天三頓都是寶寶急需的高鐵米粉,且每一餐裡都有肉、蛋、蔬菜、水果,這樣寶寶就既吃飽了又營養足夠了。原因二、消化、吸收功能差有的家長會發現,給孩子添加了什麼輔食,在孩子的便便裡就能找到答案。
  • 5歲孩子每頓吃3碗飯,媽媽著急看醫生,經檢查後醫生忍不住笑了
    孩子出生後,家長心中無形多了一份責任,生怕養不好孩子,生怕孩子吃不好,很多家長總會讓孩子多吃點,即使孩子已經吃得很撐了,但家長還是不放心,非要孩子再吃一些不可。5歲孩子每頓吃3碗飯,媽媽著急看醫生,經檢查後醫生忍不住笑了曉梅一直挺難受的,自己的兒子經常被人指指點點,常常聽到有人說孩子小小年紀怎麼那麼胖,不過別人不說,曉梅也特別著急,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5歲,和同齡人相比,孩子非常胖,卻又很矮,連五歲的基礎身高都沒有達到。
  • 回訪湖北九旬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每頓能吃一大碗飯
    3月15日,徐大爺治癒出院(資料圖)周一煊攝  (抗擊新冠肺炎)回訪湖北九旬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每頓能吃一大碗飯  中新網襄陽4月12日電(胡傳林範景辰)湖北襄陽市90歲的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徐大爺12日結束居家隔離,摘下口罩與家人共進午餐。「我現在每天能吃一大碗飯,感覺好得很!」
  • 「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父母別再做錯了
    網絡熱門話題: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面對飯渣孩子,估計很多媽媽都有一段段的「血淚史」,吃飯那就是一場「世紀大戰」。閨蜜看到網上「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在小佳又開始表示不吃飯時候,閨蜜直接收走了飯碗。到了晚上要睡覺了,閨蜜聽到外面悉悉索索的聲音,出去一看,就看到小佳光著小腳在客廳翻東西吃,但是吃的都被閨蜜藏起來了,小佳臉上已經掛上淚珠了。閨蜜看著好氣又好笑,還是乖乖的去給孩子弄吃的了。
  • 孩子不吃飯?你還在追著喂?醫生支了這一招後,媽媽:效果不錯
    沒做家長的肯定體會不到家長難做,尤其是當孩子不吃飯,還經常生病的時候。就像周女士家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周女士家閨女算起來也五歲有餘,按理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吃飯已經不需要大人過份操心,但這孩子卻是個例外。每到吃飯的時候,孩子的情況實在是夠一家人腦仁疼,原因是孩子就是不吃飯,大人在吃飯的時候,孩子自己就在一邊玩,仿佛就不餓一般,一般零食吃的也不是很多。
  • 5歲小孩每頓吃4碗飯,寶媽憂心忡忡,醫生檢查後卻被逗笑了
    ,看上去憂心忡忡,原來她是為兒子發愁,5歲的小孩,在同齡孩子中,身高很矮,卻比別人能吃,體重也像一個成人,有90斤重,四肢像蓮藕一般,還看不見脖子,每到夏天,孩子的皮膚褶皺都通紅。,身體越來越重,小菊再也坐不住了,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可是檢查後,醫生竟被孩子的食量逗笑了。
  • 寶媽嫌幼兒園飯菜不好,孩子卻說一頓能吃兩大碗,聽後備受打擊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不知你可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婚前不會下廚的丈夫、妻子,有娃後越來越多的潛力被開發出來,比如下廚。婚前十指不沾陽春水,卻為了寶寶吃得放心,搖身一變成了「大廚」。這還不算,想讓寶寶多吃兩口,飯菜的色香味紛紛被要求「達標」。
  • 5個月寶寶腎結石,醫生:都是輔食的問題,不少家庭仍在這麼餵
    不少人都感覺餵輔食根本不叫事,也就是讓孩子吃點大人的食物,只要我們能吃,那孩子吃也沒有問題,不過越覺得這件事情簡單,那出現問題的概率就越大。有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全身浮腫,有至少20個小時都沒尿尿了,被他的媽媽送到醫院去。而經過檢查後醫生發現,孩子的腎臟中都是結石,直接就說孩子的小命快保不住了。
  • 這樣做,孩子就不會「有上頓,沒下頓」。3條曲線救娃,吃飯倍香
    如果讓孩子餓過頭,再給孩子吃,確實是一個普遍的做法,也很奏效。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的胃經得起餓嗎?為什麼要讓TA們的胃一天餓上三四頓,以至於有上頓,而沒下頓。唐老鴨說,我家孩子中午吃到10分的飽,晚上他就不愛吃了。第二天早上還不想吃,吃了就乾嘔。我們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說:「你給孩子吃得太多了,有點積食,導致脾胃不好,建議拿著點藥,讓孩子每一餐均勻地吃飯、定時定量地吃飯。
  • 兒科醫生:它被稱為「幼兒殺手」,老一輩帶娃常喂,坑了不少孩子
    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形勢都不太好,很多家長為了掙錢養家只能一心撲在工作上,孩子就交給老一輩幫忙照看。不過老一輩的育兒觀念大多數都是比較落後的,家長把孩子交給老人「全權照料」前,別忘了叮囑老人改掉一些育兒認知誤區,避免孩子的身體發育因此受到影響。
  • 別再追著餵飯了!學會這一招,娃自己吃的比誰都香
    做家長的,往往都擔心孩子吃不飽,總是想孩子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再再多吃一點!另外,如果發現孩子經常打嗝、肚子脹、便秘、拉肚子、不想吃飯等症狀,也要考慮是不是總是吃太飽引起的消化不良,必要時可以去看看醫生。
  • 兒子6個月添加輔食,從13斤降到11斤,兒科醫生說都是輔食餵錯了
    現實生活中,不少寶寶到了5個月以後,就表現出了想吃輔食的信號,比如看到飯菜張嘴、看到大人吃東西伸手瞪眼等等。可是,新手寶媽們在給孩子餵輔食的時候,總會掉進一些誤區,沒營養不說,還可能耽誤寶寶的正常身體發育。
  • 若娃有這五個異常反應,很可能是積食了,家長可別再追著孩子餵了
    活蹦亂跳的孩子,突然變怏了,奶奶卻還追著餵飯3歲的樂樂是個調皮的小男生,他從小活蹦亂跳,一刻都安靜不下來。但是這孩子一直吃得不多,長得不胖,奶奶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每天都盡心盡力地追著餵飯,常常一餐飯要花一兩個小時才能餵完。
  • 吃一次等於吃1個塑膠袋,孩子愛吃也別喂,醫生父母絕不縱容娃
    這段時間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境外輸入又讓大家擔起了心,孩子們還沒開學,家長也不敢讓孩子出門,但是孩子如果生病了,就不得不去醫院了。昨天出門買菜就看到鄰居家帶著孩子正準備去醫院,今天一打聽才知道,這孩子在家已經好幾天不吃飯了,送到醫院去一看,孩子脾胃受損非常嚴重,根本消化不了東西,要是不趕緊送醫院,孩子的發育以後也不用想了。
  • 「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答案讓人心疼,父母別再做錯了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面對「飯渣」孩子,我也曾蠢蠢欲動。,餓一頓真的有用嗎?每頓飯,一個勁兒往孩子碗裡夾,吃完還要喝一大碗湯。長期被強迫進食,讓孩子對吃飯產生了恐懼。直到有天孩子又拉黑便又嘔吐,媽媽才急急送他去了醫院。醫生一檢查,孩子得了十二指腸潰瘍,並發生了出血。
  • 孩子身體發育出現問題,「元兇」多半是湯泡飯,在餵的家長該停了
    給孩子餵飯難倒了不少家長,孩子的胃口也有些&34;,香噴噴的白米飯不吃,非要吃看著毫無胃口的湯泡飯。雖然家長無法理解,但好歹湯泡飯解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孩子身體發育出現問題,多半是湯泡飯造成的,快停手別餵了湯泡飯是把孩子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但背後的隱患不可忽視。鄰居家劉阿姨3歲的孫子是個&34;,每到用餐時間奶奶就追著他滿地跑,他才賞臉吃上幾口,不一會兒就說飽了。為此家裡人很苦惱,孩子正在長身體的年紀,怎麼能不吃飯呢?
  • 吃一次等於吃5個塑膠袋,不少家長還當做寶,醫生:無知
    我朋友的孩子強強,今年5歲了,因為朋友兩夫妻都在外工作,沒辦法帶孩子,所以強強從小就是由奶奶在帶,平時老人對孩子的飲食也沒有太大的講究,孩子不吃飯時,就追著孩子喂,孩子愛吃的東西,就猛地給孩子吃,也不注意控制量。前段時間,朋友說強強半夜突然嘔吐並發高燒,被緊急送往醫院。
  • 這樣餵飯壞處多,2歲後自己吃飯和餵飯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男寶球球已經快3歲了,但是媽媽卻還在餵飯。不少家庭中這種情況很普遍。其實,孩子過了2歲以後,就應該自己吃飯了。如果家長還是餵飯,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從生理上來說,正常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實現自己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