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管理「廣州模式」成品牌

2020-12-17 廣州日報

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開展主題教育黨日活動。

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探望對口扶貧地區貴州畢節貧困山區小學學生,志願者正在為學生們打飯。

小到失獨老人護理、自閉症兒童的照料,大到「廣州芯」助力大灣區半導體產業升級,社會組織在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廣州市半導體協會自從去年6月成立以來,已吸引32家企業註冊落地,其中營業額過億元的已經超過7家。這就是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

社會組織是如何助力廣州完善社會治理和促進廣州經濟發展的?廣州又是如何對這些數量龐大的社會組織進行有效監管的?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王福軍自2014年起擔任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廣州市社會組織的每一個數據,他都能信手拈來。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登記社會組織8122個,包括社會團體3406個,民辦非企業單位4641個,基金會75個,其中行業協會351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124個,確認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89個。全市共有社區社會組織10743個,由街(鎮)村(居)管理的有9807個。

完善社會治理的「黏合劑」

王福軍說,十九大報告中,五次提到了「社會組織」這個詞,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社會組織已被視為新時代治理體系的重要主體和各項建設事業的重要力量。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也多次提到社會組織,包括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完善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制度,確保黨在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

「這表明,社會組織協商是社會主義民主協商的一個組成成分。」王福軍表示。

在王福軍看來,社會組織能起到密切聯繫黨和群眾的「黏合劑」的作用。社會組織對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具有重要的作用。「越到基層,工作越細,社會組織可以像毛細血管一樣,覆蓋到這些細微之處。」他舉例說,像自閉症兒童,服刑、吸毒人員的子女,失獨老人等這些細分的群體,政府很難覆蓋到每一個個體,社會組織則可以通過一些項目去關懷他們。王福軍給記者列出一組數字:廣州一共有各類社工站近200個,每年在民政領域由政府購買專業服務的支出將近4億元。

天天跟社會組織打交道,讓王福軍很「接地氣」。5年間,王福軍的一個最大感受是,中央、省委、市委高度重視社會組織管理。廣州市在今年機構改革中將社會組織管理局列入政府工作部門,這些改革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社會組織工作的重視。

協會推動廣州支柱產業升級

在王福軍看來,社會組織不單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作用,在經濟領域的作用更顯著。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王福軍舉例說,在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和一批半導體行業核心企業的發起和推動下,廣州市半導體協會於2018年6月成立。協會成立之後效果明顯,推動了廣州半導體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來自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已有80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前來考察,32家企業註冊落地,其中營業額過億元的已經超過7家。這些項目涵蓋上下遊全產業鏈。目前,中國已建與在建中的12英寸生產線共26條,全部建成後,產能將達到111萬片/月。其中,落戶廣州開發區總投資達288億元的粵芯半導體,其正式投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線是廣州第一條,也是廣東省唯一一條生產線。在此之前,廣東省僅有兩家晶片生產企業,產品大部分為8英寸和6英寸晶圓,全部產能約7萬片/月,遠不能滿足粵港澳大灣區晶片供應需求。粵芯半導體12英寸晶圓項目的建成投產,填補了廣州市「缺芯」的空白,也提升了整個大灣區晶片產業的水平,提升了「廣州芯」在全球的競爭力。

2018年12月,《廣州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若干措施》出臺,提出將組織實施「強芯」工程,計劃到2022年,廣州市爭取進入國家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範圍,力爭打造出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廣州市半導體協會將是主要的牽引者和實施者。「所以,說一個行業協會推動一個產業發展也不誇張。」王福軍深有感慨地說。

王福軍又舉例說,廣州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區塊鏈協會,是全國首批成立區塊鏈行業組織的城市。廣州市區塊鏈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將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目前黃埔區、開發區正成為廣州區塊鏈發展的主陣地,集聚著近300家區塊鏈企業,通過區塊鏈企業或機構認定的已達到104家,涉及金融服務、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究等領域。

此外,社會組織還助力科技創新。今年以來,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發揮科技類社會組織的組織網絡和人才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科技含量高、創新驅動強、未來潛力大的新興產業成立科技類社會組織。

今年以來,先後成立大灣區虛擬實境研究院、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遊戲行業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會、超有機循環農業研究院、電競行業協會、虛擬實境行業協會、超高清視頻產業促進會、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業發展促進會、大灣區中醫藥真實世界研究中心等科技類社會組織,為廣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社會支撐。

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成品牌

王福軍愈發感覺到,社會組織將來在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他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公益慈善、社會服務的積極性?

他說,自2014年起,廣州已連續6年舉辦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創投採取「60%政府資助+40%組織自籌」的方式,資助為老服務、助殘服務、青少年服務、扶貧助困等公益項目838個,累計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1.24億元,直接受惠人員500萬人。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協同市委政法委開展「廣州街坊」能力提升計劃,組織「廣州街坊+公益創投」活動,資助社區群防共治項目20個,組織社會組織全面參與大源村和人民南周邊地區重點整治工作,建立社會組織蹲點聯繫機制,發動行業商協會和志願服務組織參與整治工作;大力推動社區志願服務,建立廣州公益時間銀行,6月20日試運行以來累計註冊志願者49357人,服務近10萬人次。

今年以來,廣州在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方面繼續投入2422萬元,資助第六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共141個項目,撬動社會資金約1400萬元。政府、市場與社會協同共治的公益創投「廣州模式」已經成為廣州的一個品牌。

此外,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也著力推進社會組織幫助落後地區脫貧。今年以來,全市191個社會組織,10210人參與到221個扶貧項目中,累計投入資金1622.61萬元,受益貧困人口24.76萬。該局還帶領社會組織遠赴貴州畢節偏遠山區、四川甘孜地區考察扶貧項目,引導社會組織支援貧困地區,推動更多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

王福軍說,廣州的社會組織管理工作,可以用「三個有」來概括。第一,有序發展。「這體現在我們對社會組織登記制度的改革,廣州市是全國首批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早在2014年,民政部就將廣州列為全國首批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第二,有效扶持。「社會組織要發揮作用,離不開政府扶持。這些年,市、區兩級設立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第三,有力監管。2019年截至目前,廣州共依法立案處罰43個全市性社會組織,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14個。依法核查上級交辦、其他部門移交的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案件8個。該局還制定多年未提交年度報告的社會組織清退工作方案,對27個「連續兩年或累計三年未參加年度報告」的社會組織,按照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程序,穩步推進清退工作。

「廣州模式」開創全國先河

「在社會組織的管理方面,廣州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監管機制,形成了符合廣州實際的『廣州模式』和『廣州經驗』。」王福軍說。

王福軍告訴記者,早在2010年,廣東省就將廣州市作為社會組織直接登記試點。2012年,廣州市出臺《廣州市募捐條例》,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賦予社會組織公開募捐權利,調動了捐贈人的積極性,規範了募捐行為。2016年,全國人大出臺慈善法吸收借鑑了廣州的做法,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實行機構募捐許可,後者實行項目募捐許可。上級民政部門出臺的一些監管方面的政策也吸收借鑑了廣州的一些經驗。

近年來,以年度報告為依託、信息公示為基礎、抽查監督為手段、活動異常名錄為措施的監管模式,廣州在社會組織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廣州市社會組織年度報告公示率達到97.92%,全市性社會組織主要信息公示率達100%。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還按照每年不少於上一年度末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總數5%的比例開展,並將抽查結果向社會公示。

廣州是全國最早成立社會組織黨委的城市之一,在2010年,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成立,後改為市社會組織黨委。2012年,廣州在全國率先設立了副局級的社會組織管理局,並將社會組織黨委的工作機構實體化,並且納入行政編制,這在全國也是首創。後還成立了全市首家綜合性的社會組織黨委——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黨委。目前,社會組織聯合會黨委共有98個社會組織黨支部、576名黨員。「這些黨員的組織關係是正式轉過來的,而不是留在原單位。」王福軍特意強調說。目前,全市各區均成立了區級社會組織黨委,負責本轄區內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

此外,廣州還建立起社會組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召集人,市委組織部、統戰部、政法委等32個單位為成員,形成合力。廣州還建立了社會組織涉外活動管理協作工作機制和市區兩級登記管理機關執法督導聯動機制。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是廣州市社會組織工作總體部署要求。在王福軍看來,社會組織管理的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相關焦點

  • 社會工作組織模式創新的若干思考
    就此本文提出如下解決方案:一是要從國家治理向公民治理轉型的制度環境下發揮社會工作組織在緩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二是社會工作組織創新要處理好與政府、社區、居民的關係;三是組織經費來源要從「輸血」方式向「造血」方式轉移的市場化路徑尋求出路;四是組織模式創新要藉助知識管理思想引導學習創新、知識創新和組織創新,以此提升社會工作效率。
  • 廣州逾八千社會組織投身社會建設,新一年將深耕七大領域
    記者從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和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社會組織交流大會開幕式了解到,廣州社會組織數量由2016年的7200多家發展到目前的8095家,培育社區社會組織超2萬個,基本實現每個城市社區平均擁有10個社區社會組織、每個農村社區平均擁有5個社區社會組織、每個街鎮擁有一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等樞紐型社會組織,全市依法登記的慈善組織有185家。
  • 廣州社聯打造社會組織「三個聚焦」行動樣本
    聚焦脫貧攻堅:發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深入考察扶貧項目,連結資源實施扶持。廣州社聯聚焦脫貧攻堅,發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深入考察扶貧項目,連結資源實施扶持。大力發動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3月即聯合戰略合作夥伴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州市分行,承辦廣州社會組織脫貧攻堅動員大會,啟動「郵儲益卡通」項目,發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2019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印發《廣州市社會組織積極參與2019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倡議書》。
  • 平行論壇 | 社會資源的公益價值:社會組織兒童服務協同發展的廣州實踐
    2021.1.252021年1月22日下午,由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以下簡稱廣州社聯)、廣州市社會組織文化傳播協會(以下簡稱文傳會)主辦,廣州社聯困境兒童關愛中心(以下簡稱關愛中心)、廣州市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和悅社工)承辦的2021廣州社會組織兒童服務論壇平行論壇(發展專場)在越秀區二沙島文立方3樓305室順利舉行
  • 加強社會組織名稱管理
    社會組織名稱管理是社會登記管理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是規範管理社會組織的基礎性工作。
  • 會員制模式|創建會員制模式的管理組織:健康管理中心
    其他用戶運營的事項還包括:策劃和組織各類促銷活動,為住院患者過生日,開展會員日活動,為會員設計個性化的體檢套餐,組織開展健康大講堂活動,創建五維關愛圈,為會員提供全程醫療服務和終身健康管理,構建聯盟醫療群等等。這些事情就需要一個部門來管理。
  • 公益達人張軍文:公益創投與社會組織發展
    參加公益創投的一個電子行業協會負責人說,從前協會都是做專業的行業工作,首次踏入廣州「公益圈」,發現這裡「大有可為」,不僅有政府的資助,全市的公益氛圍也很好,值得今後進行更多的探索!  公益創投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組織注入新的活力,正在探索的不只是公益人,還有整個公益行業。
  • 羊城晚報客戶端 | 關愛留穗過年人員,廣州社會組織在行動!
    廣州市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在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的指導下,連結各方資源,通過對留穗外地務工人員發放新春禮包等暖心舉措,讓留穗過年過出廣式年味、人情味。1月29日,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結合廣州市從化區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能力建設試點工作」部署,聯合廣州社聯困境兒童關愛中心、廣州市正佳慈善基金會前往從化區呂田鎮蓮麻村探訪3名來自低保單親家庭的困境兒童及其照顧者。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廣州從2000年成為國內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開始推進垃圾分類,20年磨一劍,摸索出了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模式。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到底是何種模式?廣州值得被學習的經驗又是哪些?
  • 中國社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困境與制度策略
    [7]曼多特則根據社會組織特點構建了關係治理模型,該模型著重強調理事會要很好的運用決策的變動技巧,理事會與執行總裁之間維持一種建議和合作關係以及保持組織工作環境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8]三是社會組織治理機制問題。克萊姆將社會組織的治理模式分為兩大類:個人主導的治理模式和董事會主導的治理模式,其分類實際上涉及的是一個集權和分權的權力決策問題。
  • 籌款、募捐、發布指引……廣州社會組織積極投入防控工作
    第一時間部署了防控工作據了解,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收到市防控疫情部署工作後,立即向全市社會組織發出《關於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市社會組織提升安全防範能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專業輔導、發動募捐等工作。
  • 中共廣州市社會組織委員會關於確定2020年度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建...
    各區社會組織黨委,各社會組織黨組織:為全面貫徹落實《廣州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建「紅苗工程」攻堅行動》和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建提升計劃,推進「雙強共同體」工程建設,通過自下而上民主推薦,並經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委會議研究決定,確定廣州市建築廢棄物處置協會黨支部等
  • 因應疫情變化,廣州社聯發布社會組織復工指引修訂版
    2月25日,記者從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了解到,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廣州市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發布的《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和控制工作指引(第五版)》的相關要求,結合當前實際,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修訂發布了《廣州市社會組織復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引
  • 時勘博士課題組:健康型城區建設的社會管理模式
    組織行為學領域把心理健康的概念從個體層面擴展到組織層面,一個組織、社區, 如同人體健康一樣 ,也有好壞之分。該項目子課題「健康型城區建設的社會管理模式研究」由上海靜安區衛生計生黨工委和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共同承擔。
  • 廣深社會組織籤署交流合作協議
    6日,記者從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獲悉,廣州、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於4日籤署了《深化廣州深圳社會組織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推動廣州深圳兩地社會組織工作高質量協同發展,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促進社會組織在「雙區」建設、「雙城」聯動中發揮更大作為。
  • 愛德基金會:廣州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代表團一行來訪
    愛德基金會:廣州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代表團一行來訪(圖:愛德基金會) 日前,廣州市慈善組織社會監督委員會代表團一行17人訪問、參觀愛德基金會。
  • 北京市西城區打造「全響應」社會服務管理模式
    大柵欄街道辦事處響應民意推行惠民項目,轄區居民響應街道的工作,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因此迎刃而解,這就是北京西城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建立健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創新的「全響應」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的一個縮影。大柵欄的群眾說,街道無論是推行煤改電,還是拆除煤棚子美化環境,受益的都是咱老百姓。
  • 【新聞發布會】社會組織服務和管理工作成就新聞發布會
    「三證合一」,全市所有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都有了統一的「身份證」號碼並建立社會組織法人庫;積極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在機構、職能、財務、人員和外事黨建五個方面與行政機關脫離,全市57家行業協會商會全部實現自主辦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目標;2017年12月,以市委辦、政府辦名義印發實施《蚌埠市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蚌辦發﹝2017﹞61號)
  • 2021年廣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招生簡章
    學院正通過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社會服務等改革措施,以培養數位化時代有責任的創新型高級管理人才為使命,緊密結合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對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按照國際精英商學院(AACSB)的標準,朝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管理學院的建設目標邁進。
  • 廣州擬探索建立多種模式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方案》明確,廣州將建立完善廣州嬰幼兒照護服務規範管理體系、服務供給體系和綜合監督管理體系,為家庭養育提供支持,同時明確廣州遵循「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家庭為主,託養結合」和「屬地管理,規範有序」的基本原則。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提出,廣州將探索建立育兒假制度和在職父母的彈性工作制度,同時為規範嬰幼兒照護服務,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人員信息公示和評估監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