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話孩子老不聽?六個步驟讓你永遠不用說兩遍

2021-02-13 博高教育

當孩子去戶外玩兒該回家時,當孩子該上床睡覺時……很多媽媽就開始了重複嘮叨、催促的模式,因為要一直提醒孩子去做該做的事情,但是孩子根本沒有聽進去。如何才能夠讓孩子認真聽你的要求,並且樂意去做呢?本文詳細介紹了六個步驟,讓你的要求不用再說兩遍!其實這六個步驟不是簡單、嚴厲地讓孩子一味地學會服從,更是讓家長學會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傾聽和尊重。當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不妨趕快一試!

一、在執行「永遠別說兩次」之前必須了解的幾件事


「永遠別說兩次」法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六步法」,讓孩子在90%的時間裡,只要你一發出命令,他們就會毫無抱怨地配合你,能更有效地幫孩子養成「配合」這一重要的習慣。要先了解幾件事:

1. 為什麼不要反覆發出指令?


當孩子對我們的話無動於衷時,你很可能會更大聲、更不耐煩地重複你的指令。這些重複和提醒傳遞給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開口就聞令即動。你開口說第一次時,他們會對你充耳不聞,因為知道你會重複一次又一次。只有聽到我們聲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裡聲時,孩子們才會覺得自己必須當心點。


2. 方法適用於什麼時候?


孩子的行為分開始型行為(孩子沒有搗蛋,但是需要接下來做另一件事);和終止型行為(孩子做了錯事或者惱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這個方法適用於開始型行為,不適用於終止型行為。

3. 什麼時候不能使用?


如果孩子坐在電視、ipad等顯示屏面前時。這種情況,首先你得想辦法把所有電子設備關掉;時間緊張,需要馬上出門時。一旦啟用這個方法,須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把所有六步都堅持完

4. 多大年齡可以使用?


從孩子大約3歲起就可以開始使用這一方法,因為大多數孩子這個時候心智足夠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們做什麼,並能專心足夠長的時間,遵守簡單的指令。

二、六個步驟讓你永遠不用說兩遍


六個步驟,一開始看起來似乎很煩瑣,但是隨著你練習的深入,所需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少,因為孩子會越來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長了。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兒去,站著,看著他。


你是否曾經人在廚房,從廚房窗戶喊你的孩子去做作業或者來吃晚飯?自己在一個房間,卻向另一個房間裡的孩子問問題?

孩子看不到我們時,就會很容易無視我們。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停下手裡的事,然後走到孩子身邊看著他們,孩子當然不把我們說的話當一回事。要站在孩子們面前看著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很嚴肅、很堅決,以此表示「這很重要」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裡的事並看著你

你務必確保孩子已經準備好聽你講話,這一步正是讓孩子專心於你要說的話。

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們正在專心於畫畫、寫卡片,我們卻在這時發話,孩子可能根本就沒聽,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說的什麼。你若願意站一小會兒,等到他抬起頭來看著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頭看你時,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對他正在做的事很感興趣,並找點東西「描述式讚揚」他,會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從積極肯定的角度關注他,會讓他更願意取悅你,樂意聽話併合作。比如:

這個拼圖這麼多片,你也沒有放棄。

積木擺放很細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錯哦。

這本書你都已經讀完一半了啊。

注意不要通過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讓孩子注意自己,因為家長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麼或者不許他做什麼的時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對家長的呼叫會儘量充耳不聞,不能讓他馬上徹底地集中起注意力。

第一、二步能讓我們從從容容地專心想想該如何表達這一要求,如何讓自己表現得平和、友善、有禮貌。既然我們希望孩子們學得有禮貌,那麼我們就要以身作則

第三步:把要求講給孩子聽,用語簡單、表意清楚、只講一次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達出來了(要求不能太長,以免孩子變得躁動不安),就不要重複。如果重複要求,就會給孩子傳遞出這一信息——不必在你說第一次時就聽,甚至有可能在你說第四次時也不用聽!

孩子對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當從一件喜歡的事過渡到不吸引他們的事情時,這時可以通過「倒計時」來緩解這個過渡帶來的痛苦,這個方法不僅能幫你省時間,還能省掉麻煩和焦躁。

5分鐘之內把樂高積木收好。

對生性急躁、固執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鐘來一次倒計時,然後每隔兩分鐘,然後每隔一分鐘。每一次,你的孩子都會聽見他下一步即將做什麼,他的大腦便會對下一步的事情自動產生一幅圖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他的大腦就習慣了這個過渡。當你說「時間到」的時候,或者當計時器響起來時,孩子便已經習慣了必須按你剛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麼要求。

通過前三步,大多數孩子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會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還有三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殺殆盡。

第四步:讓孩子把要求重複給你聽,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地說出來。


當孩子告訴你他應該做什麼時,他的大腦便會自動產生一幅清楚、生動的圖片。圖片中的他正在做這件事。當孩子聽見自己心底告訴自己必須做什麼時,便有了主人翁意識。與由你說出要求相比,這樣他便更會把這個要求當一回事。

不要讓孩子僅僅只是鸚鵡學舌,因為他們即使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要做什麼的情況下也能重複。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告訴你他必須做什麼、何時做、如何做,那麼毫無疑問他聽見了你說的話並且理解了你的要求。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找藉口。

偶爾在有些情況下,孩子第四步之後仍然不聽話,那麼家長就該把第五步用起來了。

第五步:站著,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後仍沒有開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樂意站著等待。

等待是一個很有效力的辦法;等待表明你是認真的。把你站著等待孩子回應的時間當做是一種投資吧,一種很快就會帶來「更平和、更輕鬆、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資。

為了減少等待的壓力,注意早點開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務,這樣你才能騰出時間進行六步法,而不會覺得自己總是在趕時間。在為數不多的情況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後還是不配合,此時我們就得用上最後一步。

第六步: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不管這一小進步多麼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讚揚他,並且反思式傾聽他的感受。

每天多給孩子一點描述式讚揚,孩子就越會積極地配合家長並展示他們最好的一面。你可以這麼說:

你不吵了。

你沒有走開,這樣挺尊重人的。

我看見你已經找到了你的鞋子。

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讚揚孩子以前的優良行為舉止。

我叫你做什麼時,你的動作越來越快了。

我今天幾乎沒聽到你抱怨。

「反思式傾聽」表明你知道孩子不想停下他正在做的事,不想做下一件事。不要爭辯,不要給孩子說道理或者訓誡他,這些通常都沒有用!這樣說:

當你想要繼續玩的時候卻不得不把玩具放一邊,這真是掃興啊。

聽上去你真的生氣了。你不想起床,你可能希望自已能再多睡會兒。

你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才把碉堡建好,你肯定不希望晚飯前要把它拆掉。

不用擔心這樣會誤導孩子,讓他認為自己不用聽從你的命令。相反,這六步法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命令沒有商量的餘地。而且希望這個詞清楚表明了這只是一個幻想,不是真正的選擇。

為了讓效果最大化,你可以把描述式讚揚"和反思式傾聽一起用起來。


雖然你很可能希望我會讓你單獨呆著,但是你卻沒有吵鬧,也沒有叫我從你的房間裡出去。

我看得出來你確實很心煩,因為家庭作業時間到了;但是你沒有尖叫,也沒有說任何不禮貌的話

從你把拖車扔進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來你有多麼生氣,可是你位置沒扔對。雖然你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我你多麼生氣,但是你總算知道要收拾東西了。

當你心無旁騖地站著等孩子的回應時,描述式讚揚他,並「反思式傾聽」他內心的想法,孩子很快就會積極地回應你。


堅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們會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像中來得快。

永遠別說兩次這一方法通常會起作用,因為沒有第七步:放棄。

即使讓孩子最終配合需要走完所有六步,也要記住要描述式讚揚孩子。這樣,下一次要孩子的配合就會來得容易一點、快一點。

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

聆聽一堂課,愛上一本書!

蒙讀吧一年更新120本書的導讀課程!

識別二維碼下載蒙讀吧APP

↓↓↓↓

掃描二維碼,下載蒙讀吧APP,即可獲得7天VIP特權哦!

全部是名著,還在等什麼?小朋友們還不快來!!!

相關焦點

  • 【凱瑞育兒分享】家長不用說第二遍,孩子就乖乖聽話!
    在執行「永遠別說兩次」之前必須了解的幾件事 「永遠別說兩次」法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六步法」,讓孩子在90%的時間裡,只要你一發出命令,他們就會毫無抱怨地配合你,能更有效地幫孩子養成「配合」這一重要的習慣。要先了解幾件事: 為什麼不要反覆發出指令?
  • 大人說話,孩子假裝「聽不見」,家長應該注意這幾個方面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苦惱:給孩子說話,一遍兩遍聽不見,第三遍的時候,家長出於無奈,嗓門就上去了,隨後孩子很不情願地去執行家長的命令。孩子真的是聽不見嗎,還是另有隱情?六七歲的孩子又迎來第二個叛逆期,這時候獨立意識開始萌發,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做一件事。當被家長命令時,他們會用「聽不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我感覺孩子無比的單純善良,這大概也是我熱愛教育一個原因吧。可是為什麼,如此單純善良的孩子,卻總被家長稱之為神獸、魔獸,為什麼這些可愛的孩子會讓家長得了心梗腦梗,會讓老師河東獅吼呢?原因當然是孩子不聽話,可是,作為家長也作為老師,我們都要搞明白,為什麼孩子總不願聽你說話。
  • 喊破喉嚨孩子也不聽?「永遠別說兩次」法,6步讓孩子聞令即動
    和他好好地講道理,孩子又不聽,下次繼續拿來玩,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許多寶媽在生完孩子後,嗓門就變大了不少,每天對孩子大吼小叫的,孩子不僅將自己的話當成耳邊風,寶媽們還將自己的喉嚨喊得沙啞,得不償失。為什麼孩子總是要喊很多遍才願意按家長說的去做?
  • 親子關係:「永遠不說兩次」,教你如何讓孩子立刻行動
    在執行「永遠別說兩次」之前必須了解的幾件事:「永遠別說兩次」法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六步法」,讓孩子在90%的時間裡,只要你一發出命令,他們就會毫無抱怨地配合你六個步驟讓你永遠不用說兩遍六個步驟,一開始看起來似乎很繁瑣,但是隨著你練習的深入
  • 「我不幫你帶孩子,以後老了也不用你管」 「好,都聽你的」
    孩子出生的當晚老公不知是緊張的還是嚇的,一個人帶著兒子在產房門口哭著給婆婆打電話「我難的時候你不幫我,以後你老了也別指望我。」公公婆婆連夜裡開車趕了過來,天亮的時候看到我平安生下女兒,老公興奮的不得了,對我說,以後別上班了,你就在家看著兩個孩子,我就不信我養活不了倆孩子。早上公婆來到的時候,我們折騰了一晚上,大人孩子都睡著了。一睜眼看到他們,老公看了看也沒說話,一瞬間婆婆在醫院破口大罵,說大老遠跑來看孩子,卻都給她臉色看。
  • 說了一百遍孩子也不聽,那你想過閉嘴嗎?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總是不聽話,有些話我都說了100遍了,可他還是不聽。」你看,有些話我們都說了100遍了,孩子不聽,可我們還是在說。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為什麼說了那麼多遍的話,孩子就是記不住,就是不聽呢?
  • 大人:「說多少遍就是不聽!」孩子:「知道不聽你還說!」
    次次如此,不知道該怎麼」 ——一位媽媽給火花的留言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苦惱,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他又不聽,難道現在養孩子已經養到無路可走了嘛?! 要想找到答案,就得走進孩子的世界,搞清楚當我們在講道理時,他在想什麼。
  • 孩子不聽你的話?「吳尊式」育兒帶你全方位讀懂孩子的心思
    但是,吳尊採用「溝通三步驟」成功說服孩子。他們先將夫妻兩人計劃的前因後果畫成童話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反而孩子會認為,這種表達自己的意願是不對的、不好的,那他就更不會去和父母溝通了。不要一邊做事情一邊聽,這樣孩子並不會感受到你在聽他說話。其次,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重複一遍孩子說的話。有很多時候孩子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並不是要你處理問題,你的重複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最後,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更多地去說。
  • 處理與孩子說話的7個步驟,例如育兒忍者!
    您的孩子一直都是天使般的人,但是突然之間您開始注意到與他們溝通會中斷。 孩子們可能開始以不適當的方式說話,甚至開始翻白眼。 是的,這令人心碎,但父母可以找到出路並適當地應對這些情況,以便與孩子建立健康的關係。 專家稱,我們在Bright Side知道保持家人的尊重至關重要,我們希望著重強調這7個步驟,以後知道在孩子說話時表現出怎樣的行為。
  • 孩子為什麼開始不聽你的話了?
    同時,做父母的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啊,就算已經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了,最起碼在孩子社會交往、人際溝通,還有很多生活技能方面,可以給孩子出謀劃策,幫助孩子提高能力、解決問題,他才會信服你,你的建議他才會當回事兒啊。
  • 這樣說話,孩子和老公都會聽你的!
    樂媽學經匯報:學經日期: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晴寶貝年齡:1歲5個月10天學經周期:第7周第3天學經人員:媽媽正音跟讀 樂樂聽學經方法:137累積法,正音跟讀學經內容:1.《易經》二十六卦-三十卦;2.
  • 自閉症孩子聽不懂你說話?抓住這5個關鍵詞至關重要
    試想一下,你和家人去泰國旅遊,在一個小鎮上迷了路。當地人不懂中文,英文水平也有限。Ta用泰語熱情洋溢的給你介紹路線,你什麼反應?一定是一臉懵逼!自閉症孩子也是一樣,很多時候,你滔滔不絕講了一堆,聽起來耐心又細緻。但是,Ta完全不懂。
  • 說話抓不住重點,對方不愛聽咋辦?給你3個建議,讓你出口成章!
    說話抓不住重點,自己說著沒邏輯,別人聽著也煩,該怎麼解決?一般來說,說話沒有邏輯性,抓不住重點,是因為沒有目標感,也就是不知道這次談話的目的是什麼。像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演講,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就屬於目標感極強的一場演講。
  • 孩子經常聽不到家長說話,這下知道是為什麼了
    聽到不止一位媽媽抱怨:每次叫孩子做個什麼事,比如洗手吃飯,幫拿個東西……都要喊上好幾遍,尤其他在看電視或玩的時候,你不發火,似乎他永遠不會搭理你。注意力的轉移,指一個人主動的、有目的地將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比如,你讓孩子關掉電視,立刻來吃飯,他可能比較磨蹭。孩子經常聽不見我們喊他,也不能同時做幾件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實際情況是他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發展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逐步發展健全,所以,遇到孩子出現的一些聽不到家長說話的現象,我們不必過於苛責。
  • 你真的知道怎麼和孩子說話嗎?這4個技巧你知道幾個?
    對於孩子來說,成人「怎麼說」和「說什麼」同樣重要說話的態度決定了和孩子的溝通是否良好。父母厭惡的眼神,輕蔑的語調能很深的傷害到孩子。如果孩子從小就在「你真笨」「你永遠都學不會」「你蠢的像豬一樣」這些負面的語言環境下長大,他有可能就自暴自棄了:「反正我學不會,那我乾脆就不學了」「反正我怎麼都學不會,我就是這麼笨」!
  • 溝通=說話?你想錯了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經常踩雷區。比較喜歡用否定式語言來命令孩子,例如:你不要在沙發上跳。你不要拿著蠟筆到處亂畫。那家長們,我們做個試驗,您現在不要想玫瑰花,不要想一朵紅色的玫瑰花。 那您現在腦中呈現的是什麼? 一定是朵紅色的玫瑰花。所以否定式語言反而會強化你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而應該使用正向語言來引導。比如:寶貝我們可以在地上跳,這樣跳的更高。
  • 掌握三個技巧,讓孩子從此愛上和你說話
    我有個朋友告訴我他的孩子現在像變了個人似的,不願意和他說話。小學的時候整天黏在身邊,有什麼事都和他說。可現在卻沉默寡言了,放學回家後,除了吃飯,看一會電視,就是鑽進自己的房間不出來,有時候他故意找話題問問情況,孩子也很簡單的回答:「沒什麼好說的」,甚至是「煩死了」,「有完沒完?」
  • 父母苦惱:孩子為啥不願和我說話?原因可能是:你聽不懂孩子說話
    一,你能「聽懂」孩子說話嗎?浩浩放學回家,一臉的委屈和氣憤,媽媽看到了,打趣他說:呀,怎麼了,誰又惹你了?浩浩氣憤地說:我們今天體育課跑步比賽,本來該是我第一名的,都怪王明,他不遵守比賽規則,靠作弊把第一搶走了。媽媽笑了一下說:我當是什麼事呢,以後不跟他一起玩就好了。
  • 重溫90後課文《六個孩子七個坑》,講給你的孩子聽。
    《六個孩子七個坑》天氣很熱,七個男孩來到河邊洗澡,一個個跳進河裡。他們在河裡遊泳、打水仗,濺起一片片水花。元元遊到最前邊,他回過頭來看小夥伴,點起數來:「一、二、……元元數了幾遍,都是六個。他慌了,大聲喊:「誰躲進水裡了?我們來的時候是七個,現在怎麼只有六個了?孩子們聽了,每個人都數開了:「一、二、……六個,是六個!」他們一個跟著一個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