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說話,孩子假裝「聽不見」,家長應該注意這幾個方面

2020-09-05 媽仔谷母嬰育兒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苦惱:給孩子說話,一遍兩遍聽不見,第三遍的時候,家長出於無奈,嗓門就上去了,隨後孩子很不情願地去執行家長的命令。


孩子真的是聽不見嗎,還是另有隱情?


為什麼孩子會「聽不見」?

1、 對於3~4歲的寶寶來說,探索欲增加,關注和在意事物變多了;同時,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變長了,已經能持續12~25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自己正在做的和感興趣的事情中,不喜歡被打斷或打擾

2、 專家認為指出:孩子在兩三歲時第一個叛逆期,在此之前,他們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兩歲以後,他們慢慢發現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於是常會用「我不要」來回答問題。

六七歲的孩子又迎來第二個叛逆期,這時候獨立意識開始萌發,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做一件事。當被家長命令時,他們會用「聽不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另外,家長讓孩子做一件短時間達不到的事情,孩子也會裝聽不見。


怎麼讓孩子「聽得見」?

一旦寶寶形成這種「忽視」和「聽不見」的習慣,將會對他日後的人際交往埋下很大的隱患,對寶寶自身的成長也尤為不利。

因此,當寶寶屢屢出現「忽視」和「聽不見」的狀況時,爸爸媽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給寶寶提的要求要儘量簡單

爸爸媽媽在和寶寶說話或者提出要求時,要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簡單、明了,要求也儘量要單一

最好能夠說出需要寶寶做的2~3個步驟,不要一次說得太多。

與此同時,偶爾讓他重複一下你說的話,也能幫助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2、確保寶寶的注意力在你這裡

跟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走到他的跟前,叫他的名字,讓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這裡,當寶寶的眼睛看著你的眼睛時,再說話。

如果周圍環境太吵鬧,可以把他帶到另一個安靜的房間,再和他談話。

3、給寶寶一些過渡的時間

如果寶寶是因為太專注沒聽見的話,不是特別緊急的時候不妨可以多給他一些時間

如果總是不斷地打斷和打擾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僅會讓他日後更不願搭理你的要求,而且對寶寶專注力的發展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可以找個機會,輕聲提醒他一下,給他幾分鐘的過渡時間。


4、儘量用柔和的聲音和寶寶說話

當你總是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和寶寶說話,或者直接下指令,很可能導致寶寶會越來越「忽略」你的言語行為。

事實證明,你越是用輕柔的聲音和他說話,他便越會更容易認真地注意聽你說話。

5、寶寶說話時認真聽

如果家長對寶寶說的話總是十分重視,那麼他也會很願意聽話。

寶寶說話時,看著他的眼睛認真地傾聽他所說的每個字,同時還可以提出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或和寶寶一起談論,這會讓寶寶知道,你真的在認真聽,並且參與到了其中。


長此以往,寶寶也會對你說的話給予重視。


家中每個成員都是平等的,家長應該用尊重的語氣與孩子同頻交流,給予寶寶多一些耐心和寬容,同時也不要忘記讚賞哦!


你家的寶寶有這種情況嗎?你是怎麼解決的呢?把你的小妙招留在下面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假裝聽不見大人說話,這是為什麼?
    03孩子沒有注意聽許多時候,當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同時,客廳的電視是開著的,孩子的手正忙著點擊iPad裡的小遊戲,注意力自然是處於非常分散的情況。這樣爸爸媽媽說了什麼,他們自然就沒有注意。還有些孩子天生的氣質就是屬於「注意力分散」程度較高的那一群,因此他們在聽父母說話時,較不容易專注,也許父母長篇大論地談了許多,孩子前面聽得認真,但是到了後面就慢慢聽不見了。
  • 家長喊破喉嚨,孩子就是假裝聽不見?有三個方法可以解決
    比如,明明家長叫孩子吃飯,孩子回應一聲,幾秒鐘就能完成,但是孩子遲遲不應,家長需要多喊幾聲,親子間交流的時間拉長了。如果家長忍不住暴脾氣,再對孩子發一通火,和孩子講講道理,十幾二十分鐘就過去了。所以,孩子假裝聽不見,親子間的溝通效率往往非常低。
  • 「和你說話呢,聽見沒」孩子假裝沒聽見,說不準是這3點沒做好
    「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氣急敗壞的走上前擰住淼淼的小耳朵,「沒聽見你說話,就沒聽見你說話!」淼淼卻委屈地哭了。是孩子嘴硬?還是家長的處理方法不對呢?通常孩子假裝「沒聽見」不外乎都是下面幾種原因。② 孩子用無聲表達抗議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會歷經很多個叛逆階段,當你家的孩子開始故意裝著聽不見的時候,可能是第一次叛逆期的來臨。他們用「無聲抗議」的方式來挑戰家長的權威,同時表達自己的不滿。
  • 孩子經常聽不到家長說話,這下知道是為什麼了
    而由於大腦發育不完善,幼兒注意力的這四個方面,都相對差一些。1、注意力的廣度即注意的範圍有多大,比如同樣的一長串數字,廣度較好的孩子能完全記住;廣度較差的孩子可能只記住2、3個數字。2、注意力的穩定性就是我們常說的專注力,即較穩定地把注意集中於某一特定的對象與活動的能力。3、注意的分配,通俗講就是一心二用的能力,比如演藝人員一邊唱歌,一邊跳舞。
  • 為什麼我們和孩子說話他卻聽不見
    聽力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對於聲音的應變能力一定不會和大人一樣靈敏,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的反應和行動總是會慢一些,有的大人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就會有意提醒和「訓練」孩子,讓他們一聽到大人的聲音就很快行動,往往這種訓練又是無效的……孩子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探索世界,他們需要認識和學習使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將它們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為自己所用。
  • 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用對這4個方法,不怕他假裝聽不到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孩子把自己的話當做耳旁風,說800遍他依然無動於衷,可是大人相互間說個悄悄話,隔著老遠孩子也能聽到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不是故意裝作聽不見,一通火氣發洩出來,孩子才「勉強」聽到。那麼對於開啟「自動屏蔽」模式的娃娃們,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孩子總是聽不到,原因是什麼?
  • 孩子不聽父母說話,拒絕和父母交流,家長應該怎麼做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聽家長說話,根本原因就是沒跟上成人的思維,不明白家長在說什麼。一般從一歲左右開始進行文字交流,會說爸爸媽媽等詞語了,但是只限於單個的字,孩子還不太理解句子的含義。到了一歲半,還在逐漸可以說三個字四個字甚至五個字,不過這些基本上都只是機械的重複以及某一個單獨意思的表達,並不能稱為語言交流。這個時候雖然孩子會說話,家長說的話他也會聽,但他理解的都是表面簡單的意思。
  • 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
    也就是,孩子在成長中,不能沒有錯誤。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誤時,要當作這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錯失了機會,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有些父母,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大喊大叫,不但氣壞了自己,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也說過:孩子犯了錯,父母大聲責罵孩子,非但孩子沒有理解父母說的大道理,反而助長了孩子這這件事情的印象。
  • 孩子聽不進大人的話怎麼辦?3點讓孩子主動做出改變
    為什麼你已經說了幾百遍,孩子卻還是聽不見,喊不動呢?那對這種孩子聽不進孩子說話該怎麼辦呢?即便正和媽媽說話,周圍有動靜他也會立即好奇地湊過去看看。在大人眼裡,寶寶的耐心肯定是不足的,但這正是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決定的,因此無需批評,注重引導就好。
  • 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我就教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說話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1、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出愛插嘴,愛接老師。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他不用心聽老師講的話,怎麼能準確地找到老師講話的「空隙」,然後插話說點什麼,或者只是接老師的話?
  • 孩子說話早晚竟然能決定孩子智商?你家孩子幾歲會說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見關於孩子說話的這兩句俗語,一句是「貴人語遲」,一句是「孩子會說話越早越聰明」,不管自家孩子是哪種情況,其他人都能找到吉祥話,讓做父母的聽著很是受用。可是,私下無人的時候,我們也會疑惑,孩子說話早晚,真是和智商有著很大關係嗎?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
    最近有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搭理他們,你喊他十遍,有九遍得不到回應。所以這就讓人很惱火,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這也說明孩子有「叛逆」心理作祟。當然了,如果孩子是因為玩得太投入了,沒有真的聽見這可以原諒,但如果是故意的聽不見,那可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01、你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小寶,快把你的玩具收拾起來!」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
    最近有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搭理他們,你喊他十遍,有九遍得不到回應。所以這就讓人很惱火,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這也說明孩子有「叛逆」心理作祟。當然了,如果孩子是因為玩的太投入了,沒有真的聽見這可以原諒,但如果是故意的聽不見,那可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孩子「十喊九不應」,多與家長這3個行為有關,不理你也應該
  • 小孩3歲還不會說話?應警惕孩子自閉症,這六個方面的表現是徵兆
    #你好星星的孩子#文丨福林媽咪有位讀者給我發私信,憂心忡忡的說,她家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比他還小兩個月的表弟,已經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了,她擔心孩子得了「自閉症」。這位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通常情況下,孩子一歲多開始可以模仿大人說話,兩歲左右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三歲還不會說話,這就需要重視了。
  • 孩子說話晚,家長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試試從這3個方面入手
    接著就會帶他去醫院進行各種檢查,沒想到錢是花出去了,但結果一出來,基本上顯示孩子各方面都正常,那家長就更鬱悶,為什麼自己孩子就是不說話呢。這不但讓家長容易陷入焦慮,還會讓他們病急亂投醫,盲目去報一些語言啟蒙的早教班,或者讓孩子吃一些亂七八糟的偏方。
  • 孩子到幾歲說話才算正常?如何正確引導說話?
    到底兒童要幾歲開口說話,三歲的小孩該會使用多少的語言,才算正常,是什麼原因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孩子真的語言遲緩,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呢?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  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  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
  • 不管說什麼,孩子都是「聽不見」,這到底是叛逆還是自閉症?
    文︱福林媽咪爸爸媽媽會遭遇這樣一種狀況,就是跟孩子說話時孩子總是「聽不見」。不管是讓吃飯、讓收拾玩具,還是讓洗臉,孩子都是聽不見。非得父母扯著嗓子,拿著拖鞋嚇唬的時候,孩子才會給點反應。這到底是怎麼了?有的父母甚至帶著孩子去看了醫生,醫生說並不排除自閉症的可能性。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別擔心,把握這3個「嬰語關鍵期」即可
    四個月至五個月孩子出生後四個月到五個月時,可以說出「爸爸」和「媽媽」簡單的詞語。孩子每天聽到家長在身邊教導孩子這兩個詞語,經過幾過月的時間,孩子會說出最基本的詞語時,就是這兩個詞語。但孩子也僅僅是會這兩個詞語,甚至是不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所以還需要家長在後期不斷的教導。一歲半孩子一歲半時可以說出兩百餘個詞語,知道物品的名稱,但並不能夠將物品形容出來。
  • 孩子犯錯時不要大吼大叫,要假裝「看不見」
    孩子身心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看作是不斷犯錯誤又不斷改正的過程。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犯錯。所以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並沒有看到這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錯失良機,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而有的家長,反而在孩子犯錯後大吼大叫,不僅氣壞了自己,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孩子幾歲說話才算「晚」?了解這6個心理學知識,輕鬆教娃說話!
    婷婷以為,孩子上幼兒園都有個適應過程,慢慢就會好起的,就依然堅持送兒子去。有一次,婷婷送完孩子沒馬上離開,發現幾個孩子在欺負兒子。可兒子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受了委屈也不能很好表達,沒法和老師說,只能蹲在小角落,偷偷地哭,很委屈、很害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