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用對這4個方法,不怕他假裝聽不到

2020-09-05 媽媽深呼吸

導語:

「孩子天天在家呆得,實在是越來越不聽話了」樂樂媽媽氣憤地跟我說。

原來樂樂和爸爸晚上爆發了一場「大戰」,起因是樂樂看動畫片《海底小縱隊》,跟媽媽約定好了看兩集,可是看完兩集晚飯還沒準備好,於是他又接著看下一集,爸爸說等飯好了立馬關掉電視,樂樂理都沒理爸爸。

飯菜上桌後,爸爸喊樂樂吃飯,樂樂置若罔聞,前前後後喊了三遍,孩子依然沒有任何反應。爸爸忍無可忍,氣勢洶洶地過去把電視關掉,順便把他拽到了飯桌前,樂樂大哭大鬧,一頓飯吃的雞飛狗跳。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孩子把自己的話當做耳旁風,說800遍他依然無動於衷,可是大人相互間說個悄悄話,隔著老遠孩子也能聽到。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不是故意裝作聽不見,一通火氣發洩出來,孩子才「勉強」聽到

那麼對於開啟「自動屏蔽」模式的娃娃們,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總是聽不到,原因是什麼?

一、我思故我在: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種情況一般是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專注於自己的一方天地裡,此時外界的所有信息基本是被自動屏蔽的。

比如在外面瘋玩兒的兩個孩子,你追我趕,開心的不得了,此時有奶奶在旁邊喊:慢點兒,別跑了,小心摔著......孩子絕對不會理睬,甚至會跑出豹的速度。

這種情況,如果家長一再幹擾孩子,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使孩子「被打擾」。

二、反覆強調多次的事情,孩子「屢教不改」

孩子都喜歡赤腳,媽媽每天強調無數遍「不能赤腳,不能赤腳」,可是不經歷溫柔--發火--強迫的過程,孩子根本不會照你說得做。

「玩兒完玩具要歸位」!每次都重複一遍,但是孩子一次都沒執行過,一堆玩具混亂在一起,就像垃圾場,除非威脅把玩具丟掉才管用......

無論孩子「充耳不聞」是哪種類型,都足以讓家長們抓狂:到底說多少遍,你才能長腦子?採取強硬措施肯定管用,可是也不能天天對孩子惡言惡語啊!

掌握以下4種妙招,孩子就會把家長的話「當回事兒」

1. 專注時不要打擾;必要時設定時限

當寶寶專注自己的事情時,父母儘量不要去打擾他,這是保護孩子的專注力關鍵,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成長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分辨孩子是在「真專注」還是「假聽不到」呢?這個是有點難度的,姑且以打斷孩子目的的重要性來判斷

有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自身感覺的要求能免則免。比如孩子正在專心拼圖,上前詢問孩子「地上涼不涼,要不要喝口水,吃點水果」之類的建設意見,還是收回去的好。

有些必須做的原則性事情,比如到了睡覺的時間,可以給孩子設置一個5分鐘的時間限制,到點了就遵守約定。

2. 充分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樣溝通

如果家長跟孩子溝通時帶有「批評和指責」,很容易就能激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孩子會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看到一地散落的玩具,如果憤怒地喊「跟你說多少遍了,玩完玩具要歸位,到底怎樣你才能記住!」,孩子會感到被壓抑和控制

媽媽反反覆覆的嘮叨和碎碎念,讓孩子的牴觸和排斥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習慣性屏蔽。

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說話,真正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有感受的個體來尊重,孩子會發自內心地想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受制於家長,不得不做。

3. 多使用鼓勵的詞彙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讚美。」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孩子人小心可不小,他們渴望被尊重、被認可,這是人類精神需求的基本層面,一旦這一需求被滿足,孩子就會充滿自信和力量。

所以養育孩子,不要不斷地指責、挑毛病,而要儘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去讚美他,往往效果會出奇得好。

4. 喚醒孩子的同理心

當孩子對我們說出的話不理不睬時,可以適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然這不是跟孩子賭氣,而是一種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的共情方法

孩子呼喚我們或者是尋求幫助時,可以假裝聽不見,讓他設身處地的感受一下被「忽略」的滋味,孩子表達不滿時,直接現身說法:你說話媽媽不理你,是不是很難過?媽媽剛才跟你說話,你不理我,我也很傷心啊!

喚醒孩子「同理心」的過程,也是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過程,想要別人尊重你,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包 麻麻總結】

不管採用什麼方式,請記住一點,所有的溝通都是基於一個大前提,那就是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孩子只有感受到媽媽發自內心的愛與包容,才會願意配合我們遵守相應的「規則」。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把你的話當「耳邊風」?別只會兇孩子,這些做法值得學習
    孩子總把自己的話當「耳邊風」,是很多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但是過多的嘮叨會讓孩子心情煩躁,使他選擇性屏蔽家長的話。快試試這幾個小妙招!但卻很聽老師的話?這是因為老師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 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可別說「ear wind」啊!
    我媽小時候經常訓導我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啊!那在英語中,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可別說「ear wind」啊!1)「耳邊風「英語怎麼說?耳邊風的表達非常簡單。就叫做Turn a deaf ear to sth.
  • 「當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當耳邊風」,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當作耳邊風 If I have要是非得讓我聽我不懂的事情,那也只能是耳邊風。They gave me that information years ago, but it must have gone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 孩子的「耳邊風」怎麼治,這樣溝通才有效
    好好說話不聽的,非要我吼幾聲,才聽得見。相信這是不少朋友的煩惱吧,對孩子說話仿佛就是耳邊吹過風,風過無痕。怎麼會這樣呢?今天蜜牙媽媽就和大家說一說。基本上每個有「耳邊風」孩子的家庭,都會是一方喋喋不休,另一方管教缺位。
  • 家長的話,總被孩子當成「耳邊風」?試試用「非語言信號」效果佳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情況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每次教育孩子時,不管是用嚴厲的口吻,抑或是循循善誘的方式,孩子都會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根本不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今天教訓完,明天依舊我行我素。對此,大多數家長都手足無措,其實在教育孩子時,許多家長都走進了一些誤區:只要說得多,孩子就會被感化。
  • 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話,是故意調皮,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聽話,也許是家長對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最高的期許了。孩子能聽從大人的指示做事,在家長看來不僅是寶貝有出息的表現,同時也能給自己省了不少麻煩事。可是有一群兒童,他們的調皮可能有些出圈了,不僅把父母的指令和問題當作耳旁風,還不願和家長說話。是這群孩子的性格使然嗎?孩子不說話、不聽父母的話是他們成心為之的嗎?
  • 每日一詞:「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
    長輩們在告誡晚輩時,常常會說「不要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你知道「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嗎?「耳邊風」,或「耳旁風」,中文俗語,字面意思是「a puff of wind passing the ear」,用來比喻「對他人的話充耳不聞或不放在心上」,可以翻譯為「unheeded advice」。例句:不要把我的警告當耳邊風。
  • 家長喊破喉嚨,孩子就是假裝聽不見?有三個方法可以解決
    有家長可能要問了,為什麼有的孩子,家長喊破喉嚨,他就是假裝聽不見,難道是他故意想和家長作對?實際上,這裡面的原因,比家長想得要複雜:①家長喊孩子太多、太頻繁,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超限效應」,意思是一個人在接收到過多、過強的刺激後,會變得很不耐煩,有逆反的心理,故意逆著對方的心意。
  • 父母掌握了這4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培養寶寶驚人記憶力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很多父母認為的孩子記憶力是顯性基因,是遺傳的。遺傳的是智商,而且大部分人智商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其實記憶力完全是後天教育成果的一種集中展現,和遺傳關係肯定不到一毛錢。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用記憶很多父母都很感興趣,到底自己的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有記憶的。其實在嬰兒出生後的兩三天就有記憶了,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到出生6個月後就會出現形象記憶,再長大些就會形成自然的記憶能力,結合寶寶記憶力,成長特點。
  •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他不聽啊!家有「耳旁風」,溝通是父母必修課
    大多數時候,你跟孩子說話,甚至都發火了,孩子依舊我行我素,你的話對他就像「耳旁風」,而且風過無痕,根本不起任何作用。通常把寶爸寶媽氣得七竅生煙的孩子,就是這種「耳旁風」孩子。沒有想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我們都知道愛孩子,可孩子就是把父母的話「自動屏蔽」,好像在孩子和父母之間自動升起一道「結界」,上面寫著四個大字:我—聽—不—見!
  • 孩子厭學,把家長講的大道理當「耳邊風」,這種情況怎麼「根治」
    「孩子今年五年級了,對學習毫無興趣,做作業也是馬虎應付,我一和她講道理她就頂嘴,這孩子是不是叛逆期提前到了?」……孩子把學習當作「身外之物」,在厭學的情況下還把家長的大道理當作「耳邊風」,可以說這是讓很多家長壓力山大、極度鬱悶的一種現象。
  • 孩子想要別人的東西被拒絕,哭鬧不止,父母巧用這4個方法化解
    導讀:孩子想要別人的東西被拒絕,哭鬧不止,父母巧用這4個方法化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想要別人的東西被拒絕,哭鬧不止,父母巧用這4個方法化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
    誇張一點說,老師的話簡直就是聖旨,孩子不僅會聽,而且還會不折不扣地執行。而父母說的話就像空氣,孩子很少聽。搞得很多父母都要這樣嚇唬孩子: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就告訴你們老師···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鮮明的對比?老師們靠什麼獲得了孩子們的敬畏?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跟我一起來揭秘!
  • 孩子總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巧用「非語言信號」,保持良好溝通!
    可不是嘛,你家這還算好的,我那個外甥女,今年上初三,眼看就考高中了,學習這麼緊張,她倒好,交了個男朋友,在班裡前三名的成績,妥妥的能上市重點高中,現在可倒好,退了二三十名,把我姐氣的高血壓都犯了,一個女孩子,打也不是罵也不是,他爸爸說要找那個男同學談談,她還不讓,竟然嚷嚷著要跳樓,哎,你說多讓人操心。
  • 「耳邊風」用英語怎麼說?
    criticisms of or warnings to a particular person that have no effect on that person(批評或警誡對某人)像水過鴨背,像耳邊風,毫無影響,不起作用I've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的話,不愛和父母溝通,你都做了什麼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的話,不愛和父母溝通,你都做了什麼最近常聽到這句「十個父母九個壞,一個在修煉。」 其實這個「壞」就是嘮叨,這也是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正常方式。似乎越壞,越能表達對子女的關注,越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和「服從」。 一,「 壞」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嗎?
  • 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導讀: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孩子有時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這4點值得反思
    在學校中,老師對於規則會嚴格執行,不會隨意妥協更改。比如學生打架生事,上課偷看課外書等,就會給予相應的懲罰或批評;誰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幫助同學、作業寫得全對,就會給予表揚或是小紅花的鼓勵。老師有原則,獎懲分明,看得到學生的問題,也懂得欣賞學生的優點,因此在學生心中能夠樹立起威信,學生自然願意聽從老師的話。
  • 當孩子吼出這樣的話,父母該怎麼辦!
    有些3、4歲的小朋友特別喜歡模仿別人說話,比如,看見別的小朋友說要。上衛生間,他就說自己也想去,但其實他可能並不是真的想去。再比如,這麼大的孩子可能還會說一些「 我恨你」「 把你踢飛」之類詛咒的話語,甚至會時不時冒出幾句髒話,讓父母大跌眼鏡,擔心孩子是不是「學壞了」。
  •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這句話害了多少父母
    孩子變成了「兩面派」,在爸爸面前是個乖小孩,卻把她的話當成耳邊風。在爺爺奶奶身邊的時候,更是無法無天。有個怕的人,孩子學不會平等和尊重有本書中說到:「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那麼孩子就很難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