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免費訂閱本帳號!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健康養壽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免費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
「感覺我最近吃壞了肚子,好像一直腸胃不大好,大便的時候,還總是拉不乾淨的感覺。」
「為什麼不去醫院看看呢?」
「只是吃錯東西而已,還要去醫院這麼麻煩?」
「這話就不對了,大便一直拉不乾淨,可不一定是吃錯了肚子,很可能是胃腸道炎症!」
大家可千萬注意了,如果一直有種大便拉不乾淨的感覺可不是小事哦,很可能是你患上了腸胃疾病哦!
總感覺排便不乾淨?這些疾病在作怪
1. 腸息肉
腸息肉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症候群。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症候群與結腸癌密切相關。腸息肉會導致腸道管堵塞,給人帶來大便拉不乾淨的不適感,有時伴隨著腹痛、出血等症狀。目前腸息肉的治療主要以內鏡治療為主,最普遍的方式即內鏡下息肉摘除術。
2. 腸胃功能紊亂
腸胃功能紊亂也稱功能性胃腸病,其中症狀可表現為排便困難或不盡感、腹痛、腹脹、直腸肛門梗塞感。所以當出現這種症狀時,要及時就醫檢查。該病治療以緩解症狀、防止復發、改善生活質量為主。
3. 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指腸道慢性炎症疾患,症狀表現為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為黏液、水樣便,一日數次、幾十次不等,病程長,反覆發作。研究發現為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但也與患者長期過度疲勞、精神情緒緊張、營養不良有關。目前治療該病主要以抗感染、補充益生菌、對症治療為主。
4. 肛周炎性疾病
肛周炎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慢性炎性疾病主要有肛竇炎、肛乳頭炎等,急性炎性疾病有肛周膿腫、肛瘻等。這些疾病雖然沒有痔瘡發病率高,但其痛苦程度和危害性都遠超過痔瘡。該病患者經常感到肛門墜脹、下墜、疼痛,有時頻繁便意感、便不淨感,伴隨著肛周疼痛、墜脹、瘙癢等症狀。急性炎性疾病最終只有通過手術才有望治癒,手術的效果取決於病情的輕重、醫生的經驗。
5. 肛門、直腸腫瘤
肛門、直腸腫瘤在糞便上會有明顯症狀,如大便有黏液、膿的感覺,患者會有持續腹脹,腹痛和腹部不適症狀。因腫瘤長期滯留在肛門、直腸中,而導致患者出現排便不盡的感覺。肛門、直腸存在腫瘤,首選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上廁所簡直是一件「要了老命」的事,不知不覺就會在廁所待半個小時。但其實,長期排便困難只是讓人感到痛苦煎熬,還會影響腸胃健康!所以,本文整理了三招,助力大家輕鬆健康地排便。
醫生教你3招,乾淨利落排便
1. 上廁所不帶手機,也避免如廁時看書看報等。排便時應注意力集中,縮短排便時間,如廁時間儘量不超過5分鐘。蹲廁時玩手機,不自覺地就會延長時間,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就是為什麼久蹲後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腦脹的原因。
2. 每天定時排便,有利於及時排除體內汙穢和預防便秘,是很好的習慣。長時間不排便導致糞便大量的水分被腸壁吸收,變得乾結,不易被排出,久而久之,便會導致便秘、痔瘡等症。
3. 常做提肛運動,是促進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提肛運動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提高肛門括約肌的彈性,加強肛門約束力,從而幫助排便和預防腸胃疾病。
正確的提肛運動方法:坐臥、站立均可,凝神、收腹、慢慢吸氣,同時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屏住呼吸並保持2-3秒,然後呼氣全身放鬆,靜息2-3秒,再重複上述動作。每日3次,每次30下或5分鐘。
除了養成良好的上廁所習慣,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也需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腸胃。那麼如何做才能有效地調整胃腸功能,預防胃腸疾病呢?一起來看看吧!
加強腸胃管理,邁出健康第一步
1. 飲食衛生。常言道「病從口入」,只有管住嘴才能讓我們脆弱的胃腸少受傷。儘量少吃不乾淨的外賣,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乾淨後再吃,注意廚房衛生。
2. 清淡,營養均衡。健康飲食最重要的標準是全面均衡,腸胃不好的人更要清淡飲食、減少刺激性食品刺激腸胃黏膜,可以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扁豆、穀類和水果來減少壓力對腸胃的影響。
3. 堅持鍛鍊。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腸蠕動減慢,所以可以根據年齡和健康狀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使精力充沛,血液循環加快。堅持鍛鍊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腸胃健康,還讓我們心情舒暢,身心愉快。
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患腸胃病,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不健康飲食、長期熬夜、不良的排便習慣以及長期的精神壓力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自己的飲食、作息管理,這能很大程度地幫助我們免受腸胃疾病的侵害。當發現自己身體出現有關腸胃疾病的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放鬆心情,好好治療。
感謝您的閱讀,浪費您"1"秒寶貴的時間,轉發自己圈子,家人和朋友可能需要,他們會感謝你,小編也謝謝您,祝您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