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例妨害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之妨害公務罪定性分析

2020-12-11 騰訊網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舉國上下,共同戰「疫」。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旋律,如暴力抗法、暴力傷醫、制假售假等各種妨害防控疫情的違法犯罪行為。截止2月18日,全國檢察機關共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涉疫情刑事犯罪2692件3722人;受理審查逮捕603件729人,審查批准逮捕498件598人;受理審查起訴323件409人,審查提起公訴238件290人。全國檢察機關介入、辦理抗拒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新冠狀病毒傳播類犯罪(含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傳染病防治罪)219件272人,妨害公務罪485件628人,尋釁滋事罪155件199人,故意傷害罪14件15人,制假售假類犯罪(含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478件1020人,非法經營罪(哄抬物價)65件104人,詐騙罪1165件1260人,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22件22人,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類犯罪(含非法捕獵、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非法狩獵罪,野生動物資源類非法經營罪)207件298人,其他涉疫情犯罪117件178人。(摘自:環球時報,2020年2月19日)

針對上述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於2020年2月11日、19日先後發布了兩批典型案例。2020年2月11日發布的首批十例妨害新冠狀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涉及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傷醫、制假售假、哄抬物價、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等七類犯罪。2020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第二批共六例妨害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涉及妨害傳染病防治犯罪、妨害公務犯罪、詐騙犯罪、造謠傳謠犯罪、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及其他涉疫情犯罪。現針對妨害公務犯罪進行如下梳理:

一、法律要旨

根據我國《刑法》第277條以及兩高、兩部發布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的,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以妨害公務罪定罪,從重處罰。

二、在疫情防控期間,對妨害公務罪的適用

(一)關於涉疫情防控妨害公務行為的對象

因疫情具有突發性、廣泛性,為了最大限度防控疫情,各級政府需要組織動員居(村)委會、社區工作人員等落實防控職責,實施管控措施。因此,符合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以及公安部於2020年2月6日發布的《關於依法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規定的三類人員的,即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有關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疫情防控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疫情防控公務的人員)均屬於妨害公務行為的對象。在疫情防控期間,交通協管人員等雖未列入國家編制,但其協助從事疫情防控公務的人員,應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受到上級行政機關政府部門的委託從事疫情防控工作,也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受到與其相同的法律保護。但是,如果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自發性的或超越委託範圍從事疫情防控,由於無授權,不屬於公務範圍,不宜認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公務行為的認定

基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公務行為具有的特殊性,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圖嘎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實施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以及與其密切相關行為均應認定為公務行為。且在疫情防控期間,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受上級行政機關委託參與上述活動的,也屬於公務範疇。

(三)客觀行為的認定

構成妨害公務罪的行為方式為行為人採用暴力、威脅手段。從目前報導的案例來看,大部分妨害公務案件均為直接對公務人員實施了或輕或重的暴力攻擊。除此之外,基於對妨害公務罪所保護的法益來看,即使是對檢測設備、登記材料等於公務活動密切相關的器材實施暴力,只要實施暴力達到一定程度,致使公務活動無法正常進行亦屬於妨害公務的行為。

三、典型案例:四川省仁壽縣王某妨害公務案

案例摘要:2月4日14時許,因被告人王某停放的四輪電瓶車擋住卡點進出口通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廖某等人向其表明疫情防控工作人員身份後,要求王某配合防疫工作將車挪走。王某以多種理由拒不挪車,並辱罵工作人員。後趁工作人員廖某不備揮拳擊打其臉部,在現場工作人員強制將被告人按住後,被告人仍用手不停抓撓廖某臉部,致其面部軟組織挫傷。現場工作人員報警,民警趕到現場依法將王某抓獲並立案。2月10日,仁壽縣公安局將本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仁壽縣人民檢察院當日以妨害公務罪適用速裁程序提起公訴。2月11日上午,仁壽縣人民法院遠程開庭審理本案,並當庭宣判,以妨害公務罪判處王某拘役四個月。

四、其他案例

1.上海市首例疫情防控妨害公務案於2020年2月21日在線開庭審理。2020年2月9日,被告人張某之子體溫異常,被要求暫緩進入小區,但張某拒不配合,以車堵路。經民警多次警告後,被告人張某發動車輛,採用點剎方式駕駛車輛拖延駛離。民警要求被告人張某下車,但其拒絕下車,後在民警將其強制帶離時,突然加速,致民警手臂被車輛撞擊。經審理,當庭宣判被告人構成妨害公務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8個月。(摘自:澎湃新聞,2020年2月21日)

2.2020年2月5日15時許,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紅山口村北村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卡點,被告人張某靜與男友武某某駕車欲進入該村時,與防疫工作人員發生爭執與肢體衝突。2月14日,新城區人民檢察院對張某靜以妨害公務罪批准逮捕。2月21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法院以妨害公務罪判處張某靜有期徒刑8個月。(摘自:巨呼市官微,2020年2月21日)

3.2020年2月8日晚,被告人張某駕駛摩託車送侄子回到隆安縣城廂鎮某小區,二人未佩戴口罩欲直接進入小區,拒絕配合防疫檢查,辱罵、恐嚇工作人員,又推打上前勸阻的執勤協警,後被當場制服。2020年2月18日上午,該案在隆安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被告人張某因妨害公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個月。(摘自:南寧檢察,2020年2月18日)

4.2月5日10時許,被告人在成都市高新區紫荊巷56號門口,拒不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口罩,並妨礙小區工作人員對群眾的體溫測試工作,嚴重妨害防疫工作秩序,拒不配合民警現場處置,並將民警口罩扯下,將民警面部抓傷。2月19日上午,四川成都市高新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判處唐某某構成妨害公務罪,有期徒刑8個月。(摘自:重慶檢察,2020年2月19日)

五、綜述

上述四個案例中,被告人均拒不履行防疫義務,實施暴力行為拒不配合或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檢疫、強制隔離等防控措施,構成妨害公務罪,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

最後,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應當積極響應政府決定、號召做好各項防護措施,積極配合防疫工作人員各項工作,這也是公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瑙明律師

相關焦點

  • 最高檢四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看點
    如第二批典型案例中四川省仁壽縣王某妨害公務案件明確了妨害公務罪犯罪對象的界定;第三批典型案件側重於闡述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認定界限。三是指導辦案工作的典型性。這一系列典型案例的編發,為各級檢察機關如何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採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難,依法辦案提供了指導和參考,如為各級檢察機關通過網絡遠程提審和審判、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提供了借鑑。
  • 最高檢發布第三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其中,全國檢察機關介入、辦理抗拒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新冠病毒傳播類犯罪(含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傳染病防治罪)383件481人,妨害公務罪935件1220人,尋釁滋事罪301件375人,故意傷害罪29件32人,制假售假類犯罪(含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藥罪,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895件
  • 最高檢發布十大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案例
    來源:國是直通車引以為戒最高人民檢察院2月11日發布了首批十個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該批典型案例共涉及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傷醫、制假售假、哄抬物價、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等七類犯罪。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第一批)一、依法嚴懲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法律要旨】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不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的規定,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
  • 妨害疫情防控,該當何罪?
    最高人民檢察院涉疫情防控檢察業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在答記者問時分析說,無論是傳播新冠肺炎病毒,還是以暴力威脅阻礙防控措施實施,都直接、嚴重破壞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直接對防控形勢、防控秩序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依法及時準確打擊該類犯罪具有突出的緊迫性。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共涉及3個罪名,即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妨害公務罪。
  • 韓康 裴長利:論妨害疫情防控犯罪行為的處置
    關鍵詞:妨害疫情防控犯罪 傳染病防疫 新型冠狀病毒 罪刑法定 寬嚴相濟一問題的提出鼠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整個中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極大威脅。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各級政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採取了必要的管制措施。
  • 2020年「兩高」發布疫情防控典型案例彙編
    >  (2020年第43期,總第75期)  2020年1月下旬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指導各級人民法院涉疫情案件審判工作,「兩高」密集地發布了一系列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典型案例,共20批143例,涉及六種案例類型,具體包括妨害疫情防控犯罪(81例)、復工復產(31例)、信訪管理業務(11例)、涉醫犯罪(8例)、疫情勞動爭議
  • 最高法發布第三批8個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孟植良)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三批8個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此次案例發布聚焦疫情期間因故意隱瞞出入境或疫情高發地區旅居史又拒不執行隔離規定,造成疫情擴散重大風險的刑事案件。
  • (典型案例) 劉某雨、陳某峰妨害公務案
    裁判結果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妨害公務罪侵犯的法益是國家的正常管理活動。而這些管理活動通常是通過國家機關等組織機構中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來實現的。因此,妨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依法執行公務的犯罪行為,必然是對國家正常管理活動的幹擾和破壞。
  • 周光權:涉疫情犯罪典型案例充分體現罪刑法定原則基本精神
    近日,最高檢相繼發布五批共32件典型案例,為依法準確辦理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提供了有效指引。典型案例涉及的主要包括妨害傳染病防治、制假售假、非法經營、妨害公務、尋釁滋事、詐騙等犯罪,相關罪名在特殊時期的正確適用凸顯了刑事政策怎樣的導向?在司法適用中應把握哪些要點?典型案例的發布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有何作用?
  • 最高檢涉疫情犯罪系列典型案例背後的法治思考
    為統籌全國檢察機關疫情防控檢察業務工作,最高檢領導小組在工作之初就確定了辦案數據每日報送、案件報備和日常專報三項工作機制,加強對涉疫情常見罪名和常見問題的分析,並根據中央明確的重點打擊的犯罪類型,選擇案件佔比大、反映問題多、實踐需求急的案件,給予重點關注。比如,抗拒疫情防控犯罪、制假售假犯罪在四批典型案例中所佔比例較大,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在前三批典型案例中均有所涉及。二是法律適用的典型性。
  • 對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的簡析
    下面,筆者結合有關法律規定,及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20年2月11日發布的首批十個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以下簡稱「最高檢發布的第一批案例」)、於2020年2月19日發布的第二批六個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以下簡稱「最高檢發布的第二批案例」),和本省及上海部分案例進行分析。
  • 兩高回應辦理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
    同時提出,在具體執行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工作依法懲治妨害國境衛生檢疫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分別簡稱為《「兩高兩部」意見》《「五部門」意見》)的過程中,還有其他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澄清或者統一認識。
  • 陝西省介紹陝西省政法系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依法打擊妨害疫情...
    堅決落實「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刑事審判工作總要求。「兩高」《關於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32種涉疫情刑事犯罪。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對正在辦理的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的提前介入率達到了98.5%,實現了關口前移。二是上級院的指導力度大。省、市兩級院均採取掛牌督辦、疑難案件上級把關定性以及發布指導性案例等辦法加強對下級院的業務指導。
  • 以暴力脅迫手段將被行政機關扣押的本人車輛強行開離構成妨害公務罪
    以暴力脅迫手段將被行政機關扣押的本人車輛強行開離構成妨害公務罪
  • ...檢察院、公安部依法懲治涉境外輸入型疫情防控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依法懲治涉境外輸入型疫情防控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 第八批)發布時間:2020年4月3日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增加
  • 江西高院發布疫情防控期間首批典型刑事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西法院立足疫情防控總體態勢,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策略,充分發揮刑事審判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職能作用,依法從嚴從快審結了一批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 刑事司法的理念與原則——以司法機關辦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依法嚴懲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暴力傷醫犯罪等九類犯罪,旨在依法懲治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社會安定有序,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 治庸·戰「疫」│「網警普法」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的法律適用
    Q1 在辦理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時,如何準確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答:「兩高」、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稱《意見》)中規定:「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1.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運輸工具的
  • 西盟首例涉疫情防控妨害公務案公開宣判
    近日,西盟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以巡迴法庭的方式,在勐卡鎮永業村公開開庭審理全縣首例涉疫情防控妨害公務案。當庭以妨害公務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巖某1、巖某2有期徒刑7個月,巖某3有期徒刑6個月。勐卡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法幹警、永業村村組幹部及部分群眾到場旁聽。
  • 最高檢發布第十批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第十批5個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詳細介紹了檢察機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如何堅持依法辦案,同時最大限度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公開聽證和法律監督的作用,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為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截至目前,最高檢已連續發布十批共55個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