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是植物,而不是動物

2020-12-11 時間之子說世界

前段時間看了個破電影,雖然胡編濫造,但裡面還是說了幾句有用的話。所有的植物都崇拜太陽,所有的動物都追隨月亮。人也是動物,身上唯一太陽的痕跡,就是眼睛。人從陽光中得到智慧和力量。

所以,我得到啟發,人是植物,不是動物。我們把人視為植物,有些問題就簡單多了。

育人與養花。教師也被稱為園丁。我想,老師應該是會養花的。不過家長們會養花的可就不多。問題是,有些家長連花草都養不活,怎麼教育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環境,就像植物需要合適的土壤,適宜的溫度,光照,水分。花養不好,不怨花。不能要求蘭花在沙土裡開花。尊重客觀環境,客觀規律。心不能長期地抵禦不利環境的影響,這是物理法則。溫度不夠,種子就不會發芽,土壤太貧瘠,苗株就不強壯。人也是如此。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環境。在家裡既種仙人掌,又養文竹,方法當然不同。這就是因材施教。給他需要的。

我是90後,父母這一代人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所以以為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哪有什麼教育水平。他們育人像種地,一畝一畝地,齊刷刷的都是麥子。不尊重個體,不尊重差異,害怕自由。只懂得按部就班,跟著別人做(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道法自然。自然的不一定好,但最好的一定是自然的。

相關焦點

  • 硅藻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那它是什麼?
    第一個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硅藻的人很有可能是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他自製的光學顯微鏡具有觀察硅藻的能力,他觀察過的樣本中也肯定有硅藻存在。然而可惜的是,他發表過的所有插畫中沒有任何一幅可以肯定是來自硅藻。列文虎克簡易顯微鏡的複製品。
  • 黃油其實也有區分,動物黃油與植物黃油哪個好?千萬不要買錯了!
    很多人認為黃油就只有黃油,其實它還是有區別的,就拿植物黃油和動物黃油來說。我們一般說黃油,一般指的是動物黃油,這種黃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油脂,有個另外的名稱叫做「牛油」。動物黃油中大概含有80%的脂肪,然後剩下來的就是水分以及其他牛奶成分,這種黃油是擁有天然的乳香!
  • 「植物奶油」與「動物奶油」的不同
    ,往往給人以天然、健康的印象;一說到動物成分,會容易想到油膩、肥胖。然而,在奶油選擇上卻正好相反,從牛奶裡提取的奶油才是天然奶油,而植物油脂氫化合成的是人造奶油。植物奶油與動物奶油的區別有哪些?保存期也比植物奶油短。 3.價格上的區別 植物奶油與動物奶油的價格差距非常大,動物奶油是植物奶油的一倍不止。 對於很多蛋糕店來說,使用植物奶油能大幅節約成本,而且穩定性和塑性比動物奶油的好!
  • 動物的一半是植物
    (動物)的組合,預示著一種全新生物體的出現,比如說,像植物那樣會進行光合作用,以此為自己提供營養的魚。platimal(想像圖)培育「太陽能魚」不是沒有可能目前在哈佛醫學院求學的阿加帕奇斯曾做過一個非常特別的實驗
  • 【健康】在油的挑選上,植物的比動物的更健康?
    食用油是每個人都會吃的食物,尤其是在中餐中。它能夠為人體提供脂肪酸這種必需物質也能作為調味料改善食物的口感。食用油有可能提取自植物如常吃的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等等,也有可能提取自動物脂肪。隨著人們的選擇性越來越多和對健康意識的重視,在哪種油更健康也開始了一番討論。
  • 「植物奶油」對身體有害嗎? 如何區分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
    奶油"是西式糕點常用的添加劑之一,奶油又被分為「人造植物奶油」與「天然動物奶油」兩種。     目前我國市場上售賣的洋快餐、西式麵點、中式點心中,95%以上都是由「人造植物奶油」製成的,這不是危言聳聽,這一數據是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中明確報導的!
  • 有哪些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
    在生物界,確實有些動物和植物存在難以區分的模糊情況。對於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可以很容易進行區分,比如大部分動物可以自由行動、有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有明顯反饋;而大部分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細胞有細胞壁,無法進行自由移動等等。
  • 致幻植物——動物也瘋狂
    然而,看起來十分神奇的「巫術」其實並不神秘,一些有著「致幻奇效」的植物們似乎就能給出答案。學姐小時候家裡做打滷面時,學姐的粑粑都會慣例放幾片荊芥葉子,彼時年少的學姐對這種強烈刺激味蕾和嗅覺的味道簡直不能忍受,後來才知道,愛了好多年的薄荷糖的原材料「薄荷」其實也差不多是這個味……涼拌荊芥 話說真正把貓撩嗨的其實是貓薄荷中一種叫作荊芥內酯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被貓吸入後就會與貓鼻子中的受體結合在一起,從而刺激與大腦相連的神經元
  •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時間:2017-03-04 12:56   來源:蘭嵐瀾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奇不有!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 海葵 它看上去很像花朵,其實是捕食性動物這種無脊椎生物就是海葵。據一份 研究稱,從基因編碼上看,海葵屬於動物和植物的混合種。
  • 素食護生:植物也是生命 吃植物就不是殺生嗎?
    當我向別人闡述為什麼我們要吃素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反問就是:假如吃動物會造成動物的痛苦,那麼植物也是生命,吃植物難道不會給它們造成痛苦嗎?當然我不認為這麼說的人是出於對植物的憐惜才會這麼說,他只是希望找到一個繼續吃肉的正當理由。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按理說,現存的生物都有著明確的生物學分類,動物就是動物界內所有生物的總稱,而植物則是植物界下所有生物的總稱,所以理論上說不存在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但是,神奇的大自然總是不缺少驚喜和意外,所以自然界中不但有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也有具有明顯的植物特點的動物以及既像動物又像植物的生物。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介紹幾種。
  • 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
    ▲ 精品紅珊瑚美麗又奇特的珊瑚是海底獨一無二的「樹林」由於珊瑚生得豔麗又不能移動所以有不少人認為珊瑚是植物還有人說它是石頭但是小生悄咪咪地告訴你珊瑚其實是一種動物哦!珊瑚為什麼被認定為動物呢?本期,就和小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植物奶油已out,我們現在都用動物奶油!
    後來才知道即使是奶油也是有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之分的。今天小優就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區別以及如何分辨他們。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動物奶油,什麼是植物奶油。動物奶油(淡奶油),是從新鮮的牛奶中提煉出來的高濃度奶油。動物奶油是一種比較健康的奶油,無任何色素和化學穩定劑,營養價值也比較高。介於全脂牛奶和黃油之間。
  • Live Real Farms推出複合蛋白奶,動物+植物
    作為一家主營產品是動物奶的公司,Live Real Farms為何會選擇和植物奶「組CP」?植物基在產品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植物+動物」複合蛋白的概念是否只是「蹭熱度」?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一個根本問題——植物基是噱頭,還是剛需?
  • 植物奶油和動物淡奶油有什麼不同?愛吃蛋糕的人一定要了解
    植物奶油和動物淡奶油有什麼不同?愛吃蛋糕的人一定要了解在以前的時候,我們大家過生日,最多也就是吃一顆雞蛋,或者是吃一碗長壽麵,在現在大家過生日,最不可缺少的不是家人,也不是長壽麵,而是一塊蛋糕。很可能是因為這些蛋糕上面的奶油所選用的品種不同,有一些是植物奶油,還有一些是動物淡奶油,這兩種奶油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解決掉這個問題,對於那些特別愛吃蛋糕的女生或者是特別愛吃奶油的人,一定是要了解一下的。
  •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不能互相取代
    一些乳業專家認為在目前國標中的蛋白質標準降低,奶製品原材料受進口掌控的情況下,應該採用「藕粉、蓮子粉」等傳統植物蛋白為主的食物來代替牛奶中的動物蛋白,認為以植物蛋白為主的飲食更適合中國人「乳糖不耐受」的體質。動物蛋白真的可以被植物蛋白取代作為人體的蛋白來源嗎?人體並非不能缺少牛奶「不喝牛奶行不行?當然行!」
  • 喜歡吃奶油的吃貨們,你知道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的區別嗎?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吃奶油,因為它那份香濃的美味。同時也有不少人拒絕奶油,因為擔心它會讓人發胖。但無論你對奶油是愛是恨,大多數人似乎都對奶油並不是那麼了解,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奶油。目前來說,市面上的奶油主要分為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兩種。
  • 自然界會吃動物的恐怖植物
    自然界會吃動物的恐怖植物世界上有些植物可以吃掉動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有哪些恐怖的植物,會活活的把動物給吃掉。佛手狀如手指,故名佛手單葉互生,長橢圓形,有透明油點。水晶蘭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它是屬於鹿蹄草科植物。全身沒有葉綠素,從不進行光合作用,是靠著腐爛的植物來獲得養分。被稱為死亡之花。水晶蘭的花朵在陰暗潮溼的地區,冒出晶瑩潔白的身影,有若水晶狀的菸鬥,微微下垂的花朵,單生於植株的頂端,在幽暗處發出誘人的白色亮光,引人駐足欣賞,是傳說中來自陰間的植物。蝙蝠花一種觀賞性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亞地區,適宜在溫暖的氣候下生長。
  • 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植物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物動植物都有,我們就來說說最毒動物——澳洲方水母,植物就說隱藏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毒物——蓖麻。這都算得上是上致命的毒物,當然對於植物來說,很多人可能不會那麼認為,因為以前不少地區還在種植蓖麻,甚至如今還有大規模的種植區,所以這相當於是一個誤解。知道的人少了,那麼這可能也就不被認為是「毒物」了,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它肯定就是毒物,下面一個一個地了解。
  • 動物和植物的回交是怎麼回事,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進行回交?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近親繁殖的危害,古時候人們不知道近親繁殖有什麼危害,後代就有了一些遺傳病。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發現了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定律,知道了遺傳定律,我們就可以人工幹預植物,改良品種。常見的育種手段有雜交育種和分子育種,除此之外還有回交,起初人們讓植物進行回交,為的是突顯後代的某種顯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