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定則氣不順,血不暢則百病生(圖)

2020-12-11 網易新聞

(原標題:心不定則氣不順,血不暢則百病生(圖))

上/期/回/顧

  中醫裡面的心,不僅包括心臟這一個器官,我們平時說的「心神不寧」,就已經表示除了心臟之外,心裡還有一個「神」,身體的元神在這裡,人的精神、思維都由此而出。

  一天下午,在銀行工作的小李來到我這兒看病,一臉抑鬱地說:「董大夫,快幫幫我吧,我現在整天四肢僵硬,背疼、脖子疼、頭暈腦漲,今天給客戶處理業務又犯錯了,再這樣下去我的工作都丟了。」

  我給小李號了一下脈,看到他舌質紫紅,舌下青筋暴起。聯想到他的工作性質,我的心裡就有譜了。

  我問小李,他每天的工作是不是很忙,是不是都坐著不怎麼運動,心理壓力比較大?小李連連點頭稱是,說他們網點客戶特別多,他今年又想多做點業績,表現一下自己,好升職加薪,基本上天天加班,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回家了也懶得動,還是坐在電腦前,上網玩遊戲。

  我告訴他,他之所以生病,就是因為心裡事太多,心不靜,坐的時間太長,身體

氣血

運行

不暢

。我在他的頭頂、後腦勺和大椎穴進行按摩和調理,很快他就感覺頸部不再僵硬,頭腦也開始清明。

  治療結束後,我給他開了點活血化淤的藥,並告誡他要定時活動,否則身體還是會氣血運行不暢,產生淤血。

  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記載:「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而氣血的根本來源,就是我們的心。

  我們所產生的各種疾病,大多是不能平心靜氣,氣血淤滯的原因。淤血是產生氣血紊亂的重要因素,各種原因出現的血行不暢,均可形成淤血。而利用中醫養心的方法疏通氣血,調節氣機升降,平衡氣血陰陽,改善身體內環境,就可達到防治

百病

的目的。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再加上營養過剩,無休止地加重身體臟腑負擔,卻懶於運動,還有壓力大、作息時間紊亂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在損耗我們的氣血,導致身體氣血不足、氣血不暢。臟腑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必須超負荷運轉。一天兩天沒有問題,時間久了,必然導致經絡不通、臟腑功能衰弱。面對自身代謝廢物和外來病邪的雙重壓力,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了下面這些症狀,那就要注意了,因為身體可能已經氣血不調了。

  1.面色蒼白,唇色暗淡,疲倦無力,頭暈耳鳴,脫髮。

  2.失眠或睡眠質量差,白日犯困,心悸,胸悶,舌頭腫大有齒痕。

  3.肢體酸痛麻木,手腳冰冷或莫名手心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小便不暢,便秘。

  4.女性經期推遲或提前,或過了更年期尚未閉經;男性會陰、睪丸墜脹不適。

  其實,人體85%的疾病可以靠自身調節恢復健康。只要保持心的清明,心情愉快、神經鬆弛,很多病都可以不全靠醫生。

  如何讓身體的氣血流通起來呢?在這裡我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養心順氣法,就是「胳膊扭扭功」。我們把整個胳膊可以看成一個身體,手部是頭、腕部是頸、肘部是腰。練習這個方法的時候,雙手虛握拳,由手掌帶動腕部和肘部,盡力先向外扭轉10次,然後再向內扭轉10次。這是一套動作,不拘時間,想起來了就可以做。經常做這個動作可以加快頭、頸、腰及四肢的氣血流通速度。每天堅持做一做,必然有好處。(2)

本文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氣不順,易傷身!這套保健操,早晚做一次,通暢任脈,消除百病
    長壽人有奇經八脈,任脈主陰,督脈主陽,陰陽是人體運動變化之本,一旦打通任督二脈,必將全身上下氣血充盈,百病自消。百病生於氣,氣機亂難長壽人體有五臟六腑,它們之間通過經絡連接,氣的走向如果產生了逆亂,就會生病,所以常說「百病生於氣」。連接奇經八脈中有一脈叫任脈,它能協調臟腑和經絡之間的關係。
  • 百病源於堵!打通經絡百病消 血液清顏如玉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百病源於堵!打通經絡百病消 血液清顏如玉 女人的衰老從經絡不通開始:萬病之源源於血 , 百病之由由於氣 。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中醫上講: 氣不足則血不暢 ,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我們的能量油是疏通人體經絡為根本,讓人體機能恢復到應有   原標題:百病源於堵!打通經絡百病消 血液清顏如玉   女人的衰老從經絡不通開始:「萬病之源源於血 , 百病之由由於氣 。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
  • 百病皆生於氣,兩味中藥,疏肝理氣和胃
    圖|網絡 文|柒大夫 中醫有「百病皆生於氣」的說法,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以及腫瘤,都與「氣」是有一定關係的。 長期鬱悶,就會肝氣不順,導致「肝鬱(肝氣鬱結)」而「肝鬱」是很多慢性疾病(包括腫瘤)的誘導因素之一。 肝氣鬱結有哪些表現呢?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三焦是人體的六腑之一,是人體的氣之通道,每一焦裡都蘊含著一種人體的「生命之氣」。人體氣的來源有三種:自然之氣、水谷之氣、先天之氣。自然之氣來源於呼吸,水谷之氣來源於飲食也就是吃喝,先天之氣來源於父母。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氣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如果元氣虛弱,三焦通道運行不暢或衰退,就會導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氣虛現象。
  • 氣不足則血不暢,體內氣血虧損,身體多半會有改變,你該調理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所需要承擔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加上飲食的不健康,和熬夜晚睡等等惡習的出現,導致許許多多的人開始出現了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的情況,有些人還會有精神疲乏,皮膚變差的困擾,為何會這樣,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八成是因為氣血運行失調,氣血雙虧導致的!
  • 《黃帝內經·靈樞》第六十六篇——百病始生
    【題解】百病,泛指一切疾病。始生,指引起人體發生疾病的初始原因。因本篇主要論述了疾病的病因分類、外感病發生的機理及傳變層次,所以篇名為"百病始生"。【原文】黃帝問於岐伯日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溼喜怒。喜怒不節則傷髒,風雨則傷上,清溼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岐伯日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
  • 氣血足了,百病不侵
    氣與血,身體兩大基石 中醫學理論認為,「氣血充盈,百病不生。」 氣血是中醫的概念,氣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可激發和推動器官的功能活動;血即流動於經脈中的血液,能濡養臟腑、活躍精神,它們是生命活動中的兩大物質基礎。
  • 俗話說「肚子硬百病生;肚軟如棉,百病不纏」,怎麼使肚子變軟?
    俗話說「肚軟如棉,百病不纏;肚子硬,百病生」,肚子處於人體中央,是內臟的聚集地,肚子的軟硬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是否健康,能說明很多問題。想要健康和長壽,應該讓肚子保持軟的狀態,那麼怎麼讓肚子變軟呢?為什麼說「肚軟如棉,百病不纏;肚子硬,百病生」?怎麼讓肚子變軟?肚子軟硬並不是值得是摸起來的軟硬,而是按著是軟還是硬還有按著痛不痛,有些人很胖,肚子上的脂肪多,這樣肚子摸起來肯定是軟的,有些人有腹肌,特別瘦,肚子摸起來就是硬的,看你肚子是軟是硬,並不能摸,而是應該按。
  • 女性百病在於「堵」,婦科疾病想治本,需調理好氣虛血堵問題
    中醫認為,女子百病在於血,血運行不好,自然容易出現月經不調問題。若患者體內氣血兩虛、寒氣入侵血脈,則容易形成氣滯血瘀、運行不暢等問題出現,誘發月經量少、經期延長的問題,若不給予治療,容易繼續發展成閉經。  在治療上,中醫特色在於辨證施治,氣虛血瘀在於虛中夾實,氣虛和血瘀為重要辨證要點。
  • 常食黑豆,百病不生!黑豆湯補腎,掉發白髮全都解決!
    常食黑豆,百病不生相傳「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李時珍也曾說「常食黑豆,百病不生」;明代太醫劉俗德在《增補內經拾遺方論》中記載:「煮料豆藥方:老人服之能烏須黑髮,固齒明目。」可見,吃黑豆好處多多。黑豆的禁忌本品雖好,但腹部容易有脹滿感的人不宜多吃。另外,需要注意黑豆的用量,不能過量食用,否則同樣會引起腹脹。
  • 百病生於氣,養生先靜心,這句話要怎樣理解?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百病生於氣,養生先靜心」,先跟大家說一個:「戀人吵架,氣到中毒」的案例,大家就一目了然了。案例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某醫院公布了一個這樣的案例:醫院收治了一位因為吵架,被老公氣到中毒的年輕姑娘,這位姑娘送到醫院時已經有明顯的「中毒」陽性體徵。
  • 體「寒」百病生?這4習慣做越多,體內寒氣越重,別讓身體變冰冷!
    有的人說,自己手腳冰涼,渾身不適,雖說不像冬天一樣冷的刺骨,就是體內寒氣較重。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體內寒氣較重多是因為生活、飲食上長期不節制所致。體寒生百病,生活中這4個習慣,會加重體內寒氣:習慣1:懶得動在這個人人都喊著減肥的年代,卻一個比一個懶。
  • 中醫的「氣」到底如何理解?很全面!
    物之生陽氣所使,物之死陰氣所至,先有氣後有形,先有形後有氣,有氣有形,有形無氣,有氣無形。以陰陽 五行 學原理去認識生命、產生存在和發展變化原因及範圍規律的傳統生命學理論,又稱之為理氣。到底這個氣是指什麼?現代人如果不理解氣是指什麼,就無法接受傳統生命科學和中醫學。
  • 精、氣、血、津液學說 精
    氣化為形,形氣相互轉化的氣化過程:精血同源、津血同源,精、津液化而為血,血涵蘊精與津液:故中醫學對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又常以氣血既稱,強調「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婦人良方·調經門》「氣血者.人之所賴以生者也」(《醫宗必讀·古今元氣不同論》)。
  • 中醫認為,氣不足百病生,用這三味中藥泡水喝,可補氣美顏!
    為什麼常說人活一口氣,氣不足百病生呢?因為因為氣不僅是身體的動力,還是身體的防護網。一旦人氣不足的時候,而且很容易外邪入侵體內,各種疾病隨之而來,而且很難治癒,最後演變成慢性疾病。氣不足的人經常精神狀態不是很好,渾身疲憊,手腳冰冷,經常出汗。如果告彆氣不足的症狀,每天常用這三味中藥泡水喝,可補氣美顏!
  • 「氣血不足百病生」!一個簡單食療方,才5塊錢,氣血慢慢補回來
    俗話說:「氣血不足百病生」!很多朋友常有這樣的誤區,知道自己氣血不足,就買來阿膠吃一通,但一段時間下來,卻發現氣血很難得到根本的改善。阿膠昂貴,不是咱百姓能長期吃的,況且阿膠補氣血並非適合每個人。今天就分享一個補血小驗方,您不妨嘗試下。強調:年紀越大,氣血越差!3種食材煮一煮,補氣血,脾虛補滿了。
  • 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長十年!艾灸此處,讓你長命百歲
    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長十年!  為什麼說「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長十年」呢?  背部有一道人體生命線  背部最重要的一個部位就是脊椎。而脊椎是人體年輕的第二道生命線,也是五臟六腑的反射區,因為五臟六腑的神經和血管都連在脊椎上。
  •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導致腳部寒冷的原因有哪些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說「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很多人都想知道腳部冰冷的原因,簡單的來說主要有下面兩個原因:1、陽氣不足:當人體陽氣不足的時候,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就很難抵禦自然界的嚴寒,一般來說,最先受到嚴寒侵襲的部位就是人的雙腳,所以人們會感覺到腳部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