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心不定則氣不順,血不暢則百病生(圖))
上/期/回/顧
中醫裡面的心,不僅包括心臟這一個器官,我們平時說的「心神不寧」,就已經表示除了心臟之外,心裡還有一個「神」,身體的元神在這裡,人的精神、思維都由此而出。
一天下午,在銀行工作的小李來到我這兒看病,一臉抑鬱地說:「董大夫,快幫幫我吧,我現在整天四肢僵硬,背疼、脖子疼、頭暈腦漲,今天給客戶處理業務又犯錯了,再這樣下去我的工作都丟了。」
我給小李號了一下脈,看到他舌質紫紅,舌下青筋暴起。聯想到他的工作性質,我的心裡就有譜了。
我問小李,他每天的工作是不是很忙,是不是都坐著不怎麼運動,心理壓力比較大?小李連連點頭稱是,說他們網點客戶特別多,他今年又想多做點業績,表現一下自己,好升職加薪,基本上天天加班,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回家了也懶得動,還是坐在電腦前,上網玩遊戲。
我告訴他,他之所以生病,就是因為心裡事太多,心不靜,坐的時間太長,身體
氣血運行
不暢。我在他的頭頂、後腦勺和大椎穴進行按摩和調理,很快他就感覺頸部不再僵硬,頭腦也開始清明。
治療結束後,我給他開了點活血化淤的藥,並告誡他要定時活動,否則身體還是會氣血運行不暢,產生淤血。
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記載:「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經絡乃至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滋養,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而氣血的根本來源,就是我們的心。
我們所產生的各種疾病,大多是不能平心靜氣,氣血淤滯的原因。淤血是產生氣血紊亂的重要因素,各種原因出現的血行不暢,均可形成淤血。而利用中醫養心的方法疏通氣血,調節氣機升降,平衡氣血陰陽,改善身體內環境,就可達到防治
百病的目的。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再加上營養過剩,無休止地加重身體臟腑負擔,卻懶於運動,還有壓力大、作息時間紊亂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在損耗我們的氣血,導致身體氣血不足、氣血不暢。臟腑為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必須超負荷運轉。一天兩天沒有問題,時間久了,必然導致經絡不通、臟腑功能衰弱。面對自身代謝廢物和外來病邪的雙重壓力,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果您的身體出現了下面這些症狀,那就要注意了,因為身體可能已經氣血不調了。
1.面色蒼白,唇色暗淡,疲倦無力,頭暈耳鳴,脫髮。
2.失眠或睡眠質量差,白日犯困,心悸,胸悶,舌頭腫大有齒痕。
3.肢體酸痛麻木,手腳冰冷或莫名手心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小便不暢,便秘。
4.女性經期推遲或提前,或過了更年期尚未閉經;男性會陰、睪丸墜脹不適。
其實,人體85%的疾病可以靠自身調節恢復健康。只要保持心的清明,心情愉快、神經鬆弛,很多病都可以不全靠醫生。
如何讓身體的氣血流通起來呢?在這裡我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養心順氣法,就是「胳膊扭扭功」。我們把整個胳膊可以看成一個身體,手部是頭、腕部是頸、肘部是腰。練習這個方法的時候,雙手虛握拳,由手掌帶動腕部和肘部,盡力先向外扭轉10次,然後再向內扭轉10次。這是一套動作,不拘時間,想起來了就可以做。經常做這個動作可以加快頭、頸、腰及四肢的氣血流通速度。每天堅持做一做,必然有好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