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生於氣,兩味中藥,疏肝理氣和胃

2020-12-17 騰訊網

圖|網絡 文|柒大夫

中醫有「百病皆生於氣」的說法,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以及腫瘤,都與「氣」是有一定關係的。

肝主疏洩,肝在人體內主要起到調暢氣機和調節精神情志的作用。

長期鬱悶,就會肝氣不順,導致「肝鬱(肝氣鬱結)」而「肝鬱」是很多慢性疾病(包括腫瘤)的誘導因素之一。

肝氣鬱結有哪些表現呢?

心情抑鬱或煩躁易怒

該症狀是最常見的,表現為情緒低落,總是唉聲嘆氣,或者表現為煩躁易怒,甚至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肝經走行部位的脹悶疼痛等

肝經的循行經過小腹、胸脅、喉咽、頭頂等部位。故肝氣鬱結可出現小腹疼痛、乳房脹痛、脅肋部疼痛、頭痛等表現。

頸部、咽喉部的病變

肝經走行經過咽喉,肝氣鬱結於咽喉,則會阻滯局部的氣機,出現咽喉部如有異物,吞不下、咳不出,即中醫所說的「梅核氣」。

女性乳房及月經病變

「女子以肝為先天」,因此肝氣鬱結在女性中更為常見。女性肝氣鬱結常可出現乳房的脹痛,乳房結塊,痛經,月經失調等。

消化系統病變

肝和脾都屬於中焦,肝氣鬱結日久可影響到脾胃,導致消化功能的異常,出現食慾下降、噯氣、腹脹、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等。

解決方法就是兩味藥:佛手、香櫞。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獨好佛手、香櫞?

實際上,如果疏肝找柴胡的確不錯,健脾陳皮也不錯。

但能同時疏肝、和胃、又健脾化溼,那就是佛手、香櫞。所以這兩味藥本事多,而且平和,有謙謙君子之風,主要可以平時拿來代茶飲。

佛手,香氣雖不如花朵的芬芳撲面而來,卻也是暗香浮動扣人心。

當然,佛手不僅以「香氣」取勝,也因「外形」制奇。在成熟的時候佛手會開裂:從果實的中上部開始,直到尾端,分裂如掌,恰如佛祖之手,仿佛可以指點迷津。這也是佛手名字的由來。自然地,佛手成為寺廟供養用果之一。

「佛手,雖味短而香芬大勝,置笥中,則數日香不歇。」——《本草綱目》

中醫認為佛手性溫,味辛、苦,芳香行氣,可入肝、脾、胃三經,有補氣理氣、疏肝解鬱、健脾和胃之功。

佛手三大作用:

第一,理氣止痛,壓氣飯可以用它。

第二,疏肝解鬱。氣鬱不開心者的福音。

第三,消食化痰。

香櫞清香襲人,性溼,味道酸甜帶辛,可歸肝經、肺經和脾經,香櫞疏肝調氣,寬中除脹,又能行氣利水化痰

香椽入藥以後可以下氣去痰水,也能止痛,平時多用於消化不良和胸悶痰多以及嘔吐等多種不良症狀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

香櫞疏肝調氣,寬中除脹,又能行氣利水化痰,可用於胸脘痞滿脹痛、嘔逆少食、氣逆咳嗽。

佛手屬理氣類藥,與香櫞、陳皮等中藥性能最為相似。

其中佛手與香櫞功近而實異,不可混為一談,有的醫藥文獻將香櫞作為佛手之異名似有誤。

一般認為,佛手理氣止嘔的作用優於香櫞,香櫞化痰的作用優於佛手。

香櫞和佛手主入肝膽和脾胃兩套臟腑和經絡,有疏肝解鬱、理氣和中、燥溼化痰、止咳消脹、健脾和胃、解酒等多種功效。

其主要作用是調和肝膽和脾胃兩大系統,簡稱是調和肝脾,肝膽屬木,脾胃屬土,也就是調和木和土的關係。

在中醫中,人的五行及臟腑的關係是木克土,也就是肝對於脾胃功能具有克制和制約作用。而從臟腑生理功能而言,肝主疏洩調暢氣機則能促進脾胃氣機的升降。

香櫞、佛手能鼓舞生發肝氣,芳香醒脾,能幫助脾胃代謝痰溼,推動開導被壅滯的氣機。

這一組對藥的特點是不粗暴不燥烈,既能舒暢肝氣,又不會引起氣血暴漲,逆流。能消食化積,又不會破壞食慾和吸收功能。

像有些人一吃完飯,肚子就脹。是不是吃了不乾淨?為什麼別人吃都沒有脹?不是不乾淨,是你心太急,人心一急,肚子就脹氣。

這個叫壯食症,壯食症引起胸肋痛。所謂木克土胃發堵,飲食不化變毒物,再好營養也脹肚。木就是肝,土是脾胃,肝的情緒會犯胃,泡一味佛手香櫞茶,能同時疏肝降胃。

還有一些人喝完酒後,老是痰多,用佛手、香櫞、陳皮泡茶,可以把那些痰濁化掉。

佛手香櫞茶:佛手5克,香櫞5克。開水衝泡,悶置5~10分鐘後,即可代茶頻飲。可續水1~2次,每天1劑。

還可加入3克陳皮。陳皮,味辛以行滯氣,芳香能健脾化溼。《本草匯言》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首焉。」《本草綱目》謂陳皮「寬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

此方疏肝解鬱、寬中理氣、下氣消食、健脾養胃的功效十分顯著,對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憂鬱煩悶、心情不暢、食欲不振、胸悶脅痛、腹脘脹痛、暖氣嘔吐等症皆有顯著的療效。

另外,陰虛血燥、無氣滯症狀的人及痢久氣虛的人要慎服此方,以免加重病症,孕婦忌用。

人生總有不如意,生氣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藥物調理只是輔助,更重要的是身心的保健。對於不良情緒,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與排遣。

END

內容來自網絡,旨在公益性分享,感恩原創及分享平臺。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看到並受益,隨喜感恩!

相關焦點

  • 2味中藥泡茶飲,疏肝、理氣、和胃
    上半身的肝膽脾氣機不通,用一句話來總結:第一個沒胃口;第二個沒心情;第三個沒精神。解決方法就是兩味藥:佛手、香櫞。                                                                                 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獨好佛手、香櫞?
  • 疏肝理氣的中成藥 這些中藥可疏肝理氣
    那麼,疏肝理氣的中成藥有哪些呢?哪些中藥可以疏肝理氣呢?下面,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疏肝理氣的中成藥一般來說,理氣的中成藥多是芳香辛燥之品,容易耗氣傷津,所以年老體弱、陰虛火旺以及孕婦,這類人要慎用,也不能過量使用。
  • 肝氣鬱結,久傷身:疏肝理氣,2味藥你會用嗎?
    我國古代中醫世家朱丹溪曾說:「百病皆生於鬱。」何謂鬱?滯而不通,或結而不舒之謂也。何謂鬱證?就是人身氣血失調,結聚不通而發生的各種病變。肝鬱氣滯,就會導致血液流行不暢通,或者會鬱久化火,所以氣鬱、血鬱、火鬱都與肝的關係密切。脾胃氣滯,就會導致升降失常,運化失司,聚溼生痰,或者食滯不化。
  • 氣生百病、怒傷肝,該如何疏肝理氣?
    中醫辨證肝氣不和、肝脾不和、肝氣犯胃、肝胃不和、肝氣鬱結這些病症都是由氣而生。氣生百病黃帝內經中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中醫認為肝主藏血,肝臟是人體造血的器官,平常要儲存大量血液,而血能載氣,所以肝臟中不僅有大量血液,還有大量的氣儲存著。生氣時,激烈的情緒會使肝裡的蓬勃之氣在人體裡到處亂串,讓身上很多地方都不舒服。每個人生氣之後表現的症狀不一樣,但症狀背後都是肝臟裡儲存血和氣的損失。所以,經常生氣就會大傷肝臟元氣,久而久之,就可能因怒火而氣亂,使心神無主、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從而百病叢生。
  • 40歲之後保肝護肝,是時候給肝臟「順順氣」了,四種中藥疏肝理氣
    中醫認為,肝臟是調節全身之「氣」的臟腑,它能主管全身「氣」的協調與平衡,如果肝不好則氣機紊亂,同樣氣機紊亂也會造成肝臟受損。所以人在40歲之後想保肝護肝,就是時候該給肝臟「順順氣」了,本文由專業醫師為大家介紹4種疏肝理氣的中藥供選擇。
  • 身體自帶「逍遙丸」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逍遙丸是中醫名方,它能夠疏肝健脾、養血調經,是婦科常用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逍遙丸的疏肝效果一流,能讓肝氣活潑暢通,整個人像神仙一般「逍遙」。     逍遙丸不但可以疏肝理氣,治療包括月經不調在內的各種肝氣鬱結疾病;還可以健脾和胃,防止因肝氣鬱結而產生脾胃不和、食慾減退等症狀,可謂男女皆宜。但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吃逍遙丸,那麼不妨動手按按我們身體自帶的「逍遙丸」——陽陵泉、太衝、陰陵泉、公孫四個穴位。
  • 疏肝理氣和胃的中成藥,7種梳理肝氣效果好
    胸悶、胃脹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過,有很多人認為的胃脹比較片面,比如說是因為飲食不消化,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肝氣不舒,導致脾胃不合,這種情況就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氣和胃的中成藥,比如氣滯胃痛顆粒、舒肝和胃丸、香砂和胃丸、活胃散等等,文章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做詳細介紹。疏肝理氣和胃的中成藥1、氣滯胃痛顆粒成分:香附、柴胡、白芍、延胡索、甘草、枳殼等。
  • 胃食管反流病:中醫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治療法則,效果顯著
    王某,女,74歲,有胃食管反流病史,多年來噯氣頻發,無泛酸胃脘無不適。 3月來大便次數增多,日行3~4次,質溏,寐安,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緩。 證屬肝鬱脾虛,胃氣上逆,治宜疏肝健脾,和胃降氣。
  • 肝氣鬱結,久傷身:疏肝理氣,中醫6個方法或能幫上忙
    肝主疏洩,疏可使氣通而不滯,洩可使氣散而不鬱。肝失疏洩,就會導致氣行鬱滯、氣機不暢,出現脅痛、胸悶、煩躁易怒等症狀。調暢情志。肝氣疏洩與情志活動密切相關,情志以血為本,以氣為用。肝氣疏洩功能正常,氣機調暢,氣血和調,心情就會好。肝失疏洩,氣機不暢,就會情志壓抑,鬱鬱寡歡,煩躁易怒。
  • 疏肝理氣和胃的中成藥,7種梳理肝氣最好見效快
    胸悶、胃脹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過,有很多人認為的胃脹比較片面,比如說是因為飲食不消化,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肝氣不舒,導致脾胃不合,這種情況就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氣和胃的中成藥,比如氣滯胃痛顆粒、舒肝和胃丸、香砂和胃丸、活胃散等等,文章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做詳細介紹。疏肝理氣和胃的中成藥1、氣滯胃痛顆粒成分:香附、柴胡、白芍、延胡索、甘草、枳殼等。
  • 5種疏肝理氣的中藥你認識哪種?如何應用,一文詳解
    多與情緒因素和病邪侵擾有關。情緒因素可因憤怒、精神抑鬱、心願未了等心理活動或受到突發的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運行不暢,氣停滯鬱堵,導致肝的功能受損,進而引發病症;病邪因素可因淤血、痰飲,停滯肝經,導致經肝之氣運行受阻,出現鬱堵;或因脾胃受損,脾胃之氣運行不暢,同在中焦,連著肝氣也受影響,運行不暢。
  • 肝氣鬱結,久傷身:疏肝理氣,有3味藥物或能幫上忙
    第十一屆全國中醫及西醫結合乳腺病學術會議中有記載對肝氣鬱結型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而在河北中醫藥學報和雲南中醫中藥雜誌上也有記載過肝氣鬱結型乳腺增生的案例。肝氣鬱結會導致胃痛,肝失疏洩、肝氣鬱結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出現障礙,而肝氣鬱結日久而化火生熱,火邪犯胃而致胃脘灼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胃痛。淄博市中醫院曹元成主任醫師曾在《國粹講壇》中證明過這一觀點。
  • 如何疏肝理氣?不妨試試這6種中藥,或能緩解
    理氣效果可達到疏理氣機的功效,能夠輔助治療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噁心嘔吐以及腹瀉,同時也緩解月經不調以及乳房脹痛等,哪些中藥能理氣。能理氣的中藥有哪些?1、青皮青皮能歸胃經、膽經及肝經,具有疏肝破氣以及消食化滯的功效,能輔助治療疝氣所引起的疼痛、胸肋部脹痛、乳汁淤積和腹部脹痛等。可以把3克青皮放在鍋裡面進行煎煮代茶飲用,若是醋灸的話疏肝止痛效果會更好。
  • 理氣的中藥有哪些?
    中醫的分類就在其中,有調氣的藥物,它們被稱為調氣藥,理氣的中藥有哪些,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一、最常用的理氣藥有橘皮,青皮,枳實枳殼烏梅沉香等。這種底氣要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說理氣藥多辛、苦,性溫,氣味芳香,能入脾、胃、肺、肝經,具有行氣消脹,解鬱止痛、降逆等功效。二、疏肝理氣藥主要治療肝鬱氣滯、協肋脹痛等,針對的婦科月經病的一些症狀。
  • 有一味容易混淆視聽的中藥材,能疏肝理氣調理胃痛,還能降血脂
    這味中藥開心果能疏肝理氣、調理胃痛,還能降低高血脂,它就是中藥材娑羅子。娑羅子舒肝理氣根據記在,娑羅子藥性甘、溫,歸肝、胃經,有「疏肝理氣,寬中和胃」的作用。娑羅子疏肝解鬱娑羅子既能疏肝解鬱,又能寬中和胃,調理肝胃不和所導致的胸悶、肋痛、胃痛腹脹等症狀,常與八月札、佛手等中藥材配伍;調理肝鬱引起的經前乳脹痛,可以配伍路路通、香附、鬱金等中藥
  • 疏肝理氣的中成藥,10種祛溼健脾疏肝的中成藥
    所以今天就講一下疏肝理氣的中成藥,10種祛溼健脾疏肝的中成藥,來儘量從生理角度上幫助大家調節負面情緒。疏肝理氣的中成藥,10種祛溼健脾疏肝的中成藥1、逍遙丸逍遙丸的主要功效是疏肝健脾、養血調經,一般經常用於改善女性月經不調。但是值得提醒的是逍遙丸能治療由脾虛肝鬱引起的胸悶不快、頭暈、食慾減退等症狀,只要對症,無論男女都可以服用。
  • 【以案說醫】羅永佳:胃氣不降煩躁易怒,治以疏肝理氣調和肝脾
    羅永佳 生於1938年,廣東省南海縣人(今佛山南海),廣東省名中醫,廣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曾任廣州市中醫院院長、廣州市中醫中藥研究所專職副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醫有「百病皆生於氣」的說法,病根就是肝氣鬱結 - 大醫本草堂
    中醫有「百病皆生於氣」的說法。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身上其他部位的腫瘤,都與氣有一定關係。從肝氣鬱結到腫瘤只需六步以甲狀腺疾病為例,中醫叫「癭」病,西醫叫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下面從實際操作方面和大家分享幾種改善肝鬱的方法。千萬不能「氣、急、累」一生氣就著急,一著急就容易疲憊勞累,一累身體抵抗力就弱了,一弱就很容易爆發疾病,搞垮身體。建議常常被『氣、急、累』三字纏身的你,不妨通過看書、打坐等方式調理心情。要是身體垮了,掙錢再多也是攢醫藥費呀!
  • 中醫治療胃痛,一劑藥「理氣和胃」見效快!
    胃痛的病因與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外感寒邪,脘腹受涼,寒邪內客於胃;過服寒涼,寒涼傷中,致使氣機凝滯胃氣不和,收引作痛。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內生食滯,致使胃中氣機阻滯,胃氣失和而疼痛。憂思惱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洩,氣機阻滯,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發胃痛。
  • 「故事裡的中藥」疏肝和胃,調暢氣機——烏梅
    梅花把剛採下的梅子用火炕焙 2 — 3 晝夜,再悶 2 — 3 天,就成了中藥裡的烏梅,其味酸澀,長於收斂,能斂肺止咳,可治肺虛久咳不止;又能澀腸止瀉,治療脾虛久瀉。烏梅又可安蛔止痛,蛔蟲病多見於小兒,蟲數多時,常扭結成團,阻塞腸道,這時患兒腹中劇痛難忍,彎腰屈膝,輾轉不安,嚴重的還可引發腸梗阻,然而,蛔蟲有「遇酸則伏」(指暫時安伏下來)的特性,而烏梅酸味篤重,實為安蛔的良藥,故遇到小兒腹痛欲絕,以前又有便蛔、吐蛔者,可急投烏梅、花椒各 10 克,煎水溫服,往往能為家長、醫生和病兒贏得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