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校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培養孩子的能力,會布置一些非書面性的作業,但是這些作業往往是需要家長的配合或者幫助才能夠完成的。有的家長很認同這種類型的作業,覺得對孩子有實質性的幫助;而有的家長覺得這些考試的時候不會有,就不會配合,不把這項作業當回事。
比如這個小女孩的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早起為家人做頓早飯。對她來說是有難度的,先不說自己的廚藝如何,早起就是個很大的挑戰。
不過,為了完成作業,小女孩自信滿滿的在前一天晚上定好鬧鐘,想在第二天早晨7點起床完成「作業」,結果卻被奶奶氣哭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早上小女孩被鬧鐘叫醒後,匆匆的來到廚房,正想大顯拳腳的時候,卻發現奶奶六點就把一家人的早飯都做好了。小女孩無奈的走回了房間,感嘆奶奶的勤快。
小女孩看有的同學已經完成作業,還拍照發到群裡,女孩心中有些失落,但她沒有氣餒,重新鼓足信心,決定明天早上再早點起床。
於是,她定了第二天早晨6點起床的鬧鐘,鬧鐘一響就立馬起床奔向廚房。然而……這次她發現,奶奶5點就把早餐做好了,又快她一步,這就告訴她今天作業又不能完成了。
見此場景,女孩心態徹底崩了,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哭得尤其傷心。父母聽到動靜趕緊起床,問女兒發生了什麼,然後又安慰了好一會兒。
聽到奶奶和父母保證把明天做早餐的事情交給她之後,才慢慢平靜下來,做個作業真是太難了!
網友看到女孩哭的時候也都笑的合不攏嘴,只能說奶奶太過勤快。其實這項作業可能就是老師想讓孩子學習獨立、感恩、孝敬父母等才布置的,作為家長應該積極配合作業的完成。
1、了解學校、班級對學生的要求。
只有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要多與孩子談話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脈絡。要向孩子的同學、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3、維護老師的威信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應該與老師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
4、要配合學校,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不自私。
教育孩子不要氣餒,尋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動中,為班級爭取榮譽,否則孩子將會變得麻木不仁,不求上進,喪失集體榮譽感。影響良好班風的形成,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和老師成為朋友,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