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吸引我的正是這個標題,抱著好奇的心理我開始仔細閱讀了這本書。靜靜地坐著閱讀,總是為書裡的某個細節所感動。整本書給人的感覺很樸實,全部來自於教室裡的故事,沒有深奧的教育理論,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書字裡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對於我們一線教師而言卻是感慨良多。有時讀著讀著甚至會有一種恨不得馬上就要去嘗試一下的衝動。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在講一個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小學老師精心教育他班裡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他用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平凡的教師,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而那間小小的56號教室,竟然吸引著班裡的孩子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周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這本書讓最真切的感受到——教育是多麼的不平凡!雷夫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為什麼他會創造如此奇蹟?他究竟比我們多了什麼?
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找到了答案:「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裡沒有害怕。」反思我現在的教學現狀,為了課堂紀律,為了考試成績,大多數時候是採用批評、指責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維護學生對自己的怕,使學生因為怕而不敢違規,因為怕而努力去學習,去爭取更好地成績。在這樣的恐懼氛圍中,怎麼會創造出和諧的教育?雷夫老師與我們不同的是: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在書中說道:「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是呀,身教重於言教!信任是人與人交流的基礎,也是教育的起點。沒有信任,何來的教育?
書中還有一點小細節非常打動我,那就是雷夫教師對於教學的熱情,曾幾何時我也認為我對教學是有熱情的,但與雷夫老師不同的是我的教學熱情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在日漸消退。雷夫老師卻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這裡成為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課上,一個女孩因為找不到燈芯,眼裡噙著淚。為了讓這個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實驗,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太專注,連頭髮著了火都沒有發覺……我非常感動於事後雷夫老師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著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我想如果我們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師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麼我們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思:雷夫老師用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用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作為一名工作了近30年的教師,我為學生創造了什麼?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雷夫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教育奇蹟。
監審:張世奎
編審:王玉珊
編輯:嚴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