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2021-02-19 阜康市廈門實驗小學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吸引我的正是這個標題,抱著好奇的心理我開始仔細閱讀了這本書。靜靜地坐著閱讀,總是為書裡的某個細節所感動。整本書給人的感覺很樸實,全部來自於教室裡的故事,沒有深奧的教育理論,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書字裡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對於我們一線教師而言卻是感慨良多。有時讀著讀著甚至會有一種恨不得馬上就要去嘗試一下的衝動。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在講一個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小學老師精心教育他班裡的學生,使一屆又一屆平常的學生成長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他用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平凡的教師,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而那間小小的56號教室,竟然吸引著班裡的孩子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周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這本書讓最真切的感受到——教育是多麼的不平凡!雷夫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為什麼他會創造如此奇蹟?他究竟比我們多了什麼?

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找到了答案:「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裡沒有害怕。」反思我現在的教學現狀,為了課堂紀律,為了考試成績,大多數時候是採用批評、指責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維護學生對自己的怕,使學生因為怕而不敢違規,因為怕而努力去學習,去爭取更好地成績。在這樣的恐懼氛圍中,怎麼會創造出和諧的教育?雷夫老師與我們不同的是: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在書中說道:「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是呀,身教重於言教!信任是人與人交流的基礎,也是教育的起點。沒有信任,何來的教育?

書中還有一點小細節非常打動我,那就是雷夫教師對於教學的熱情,曾幾何時我也認為我對教學是有熱情的,但與雷夫老師不同的是我的教學熱情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在日漸消退。雷夫老師卻以他對教育無法比擬的熱情將不足40平米的教室無限延伸,使這裡成為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課上,一個女孩因為找不到燈芯,眼裡噙著淚。為了讓這個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實驗,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太專注,連頭髮著了火都沒有發覺……我非常感動於事後雷夫老師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著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我想如果我們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師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麼我們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思:雷夫老師用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用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作為一名工作了近30年的教師,我為學生創造了什麼?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雷夫老師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教育奇蹟。

監審:張世奎

編審:王玉珊

編輯:嚴   彬

相關焦點

  • 你也曾經是個孩子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有這樣一間神秘的教室:如果你是孩子,它可能就是你的渴望;如果你已成年,它可能就是你曾經的幻想。這間教室,就是56號教室。這是一間誕生奇蹟的教室。一位執教25年的班主任,總結了對孩子「拔苗助長」式的錯誤教育,並提出了目前值得關注和改善的地方。
  • 一周一本書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在書中那第56號教室中,孩子們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而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蹟的諦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背後 有何秘密
    共讀心儀好書   共享閱讀感悟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是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本學期我校教務處組織新教師共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為促進各位老師的深度閱讀,2021年1月20日下午教務處舉行了讀書分享活動。教務處安繼勇主任和王玉玲主任、郭秀雲老師同10位新教師齊聚多媒體教室,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和教育教學實際,從不同角度暢談了自己的讀書感悟。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精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把裡面很多內容都分門別類地摘抄了出來,如第56號教室的書,第56號教室的電影和第56號教室的藝術等。一直很欣賞許紀霖教授的一句話:「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我能夠改變我的課堂。」雷夫·艾斯奎斯。
  • 《成功無捷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前段時間,我讀了《成功無捷徑—-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感覺自己受益匪淺。
  • 「貟張逸夫小學共同體 ·教師」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有感
    (通訊員:張瑞娜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2》:我看到了一位「五心」好老師
    這個假期,不適合遠行,但適合讀書。我有幸拜讀了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2》,合上書本,感慨萬千。本書主要講了雷夫老師帶領第56號教室的學生走出戶外,去觀看一場棒球賽。隨著一局局球賽的推進,雷夫老師結合球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憶,為我們展現了他多姿多彩的教學藝術。
  • 育兒必讀書系列-從《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我學到了什麼?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教師必讀書目,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卓越的教師,可以說他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深遠,56號教師的四本書值得每位父母認真閱讀;下面是我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2-點燃孩子的熱情》的一些收穫和心得。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 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學校成績,而是這四個字!
    暢銷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也這樣認為。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國洛杉磯霍巴頓叢林小學五年級的老師,他帶領的56號教室,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
  • 讓世界更美好--《第56號教室的奇蹟》第十六章讀書筆記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第十六章——《知道嗎?今天是聖誕節》我對教書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開頭的第一句話「那就24號見啦。」雷夫老師說這句話是從初中、高中或大學回到學校來看他的學生對他說的標準道別語。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不太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整個讀完這章之後,我覺得這句話是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的。
  • 關注︱中美兩國的雷夫原來不是同一個人:第56號教室沒有奇蹟
    博覽君想提醒老師們,面對形形色色的教育熱點、教育人物,一定要多個心眼。獨立思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為師者的底線。 雷夫·艾斯奎斯,也許你還沒聽說過。   但沒關係,他就是那個寫下《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全美最佳老師」。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教育的本質是人格品性的塑造與完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適合廣大家長和老師朋友們拿來閱讀,從中答疑解惑,並且能夠引起共鳴和反思的一本好書。不會有人問第56號教室所重視的議題:品格,誠信,道德與胸襟。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漠視這些人生重要課題?或許是因為稍稍提高分數容易些,教導誠信和道德的難度卻很高。然而,我們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學生,就必須正視這些議題。」雷夫老師認為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質。他帶出來的學生讓他無比自豪的是極為得體的舉止,面對公眾場合的禮儀以及傾聽技巧,出於尊重他人而壓低說話音量的行為。
  •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啟發: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
    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雷夫老師的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也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這間不斷創造奇蹟的第56號教室。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請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愛學習的天使
    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雷夫創造了一間充滿奇蹟的「第56號教室」,他班裡的小學生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AST)前5%,並有不少學生在後期考取哈佛、斯坦福等頂級大學,這是任何一所公立學校到難以達到的成就。
  •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有感
    所謂「自主自立」是指生活中遇事有主見、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觀點和雷夫老師《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中《獨立思考》一章不謀而合。       在《獨立思考》中雷夫老師以數學教學為例,講述了如何解決問題的理論步驟:1.理解題目;2.選擇合適的策略;3.解題;4.分析答案的合理性。他讓孩子們大聲朗誦這些內容,直到朗朗上口為止。
  • 世界讀書日,長興路實驗小學培養孩子們在快樂中讀書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讀書是一個人成長的階段,讀書使人充實,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智慧。學校教師也參加此次「讀書日」活動,各年級組圍繞「共讀一本好書」展開線上心得交流。有的讀《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書,老師們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詮釋著「要用童心潤童心,用真情換真情,用行動推行動」教育箴言;有的讀《我怎樣教語文》,收穫到了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較好的語感,留下豐富的情感,留下較強的書寫能力、閱讀和表達能力等;有的讀《聽吳正憲老師上課》,讓大家體會到吳老師的課堂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課堂,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模式才會給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覺;有的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令大家沉浸在書香中見證奇蹟
  • 奇蹟是這樣產生的|喬青雲
    ---分享《第56號教室的奇蹟》他的教室像家一樣溫暖,他的教育如明燈般閃亮,他的學生似花兒般幸福開放……第56號教室是雷夫用愛心建築的心靈之家,是一個充滿愛意的最溫暖的家。奇蹟來自25年的堅守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奇蹟」,從來不是瞬間的好運;創造「奇蹟」的雷夫所帶來的,有感動,有方法,有不同視角的新世界,更有他25年來的不懈堅守。奇蹟的誕生緣於奇蹟創造者執著的信念。雷夫老師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雷夫老師的著力點不僅在知識,更在於心靈人格。
  • 黃金谷學校開展教師讀書分享會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讀書是一種心靈的享受,與人分享讀書更是一次難忘的旅行。君子以文會友,為了營造良好的書香校園讀書氛圍, 12月18日中午,「書香校園——黃金谷學校讀書分享會」如期舉行,孫風琴校長和於建副校長全程參與。  在李洪霞主任闡明本次讀書分享會的目的和意義後,由劉倩魯老師主持正式開始,老師們聚在一起,共同分享,與全體老師一起徜徉書海,共話心得。  九位教師先後登上講臺,不僅向大家推薦了「值得一讀」的好書,還對書目做了十分精彩的分析與解讀。
  • 開發區實驗初中隨處可見讀書人 各色活動激發讀書熱
    4月23日是第十八個「世界讀書日」,讀書日來臨之前,記者來到開發區實驗初中了解到,該校以「閱讀引領成長」為切入點 ,啟動「閱讀引領成長書香洋溢校園」讀書工程,倡導學生讀書。在開發區實驗初中,無論是中午吃飯之前還是跑操時,學生們都人手一本書,在閒暇的時間裡看上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