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啟發: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

2020-09-05 悠家教育規劃

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普通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讀的教育書。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國的傳奇教師,他三省其身,教學更育人,他結合理論創新了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設立的「終身閱讀」,「生活中的數學」、「以運動為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立刻實踐,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


此外,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質的教學成績,謙遜有禮、誠實善良的學生,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師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老師深信:著力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雷夫老師的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也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這間不斷創造奇蹟的第56號教室。


書中提到的如何讓學生進步的一些方法列舉以下:

一、消除恐懼


對於強制性紀律的恐懼,可能會讓孩子們在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很踏實,但這卻是造成人格分裂的根源之一,讓孩子們從小就僅僅懂得服從,以暫時的壓力壓制他們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和好動。如大禹治水,疏導才是解決問題之道,而疏導的第一步,我想應該就是撤除已設置的障礙——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習的恐懼。


這裡雷夫老師提出了四件事:

1. 以信任取代恐懼


首先讓孩子們接受以信任取代恐懼。我想這是每個孩子都願意的,在一個沒有強制力的環境中成長,是每個孩子的願望,至少我就個人的經驗是這樣的。其次讓他們知道,破壞了的信任是不容易修復的,這樣才能懂得珍惜,在珍惜這種信任中,自己主動發展人性的光輝。再次,即使孩子真的破壞了信任,也要給他贏回的機會,只是需要很長時間,這能使孩子在破壞信任後還有希望,不至於破罐子破摔,而且在贏回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信任的可貴。


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付出耐心:耐心地告訴孩子們,耐心地看他們遵守,耐心地告訴他們錯誤,耐心地看他們改正,缺一不可。說起來很容易,但要拋開急功近利的成績統計,需要前兩大項作為基礎——沒有什麼比孩子的發展更重要的了,懂得怎樣發展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直起腰做人,讓他們在信任中成長,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耐下心來!

2. 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我們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麼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我認為我們還是需要言語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愛他們的,儘管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事,但一句短短的「我愛你」改變兩代人的故事太多了,隨處見於各種文摘雜誌,所以我相信簡短的表達感情的詞還是可以用的。但太多了,就會讓孩子們產生內疚感,內疚感和自發的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動機不同,它更容易讓人受到挫折並且不能很好地走出挫折。而且說太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本身就不是為了孩子們考慮,而是在自我抱怨。


更為重要的是老師的行為不要和言語產生偏差,那樣將起到比我們的沉默更糟糕的作用。沒有孩子會相信整體諷刺挖苦他的老師,在微笑著說「我愛你」的時候是真心喜歡他的。所以,當我們愛的時候,要用簡單的言語提示孩子,用實在的行動表現出來;當我們並沒有從心裡愛孩子的時候,不要說太多,慢慢試著從對自己的工作負責的角度說服自己從心底去愛。

3. 紀律必須合乎邏輯


「老師可以嚴格,但不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不合乎邏輯的懲罰,不能達成任務。」重視過程,是對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言的,而不可用在老師懲罰的過程中。懲罰,唯一的目的就是是孩子們變得更好,如果有一絲變質,那麼即使孩子們改正了某個錯誤,這造成的危害也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在懲罰之前,先在心裡默數十下,讓自己冷靜下來——也給孩子們一些時間——再想想,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後果,有沒有會使結果變得更糟的可能。懲罰是學生成長的支柱,而不是壓制學生挺胸抬頭的枷鎖,更不應該是教師洩怒的工具。


「對於不當行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參加發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這句話給我很大啟示,讓我知道懲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懲罰才是有效的——的確既然懲罰被融入到教育領域內這麼久,也應該屬於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既然是一門藝術,懲罰自然也是了。所以,對於懲罰的方法,我還不敢這麼快就下結論。還有待進一步學習。

4. 你就是榜樣


這是我一直信奉的格言:「身教重於言傳。」要孩子們做到什麼,首先應該讓他們知道他們能做到,這需要有人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給孩子們提出一大堆要求,當要求出現的時候,必然會有人懷疑其可行性,這時候就需要老師身體力行,告訴孩子們他已經做到了。
我在支教的時候就寫過:「如果自己不愛學習,怎麼能讓孩子們愛上學習;如果自己不愛教學,怎麼能讓孩子們愛上課堂;如果自己不愛鍛鍊,怎麼能讓孩子們重視體育……」那時因為沒有經驗,我犯了很多錯誤,但我有最自豪的事,就是升旗時我們班的紀律是最好的,而且根本不用我去管。我之前跟他們說,在升旗的時候,我沒有時間看你們,我必須嚴肅地行注目禮。他們開始時會笑話我,後來他們就學我一樣站著。來到這裡以後,我希望能將我這一習慣保持下來,並且我相信我能做到。


「一天下來,老師有數千個可以樹立榜樣的機會,其中有些機會是特別難得的。把握好機會,可以讓原本往壞處發展的事情朝好處發展。」當我們用寬容和諒解對待孩子們多錯誤時,當我們用理解與支持對待孩子們的挫折時,他們也會用體諒還對待別人。縱容是一種不負責任,而寬容與之具有本質的區別,那就是一直耐心地陪著孩子,讓他知道他的行為對與不對。老師,自己先做自己理想中的學生吧,那樣才會擁有更多這樣的追隨者。



二、告訴孩子們目標和階段


有些東西,我們總以為孩子們不理解、做不到,就獨自扛起來所有重擔。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把目標告訴孩子們,讓他們試著自己去實現,比我們費盡心機地設計孩子的發展路線更有效。如一個故事所說,建好的公園不知道如何在草坪上修小路,就讓遊客在草坪上走,踩出的那條小路就是最好的途徑。告訴孩子已經有了那六個階段,讓孩子們自己去對照,向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前進。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教學論的實驗研究也表明,是否給學生出示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成正相關。那麼為什麼不在道德發展方面也告訴孩子們呢。我想,除了「六階段」以外,還有很多可以告訴孩子們的目標,或者讓孩子們自己尋找自己的目標,大家相互鼓勵來實現它。

悠家教育秉承獨創的「天賦優勢教學法」,堅持「因材施教」的價值主張,全力為每一個孩子量身定製專屬教育規劃及解決方案,幫助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貟張逸夫小學共同體 ·教師」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有感
    (通訊員:張瑞娜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 《成功無捷徑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前段時間,我讀了《成功無捷徑—-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感覺自己受益匪淺。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精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把裡面很多內容都分門別類地摘抄了出來,如第56號教室的書,第56號教室的電影和第56號教室的藝術等。一直很欣賞許紀霖教授的一句話:「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我能夠改變我的課堂。」雷夫·艾斯奎斯。
  • 你也曾經是個孩子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有這樣一間神秘的教室:如果你是孩子,它可能就是你的渴望;如果你已成年,它可能就是你曾經的幻想。這間教室,就是56號教室。這是一間誕生奇蹟的教室。一位執教25年的班主任,總結了對孩子「拔苗助長」式的錯誤教育,並提出了目前值得關注和改善的地方。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心得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吸引我的正是這個標題,抱著好奇的心理我開始仔細閱讀了這本書。
  • 一周一本書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在書中那第56號教室中,孩子們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而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蹟的諦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
  •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雷夫讓他的孩子們愛上閱讀,通過文學,孩子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笑聲和淚水,成為56號教室的閱讀標準。 在56號教室裡,飛不起來的火箭不是失敗,只有當學生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時才算失敗。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經濟制度,他們會在開學第一天申請一份工作,有工作,就有月薪,通過經濟學,他們懂得節儉和惜物。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背後 有何秘密
    共讀心儀好書   共享閱讀感悟
  • 關注︱中美兩國的雷夫原來不是同一個人:第56號教室沒有奇蹟
    博覽君想提醒老師們,面對形形色色的教育熱點、教育人物,一定要多個心眼。獨立思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為師者的底線。 雷夫·艾斯奎斯,也許你還沒聽說過。   但沒關係,他就是那個寫下《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全美最佳老師」。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教育的本質是人格品性的塑造與完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適合廣大家長和老師朋友們拿來閱讀,從中答疑解惑,並且能夠引起共鳴和反思的一本好書。不會有人問第56號教室所重視的議題:品格,誠信,道德與胸襟。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漠視這些人生重要課題?或許是因為稍稍提高分數容易些,教導誠信和道德的難度卻很高。然而,我們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學生,就必須正視這些議題。」雷夫老師認為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質。他帶出來的學生讓他無比自豪的是極為得體的舉止,面對公眾場合的禮儀以及傾聽技巧,出於尊重他人而壓低說話音量的行為。
  • 什麼是完美教室?如何締造一間完美的教室?
    一間完美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的。(《學校應該是一個有詩意的地方——辦一所從空間到精神意義上的「大學校」》)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在教室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讓教師和學生在充滿信任、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遊戲、創造,超越分數的異化但仍然確保教學的高質量。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
  • 如何締造一間完美的教室?——守住自己的教室
    締造完美教室是最有新教育味道的一個項目,它能夠把其它九大行動融合進教室裡,成為師生成長的一個契機,在行動中不斷朝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 如何理解完美教室「完美教室」是傳統意義上教學場所的無限擴容,又是現實生活的適當微縮。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請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愛學習的天使
    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雷夫創造了一間充滿奇蹟的「第56號教室」,他班裡的小學生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AST)前5%,並有不少學生在後期考取哈佛、斯坦福等頂級大學,這是任何一所公立學校到難以達到的成就。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2》:我看到了一位「五心」好老師
    我有幸拜讀了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2》,合上書本,感慨萬千。本書主要講了雷夫老師帶領第56號教室的學生走出戶外,去觀看一場棒球賽。隨著一局局球賽的推進,雷夫老師結合球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憶,為我們展現了他多姿多彩的教學藝術。
  • 育兒必讀書系列-從《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我學到了什麼?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教師必讀書目,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位卓越的教師,可以說他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深遠,56號教師的四本書值得每位父母認真閱讀;下面是我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2-點燃孩子的熱情》的一些收穫和心得。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 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學校成績,而是這四個字!
    暢銷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也這樣認為。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國洛杉磯霍巴頓叢林小學五年級的老師,他帶領的56號教室,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
  •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有感
    所謂「自主自立」是指生活中遇事有主見、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觀點和雷夫老師《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中《獨立思考》一章不謀而合。       在《獨立思考》中雷夫老師以數學教學為例,講述了如何解決問題的理論步驟:1.理解題目;2.選擇合適的策略;3.解題;4.分析答案的合理性。他讓孩子們大聲朗誦這些內容,直到朗朗上口為止。
  • 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一天中最寶貴的清晨,全校自由閱讀。課表裡確保一周一節,上好兒童課程。檔案室闢出專門區域,珍藏閱讀記錄。但是,學校更希望,每一間教室,便是圖書館,甚至比圖書館更好:像圖書館那樣書源浩瀚,卻比圖書館更為便捷­——所有與他們年齡相稱的好書,觸手可及。
  • 讓世界更美好--《第56號教室的奇蹟》第十六章讀書筆記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第十六章——《知道嗎?今天是聖誕節》我對教書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開頭的第一句話「那就24號見啦。」雷夫老師說這句話是從初中、高中或大學回到學校來看他的學生對他說的標準道別語。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不太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整個讀完這章之後,我覺得這句話是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的。
  • 完美教室 幸福教育 -----《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讀後感
    寒假伊始,我首次聽說新教育實驗活動,當時對它的認識無非是新的教學模式這個籠統的概念,在眾多的新教育書目中,我選擇閱讀《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