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眠問題,估計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事情。
有的家長反映,他們家孩子有一段時間,可能會早睡早起,有段時間,可能一到晚上,就非常興奮,怎麼都哄不睡,家長很奇怪,我們孩子怎麼了?
其實,沒怎麼,也許在長個,也許進入某種心理發展期。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不可能是勻速變化的,起起伏伏,一陣一陣的,才是孩子的正常狀態,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變化,都不可能四平八穩。
因此,家長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這一點。
反而,我們要關注的是,睡眠習慣的養成,特別是6歲之前的孩子。
有三種睡眠習慣,應該引起我們父母的注意,哪三種呢?
第一種,孩子在玩累以後,秒睡。
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嘛,精力旺盛,如果不把電耗完了,孩子就睡不著,所以,任由孩子,玩呀、跳呀,累了,倒頭就睡,也不關注。
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通過各種方式,不睡覺,三天三夜後,大腦強制關機,通過頭部掃描,小腦某區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不可修復。
這個實驗表明,孩子如果經常處在秒睡狀態,對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損害更大,數據顯示,經常加夜班或者熬夜的人,比常人發生偏癱的概率,提高了23%。
別等孩子累極了,秒睡
第二,不要讓孩子趴著睡。
有人說,趴著睡覺的孩子,聰明,我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至少,我沒看見過權威機構的相關論文,但是,以我多年的觀察,趴著睡覺的孩子,牙齒發育會有問題。
趴著睡覺的孩子,呼吸受阻,習慣用嘴,這個習慣要是養成了,齙牙發生的概率,明顯增加,如果你家孩子喜歡趴著睡覺,你有沒有發現,早晨孩子嘴角,都有一道白色的流誕痕跡,如果你再不注意,十有八九,孩子將來的牙齒,會畸形。
趴著睡覺,危害多
第三,不要讓孩子聽著故事睡覺。
請大家注意我的語言,不要聽著故事睡覺,什麼意思呢?
不要用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給孩子放故事聽。
我們把孩子睡覺前準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睡前生理準備,第二,睡前心理準備,第三,睡前睡姿準備。
給孩子放故事聽,屬於睡前心裡準備,用好聽的故事,引孩子入睡,直接跳過第三階段,其實是不對的,孩子的心理,並沒有得到最好的安撫,孩子的睡眠質量並不高。
弊端一,條件反射,不放點聲音,孩子睡不著;
弊端二,喜歡睡前聽故事,造成閱讀方式單一,很多孩子,只喜歡聽故事,不喜歡看故事,一看故事就頭疼,一聽故事,就睡覺。
弊端三:你無法把握孩子的睡眠節奏,他如果聽高興了,或者睡眠意願不足,你只能不停給孩子放故事。我們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情況,你給孩子放故事聽,孩子沒睡覺,你先睡著了。
對不對?中招了吧,沒話可說了吧。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睡眠是一種傷害,要不得
以上三點,都不是正確地培養孩子睡眠習慣,那麼,怎麼做,才是孩子良好睡眠習慣的正確打開方式呢?
有四步法,分享給各位父母:
第一,睡前2小時,不要給孩子吃東西,可以喝點熱牛奶,有利於助眠和長個;
睡前喝牛奶,夜裡長身體
第二,和孩子一起洗腳,或者洗澡,洗腳不要太頻繁,洗腳每天都要進行,讓孩子自己倒熱水,最好是用噴頭,給自己的小腳盆倒水,溫度在40-50度之間,不會造成燙傷事故,然後自己洗腳,自己洗襪子,這個過程,能讓孩子有內心充實感。
孩子自己洗腳,內心充實、平穩,是睡覺的最好心情
第三,先陪孩子上床,給孩子讀書,父母讀,不要用電子設備,形成習慣,比如,和孩子規定9點半,是我們的睡前讀書時間,讓孩子記住這個時間,9點左右洗完腳,上床,等待9點半。
父母給孩子讀書,哪怕讀得再不好,也勝過所有電子產品
第四,讀完書後,關燈,讓孩子仰臥,或者側臥,輕輕撫摸孩子胳臂、手、後背,一直等孩子睡著。
給孩子蓋好被,摩挲孩子,給孩子睡覺安全感
希望,6歲之前的父母,早點看到這篇忠告,少走彎路,別給孩子,留下傷害,別給自己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