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回顧2019年國內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研究成果,毛澤東與新中國、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生平事跡及歷史敘事、毛澤東經典著作、毛澤東黨建思想、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毛澤東外交戰略與思想、毛澤東國防軍事思想、海外毛澤東研究的譯介與評析是學界的焦點議題。這些議題集中體現了毛澤東研究的進展和趨勢,一是聚焦於思想史的研究成果繼續增長,二是愈來愈多的成果基於概念史視角考察毛澤東思想及相關概念範疇的歷史嬗變,三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學術旨趣置於與毛澤東相關的微觀研究,四是交叉性研究成果呈現明顯增長趨勢。
關 鍵 詞:毛澤東/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標題注釋:基金項目:教育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貫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重大專項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原創價值」(項目編號:19JZDZ018)。
作者簡介:田橋,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2019年,毛澤東思想研究領域湧現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內容覆蓋毛澤東生平的各個方面、毛澤東思想的各個領域。話題主要聚焦於毛澤東與新中國、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生平事跡及歷史敘事、毛澤東經典著作、毛澤東黨建思想、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毛澤東外交戰略與思想、毛澤東國防軍事思想、海外毛澤東研究的譯介與評析等十個方面。
一、關於毛澤東與新中國的研究
在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度,「毛澤東與新中國」成為重要學術熱點。
其一,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關於建立新中國的理論構想和制度設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歷史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革命形勢變化不斷總結革命鬥爭和政權建設經驗,逐步形成了關於新中國的制度設想。有學者以陝甘寧邊區為中心,探討了毛澤東在延安時期關於建立新中國的國家理論、施政方略、制度構建、監督體制等方面的構想與探索①。
其二,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思考、制度探索與經驗積累。有學者闡述了毛澤東提出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命題,指出毛澤東關於「以蘇為鑑」並基於國內發展實際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農輕重協調發展、統籌兼顧等獨創性理論觀點,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理論,這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提供了思想資源和理論準備②。毛澤東的「遺產」與當代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繫,是學界尤為關注的議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③。有學者撰文指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這三條經驗構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以貫之的原則④。毛澤東高度重視新中國政權機構及各項政治制度的建設。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實施,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起深厚的政治制度基礎。有學者集中論述了毛澤東對建立政治協商制度、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少數民族自治的制度作出的開創性貢獻⑤。
其三,毛澤東對新中國各方面政策的制定、各項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一是在新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戰略方面,有學者對此進行了系統性的概括:以「工業化」和「四個現代化」為戰略目標,以「兩步走戰略」和「百年戰略」為戰略實施步驟和總體安排⑥。二是在經濟社會治理和恢復城市秩序方面,有學者分析指出,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定的城市接管與治理政策,對迅速鞏固人民政權、穩定經濟社會秩序、初步恢復國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⑦。三是在新中國的醫療與衛生政策方面,研究者普遍認為毛澤東堅持把群眾路線和醫療衛生事業相結合,為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確定了良好政策⑧。
其四,如何評價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曲折與失誤。有學者認為,要堅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方法評價毛澤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失誤⑨。還有學者指出,對待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和現代化發展戰略過程中的失誤,要堅持辯證的觀點予以客觀評價。毛澤東關於國家發展戰略的思考和實踐不能脫離那個時代特有的局限性,不能拿現在的時代條件來要求那個時代發生的實踐。相反,毛澤東所積累的成功經驗以及失誤的教訓,為改革開放後逐步摸索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⑩。
二、關於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關聯是經久不衰的理論議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包含兩個維度:一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11),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運用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當中,用以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二是「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12),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新思想、新理論,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圍繞這些方面,學界湧現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其一,關於毛澤東引領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內在動力機制。在探索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能夠堅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呢?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有學者分析指出,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中形成了正確的「問題與主義」觀,始終強調以解決中國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為中心(13)。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成功反對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條件,因而中國革命沒有照搬馬克思列寧的革命條文,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14)。二是不以學習蘇聯經驗取代關於中國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有學者提出調查研究是毛澤東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與建設理論的實踐基礎,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深入調查了湖南農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然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全面分析了階級狀況、農民運動的正當性、發動農民革命的必要性,從而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15)。三是建構具有中國風格、民族特色的革命話語和建設話語。有學者闡釋了毛澤東構建新民主主義革命話語的內在邏輯,科學回答了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前途、動力、步驟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奪取中國革命話語權、贏得革命勝利提供了話語保障(16)。
其二,關於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和時代價值。一是有學者深入考察了毛澤東思想概念的提出及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過程(17)。二是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毛澤東思想的內在關係。有學者撰文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實現了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展和創新(18)。三是關於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價值。毛澤東思想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理論範式構建學術話語,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構建政治話語,在具有理論指導功能的同時,也實現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創新性構建(19)。
三、關於毛澤東生平事跡的考證及歷史敘事的研究
長期以來,關於毛澤東生平事跡中的一些歷史細節問題,學界尚存爭議。隨著歷史檔案資料的發掘利用,不斷有研究者進行歷史考證與解讀,探尋歷史細節真相,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結論,這對於深化毛澤東研究和黨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其一,有研究者基於翔實可靠的歷史資料,通過系統分析和論證,針鋒相對地辯駁了一些不符史實的錯誤觀點,進而以正視聽。例如,有學者針對毛澤東「感謝日本侵略說」這一「非毛化」思潮進行了有力駁斥(20);也有學者旗幟鮮明地駁斥了《史說長徵》一書中的「毛澤東造成湘江戰役紅軍行軍緩慢」這一錯觀點(21);還有學者就毛澤東的國民黨一大代表資格問題進行了考證辨析,澄清了臺灣學者將毛澤東與選舉舞弊案聯結從而否認其正式代表身份的不實之詞(22)。
其二,有學者基於新的研究材料與視角,考察和闡釋了有關毛澤東的歷史細節問題。例如,有學者通過詳細解析1947年11月至1948年3月期間毛澤東與史達林三封往來電報,認為電報的溝通過程以及中共態度的轉變反映了當時中蘇兩黨關係的微妙和複雜性(23)。白砂會議前後林彪給毛澤東寫過幾封信?學界關於這一問題一直存有爭議。有學者通過對白砂會議前後基本史實及其檔案材料的梳理和考辨,認為林彪當時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寫信時間是在白砂會議結束之後(24)。
另一方面,有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聚焦於回顧和剖析毛澤東的歷史敘事。201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毛澤東與五四運動」是眾多學者關注的話題。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毛澤東曾在《五四運動》和《青年運動的方向》等文章中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革命發展進程、中國思想文化變革等方面論述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研究者一致認為,毛澤東提出了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開闢了青年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準備和幹部準備,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等重要觀點(25)。還有學者分析了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重要論述的歷史背景及其時代價值,認為毛澤東的一系列詮釋性觀點構築了一套比較成熟、完整的闡釋五四運動的話語體系,也奠定了今天中國共產黨紀念和研究五四運動的整體敘述框架(26)。
四、關於毛澤東經典著作的研究
經典著作是反映毛澤東理論思考創作過程、承載毛澤東思想發展軌跡的重要載體,毛澤東經典著作研究是一個長久不衰的領域。
其一,關於毛澤東經典著作的創作過程及版本修訂的研究。一方面是關注經典文本的寫作背景,對文本進行創新性解讀,挖掘文本背後的歷史緣由。有學者分析了毛澤東在新中國即將成立時創作《論人民民主專政》的目的(27),還有學者從文本學方法出發,力圖「復現」毛澤東寫作《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的思考情境(28)。另一方面,從歷史文獻學的視角對經典著作的版本修訂進行研究。有學者考察了毛澤東主持編輯《毛澤東選集》的基本情況,指出選集的權威版本是毛澤東親自選稿、確定篇目、對大部分文章撰寫題解和注釋以及反覆修訂的結果(29)。
其二,關於毛澤東經典著作譯介傳播的研究。毛澤東著作的海外出版,廣泛傳播了毛澤東思想,對廣大殖民地國家進行民族解放鬥爭產生了重要影響。研究毛澤東著作的域外傳播,涉及考察著作的思想內容與時代、社會背景之間的互動關係,構成了毛澤東著作研究的重要維度。一是關於《毛澤東選集》的譯介傳播歷程的整體分析。《毛澤東選集》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之所以廣為流傳,原因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性推動、其他國家關注和了解中國的需要、海外學者學術研究的需要(30)。
二是運用書籍史的方法研究毛澤東著作各種語言版本的國別傳播。毛澤東著作的最早外譯語種是俄文版,它開啟了毛澤東思想海外傳播的先河。有學者梳理了1927至1960年蘇聯倡導的毛澤東著作俄文版翻譯出版的歷史過程,歷經前期共產國際階段和後期史達林階段(31)。也有學者系統考察了毛澤東著作1929年後在日本的翻譯、出版和發行的歷史,並分析了毛澤東著作一度在日本廣泛傳播的原因:中日交往的歷史背景、毛澤東著作魅力的內在因素和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時代背景(32)。還有學者考察了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期間毛澤東著作在法國的譯介、出版與傳播情況,總結了毛澤東著作法文版的發行與傳播渠道,並分析了毛澤東著作在法國受眾間的接受情況(33)。
其三,關於深化毛澤東著作研究的路徑探析。毛澤東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載體,深化著作研究有助於深入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發展脈搏。眾多學者就深化毛澤東著作研究進行了探討。首先是方法論的層面,開展毛澤東著作及版本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其次是技術細節方面,有學者認為,加強毛澤東著作版本研究應著重把握好考證作者、甄別版本、考察修改內容、注重題解和注釋等環節(34)。
五、關於毛澤東黨建思想的研究
毛澤東黨建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學說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成果,它包括黨的領導學說和黨的建設學說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一,毛澤東關於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的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突顯了毛澤東「黨領導一切」思想對新時代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的重要價值。學界著重考察了毛澤東「黨領導一切」思想的歷史形成過程:毛澤東在把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出和構建了「黨的一元化」領導體制。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試圖通過對黨、政府機構的職權進行有效劃分的方式,嘗試建立「執政黨決策一政府機構執行」的有效互動一體化模式,形成了「黨領導工農商學兵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方法的發展戰略(35)。
其二,毛澤東關於黨的建設的思考與部署。一是毛澤東與黨的政治建設。眾多學者一致認為,政治建設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根本內容,黨員幹部政治信仰建設和政治能力建設、黨內政治生態建設和政治文化建設構成了毛澤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的主要內涵(36)。二是毛澤東與黨的制度建設。有學者基於歷史文獻統計得出,毛澤東在「文革」期間閱讀和批示過的內參有30餘種,這些內參批示體現了他的治國理政思想及策略方式,同時也形成了黨內的內參批示制度(37)。三是毛澤東與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有學者考察了革命時期毛澤東關於黨的組織建設的艱辛探索,也有學者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關於加強黨員領導幹部辯證思維能力的思想,其中,加強領導幹部管理教育、重視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是貫徹毛澤東黨建思想始終的重要舉措(38)。
其三,毛澤東黨建思想的比較研究。一是關於毛澤東黨的建設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從毛澤東時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建思想的價值內核實現了升華,制度規範也不斷建立健全(39)。二是關於毛澤東黨建思想的時代價值。研究者一致認為,毛澤東在抓黨建工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豐富的管黨治黨思想,這對於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40)。
六、關於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的研究
2019年,學界關於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議題。
其一,毛澤東關於鄉村文化建設的思想。毛澤東在各個歷史時期都非常重視鄉村文化的建設,並就革新鄉村文化、提升農民文化素質作出了一系列指示,這對於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啟示意義。有學者考察了延安時期毛澤東鄉村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認為毛澤東為了實現革命文化紮根於鄉土的目標,推行文化動員政策,通過群眾路線加強知識群體與基層群眾的聯繫,從而提高黨對鄉村文化的整合效能(41)。也有學者分析了毛澤東的農民文化現代化思想,毛澤東主張提升中國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培育農民的現代文化性格(42)。因為在毛澤東看來,農村的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關鍵,農民文化的現代化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只有實現文化復興,才能實現民族的復興(43)。
其二,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一是關於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有學者考察了黨的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文藝繁榮思想的歷程,毛澤東主張社會主義文藝發展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也強調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改革開放後,堅持「雙百」方針、「二為」方向相統一,成為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理念,這一理念的貫徹落實對推動科學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44)。二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有學者分析指出,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堅持和發展了包括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社會主義民主、社會平等在內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充分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價值原則,同時又被賦予了中國式的內涵,它們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45)。
七、關於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研究
2019年,學界在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現代性、理論基礎與文化淵源、提升路徑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其一,毛澤東的現代性思想研究。一是關於毛澤東對現代性思想批判性維度的分析。毛澤東對西方現代性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與批判的姿態,他對於現代性所帶來的官僚科層制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平民與精英的矛盾表達了最為強烈的憂患(46)。二是關於毛澤東現代性思想的多重開放性問題的探討。毛澤東在現代性問題上具備學習現代化與規避西式現代性弊病的雙重邏輯,那麼如何過渡到完成在當前全球資本主義時代對西方現代話語霸權的理論突圍,這是我們需要繼續思考的問題(47)。三是毛澤東重構中國現代性的三重意識的探析。毛澤東重構中國現代性的理論和實踐主要是基於心理意識、願景意識和理論意識展開的(48)。
其二,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與文化淵源研究。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為毛澤東哲學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有學者通過考察「實踐」概念由「運動」「調查研究」至「社會實踐」的歷史沿革,理清了毛澤東實踐觀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進而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49)。二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借鑑了西方哲學思想的重要觀點。有學者以毛澤東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係為例,分析了黑格爾辯證法對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理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批判黨內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輔助作用,從而成為毛澤東構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重要理論質料(50)。三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具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有學者分析指出,由於毛澤東個人的深厚傳統文化底蘊,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辯證思維、知行觀以及實事求是思想,體現了對中國傳統哲學批判性的繼承和創造性的發展(51),以唯物史觀為哲學基礎的人民觀實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52),因而毛澤東哲學思想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民族特色。毛澤東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實踐成果,因此,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與文化淵源這一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就對應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途徑和機制。有學者認為,中國化的毛澤東哲學,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運用於中國實踐、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哲學、吸取西方近現代哲學的合理成分、總結現代新科技革命的成果(53)。
其三,不同視角下深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的思考。一是思想史的視角,有學者認為深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應當從思想史發展的整體線索出發加以把握,即從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宏大背景與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微觀歷史進程相結合的視角出發,綜合透視毛澤東的現代性思想,並對其進行基本的思想史定位(54)。二是事件史的視角,有學者通過《從革命到政治:長徵與毛澤東的崛起》這一案例分析,強調考察毛澤東政治哲學邏輯,要藉助完整翔實的歷史事件研究,只有將完整翔實的歷史事件、毛澤東思想理論著作、思想認識層面上的堅守、傳承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才是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毛澤東的正確做法,這也才符合毛澤東作為多元身份的客觀歷史(55)。三是比較視角,有學者基於新中國70年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研究綜述,梳理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研究軌跡,提出比較毛澤東哲學思想與中西哲學思想的關係,以及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關係,是新時代深化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的可靠路徑(56)。
八、關於毛澤東外交戰略與思想的研究
如同回溯再現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的外交破冰之旅的《外交風雲》成為2019年熱播電視劇一樣,毛澤東的外交戰略和思想也成為學界熱烈探討的議題。
其一,關於毛澤東處理中美關係的戰略思考及其啟示意義。201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也是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一年。學界關於中美關係史的研究熱度有增無減。一方面,回顧新中國成立後30年間的中美關係歷程,考察毛澤東處理中美關係的戰略思考。有學者以毛澤東針對美國發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所作的五篇評論為例,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對中美關係的認識為新中國成立做了思想準備、政治準備和外交準備(57)。毛澤東在不同時期對美國對華政策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作出「美國要跟中國建交」的戰略預見,但對美國對華政策的認知和應對經歷了一個轉變的過程:從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以鬥爭求緩和」到60年代末期的「桌球外交」破局,推動了中美關係由對抗狀態走向兩國關係正常化(58)。另一方面,還有學者重點思考了毛澤東中美關係戰略的啟示意義。如何處理好中美關係,始終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關係工作的重要內容。近期,在美國政府頻繁發難、導致經貿摩擦持續升級之時,研究改革開放前毛澤東關於中美關係的戰略思考和應對思路,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和研判國際形勢,妥善處理好中美關係,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仍然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59)。
其二,關於毛澤東外交思想的核心內容和重要原則。毛澤東外交思想主要包括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統一戰線等重要原則。一是獨立自主的原則,毛澤東強調堅持領土和主權獨立完整的外交政策,既不屈服於美國,也不做蘇聯的衛星國,始終根據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外交政策。二是和平外交的原則,維護獨立和平等,爭取世界和平,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有學者分析指出,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建設過程中,毛澤東闡明了霸權主義的本質特徵並積累了進行反霸鬥爭的寶貴經驗(60)。三是統一戰線的原則。毛澤東在晚年提出的「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有助於在世界範圍內分清敵我友,建立起廣泛國際反霸統一戰線,團結了廣大的亞、非、拉國家,加強了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關係(61)。正是由於毛澤東時代的外交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統一戰線,所以即使身處兩極對峙的冷戰時期,中國始終以保衛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帝國主義侵略的姿態屹立於世界舞臺之上。
九、關於毛澤東的國防軍事思想研究
新中國在成立後毛澤東非常重視國防建設,根據國際局勢演變及其對國家安全利益的影響不斷調整國防戰略,主導布局了新中國的國防工業體系,為實現國防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國防與軍隊的現代化改革,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尤其是海外利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後盾和可靠保障。因此,學界回顧和研究毛澤東的國防軍事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其一,關於毛澤東的軍隊建設思想。堅持政治建軍,是毛澤東確立的人民軍隊最重要的建軍原則。有學者認為,從南昌起義、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毛澤東的政治建軍思想逐步形成。政治建軍思想的核心內涵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黨支部建在軍隊基層單位,加強對士兵的思想政治訓練,加強軍隊紀律,確保軍隊聽黨指揮、上下齊心、為民打仗(62)。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的貫徹實施,對於肅清人民軍隊內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實現官兵平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學者分析毛澤東的文化強軍思想,認為毛澤東主張加強軍隊組織文化建設、科學文化教育、英雄文化培塑、紀律文化薰陶,進而提升部隊戰鬥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63)。新時代繼承和發展政治建軍、文化強軍的優良傳統,注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人民軍隊,對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其二,關於毛澤東的國防戰略及其啟示意義。一是關於國防戰略重要內容的研究。有學者分析了毛澤東國防現代化戰略主要體現在:以發展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為依託,以國防尖端科技發展為先導,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基點,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集中力量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高效發展(64)。二是毛澤東國防建設思想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解析。毛澤東關於積極防禦思想、國防經濟思想、軍民結合思想以及建設現代化國防思想等方面的探索,對建設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具有啟示作用(65)。
十、海外毛澤東研究的譯介與評價
2019年海外毛澤東研究的熱點議題,集中在海外研究成果的譯介概述、關於海外代表性學者的研究等方面。
其一,系統介紹西方毛澤東研究的整體狀況。對西方毛澤東研究狀況的審視與思考有助於我們全面地認識海外毛澤東研究,這對深化拓展國內毛澤東研究也有重要理論啟示。有學者概述了毛澤東思想在當代法國激進左翼實踐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演變過程(66)。也有學者比較分析了「歷史——區域」和「全球史——比較」這兩種西方毛澤東研究的演進路徑(67)。
其二,海外學者研究成果的翻譯、介紹及評價。更多學者對海外學者關於毛澤東研究的方法、觀點、成果進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包括追蹤澳大利亞學者尼克·奈特關於毛澤東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68),分析史華慈、雷蒙德·懷利毛澤東研究的創新特質(69),解析美國學者莫裡斯·邁斯納的毛澤東研究觀(70),還有學者系統梳理了海外毛澤東研究「毛主義」概念的起源。(71)
總體而言,上述論題集中體現了毛澤東研究的年度進展,也反映了2019年國內毛澤東研究的最新發展趨勢和導向。一是聚焦於毛澤東思想史的研究成果繼續保持增長。從時間跨度而言,更多學者關注青年毛澤東、晚年毛澤東的生平事跡,注重考察一些重大的思想史事件,這些新的成果與已有的研究綜合起來,比較全面地呈現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從橫向寬度而言,有學者注重毛澤東與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的比較研究,或是毛澤東與知名學者、國外政要的思想交鋒,既凸顯了毛澤東個人的心路歷程和思想軌跡以及毛澤東思想的豐富性、深刻性,同時也更加真實立體地展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領導革命和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複雜過程。二是愈來愈多的成果基於概念視角,考察毛澤東思想及相關概念範疇的形成發展和歷史嬗變,注重分析重要概念與人物、事件的歷史語境及其所呈現的思想脈絡。三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學術旨趣置於與毛澤東相關的微觀研究和個案研究。通過微觀個案關注經驗層面的毛澤東,同時借鑑抽象化的理論視角加以學理層面的分析,從而更加真實準確地勾畫出毛澤東的「人物肖像」,透視毛澤東的思想主張。四是跨領域的交叉性研究成果呈現明顯增長趨勢,或是基於跨學科理論來考察傳統的研究對象,比如有學者基於傳播學理論考察毛澤東著作的傳播及其思想效應,有學者依據心理學理論視角深入細緻地分析諸多因素對毛澤東個性心理特徵的影響,展現毛澤東人格特質的形成過程,還具體分析了毛澤東個性特徵對其治國理政實踐活動的影響(72)。或是基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分析探究毛澤東詩詞(73)、毛澤東書法(74)等非傳統性研究對象,都取得了比較新穎的成果。
新時代進一步深化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研究,需要沿著具有更多創新性的學術趨向邁進,同時也需要加強毛澤東研究成果的社會轉化的研究,無論是運用至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還是轉化為社會公眾眼中毛澤東形象的多渠道塑造與宣傳,都是極為重要的。
注 釋:
①梁星亮、侯斌:《論延安時期毛澤東建立新中國的構想與探索——以陝甘寧邊區為中心的考察》,《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年第6期。
②肖貴清:《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及歷史地位》,《求索》2019年第5期。
③仝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學習習近平在毛澤東等領導人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第10期。
④肖貴清、田橋:《新中國70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年第5期。
⑤趙連穩:《毛澤東對確立和完善人民政協制度的歷史性貢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⑥喬惠波:《毛澤東與新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求索》2019年第5期。
⑦張俊國:《毛澤東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城市社會穩定秩序的構建》,《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1期。
⑧葉利軍:《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對確立黨的中醫政策的歷史性貢獻》,《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6期。
⑨肖貴清:《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及歷史地位》,《求索》2019年第5期。
⑩喬惠波:《毛澤東與新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求索》2019年第5期。
(1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
(12)《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
(13)金民卿:《毛澤東「問題與主義」觀及其在理論創新中的展開》,《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3期。
(14)劉林元:《毛澤東和王明「教條主義」鬥爭的當代啟示》,《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年第3期。
(15)熊輝、趙輝:《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毛澤東農村調查研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16)李永進:《毛澤東構建新民主主義革命話語的內在邏輯》,《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2期。
(17)仝華:《論毛澤東思想概念的提出及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5期。
(18)李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展和創新》,《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19)李永進:《毛澤東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求索》2019年第2期。
(20)黃海、舒雋:《毛澤東「感謝日本侵略說」駁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第1期。
(21)李佑新、沈俊楠:《有關毛澤東與湘江戰役關係的幾個問題——與〈史說長徵〉作者商榷》,《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22)歐陽湘:《毛澤東的國民黨一大代表資格問題考辨》,《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9期。
(23)沈志華:《動機判斷與史料考證——對毛澤東與史達林三封往來電報的解析》,《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5期。
(24)耿顯家:《古田會議前的重要歷史插曲:對白砂會議前後毛澤東與林彪信件往來的考辨》,《東嶽論叢》2019年第5期。
(25)馮虞章:《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學習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相關問題的論述》,《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年第9期;肖貴清、劉治君:《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歷史地位的分析和評價》,《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26)代紅凱:《毛澤東與五四運動紀念的功能表達》,《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3期。
(27)楊明偉:《毛澤東為何在新中國前夕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28)張明:《毛澤東為什麼要寫〈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在哲學表達與政治訴求之間的復調式語境透視》,《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年第1期。
(29)齊得平:《毛澤東主持編輯〈毛澤東選集〉的基本概況》,《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5期。
(30)李雪梅:《〈毛澤東選集〉海外傳播的歷程及啟示》,《國外社會科學》2019年第3期。
(31)何明星:《毛澤東著作俄文版翻譯及出版特徵研究》,《中國出版》2019年第23期。
(32)何明星、江藍:《毛澤東著作日文版的翻譯、出版和發行》,《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10期。
(33)何明星、俞悅:《毛澤東著作法文版的翻譯、出版與發行》,《中國出版》2019年第13期。
(34)鄒衛韶:《毛澤東著作版本研究應著重把握好的幾個環節》,《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6期。
(35)唐亞林:《論黨領導一切原理》,《學術界》2019年第8期。
(36)張榮臣、苟立偉:《毛澤東黨建思想的黨內政治文化維度分析及啟示——兼論黨內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湖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
(37)尹韻公:《毛澤東內參批示研究(1965-1976)》,《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38)代紅凱:《毛澤東關於增強領導幹部辯證思維能力的戰略思想》,《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5期;吳文春:《毛澤東與蘇區時期黨的組織建設——基於〈古田會議決議〉的分析》,《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年第5期。
(39)顏佳華、王張華:《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一脈相承的黨內監督文化觀》,《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1期。
(40)程水棟:《毛澤東管黨治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41)吳起民:《延安時期毛澤東鄉村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求索》2019年第2期。
(42)李鍊石:《「鄉村振興」視角下的毛澤東農民文化現代化思想探析》,《現代哲學》2019年第1期。
(43)徐秦法、劉星亮:《毛澤東文化建設的運思邏輯及價值取向》,《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年第5期。
(44)朱繼東:《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堅持「雙百」方針、「二為」方向相統一思想及其意義》,《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年第10期。
(45)劉洪森:《毛澤東社會主義價值觀述論》,《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46)張明:《毛澤東現代性思想的批判性維度》,《求索》2019年第6期。
(47)張明:《毛澤東現代性思想的三重開放性問題》,《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48)張明:《重構中國現代性的三重意識——基於毛澤東的探索性實踐及其當代效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年第3期。
(49)黎群笑、歐陽英:《毛澤東「實踐」概念的歷史沿革及邏輯分析——「運動」「調查研究」與「社會實踐」》,《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50)王振民:《毛澤東話語體系中的黑格爾初探》,《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6期。
(51)劉靜涵:《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中國傳統元素探析》,《社會科學戰線》2019年第3期。
(52)戴立興:《毛澤東人民觀對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年第2期。
(53)薛廣洲:《毛澤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機制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54)張明:《毛澤東現代性理論的思想史效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55)韓步江:《完整翔實的歷史事件研究與毛澤東政治哲學邏輯——從〈從革命到政治:長徵與毛澤東的崛起〉談起》,《毛澤東研究》2019年4期。
(56)王立勝:《70年來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的歷史軌跡與未來展望》,《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6期。
(57)張齊:《論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對中美關係的認識——基於毛澤東對〈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的評論》,《理論月刊》2019年第11期。
(58)李振:《由對抗走向兩國關係正常化——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對美國對華政策的認知和應對》,《前線》2019年第11期。
(59)衛靈、馮金宇:《毛澤東外交思想對當前中美關係的幾點啟示》,《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年第3期。
(60)曹應旺:《毛澤東反對霸權主義思想述論》,《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5期;李珍:《毛澤東領導反對霸權主義鬥爭的歷史經驗》,《毛澤東研究》2019年5期。
(61)洪源:《「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毛澤東對外交理論創新的傑出貢獻》,《人民論壇》2019年第34期。
(62)萬彎、丁俊萍:《毛澤東的政治建軍思想及其當代發展》,《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63)朱純輝:《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文化強軍思想與實踐》,《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64)趙萬須:《毛澤東對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和實踐》,《黨的文獻》2019年第5期。
(65)周永衛:《毛澤東國防建設思想探究》,《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66)包大為:《當代法國激進左翼哲學中的毛澤東思想》,《現代哲學》2019年第4期。
(67)張放:《西方毛澤東研究的路徑演進》,《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68)[澳]尼克·奈特,王璇:《毛澤東論辯證唯物主義》,《求索》2019年第1期。
(69)劉中領:《史華慈毛澤東研究的創新特質》,《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於渙茹:《延安與毛澤東:雷蒙德·懷利的「毛主義崛起」研究》,《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1期。
(70)羅馨:《邁斯納視閾中的毛澤東及其思想——基於〈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託邦主義〉的批判與反思》,《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3期。
(71)陶季邑:《關於「毛主義」概念的來源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年第12期。
(72)季春芳:《毛澤東個性特徵與新中國治國理政實踐探析》,《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1期。
(73)賀桂梅:《長時段視野裡的中國與革命——重讀毛澤東詩詞》,《文藝爭鳴》2019年第4期。
(74)鍾全昌:《毛澤東書學思想及其書法藝術實踐探析》,《毛澤東研究》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