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中:2019 年日本政治研究綜述

2021-02-13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

一、國外研究動態及理論觀點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的政治學研究在方法論上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技術操作上的西方化,一條是話語理念上的本土化,這種趨勢在2019年得到充分顯現。 

所謂「技術操作上的西方化",指的是日本的政治學研究對於政治學新理論的接納程度相對較高。比如,隨著西方政治學研究的日益社會科學化,政治學和數學、統計學等自然科學出現了交叉,從而誕生出運用數學形式和統計學方法對政治現象進行定量描繪或定性分析的新學科,即計量政治學。進入大數據時代以後,計算機技術在計量分析上的應用使得計量分析處理數據的效率產生了質的飛躍。2019年10月,日本政治學年會在安倍晉三首相的母校城蹊大學召開,會議仍然設立了關於計量文本分析的專場。由於計量政治學對數學、計算機等非傳統政治學手段的依賴,該學科的研究者相對年輕,且普遍具有留學歐美的學術背景。隨著這批研究者的成長,該學科在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現供職於早稻田大學的渡邊耕平是一位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青年學者,2019年3月在《早稻田大學高等研究所紀要》上發表《基於日語的計量文本分析》一文,提出「雖然計量政治學在歐美國家發展迅速,但其依據的語言文本都是西方的語言。如何把日語文本做數據化處理是該理論在日本發展的瓶頸",進而提出了一條具體的路徑。計量政治學在日本面臨的情況並非個案,為解答「如何讓西方政治學理論東方化"的難題,「話語理念上的本土化"是日本政治學界所採取的重要應對方法。 

實際上,日本政治學界一直在嘗試創造出一種"日本式"的國際政治理論,而他們的方法就是試圖證明傳統西方政治學理論在日本都已變異而誕生出新的亞種。過去日本學者常強調,早在20世紀60年代高坂正堯就已開創了所謂的"日本型現實主義"。而到了2019年,松井陽徵的《非政治的保守主義:關於半澤孝磨與歐克肖特保守主義政治思想的比較》一文則給讀者這樣一種印象:日本學者對於保守主義學說的貢獻也早已超越了英國學者的範式,可自成一家。松井陽徵憑藉該文獲得了日本政治學會的"青年學者獎",足見這種問題意識在當下的日本政治學研究界獲得了普遍共鳴。日本學者急於構建日本型保守主義理論或許並非單純的興趣使然。目前,在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就是保守主義勢力的代表,構建日本型保守主義理論尤疑有助於自民黨的理論建設。這也表明日本政治學研究並非書齋中的學問,而是具有高度現實關懷的。因此,日本政治學界對於日本政壇的年度熱點保持若相當程度的關心。 

2019年是日本的選舉年,4月的統一地方選舉結束後,東京都市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雜誌《都市問題》就策劃了"觀察地方選舉的視角"的特輯(2019年7月號),圍繞近年來僅在地方選舉中較多出現的尤投票選舉(淺古泰史《尤投票選舉的數理政治學》、築山宏樹《地方議會選舉尤投票當選的原因》)、地方行政模式與選舉的關聯(羅芝賢《基於統一地方選舉對自治問題的思考》、木寺越《越境者主權權力地方政治》),以及新的技術形式對選舉的潛在影響(上之原秀晃《地方選舉與網際網路選舉:網際網路選舉新的可能性》)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憲法研究》雜誌2019年第5期則針對7月的參議院選舉編發了特輯。 

二、國內研究動態及理論觀點 

同2018年相比,2019年的日本政治研究關注點明顯增多,總體局勢仍保持穩定。隨著德仁天皇順利即位,日本正式從"平成時代"邁入"令和時代"。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在2019年先後經受了全國統一地方選舉和參議院選舉的考驗,統領政壇的大勢仍未動搖;11月,安倍正式成為日本近代以來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日本政治的總體方向仍然沿著之前一般預測的軌道在發展。2019年,日本政治的研究者們圍繞熱點問題,在應用和基礎研究方面都產出了重要的論著成果,取得了相應的學界影響力。 

(一)2019年日本政治研究熱點及代表性成果 

2019年日本政治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應該重點關注學界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動態。從研究關注重點和研究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熱點領域和相關代表性論著。 

一是平成時代落幕,令和時代來臨。天皇繼位改元,可謂2019年日本的頭等大事。中國學界自然也對此高度關注和重點研究,不少學者對於這一事件所蘊含的政治意義進行了重點探討,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高洪《日本確定"令和"年號過程中的政治因素探析》(《日本學刊》2019年第3期),探討了此次年號確立過程中日本各方政治勢力的博弈情況及新年號背後隱含的安倍政權的政治寓意和發展願景;馮晶《日本新年號"令和"及其政治考量》(《日本問題研究》2019年第4期)認為,新年號顯露出日本執政階層對平成時代的總體看法,這將對日本國家未來走向產生重要影響。除此之外,對平成日本政治的總結性論述也是一個研究重點。代表性成果有徐萬勝《論日本平成時代政黨政治:改革、競爭與獨大》(《日本學刊》2019年第2期),其認為平成時代政黨政治發端於自民黨"一黨支配"體制的動搖,歷經"多黨重組"及"兩黨競爭",終止於自民黨"一黨獨大"格局的形成。此外,陳月娥《日本共產黨關於"天皇制"的概念形成、嬉變與認識變遷》(《日本學刊》2019第5期)雖沒有直接談及改元問題,但從日本共產黨對天皇制度的認知出發,為我們把握和研判戰後天皇制提供了間接有益啟示。 

二是政治體制和構造研究。自民黨一黨獨大的穩固局面和安倍歷史性超長期執政現象,一直是近年來中國學界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2019年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張伯玉《日本自民黨"一強"優勢的延續及其原因分析》(《當代世界》2019第11期)從選民支持基礎、政黨政治格局、政黨選舉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認為自民黨"一強"優勢或將長期延續。何曉松《日本"首相官邸主導型政治"的比較政治制度論分析》(《東北亞學刊》2019年第5期)從比較政治制度論的視角指出,安倍執政時通過各項改革,改變了首相和議員、官僚間的"目的分立"程度,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首相官邸主導型政治。曲靜《日本自民黨的適應性改革及其"一強"政黨地位的確立》(《東北亞學刊》2019年第3期)認為,自民黨遠勝於其他政黨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改良、建設機制,是其長期執政、"一強"政黨地位愈發鞏固的重要原因。 

對日本政治內在結構的專項研究,2019年也有成果問世。如康達、高洪《松下政經塾在當代日本政治中的地位與影響》(《日本研究》2019年第3期)將眼光投向成立滿40年的松下政經塾,剖析了松下政經塾的現狀與走勢,研究其在當代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與影響。白智立、鄒呴瑾《論代表性官僚制在日本的應用實踐》(《日本學刊》2019年第3期)運用代表性官僚制理論,從公務員性別問題入手,分析了日本公務員制度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訴求。三是政治理論和思想研究。近年來,政治思想史在國內學界受到的關注度繼續升溫,日本的相關研究也不例外。2019年的研究重點為日本政治思想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丸山真男。邱靜《「非西方"的可能性: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及啟示》(《日本學刊》2019年第4期)研究了丸山真男對整體(包括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反思,認為有必要通過重讀丸山思想,進一步拓展思想史方法論。區建英《丸山真男思想史學的軌跡》(《日本學刊》2019年第3期)通過把握歷史的脈絡和丸山思想的脈絡來分析丸山政治思想轉變過程中的幾個節點,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小型的丸山學術傳記。 

(二)2019年日本政治研究的發展特點和評價 

縱觀2019年日本政治研究,其穩步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進步值得肯定,不過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取得的成就 

其一,應用型研究傳統得以保持並持續推進、拓展。作為中國日本政治研究的傳統,應用研究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在2019年日本政治研究當中,這一傳統仍然得到了較好的延續。國內學者的成果不僅體現出應用性和時效性,更進一步填補了相關領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學術空窗,對於日本政治局勢的把握已日趨成熟,對於未來發展趨向的把握愈顯精確。 

其二,基礎研究及概念創新有所突破。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的日本政治研究學界不僅僅在現實應用領域保持了良好勢頭,在最能體現學者特色的基礎研究領域,也同樣產生了可喜變化。中國學界已不再滿足於對研究對象的簡單描述,開始摸索自主創新,在理論構建、概念生成方面,力圖有所作為、有所突破,以早日掌握學術話語權,佔據學科建設的高地,引領相關研究的發展和進步。如此次對於日本平成時代的總結和年號改元的分析,就及時發揮了解釋現實、引領研究的作用。 

其三,理論探索與方法運用日漸成熟。這主要體現在現有研究成果不再局限於就事論事,而是較為成熟地將政治學的理論與方法論進一步運用於日本政治研究,對日本研究界乃至其他相關學科領域也起到了強有力的啟發和推動作用。同時,中國學者正逐步嘗試將日本研究上升到一般國別研究的高度,跳出日本這一框架,採取比較政治學的研究方式研究日本與其他發達國家的異同,從而拓寬研究思路。 

2.存在的不足與挑戰 

首先,依舊是專業研究成果不足後繼乏人的問題。嚴格意義上的日本政治研究在整個日本研究中並不屬於熱門和顯學,目前的專項研究隊伍仍面臨若人手不足青黃不接的窘境,研究者往往分散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難形成集聚效應。這一現狀無法滿足中日關係發展的現實需求。

其次,在研究方法論和路徑上仍面臨若規範和創新的問題。儘管目前有所突破,但迄今為止的日本政治研究方法總體上仍是較為單一的政治學方法,採取交叉學科方法產出的成果較少。這也限制了本領域的理論創新進度,能對決策發揮影響作用的產品的數量及質量並不理想。

最後,日本政治研究在選題和學術站位上存在一些偏頗的取向,需要堅守作為學者的客觀理性態度。學界對於與中國有直接關係的日本政治動向和政策調整比較敏感,跟蹤也較及時,但對有些看似關係不十分密切的其他領域和部分,乃至全局把握總體研究和基礎資料整理等工作則不夠深入,重複跟"風"追"熱",對政治問題的研究顯得既不深也不透。 

三、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學科發展及評價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學科繼續依託兩項創新工程項目「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與「日本政治體制轉型與政局變動研究,,,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應用對策研究,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此處重點介紹相關研究人員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主要學術活動。 

(一)2019年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學科研究成果一覽 

1.政黨政治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張伯玉的《日本自民黨「一強,,優勢的延續及其原因分析》(《當代世界》2019年第11期)和《自民黨總裁選舉及日本政治形勢分析》(楊伯江主編:《日本藍皮書(201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朱清秀的專著《戰後日本選舉與政治資金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行政體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何曉松的《日本「首相官邸主導型政治,,的比較政治制度論分析》(《東北亞學刊》2019年第5期)和《日本政治生態變化及中國的外交戰略應對》(《外國問題研究》2019年第2期)。 

3.政治思想與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高洪的《日本確定「令和」年號過程中的政治因素探析》(《日本學刊》2019年第3期),康達、高洪的《松下政經塾在當代日本政治中的地位與影響》(《日本研究》2019年第3期),朱清秀、吳懷中的《「改元」與「改憲」後平成時代日本的走向》(《日本藍皮書(2019)》)。 

4.防衛政策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吳懷中的《美國學界對日本安全政策的理論研究兼論沃爾茲的新現實主義預言是否終將實現?》(《日本學刊》2019年第4期),張曉磊的《冷戰後美國學界的日本安全戰略研究評析兼論日本安全戰略的走向及對中日安全關係的影響》(《日本學刊》2019年第4期)。 

5.學科綜述類型的研究成果有:吳懷中、孟明銘的《2018年中國的日本政治研究綜述》(《日本學刊》2019年增刊號)。 

(二)開展的各類主要學術活動 

2019年對日本政治而言是「大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圍繞日本國內政治形勢多次舉辦重要的學術活動。

1.2019年3月19日,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研究中心舉辦「日本政治形勢與中日關係座談會暨汪婉特約研究員致聘儀式」。汪婉研究員介紹了自民黨從民主黨手中奪回政權、第二次上臺執政的安倍右傾保守政權下中日關係發展變化的歷程,並結合在中日關係「一線」工作的經歷向與會者分享了其對日本政治的走向及未來中日關係發展的看法。

2.2019年5月7日,日本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及中日社會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日本改元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從政治、外交、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對日本改元進行了分析。

3.2019年5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日本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圍繞日本國內政治形勢及中日關係等主題展開了討論。

4.2019年7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研究中心主辦「參議院選舉後日本內外政策動向」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圍繞日本參議院選舉後日本政局變動等議題展開了分析與討論。

5.2019年11月8日,由中華日本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承辦的中華日本學會2019年會暨「回望日本平成時代」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舉行。與會學者對平成時代的日本政治、安全等議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

來源:日本學刊2020年增刊;作者:吳懷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的日本文化研究綜述
    2018年,在全國很多高校或研究機構組織召開的與日本文化相關的規模大小不一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很多研究成果。關於學術會議發表成果,本文主要選取由全國性的學會和有代表性的日本研究機構舉辦的學術會議的成果進行綜述。關於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本文主要以中國知網收錄的有關日本文化研究的論文進行分析。關於2018年出版的中國學者的日本文化研究著作,數量不多,將在文中適時地予以述評。
  • 日本研究所學術交流簡報(2020年第25期)2020年《日本文論》及《日本學刊》增刊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吳懷中研究員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學刊增刊和《日本文論》新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雜誌社正在著力打造的「2323」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和三次致信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講話精神,加快構建有中國特色日本研究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重要舉措。
  • 2019年國內學界海外中國學(漢學)研究綜述
    [49]吳真則討論了1933年在日本發現的貫雲石《孝經直解》元刊孤本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他採用以往《孝經直解》研究未曾留意的海外傳播視角,以討論此書在日本的發現過程、出版原委及其在海外中國學研究學術轉向過程中的作用。他還指出:「《孝經直解》深刻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的海外中國學研究。
  • 學術綜述|2019年中國翻譯研究綜述
    2019年,我國翻譯社會學研究繼續向前推進,如武光軍(2019)對西方翻譯社會學近20年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和預測,邢傑、黎壹平和張其帆(2019)介紹和反思了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有對文學作品的譯介史研究,如楊淑華和王峰(2019)考察了清末政治小說的翻譯和接受過程,也有對非文學作品的譯介爬梳,如範夢栩(2019)對社會學著作漢譯史(1895-1949)進行了整理,孔令翠和劉芹利(2019)對我國農學典籍在亞歐美譯介情況的介紹。對翻譯史事件的挖掘在持續進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藍皮書(2020)》在京發布
    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伯江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郭建宏,中華日本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高洪,社科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出席發布會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日本藍皮書(2020)》副主編吳懷中向與會專家學者及新聞媒體介紹了藍皮書主要內容。
  • 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令和!日本新年號
    關注2019年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事件以及周年紀是考生進行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複習的重點。下面我們來看看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令和!日本新年號。   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令和!
  •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強?——2019年「城市治理與政治研究」回顧
    那麼,2019年,國內城市治理與城市政治研究進展如何?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城市與社區治理研究中心),對此進行簡略盤點。  一、國內「城市治理與城市政治」研究取樣  為了梳理過去2019年國內城市治理與政治研究,我們檢索了收錄於
  • 2015年日本刑法學研究綜述 | 法寶推薦
    四、著作、論文以及主要觀點  與往年一樣,2015年日本刑法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不僅限於刑法總論和各論的問題,更包含了經濟刑法、醫事刑法等特別刑法中的前沿問題,多數研究的共通之處是:其一,基於德日刑法理論的比較研究;其二,基於對判例尤其是對日本最高裁判所判例的解讀進而展開的理論探討。
  • 王建朗:2018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
    本綜述延續歷年脈絡,撮要介紹2018年中國大陸相關研究。近年來專著出版加速,幾乎不再與專題論文形成發表時間上的梯度,所以一些專著也納入綜述範圍。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敬請讀者鑑察。孫帥以國外毛澤東思想研究為例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其重要的政治價值和學術價值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但由於毛澤東的特殊政治地位以及國外學者的話語體系轉換和地域認知的缺陷,有些國外學者的研究存在著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應從方法論和史料出發,揭示某些國外學者在研究中的以偏概全傾向,批判其非客觀性立場。
  • 21世紀現代漢語副詞研究綜述
    21世紀現代漢語副詞研究綜述 2019年04月28日 09:43 來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作者:張明輝 朱紅雨 字號 關鍵詞:21世紀;專書副詞
  • 1949年以來大陸地區的臺灣近代史研究綜述
    (一) 1949—1963年是臺灣近代史研究的初創階段。由於現實政治的需要,研究工作主要圍繞兩個主題展開: 第一,以歷史資料為依據,論證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
  • 近代中日比較研究綜述
    (註:丁日初、杜恂誠:《十九世紀中日資本主義現代化成敗原因》,《歷史研究》1983年第1期。)有學者分析了近代以前兩國政治制度穩定性的差異。(註:伊文成:《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及其歷史實質——與中國戊戌變法略作對比分析》,中國日本史學會編:《日本史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頁;前揭吳廷嘉文。) 關於戊戌維新與明治維新成敗各異的原因。學者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歷史背景。
  • 2019時事政治:2019年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7月15日)
    點擊查看>>>2019時事政治:2019年國內時事新聞熱點匯總(7月15日)國考時事政治: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本文整理2019時事政治:2019年國際時事新聞熱點匯總(7月15日)。
  • 2019時事政治:2019年7月份國際時政熱點匯總
    點擊查看>>>2019時事政治:2019年7月份國內時政熱點匯總國考時政熱點: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
  • 成功專升碩源於夢想與現實平衡——名校志向塾日本大學吳同學專訪
    專升碩的成功源於夢想與現實的平衡——名校志向塾(名校教育集團)日本大學商學研究科合格者吳同學專訪。吳同學profile姓名:吳家偉來日時間:2018.4報名課程:文科大學院班合格院校及研究科:日本大學 ·商學研究科「面對現實」是小編聽吳同學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
  • 徐志民:新中國審判與改造日本戰犯研究綜述
    與戰後其他審判不同的是,瀋陽、太原審判中日本戰犯主動認罪、真心悔過,並在寬釋回國後積極從事中日友好活動。這主要歸因於新中國對日本戰犯的成功改造。中國學界對此開展了一些研究,但成果尚不豐富,且較少關注和利用已經公開的中國外交部檔案、日文數據及相關成果,研究方法也比較單一。今後需廣泛挖掘相關史料,擴大研究範圍,拓寬研究思路,細化研究內容,不斷引入新的研究理論與方法,推動這一研究繼續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 專家點評留日學者團隊日本研究成果(一)
    近日,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眾留日學者積數年之力推出了19卷的「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文庫包括日本歷史、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及中日交流諸多方面,既是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和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對日本研究學術成果的集體展示,亦是我國不同階段留日歸國人員日本研究業績的集中體現。文庫一經推出,立即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和關注。
  • 2019年全市宣傳思想工作綜述
    守正創新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2019年全市宣傳思想工作綜述     追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足跡,譜寫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     突出政治引領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2019年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市委書記王菲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中心組學習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部署要求、省委書記彭清華對廣元工作指示要求。
  • 2019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
    本文從近30種中文學術期刊(包括港臺地區)遴選出在問題意識、研究視角、論證方法等方面較為創新的新聞學研究原創文章進行綜述。通過對所選文章的進一步分類,本文就媒介轉型、新聞從業者研究、新聞與社會記憶研究、技術視角下的中國新聞業、作為公民與用戶的受眾、新聞基礎理論研究、報刊史與近代政治以及新聞學科建設與反思等八個話題對相關文獻加以回顧。總體而言,2019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在一些經典及重要研究議題上的開掘較為深入,對新聞實踐新話題的整合與新現象的解釋稍顯乏力。
  • 葛兆光:從學術書評到研究綜述 ——與博士生的一次討論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看陸揚給《貴霜佛教政治傳統與大乘佛教》寫的書評。古正美教授這本著作是1993年臺灣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它討論的是貴霜王朝的月氏王丘就卻(約50-78年在位)所奠定的、身兼聖者與王者(類似現在的政教合一)的佛教政治傳統,以及這種傳統如何在其去世之後被印度化,而後貴霜時代(187-244)色膩色迦及此後幾世,又如何引用佛教政治治世傳統,並遭到亡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