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女性長期服用抗生素可致癌

2020-12-24 環球健康

(法新社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4月5日報導,研究者稱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增加患結腸息肉的風險,而結腸息肉則是大腸癌的徵兆。

據報導,《歐洲消化病學期刊》刊登了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消化道中複雜的菌群是致癌的主要因素。

早前的研究發現,大腸癌與使用抗生素有關,但是研究者還沒有發現這兩者之間潛在的關係。為了進一步研究兩者間的關係,2004年,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的安德魯·陳(Andrew Chan)仔細查找了1.6642萬位60歲及以上的女性的健康記錄。

自1976年以來,這些女性加入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並且該研究跟蹤了美國12.17萬護士的健康狀況。同時,護士的用藥量也被納入監測項目中。據報導,在新的研究中,這些女性在2004年至2010年間至少做過一次結腸鏡檢查。在此期間,有1195位女性被查出有息肉。

研究者發現,整整兩個月或二十年間斷斷續續服用抗生素的女性患息肉的風險越來越大。這些女性在20至30多歲死亡的機率,比那些不那麼頻繁服用抗生素的女性要高36%

研究表明,女性在40至50歲時服用抗生素兩個月後死亡的機率增長70%。(實習編譯:言丹莎 審稿:田瑞哲)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抗生素會增加女性死亡機率
    華龍網3月29日13時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抗生素會增加女性因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的機率,對腸道亦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女性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27%。
  • 日本專家稱女性長期服用維生素補充劑可致癌
    近來,日本醫學專家研究表明,長期攝取維生素補充劑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8月25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女性患癌症的機率更高。每周一日一次、連續服用一年以上的女性比完全無服用經驗的女性患癌症的機率高出17%。但是,目前的研究並沒有表明維生素補充劑與癌症誘發原因的具體關係。
  • 澳研究:長期服用鉻補充劑或致癌
    但澳洲科學家近日表示,長期使用鉻補充劑可能致癌。     這項研究由新州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與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人員聯合進行。他們發現,鉻元素在進入人體後,很可能會轉化為一種致癌物質。
  • 長期服用魚油可防皮膚癌
    本報倫敦3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最新一項臨床試驗表明,長期服用一定劑量的omega-3脂肪酸,可增強皮膚免疫力,尤其是可以減輕陽光照射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進而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這一研究成果刊發在最近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
  • 長期服用蜂王漿易致乳腺癌?研究發現並無科學依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3日訊 「長期服用蜂王漿易致乳腺癌!」多年以來這種說法不絕於耳。日前,一家蜂王漿生產企業將宣稱該觀點的醫生告上了法庭。其實,自2003年以來就有很多專家學者通過科學研究以正視聽,這些研究表明,長期服用蜂王漿易致乳腺癌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 長期服用抗生素人需要補充乳酸菌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在身體養護方面表現得最為典型;便秘吃瀉藥,腹瀉就用抗生素,減肥就去抽脂……這些是破壞人體自然規律、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的做法,最終反而得不償失。
  • 以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未必有益健康
    但最新研究發現,益生菌並非對所有人都有益,而且還可能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專家由此建議,在使用益生菌補充劑時應注意個性化施治。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日在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了兩項與益生菌有關的研究。第一項研究中,他們給一些志願者服用益生菌,並測量他們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果發現,益生菌可成功在某些人的腸道中「安家」,但在另一些人的腸道中卻遭到「排斥」。
  • 長期服用維D和鈣片會致癌?盤點四月十大謠言
    長期服用維D和鈣片會致癌?國務院規定這8種情況可拒繳物業費?豬油比植物油對血管好?「求真」欄目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騰訊政務輿情部和騰訊較真平臺聯合課題組發布的4月中老年人易感謠言榜,對其中的醫藥健康、社會事件等熱點謠言進行梳理分析。
  • 長期服用抗生素導致陰道菌群失調,差點患上宮頸癌
    主治醫生在諮詢病情的時候,發現,劉小姐因為年前得了嚴重的肺炎,因此服用過1個月的抗生素和消炎藥物。醫生認為這或許和劉小姐的黴菌感染有關係。 要知道*內所有的菌群都是動態守恆的,例如腸道內,有些細菌是必須存在的,完全無菌的腸道對反而不好,會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等症狀,女性陰道內也是如此,必須存在一定的有益細菌才可以。
  • 最新研究稱按療程服用抗生素無益病情反而加劇耐藥
    圖片來源網絡【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8日報導,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病人服用抗生素一定要服完整個療程」是不正確的做法,不但對病情無益,反而會加劇病毒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問題。英國布萊頓和蘇塞克斯醫學院的傳染病專家27日在《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報告指出,導致耐藥性的原因不是太早停用抗生素,而是「不必要」地用藥。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都曾建議,病人應完成醫生開出的「整個療程」。世衛組織說,若太早停止服用抗生素,病人體內的病菌可能未完全被消滅,而殘留的病菌可能會變異並產生耐藥性。
  • 長期服用維D和鈣片會致癌?這些謠言中老年人要注意!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孝金波 實習生張琳)長期服用維D和鈣片會致癌?國務院規定這8種情況可拒繳物業費?豬油比植物油對血管好?「求真」欄目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騰訊政務輿情部和騰訊較真平臺聯合課題組發布的4月中老年人易感謠言榜,對其中的醫藥健康、社會事件等熱點謠言進行梳理分析。
  • 長期服用葉黃素可預防黃斑病變
    目前老年黃斑變性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大量研究表明,老年黃斑變性發生可能與年齡、遺傳、環境、吸菸等因素有關。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50歲以上老年人、有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膽固醇血症人群都是老年黃斑變性的高發人群。因此,黃斑變性國際聯盟建議55歲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檢查。  「老年黃斑變性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誤診為白內障。」
  • "婦科炎症吃抗生素!你不要命拉,趕緊停掉改喝女性益生菌"
    食用抗生素所帶來的危害小編簡單的寫了四點,了解更多可自行查詢度娘! 1.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可使人體產生過敏反應, 2.抗生素一般殺菌同時也破壞老人人體正常的有益菌群,導致不敏感微生物的過度生長,如黴菌、耐藥菌等,到時候很可能會產生多重感染。
  • 長期服用緊急避孕藥容易造成各種不適症狀
    另外,哺乳期的女性也不要使用避孕藥,因為避孕藥會抑制乳汁分泌,並可經乳汁分泌而影響新生兒的發育和健康。急、慢性肝炎或腎炎患者也不宜使用,因為激素類藥物要在肝臟代謝,從腎臟排出,服用這種藥會加重肝腎功能負擔。  同理,婦科腫瘤患者也應禁用,由於子宮頸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大多為激素依賴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藥,可能加重病情。
  • 服用維生素悠著點,可能不會「治癌」還會「致癌」
    雖說維生素直接致癌的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服用維生素確實不但沒有抗癌的作用,自己盲目使用、特別是健康的人長期盲目使用人造維生素補充劑(而不是從果蔬種攝取自然維生素),還會讓患癌症風險翻倍。2007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項由多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發現過量服用:維生素E死亡率增加4%β胡蘿蔔素死亡率增加7%維生素A死亡率增加16
  • 服用抗生素拉肚子,是吃壞了東西?小心這個副作用在搗鬼
    抗生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各種細菌的感染就離不開抗生素。然而近年來,除了細菌耐藥之外,抗生素也出現了大面積的濫用、錯用。其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並不是什麼疾病都需要用到抗生素,而且稍沒注意就會引起與抗生素相關的副作用,比如抗生素相關腹瀉。確實,有一部分人群也許曾經為了感染而服用抗生素,而導致嚴重腹瀉。
  • 長期頻繁吃緊急避孕藥會致癌嗎?一般不會,但這些危害你必須知道
    長期頻繁吃緊急避孕藥會致癌嗎? 因為緊急避孕藥主要有孕激素和抗孕激素兩大類,所以許多人擔心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女性惡性腫瘤發生風險增加。但國外有研究發現,口服避孕藥與未使用者相比,整體癌症發生率下降12%,且對卵巢癌和子宮體癌有預防作用,口服避孕藥的使用時間與卵巢癌的發生率呈負相關,對子宮體癌的預防作用隨使用時間延長而增加。
  • 紫藥水致癌是真的嗎?避孕藥也可能有致癌風險
    原標題:紫藥水致癌是真的嗎?避孕藥也可能有致癌風險   紫藥水的用途很多,不少家庭都會備一瓶紫藥水,以免不時之需。但英國發布了一項通告,對紫藥水的使用範圍和包裝說明做了新規定。
  • 奧美拉唑可以長期服用不?醫生:長期吃奧美拉唑會有4個風險
    雖然奧美拉唑的治療效果很好,但是也是需要出現特殊的情況才能長期服用一段時間。如果出現胃部的不適症狀,建議諮詢專業的醫生在進行用藥,不要私自亂吃藥。不管是哪一種藥物,都會有副作用,都是不建議長期服用,雖然奧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但是長期服用,長期抑制胃酸的分泌,對身體並沒有太多的好處。
  • 廚房油煙含劇毒 長期可致癌
    研究表明,常用食油加熱到270oC左右所產生的油霧凝結物,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女性肺癌發病率增高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近年來國內一些大城市,在對肺癌發病情況的調查中發現,長期從事烹調的家庭主婦肺癌的發病率較高,此外在廚房油煙濃度高的環境下從事烹調作業的廚藝人員,油煙不僅易使其患肺癌,而且對其腸道、大腦神經等的危害也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