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尖峰時段重點區域「打車難」,也成為眼下正在舉行的政協北京市十二屆一次會議的討論熱點。市政協委員、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王國鎮認為,北京市對於計程車業的基本政策是數量控制、價格管制、特許經營。「份子錢」由計程車公司定,司機完全沒有議價權,打擊了計程車司機的工作積極性。他在撰寫提案的過程中發現,不少計程車司機對「份子錢」過高、休息時間短意見很大。
事實上,與計程車司機的慘澹度日相比,計程車公司的收入著實驚人。僅算「份子錢」,單班車每月5175元,雙班車每月8280元,一個管理300輛車的分公司每月就能收上200多萬元。這筆數目龐大的進帳旱澇保收,只多不少。計程車公司沒有承擔任何市場風險,它只管每月向司機收固定的份子錢,不用承擔油費、維修、保養、事故等負擔,而且份子錢只會漲不會跌。
與高收入相比,計程車公司的成本卻極其低廉。據估算,在5175元的「份子錢」中,除去公司的運營成本和為司機繳納「三險一金」的費用,純利潤就高達近3000元。
數量管制政策將計程車行業變成了一個高利潤行業,牌照的所有者都因為缺少競爭而能夠賺取壟斷利潤,而真正幹活的計程車司機收入水平偏低、怨言不斷。這才是北京打車難的最深層原因。因此,開放計程車行業準入、放鬆數量管制政策、破除壟斷利潤和調動行業內各種要素的積極性等改革措施已勢在必行。
對此,程汝釗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他說,在美國,計程車司機也會交給車行份子錢,但都是在贏利之後。車少的原因就在於現在計程車行業的壟斷,應該放寬計程車行業準入制度,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到這個行業來,形成競爭。這樣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