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是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長量。
從6月補貼正式退坡之後,這個數值就從63.7%開始一路下跌,在10月產銷數據公布之後,中汽協甚至表示,全年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可能出現負增長。相比年初作出的年產銷160萬輛的預判,中汽協態度的大轉變無疑透露著大環境的寒意。
突如其來的寒冬,讓許多車企似乎都有些措手不及。
在世界新能源大會上,野心勃勃將銷量目標提至40萬+的比亞迪,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5萬輛,能否完成最初30萬輛的目標都需要墊腳夠一夠。主攻大客戶市場的北汽新能源也剛剛跨過10萬大關,距離22萬輛的目標還有一半多的路程要走,但時間只剩下了兩個月。
而相比多少有些「禦寒」能力的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們面臨著更大困境。在市場出現尖銳拐點的情況下,新勢力們靠什麼翻身?
智能化賽道玩家的困境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研發節奏非常快,但總的來說,續航和智能是目前國內各大廠商主打的賣點,也就是常說的電動化與智能化。
在電動化賽道上,目前銷量上以絕對優勢領跑一眾車企的比亞迪已經跑了10年,憑藉在三電領域的深耕佔據了消費者心智。雖然今年離既定目標有差距,但目前為止依然貢獻了新能源乘用車市場23.5%的份額。
北汽新能源也憑藉著時間優勢以及造車方面的積累,打造出EU5這樣的王牌車型在網約車市場一往無前。
顯然,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新勢力不可能有機會超越老品牌憑藉幾十年時間優勢所建立的壁壘。因此造車新勢力選擇了另一條更大概率會掀起巨大變革的賽道——智能化。
以頭部的蔚來、小鵬和威馬為例,無論是NIO Pilot、威馬Living Pilot還是小鵬的XPilot,都投入了相當的資源和研發力量。但他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如何將智能化帶進更大的市場。
不同於手機,作為新的變革載體,汽車在量上的普及不可能做到手機一般頻率高且範圍廣。
更重要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僅為3%左右,而對於更細分的智能化市場,份額則更小。而在這條賽道上,還有一個行業標杆企業——特斯拉。
根據交強險數據,特斯拉1-9月在中國累計交付3萬輛,排名車企純電動車型交付量第三位,僅次於比亞迪和江淮。擴展到全球市場,特斯拉1-9月銷量累計已達25.7萬。
頭部新勢力的不同選擇
在面對市場認知不夠、整體行業蛋糕不夠大以及大環境走弱的情況下,頭部新勢力們為了能繼續在這條賽道行走,對自身發展的重點市場做出了不同選擇。
根據交強險數據,蔚來汽車(包括ES6和ES8兩款車型)除了6月在對公市場交付超過1000輛以外,其餘單月私人用戶佔比均在65%以上且保持著較高水平。
當然,定價在30萬以上的車型,以對私市場為主也是情理之中,而高質量的服務和品質也自然是他們的選擇。
但售價區間相似的小鵬和威馬,卻選擇了兩條不同的路。
威馬在前4個月對私市場一直保持著80%的佔比,但進入5月以來,對私市場的交付佔比卻大幅下降。雖然7月佔比再次接近80%,但絕對數上卻比6月少了27.7%。進入8月之後,威馬汽車對公市場的交付量大幅提升,對私用戶佔比則穩定在了30%左右。
此前,威馬宣布在海南投入1000輛威馬EX5投入運營,標誌著威馬汽車·即客行四大業務(公共充電、旅遊租車、網約車、城市共享)在海南全面落地。11月,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收購了北京金凱鴻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對其擁有100%的持股比例,據披露信息,北京金凱鴻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租賃服務商。從這些動作不難看出威馬的發展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To B市場。
反觀小鵬,自4月上量以來,二季度個人用戶數量一直穩定在千輛以上。由於新品換代,雖然7、8兩月銷量下滑,但私人用戶佔比上,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9月、10月交付量回升也依然是來自個人用戶的貢獻。
從數據不難看出,雖然擁有「有鵬出行」,但小鵬汽車的重點依然放在了To C市場。而從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的微博裡也能看出他的態度。
這條評論當時也引起了業內對於新能源汽車究竟是否應該依靠對公市場的討論。有人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發展了這些年,終於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公市場的發展還能進一步驗證新能源汽車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時也能讓終端消費者有多機會接觸新能源汽車這一新生事物。
但也有人認為,從發展潛力來看,To B市場雖然擁有部門市場份額,但市場卻很難擴大,對於車企來說可持續發展性並不好。同時,隨著近幾年網約車市場的野蠻擴張,這塊市場已趨於飽和。
今年8月,第三方諮詢公司貝恩給出判斷:經過高速發展3年後,中國出行市場(包括網約車、共享單車、B2C共享汽車和即使配送,2018年網約車交易總額佔67.5%)於去年開始放慢腳步。
更重要的是,面向To B市場的汽車要求高性價比,但無需過多智能化。在這個市場馳騁的車型能不能走向全球,形成典型差異化競爭力,仍需打個問號。
因此,對於把「智能化差異性強」作為自己定位之一的小鵬沒有在To B市場投入過多精力也是意料之中。而從11月13日公布的小鵬汽車獲4億美金C輪融資消息來看,資本市場也認可了何小鵬面向To C市場做智能化的打法。
在和經緯創投交流時,何小鵬表示依然選擇把智能甚至未來的自動駕駛做到最好,小鵬會在堅信的領域投入重資源。
什麼才是一流企業?
在日本時,我曾聽過一位企業諮詢顧問的講座,在談到什麼是合格企業時,他說,「三流は、儲けること、二流は、利益を出して社會に貢獻すること。」(三流企業最看重賺錢,二流企業最看重賺錢後為社會做貢獻。)
那什麼才是一流企業呢?
先賣個關子。
前幾天和一位投資界朋友L聊到新能源市場To B究竟是不是好事,他表示,沒必要像小鵬那麼悲觀,當然也不能像某些傳統車企那樣樂觀,畢竟對公市場不能當不存在直接剔除,這裡面也有求生存的無奈之舉。
「但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對公肯定不是他們發揮自身優勢的市場。」我也提出我的看法。
「沒錯,但生存可能更重要。如果有對公資源、有助於自己生存,此刻可能還是要做對公。當然對私不能偏廢,一定要把對私的能力建起來,畢竟那才是真正有潛力的大市場。」L說。
誠然,無論是服務與品質支撐、對公市場走量還是智能與品質支撐,都是各車企領導人選擇的認為能讓企業走下去的道路。只是從目前來看,蔚來選擇了成本更大的那條路,威馬選擇了面向行業這條路,小鵬選擇了更符合造車新勢力調性、更有潛力和生存能力的這條路。那麼,很顯然,小鵬正走在通往一流企業的路上。
那究竟什麼才是一流企業呢?
「一流は、倒産しないことを第一に考えている。」(一流企業第一考慮的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