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聲子輸運理解非平衡分子動力學

2021-02-15 微納尺度傳熱
分子動力學是微納尺度傳熱研究中常用的計算方法。因為其使用簡單、容易展示,在微納尺度傳熱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子動力學計算熱導率的主流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平衡態分子動力學:運用漲落耗散的Green-Kubo公式計算,後面簡稱EMD。第二種是非平衡分子動力學方法:通過引入熱源和冷源,在體系中形成溫度梯度來計算熱導率,後面簡稱NEMD。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但是一個核心問題在於,其背後的聲子圖像一直以來是不甚清晰的。

 

本文主要討論NEMD。眾所周知,如何建立非平衡對於計算結果影響極大。其中的主要問題包括:

1.體系長度、熱源長度、熱源類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計算結果,導致了對於同樣的原子模型,同樣的相互作用勢,算出來的熱導率不一樣。

2. 提取熱導率的方式也會影響計算結果。有時在熱源附近會有明顯的非線性現象,因此一般用線性區間的溫差和溫度梯度來提取熱導率。因為計算有尺寸效應,因此一般使用線性外推的方式來得到體塊材料的熱導率。

3. NEMD兩側邊界的形貌會明顯影響界面熱阻的計算結果(Liang and Keblinski Phys. Rev. B 90, 075411,2014)。


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了對NEMD計算結果缺乏真正的理解。那麼,NEMD是否有統一的基於聲子圖像的物理解釋呢?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鮑華課題組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馮天力博士,芬蘭阿爾託大學樊哲勇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機動學院顧驍坤副教授以及美國普渡大學的Mark Lundstrom教授等人合作,在Phys. Rev. B上發表了一篇題為「Unification of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 and Mode-resolvedPhonon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for Thermal Transport Simulations「的文章。該研究通過定量的比較了NEMD和非灰(nongray)聲子玻爾茲曼輸運方程(簡稱BTE)兩種方法,明確了NEMD的聲子圖像。
該論文以Tersoff作用勢下的矽作為研究對象。為保證兩個模擬完全可比,在BTE的聲子弛豫時間、群速度等輸入參數也完全從該相互作用勢提取。在BTE計算中,採用了經典的聲子分布函數。在相同的體系下,我們發現,NEMD和BTE的模擬結果在數值上完全一致(如圖1)。實現上述結果的條件是:確保兩種方法的熱源加載方式相同,即Noose Hoover熱源對應BTE中的均勻內熱源,而Langevin熱源則對應於BTE中的定溫邊界條件。

圖1.(a) Langevin熱源的NEMD和定溫邊界條件的BTE的溫度與熱流分布對比。(b) NHC熱源的 NEMD和均勻內熱源的BTE的溫度與熱流分布對比。(c) Langevin熱源的 NEMD和定溫邊界條件的BTE的聲子支溫度對比。(d) NHC熱源的 NEMD和均勻內熱源的BTE的聲子支溫度分布對比。

 

基於該對比,發現NEMD中Langevin這種隨機性控制的熱源和Nose Hoover這類確定性控制的熱源,在聲子圖像上是完全不同的。Langevin熱源對應於BTE中的定溫邊界條件,因此熱源和樣品的界面處會發射熱源溫度的聲子,而所有的聲子在進入熱源後,都會迅速達到平衡,而且在熱源內部聲子也不會與邊界發生散射。而對於Nose Hoover熱源以及Velocity rescaling熱源,對應於BTE中均勻加熱的內熱源,其本質上沒有控制熱源中的聲子的溫度,只能通過調整內熱源的能量大小來維持熱源的平均溫度,因此聲子進入其中,不會迅速達到熱平衡,而會在熱源內部繼續輸運,有些聲子還會與邊界散射。(如圖2)

圖2. (a) 採用Langevin熱源的NEMD模擬的物理圖像。(b) 採用Nose Hoover熱源或Velocity rescaling熱源的 NEMD模擬的物理圖像

 

基於這些理解,前言中提到的NEMD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認為,

 

體系的長度會造成熱導率結果的不同,就是聲子的彈道輸運導致的。在本公眾號早期的一篇文章中有介紹過,這個效應也在NEMD和BTE中都有過很多研究。

不同的熱源類型會造成不同的結果,這是因為熱源加載方式本質上是不同的。Langevin熱源保證了內部的聲子都處於平衡態,而Nose Hoover、Velocity rescaling等熱源內部的聲子都偏離了平衡態(如圖1(c)和1(d))。

如何提取熱導率?基於上述理解,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推薦的提取方案:可以採用Langevin熱浴建立非平衡,然後利用熱浴的溫差(而非溫度梯度)除以熱流的方式來提取熱導率。這樣的數值即為名義熱導率(Apparent thermal conductivity)。這種定義在BTE和朗道方法中一直被廣泛採取。這種方法計算出的結果在彈道極限下可以和Atomistic Green’s function的結果一致(Li et al,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51, 234105, 2019)。而Nose Hoover中,無法明確的定義溫差,而且計算結果和熱浴長度有關。

對於邊界形貌這個問題,採用Langevin熱源,聲子不會與邊界發生散射,因此NEMD兩側邊界的形貌也不會對結果造成影響;採用Nose Hoover熱源或者Velocity rescaling熱源,聲子與邊界發生散射,NEMD兩側邊界的形貌均對結果造成影響(如圖3(c)和3(d))。

圖3. (a)不同Langevin熱源長度的NEMD模擬溫度場結果。(b)不同Nose Hoover熱源長度的NEMD模擬溫度場結果。(c)採用Langevin熱源不同邊界形貌的NEMD模擬溫度場結果。(d)採用Nose Hoover熱源不同邊界形貌的NEMD模擬溫度場結果。(e)不同邊界形貌的NEMD模擬域,和圖(c) 和(d)中的圖例對應。

 

論文信息:

Yue Hu, Tianli Feng, Xiaokun Gu, Zheyong Fan, Xufeng Wang, Mark Lundstrom, Som S. Shrestha, Hua Bao*.Unification of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 and the mode-resolved phonon Boltzmann equation for thermal transport simulations. Phys. Rev. B 101, 155308,2020

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B.101.155308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胡躍對本文也有貢獻。


也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以獲取全文連結。

相關焦點

  • 熱電材料的電子聲子輸運調控
    報告題目:熱電材料的電子聲子輸運調控 報告人:裴豔中 教授 報告簡介:材料中電子聲子耦合作用給予了熱和電能量直接轉換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給材料電子和聲子輸運性質的調控以提升熱電性能帶來了諸多挑戰。本報告主要涉及能帶工程解耦電子輸運性質以及聲子工程降低晶格熱導率的近期研究成果,詮釋通過晶體結構、化學組成、缺陷調控電子聲子結構及其散射提升材料熱電性能的有效途徑。 報告人簡介:裴豔中,2003獲得中南大學工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及密西根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約5年。2012年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研究提出高效且適用性廣泛的聲子輸運理論模型
    當這些原子分子的排布具有周期性時,這種熱振動便以聲子(攜帶熱能的準粒子)的形式將熱能從高溫端傳輸至低溫端。有關聲子輸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1819年,法國化學家Dulong和Petit把固體物質比熱與原子分子熱振動聯繫起來,發現並提出固體的高溫比熱為常數,然而卻無法解釋固體比熱在低溫時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顯著下降的現象。
  • Nature物理:武大首創聲子晶體的谷輸運, 實現無障礙傳輸
    類比於晶體,這些人工結構被稱為光子晶體或聲子晶體。它們的主要特點在於,當波長和結構周期可比擬時,在其中傳播的經典波會發生強烈的布拉格散射,從而產生頻率帶隙。與此同時,周期結構的散射也導致通帶的性質顯著不同於均勻介質,從而產生大量新奇的光、聲傳播特性,例如負折射、零折射效應等。此外,一些有趣的量子波動效應也相繼在這些經典體系中被發現,例如安德森局域化、布洛赫振蕩等。
  • 聲子、電子、中子、光子系列之聲子篇
    聲子、電子、中子、光子系列之聲子篇 物理學中有各種「子」,它們詮釋著這個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它們每一份
  • 發現石墨烯「聲子」流體動力學、高溫熱導率和第二聲現象!
    載流子之間大量的動量守恆碰撞,可以導致絕緣體中的聲子和金屬中的電子的流體動力學流動。 因此,為了量化準粒子粘度,電子和聲子的流體動力學機制受到了新關注。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許多重要的實際應用與器件(如集成電路的散熱、熱障塗層、熱電效應、熱二極體、熱三極體等)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聲子輸運,與之相關的研究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大分支——聲子學。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 拓撲聲子晶體 | 本周物理學術講座
    聲子晶體是具有周期性結構的人工材料,其中的聲子態或聲波態也可具有異於尋常的拓撲性質。本報告主要介紹兩類拓撲聲子晶體,即能谷聲子晶體和外爾聲子晶體,內容涉及能谷聲子晶體中的能谷態的渦旋特性、拓撲相及拓撲相變、能谷邊緣態及拓撲輸運,以及外爾聲子晶體中的Weyl點、費米弧表面態及拓撲負折射效應等等。
  • 熱電說:聲子無非三兩闋
    為了克服這一難點,1950 年代開始,以前蘇聯科學家Ioffe 為代表的熱電先驅們提出通過抑制聲子的輸運、降低晶格熱導率的方案,來試圖提高材料熱電性能,雖然電子對熱導的貢獻目前尚無很好的思路加以抑制。這一策略極大推動了熱電研究發展,所建立的相關理論體系及實驗手段一直沿用至今。 鑑於晶格熱導率對熱電材料至關重要,理解並調控熱電材料聲子輸運對熱電材料的發展就顯得很重要。
  • ...傳熱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二):Quantum ESPRESSO計算聲子色散曲線譜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基於非簡諧晶格動力學第一性原理計算熱導率的基本思想,本篇我們介紹如何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到聲子色散曲線譜。引言聲子是晶格振動的簡正模能量量子,聲子用來描述晶格的簡諧振動(如圖 1),是固體理論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 關於聲子概念的一些理解
    聲子不是真實的粒子,稱為「準粒子」,它反映的是晶格原子集體運動狀態的激發單元,常稱為元激發,聲子是一種典型的元激發。」聲子這個重要概念的提出,可以說給固體物理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場革命。那麼對於聲子,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呢?如果想要對聲子概念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我們首先就要審視一下固體中的「元激發」和「準粒子」這兩個概念。
  • 基於熱和「聲子」設計新一代計算機
    現在的計算機是基於電及其相關性質而設計和製造的,新加坡兩位科學家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認為,可以基於熱和「聲子」來設計新一代計算機。 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2日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李保文和王雷的話說,在晶體中傳遞熱的振動也可用來傳播和處理信息,這種振動被稱為「聲子」。
  • 流體動力學中的傳熱分析
    在過去幾十年間,有證據表明,方程(1)在分析特徵長度 L 小於熱載體(聲子)平均自由程的器件時是不正確的。觀察到的熱流比傅立葉定律預測的要小得多,從而降低了這些部件釋放多餘熱量的能力。這個問題常常通過使用取決於特徵長度
  • 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態物理中極為重要,不僅與材料的熱力學、載流子動力學等宏觀物理性質密切相關,還在超導電子配對、電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觀物理現象中起到重要作用。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  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 分子動力學LAMMPS材料計算課程
    LAMMPS是目前基於力場最權威的分子動力學計算模擬程序包,支持在各種系綜下,模擬計算上百萬原子和分子體系(氣態、液態、固態),在Linux系統下運行,具有很高的並行效率。此次我們特別邀請了MedeA原廠Materials Design公司的單子睿博士,給大家提供一次分子動力學尺度上的培訓課程。單子睿博士曾在LAMMPS軟體開發組Sandia實驗室從事了5年的開發及研究工作,對分子動力學的理論及其應用十分精通。此次課程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從4月9日到16日,共5場線上培訓,全程免費,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 進展|磁性熱電半導體耦合輸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傳統的基於自由電子擴散的熱電輸運中,塞貝克係數α電子的化學勢μ對外加溫度梯度的微分(α≡-μ/T),α等同於電子的熵。電子是費米子,受泡利不相容原理制約,其自由度非常有限。因此,電子的α可以用Mott公式表示:這裡,σ(E)是電子電導率,E, σ, kB, e分別是電子能量,電導率,玻爾茲曼常數和元電荷。
  • 同濟大學聲子學中心:有機聚合物及其納米複合材料熱傳導研究進展綜述
    對其導熱機制理解上存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1)高分子聚合物基體材料的導熱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2)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對總熱導率起削減作用,甚至可能左右其熱傳導,但對其具體效應在近幾年裡沒有實質性進展。因此,本文主要介紹聚合物基熱界面材料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其熱傳導機理的相關理論與實驗研究,指出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今後可能的發展方向。
  • Science Advances: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
    nanosheet sandwiched inside cell membranes),該研究首次闡述了二維納米片在磷脂雙分子層間的輸運機理和擴散動力學,為基於膜蛋白的靶向給藥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囿於氧化石墨烯納米片極小的尺度及其與細胞膜複雜的相互作用關係,氧化石墨烯在細胞膜上運輸的詳細動力學過程和潛在的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這極大的限制了納米載藥技術的發展。
  • 第十八屆固體激發態動力學國際會議在福州召開
    固體激發態動力學國際會議(以下簡稱DPC)是凝聚態物理、化學和材料領域頂級系列峰會,每隔三年在北美、歐洲和亞洲交替舉辦一次,近年來主要聚焦在物理、化學、生物和材料等交叉學科領域中凝聚態物質或分子材料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的理論和實驗最新進展。
  • 進展|利用選擇性振動激發實現單分子解離反應的動力學研究
    由於掃描隧道顯微鏡通常用於測量靜態的原子和電子結構,以往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表面單分子化學反應的研究大多沒有探討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如電子弛豫、聲子激發等。然而,單分子化學反應的結果與分子中電子和聲子的相干動力學有直接的關聯性。如何將分子激發態的壽命與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在時間、空間和能量的尺度上有機地聯繫起來,目前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